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份《新京报》上读到一篇真实的故事,讲一个美国人中了头奖,得到3.14亿美元。可是金钱没有给他带来快乐,相反带来的是无穷的烦恼,最后差不多家破人亡。这个故事太深刻了。它引起我们认真地思考,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我们怎么能够得到幸福。 得头奖的人名叫杰克,本来就是一位百万富翁,开着下水管道公司,手下有一百多名员工。他出身贫寒,全凭自己的辛勤劳动,取得了成功。他有一位结婚四十多年的恩爱妻子,有一个视为掌上明珠的外孙女。他是很典型的美国人,诚实,善良,勤奋,爱家,经常去教堂。当他得奖以后决定扩大自己的企业,改善自己的生活,并花钱帮助本州有困难的人。这些都非常符合常理。...
:*1980年12月2日孙睿生于北京。中学阶段广泛阅读了王朔和国外作家的作品,文风深受王朔影响,京味十足,被誉为“80后王朔系最优秀的学生”。中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有着四大染缸美誉的北x大。在颓废了4年后,毕业前幡然醒悟,以一只笔记录下了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无心插柳,大树成荫。因为文章贴近真实大学生活,被网友争相阅读,该书点击率连续8周位列第一。2004年,正式出版《草样年华》。2004年之前,没人知道孙睿是谁,而仅仅几个月时间,一本《草样年华》已让孙睿跻身“5大偶像”的行列了。孙睿 跟谁较劲...
这个世界似乎变化很多,这个世界又有些东西难以改变。似乎这就是文明的传承与演化。 我们有幸赶上了一个飞速变迁的时代—— 人们还在拜年,但从登门拱手说“恭喜发财”到通过邮局寄发贺卡,后来打电话,然后是网上电子贺卡,这两年最时兴的是手机短信拜年; 人们还在拍照片,从胶片换成了数码,不再眼贴着相机上的取景器,而是手举相机离身体远远的,世界各地的旅游胜地到处都是这种姿态拍照的游客; 人们还在阅读,从读书到读消息,从读文字到读图,从纸质阅读到网上阅读; 人们还在写作,从用毛笔到用钢笔、圆珠笔和铅笔,最后连笔都不用了,用键盘写作;我最新的写作形态是先在PDA上写个提纲,然后再传入计算机,眼前的这些文字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很少欣赏一个人。在我这个年龄的人大多数是活泼,可爱的人,20岁是一个花季中的美丽年龄,可我觉得我的心好像是28岁,28岁这个年龄,人好像老练了许多,就是内心还有太多狂热,表面上也是淡淡的,仿佛已历经沦海桑田一样。所以再看见同龄人崇拜谁就觉得挺可笑,即使真喜欢谁欣赏谁也要绷着脸,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 有一个人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 她是一个40岁的女人。离婚了,一个人带着十多岁的孩子,过得有有滋有味。我的好友和她是邻居。她们住的是平房,小城中平房已经不多了,好友马上也要搬到楼房去住了。在她准备搬家的那段日子,我认识了这个女人。...
:**第1节:自序:为了忘却的纪念(1) 散文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自序 题目:为了忘却的纪念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题记 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那是一种盲目的、消耗的状态,照管自己的生活,打理那些千头万绪的杂念,喝自己冲的咖啡,睡自己铺好的被窝,吃自己餐盘里的饭菜,写自己的作业,考自己的试,做自己的梦世界的悲伤与灾难都太多,我们活在平静遥远的角落,无力怜悯。人间既非天堂又非地狱,末日尚远,我们惟能维护着自己的天地,“埋头做着功课做着世间的荣辱”就算是洪荒滔天,也总有他人去担当文字成为内心的形而上的依靠。...
价值的真谛
|热度
95
|
文学
| 上传:
忙 |更新时间:2016-12-27
当你失去所有身外之物时,别忘了你惟一的可掌控的生命价值。 别亏了人生的本 遇到一个刚拿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的年轻人。 “真不简单,”我赞美他,“拿到MIT的博士,你可以好好施展抱负了。” “对,我是得赶快加油,要不然就亏大了。” “亏大了?”我不太懂他的话。 “是啊!”他笑笑,“你算算,我今年28岁,前面从出生、学坐、学爬、学走路、学说话、小学、中学、大学,到今天拿到学位,我用了28年啊,我也消耗了我父母和社会的资源28年啊!可是算算下面还有多少年?像我们这种搞尖端科技的,如果不一直努力,只怕能工作的时间还不到28年,等我56岁,早落伍了。”...
几年前的一天,女儿放学后神情忧郁地问我,爸爸,你说假如有一个人要上北京,有汽车、有火车、有飞机,他应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有土路、有沙石路、有高速公路,他应该选择哪条路?我说,那要看这个人的经济实力了。她说,坐飞机和坐火车、坐汽车票价一样,走高速公路和走土路、沙石路收费一样。我说,那当然要坐飞机和走高速公路了,既然少了旅途的辛苦,又节省了不少时间。可是,女儿神情更加忧郁地说,一道貌岸然数学题明明五步可以解完,老师为什么偏偏让我们解七步呢? 一开始,我还以为女儿又在跟我玩智力测验呢。听了后面这句话我觉得不对劲了,就问她究竟是怎么回事?...
照耀名利场
|热度
52
|
文学
| 上传:
吻火 |更新时间:2016-12-27
作者:揉洗de短发第一章 独自闯荡许蕴明拖着行李从这栋房子中缓缓地走出来,拉上铁门,却迟迟没有离开,望着熟悉的院子想起以前许多许多的事情。那片草坪还留有自己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推着除草机的影子;那棵枣树还是他和母亲一起种下的,如今已经枝叶繁茂;还有最旁边的秋千,那个一直跟在自己身后叫着哥哥总是摔跤的小女生一切的一切都已经随着2年前的意外消失的无影无踪。四岁那年跟随父母从家乡来到这个遥远的国度,四周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说着他听不懂的话语。很久很久他都没有一个朋友,因为和别人打架经常带着满身淤青回家,直到后来父亲将自己送到唐人街的一个武馆带着小师兄弟们将那些黑人和白人小孩揍得不成样子。...
父亲理发回来,我们望着他的新发型都笑了—后脑勺上的头发齐刷刷地剪下来,没有一点层次,粗糙,玩劣如孩童。 父亲50岁了,越来越像个孩子,走路从不抬腿,脚蹭着地,嚓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8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执拗着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 父亲很有点“人来疯”。家里来个客人,父亲会故意粗声大气地跟母亲说话,还非要和客人争着吃头锅的饺子———他明知道家里有客人,母亲不会和他吵架。客人一走,父亲马上又会低声下气地给母亲赔小心。...
**古爐 贾平凹 一九五二年古历二月二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南部的丹凤县棣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化大革命中,家庭遭受毁灭性摧残,沦为“可教子女”。一九七二年以偶然的机遇,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出版的主要作品:《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秦腔》《高兴》等。以英、法、德、俄、日、韩、越等文字翻译出版了二十余种版本。曾获全国文学奖多次,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2008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学奖。...
岁月无敌
|热度
54
|
文学
| 上传:
花旗 |更新时间:2016-12-27
:** 《岁月无敌》 张欣 将近下午一点钟左右,汽车交易广场上的客户和来参观浏览的爱车一族明显地少了,千姿便靠在一辆粉红色的“爱快罗密欧”跑车的车尾上小憩。交易广场设在外贸中心的一楼大厅,这次展易会很有几部车出尽了风头,其中就有“爱快罗密欧”。 艳粉的颜色已经够抢眼了,车身又是最独特的设计:高出的腰线、格外倾斜的挡风玻璃。车顶后部的造型犹如箭头指向后方,颇为洋派。 车厢里,是全黑的真皮座椅,想想看,两种完全无法谐调的颜色溶为一体,如果不显得俗气,那必定是瞩目、耀眼的,还略带一点点狂野。...
爱是一种支撑
|热度
183
|
文学
| 上传:
莫莫言 |更新时间:2016-12-2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逃难的人流中,一位母亲带着她3岁的孩子,随着人流向远方走去。 这位母亲把最后的一点干粮磨碎,喂给孩子吃,看着孩子瘦弱的小脸,禁不住落下泪来。她知道,自己已经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半个月的饥寒交迫,令她的身子极为虚弱。她怕自己支撑不住,最后孩子也无法活命。想来想去,这位母亲抱着孩子走到一位逃难的人面前。这个人,是她家以前的邻居,是个医生,为人非常善良,她知道,如果现在把孩子托付给他,他一定会把孩子养大成人。 “我一辈子感激你,”母亲给这位邻居跪下了,“请您带着我的孩子一起逃命。”...
幸福的拾荒者
|热度
44
|
文学
| 上传:
向前 |更新时间:2016-12-27
:**目录:旦夕祸福拆线嘉兴遐想梦,可梦,非常梦怀念“冕”冕此刻,想起她生日快乐寻找过去我与何老师的故事歌者莫姓胡?柳暗花明被遗忘的角落食猪蹄秋意浓照镜子在流浪应无所住小白寻医再战韩国本小人与大记者胡思无为朋友,镜子陈龙写给胡歌陈秀雯写给胡歌门寂寞的季节——何炅写给胡歌林依晨写给胡歌谢娜写给胡歌门记住一切——黄磊写给胡歌的开始何润东写给胡歌门...
仲大军新著 目 录 作 者 序 第一章:论待遇 1,待遇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中国是否缺少对待遇的研究 3,待遇与权利,立法与立权 4,加强对公民权利的研究 5,关于此书的写作 第二章:待遇的起源与等级社会的形成 1,国民待遇的历史形成 2,等级制社会形成的另外一些原因 3,中国古代国民待遇的变化 4,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与待遇 5,官员待遇与腐败 6,艰难的政府机构改革 第三章:政治与经济制度对国民待遇的影响 1,平民革命与新国民待遇的出现...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使。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 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 他眼睁睁的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走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海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 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走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 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
20世纪的神人偶像 1967年10月9日,在近代革命史上,乃是个悲伤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近代最伟大的传奇革命英雄格瓦拉英烈而亡,死时年仅39岁。 而格瓦拉最后的那几天,过得实在非常凄厉。当时他所带领的游击队,在玻利维亚和美国联手,实施高科技式坚壁清野的围剿战术下,已愈打愈少。到了10月初,只剩下16人而已,最后被围困在一处叫做“无花果树”的北面山脊。10月8日,玻利维亚军队展开攻击,格瓦拉在还击时,他的卡宾枪被击中,右臂也被击中,由于失去了反击能力,只得投降被俘,时在当天下午4时左右。同时被俘的还有两名他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