企业所面临的三大挑战(1)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下,全球早已驶入知识经济的快车道,与此同时,我们所处的商业环境也出现了三个特征:快、剧变、个性化。 这同时也是知识经济企业所面临的三大挑战。企业只有转换管理方式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1.快 资讯丰富、爆炸: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塑造了人们的新生活。知识可以瞬间即得,大英博物馆数百万卷的信息5秒钟可以发到任何一台服务器上,我们马上就可以得到这些资讯。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加快了。克林顿曾经请专家作过统计,工业经济时代,300年把人类知识的总和翻了一番。在创造知识的速度上,300年等于5000年。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每五年知识就翻番。过去只有固定资产折旧、厂房折旧,如今知识折旧也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窃听风云(1)2009 年7月5日,上海天气有点闷热,淮海中路300号香港新世界大厦51层,力拓(Rio Tinto)中国上海办事处内。与往常一样,这个世界第三大铁矿石公司大门紧闭,里面的工作人员正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时而有些人员出入,在前台接待小姐看来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下午,几名不速之客来到力拓,要求见办事处负责人胡士泰。按照正常的流程,胡士泰作为力拓中国区业务经理,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必须要预约。前台小姐以惯有的不冷不热的腔调问来人是否有预约,不速之客没有接话,只是摸索着口袋,掏出一个《侦查证》,前台小姐见到证件黑色封面上的警徽,眼里掠过一丝惊慌,她已知道这几个人的来头,战战兢兢地拿起电话打给胡士泰。...
目录(1)◎ 导 论 如何改变男人失败的着装 7 形象顾问为什么危险 8 为什么女人不能成功地为男人选择着装 9 销售人员是怎样误导顾客的 9 时装设计师为什么危险 10 我的研究能为你做什么 10 如何克服你自己的背景 12 为什么成功的服装并不总是很贵 12 第1章 21世纪男性着装方式 13 如果读者当中有人说时尚是艺术而非科学就错了。虽然我不认为艺术是绝对的科学,但是我知道如果人们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着装,那么一定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判断着装方式。 毕竟,我们看到男人要穿衣服的理由无非就三个:避免自己落入前面提到的误区;使自己看起来谦逊有礼;在自己身边的人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当我们说着装能让一个人看起来很好,我们确实在说着装能让一个人看起来有权威、强大、富有、理性、可靠、友善、富有阳刚之气,还有许多对我们来说有益而且得到认可的品质。...
第一章 车祸2008年 冬天 节气:大雪 空气冰冷 国际经济也像这时的空气,毫不顾及任何一个国家胆大预言首脑的面子,温度不断下滑。 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在上半年就已经有6000万的企业走向破产,下半年在突来的经济危机下还有多少企业站得住脚 北京,绚丽花园,京城最普通的一所居住小区 沙垚吃过早饭回卧室换衣服,女朋友轩轩一件一件给递过来 沙垚拉过自己的女朋友吻一下:“我又不是病人,穿衣服这样的小事不用帮忙的。” 女朋友轩轩只是笑笑继续帮助沙垚把裤子穿上。轩轩是一个胖乎乎的女孩儿,个子一米六的样子,长相绝对是逆反影视明星骨干的追求,但是看上去很可爱,皮肤很白净,特别是他的牙齿,上下两排齐齐的,想象一下如果谁的牙齿也是齐齐的话可能一定都不好看,点缀轩轩却是异常的可爱。...
第一章:陡生权变<1>1. 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正是星期天。上午九点半。 昨天夜里刚刚下了一场春雨,空气清新.坐在别墅的二楼客厅里,可以看见蔚蓝的大海.但客厅里的人们却没有心思欣赏这春景. 吃过早饭,黄有财一家人都在客厅里坐着。牟小妹和儿子以及儿媳妇围坐在一起,她在和小两口谈话。牟小妹正在发这牢骚: “你看看你们两个,都结婚这么长时间了,连个动静也没有。” 黄小鹏满不在乎的说: “不就是生个孩子嘛,啥时生还不行?值得你操那么多心? ” 牟小妹翻了翻白眼,说:"结婚不就是为了生个孩子吗?不生孩子结什么婚?要是不能生,早点说呀.”她这话明显是在说王妮,但王妮保持着沉默,不发言.她心里在冷笑:你还要指望我给你们黄家生个孩子?看起来,这不是我的任务了。...
写在前面的话百度到底为什么能成功?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想一探究竟的问题。 答案只能在百度十年从7个人到7000人的发展历程中去寻找。翻开百度的每一天,每一个历史事件,我们发现,百度自己的文化基因早已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虽然成功无法复制,但循着百度发展的历程,在一个个诱惑丛生的关键路口,在一条条惊险超车的高速轨道上,我们发现,正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所坚信和坚守的一些信条,不断校正着百度罗盘,让它保持在正确的航道上,快速而稳健地前行。 于是我们将这些经典的句子从百度发展的历史中一一采撷,追根溯源,回放李彦宏提出它们的背景故事;解读其中的管理哲学;发掘百度员工的践行案例,编撰成这本《百度文化论语》。...
抢占资本先机马云说:“商人最大的理想就是将自己的企业上市。”这句话道出了无数商人的心声。企业上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经常说,“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了两条命”。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在,有两家企业,一家是上市公司,一家是非上市公司,两家企业的主营业务都一样。上市公司在明处,非上市公司在暗处,上市公司要透明公开,非上市公司不需要透明公开,非上市公司能看到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财务信息,而上市公司却看不到非上市公司的。两家公司的手段也不一样,上市公司要规范运作,报表要经过审计,不能偷税漏税,开起股东大会、董事会来费时费力,决策机制不灵活,而非上市公司财务不规范,偷漏税也可能没有人知道,决策机制灵活。这两家公司最终的发展结果如何?谁赢谁输?谁死谁活?按说,在明处的上市公司的结局应该是死,在暗处的非上市公司的结局应该是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的结果正好相反,上市公司在...
第一章(1)2006年的深秋,雨曼总算结束了长达两个月的职业枯竭期,应聘到了一家刚刚开始筹备但对外宣称很有实力很有背景的公司,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并不是因为入职之后能有多么优厚的薪酬待遇,而是冲着无限的上升空间才决定接受那可怜巴巴的试用期工资的。雨曼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曾经跟她说了一句话:“如果你现在去一个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各方面都已经走上正轨的公司,那么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做一个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但如果你选择了像我们这样从零起步的公司,也许很快,你将不仅仅只是一颗普通的螺丝钉,而会成为这个团队中的骨干。”雨曼基本上就是被这句话所诱惑所以才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自己曾经设定的薪酬标准,正式加入了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