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 中国的问题 第二章 思想的冲击 第三章 合约的一般概念 第四章 承包责任合约的演进 第五章 承包合约的扩张与县际竞争的兴起 第六章 县制度的佃农分成 第七章 分成方程式的效果 第八章 县现象的经济解释 第九章 县际竞争的其它效应 第十章 中国的货币制度与人民币的兴起 结语 不愉快的后记 第一章 中国的问题(1)个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始于一九八○。一九七九的秋天,我到离别了多年的广州一行,看不到任何改革的迹象。*与将来的史学家无疑会选一九七八为改革的起点。这里日期明确: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那天,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布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决定。有了这个日子,朗奴?高斯策划的这个中国研讨会议就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肯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改革,今天刚好是三十周年了。...
序言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的祖父斯蒂文告诉我:中国将成为世界之强。 因为, 中国人不会忘记他们是谁, 他们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但是,他们会吸取别的文化的精华,这种文化的结合正是他们的强大之处。 许多年之后, 我优秀的学生英格丽让我理解了祖父的智言。 作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教授,我的研究及教学着重于架起技术领域与非技术领域的桥梁。我看到了技术是如何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那些具有高度才华的人打开机遇的大门,而又是如何束缚那些漫不经心的人的发展。他们或者用僵化、教条的方式思维和实践,或者太自大、太愚昧,以致无法看到成功的原则并不在于技术。成功是一项如此庞大而又复杂的人生工程,它需要一定的原理和规则,如果我们不精心设计规划,这个工程就不能如愿地实现。...
为什么要了解职业性格?(1)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我想,性格首先决定的是一个人的职业命运——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成就。性格是一个人的职业素质中最核心、最具稳定性的内容。 之所以说性格是最具稳定性的,首先是因为性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这些先天的生理心理特质,后天的改变是很困难的,即使发生了所谓的改变,也是短暂且不可能是根本性的,不久之后,一切都很容易又恢复到他的“本性”上去。其次,人格的形成具有早期决定性。精神分析学有一个被称作“决定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一个人的基本性格形成于他的儿童时代,差不多在他六岁左右就已经成形了,后来改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实,中国民间早就用一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俗语,道出了精神分析学直到20世纪初才得出的这一研究结论。...
第一章 别看我,我是失恋了,我是败犬!飞机在天空中总是孤单地飞行,所以它义无反顾地冲进大地的怀抱。 一下飞机,胡涵就手忙脚乱地开机,迅速地按下快捷键1。机场的声音很嘈杂,甚至掩盖了手机里微小的声响。胡涵对着电话说:高源,你在哪呢?我看不到你。 手机里没有高源的回音,因为电话根本就没有接通,传来的只是一个拥有着让所有拨电话者都畏惧的声音。 她说:您拨的电话已关机。 胡涵第二次拨打对方的电话,传来的还是无尽的忙音。 怎么搞的,高源想干吗? 胡涵拖着一堆行李,停在机场的门口。已经是晚上八点了,天色逐渐暗了下来。2月的夜晚还是属于寒冷的。起风的时候,胡涵拉起衣领,哆嗦了一下。胡涵拨了家里的一个电话,但是也没有人接听。怎么回事,昨天还是好好的,现在是想怎样?难道要给我一个惊喜。...
早在19世纪末,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居全球首位,此后借两次世界大战奠定了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霸主地位。自二战后到现在,美国经济发生了数次经济危机,也遭受到其他国家的竞争——首先遭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等国经济的竞争;其次是依东南亚新兴工业体的竞争;现今是依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竞争。在这种局面下,美国的影响力虽然被削弱,但经济实力依然是世界最强。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美国的GDP总量是中国的2.5倍左右,按照2010年美国三亿八百多万人口计算,人均GDP是中国的十倍。通常来讲,第一产业代表的是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代表的是广义的工业,第三产业代表的是广义的商业,三者在GDP中的比重,代表着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弱。...
序1:求实、辩证,善待教育魏书生 张炘炀同学5岁到盘锦市双台区魏家小学读书。 我认识这个孩子是2002年的秋天,我到市三中,校长跟我说:“我们初一来了一名刚满7岁的小孩……”我很高兴,大家领着我到教室看到了这个可爱的孩子:说话满口童音,却极有礼貌,顽皮中透着成熟,幼稚的举止中又流露出刚强,一脸阳光,不卑不亢。他属于那种人缘好的孩子,谁见了都会喜欢。 我跟佟明勇校长讲:“一定善待这个孩子,师生如果都满怀善意对待孩子的进步成长乃至弱点与不足,孩子就能越来越好。” 转眼之间,炘炀已经快读完大学一年级了。他还不满11周岁,但跟十###岁的同学们相处很融洽,学习成绩仍然领先,数学、英语尤其突出,文娱活动中是大家的“开心果”,军训20华里拉练行走不掉队。...
自述其实一直以来,自己都是一个比较乐天知命的人。但是那时候的想法仅仅是在校园的生活环境。有些人说大学的时光是最美好的。以前的我不认为这样,但是在社会上慢慢学会为人处事,学会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才发现原来真的,想象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是如此之大,如此难以逾越…… 以前的我,往往很容易走偏激,善良的一端可以瞬间变成最邪恶的一端,但是其实人类的思维里总是存在善良和邪恶的两级和谐。如果我们可以平衡自己的灵魂,也许这个世界对我们尚存太多的诱惑和价值。 但是一个人,有时候因为欲望的膨胀,往往找不到方向,很容易触礁,更容易的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在拍戏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师兄,他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很幽默的人。他说,这个世界时相对论的,往往我们自己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漫长的,无需珍惜的,因为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太过充足了。但是如果站在宇宙的角度,我们只不过是瞬间一闪而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