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作者:麦家著破译密码,是一位天才在努力揣摩另一位天才的心。这项孤独而阴暗的事业,把人类众多的精英纠集在一起,为的只是猜想由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演绎的秘密。数字天才第一篇起一1873年乘乌篷船离开铜镇去西洋拜师求学的那个人,是江南有名的大盐商容氏家族的第七代传人中的最小,名叫容自来,到了西洋后,改名叫约翰·黎黎。后来的人都说,容家人身上世袭的潮湿的盐碱味就是从这个小子手头开始剥落变味的,变成了干爽清洁的书香味,还有一腔救国爱国的君子意气。这当然跟他的西洋之行是分不开的。但容家人当初推举他去西洋求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想要他来改变家族的味道,而仅仅是为了给容家老奶奶多一个延长寿命的手段。老奶奶年轻时是一把生儿育女的好手,几十年间给容家添了九男七女,而且个个长大成人,事业有成,为容家的兴旺发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她在容家无上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她的寿命因为儿孙们的拥...
《汉尼拔三部曲》全集【实体书】作者:[美]托马斯·哈里斯翻译:赵昆★★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书籍简介:本书为《沉默的羔羊》续集,描写了联邦调查局一个女探员史达琳因为战功卓著、是非分明,惹人嫉妒,一再受人陷害,终于脱离了自己忠诚献身的事业,变成她所追踪的精神病杀人者的情人的故事。情节极其曲折,悬念迭起,大起大落,波诡云谲,十分引人入用。莱克特逃匿7年后忽然给史达琳写来了一封信,表示安慰,而这时史达琳正因工作中受到打击排挤而沮丧万分。与此同时,柏森——莱克特早年的一位受害者正大肆悬赏围捕这个食人魔,并打算用更残忍的手段报复。虽然他在意大利的围捕失败,却与迫害史达琳的克伦德勒联手,用史达琳做诱饵,成功抓获了莱克特博士,就在那骇人听闻的私刑即将开始之际,史达琳出现在柏森的农庄……...
直面民族内心与性格剖析: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第1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一 朱频的故乡 朱频在自己的祖国觉得自己像一个陌生人。从广州出发,他乘火车旅行了好几天,祖国一望无际的大地震撼了他的心灵祖国。广袤的土地--从南方的广州,朱频父亲出生之地,一直到北方的北京,朱频即将上学之地,有1100多英里。祖国的历史一样的悠久。他的父亲反复地述说三千年的故乡史。任何事物都有三千年的历史。即便是朱频在圣弗朗西斯科买到的中国花生条,上面的标签也称是用三千年前的工艺制作的。实际上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大约公元前 2700年。同时中国的人口众多,多得让人瞠目结舌。无人知道究竟有多少中国人。朱频得知有四亿中国人,或许有四亿五千万。最近官方公布的数字为六亿,随后又为六亿五千万。没有人真正知道具体的数字,但是中国人口大约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
作者:读书堂内容简介: 1894年6月巴黎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并决定第1届奥运会在希腊举行。1896年4月6日至15日第1届夏季奥运会在雅典隆重开幕。雅典是希腊的首都,三面临海,气候温和。希腊以文明古国而文明于世,首都雅典则以希腊文化的摇篮和中心享誉全球。5000余年的建城史为雅典留下了众多的艺术建筑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一(1)从系主任手上接过那本红壳毕业证书后,杨登科离开了待了两年之久的教室。外面阳光灿烂,草木青青。杨登科不免有几分得意,恍惚觉得自己再也不是那受人鄙视的小工人了,而成了一名堂而皇之的国家干部。 这么得意着,杨登科回宿舍拿了早已清理好的几件生活用品,绕过宽阔的操场,沿着绿阴如盖的校园小道,向校门口从容走去。 这是贵都市电大。瞧瞧杨登科脸上的沧桑,就知道他是一名成人大学生,而不是满脸稚气的普通大学生。杨登科是两年前迈进这所电大的大门的,通过虔心苦读,克服种种成年人必须面临的困难,终于学有所成,文凭在手了。 不过杨登科也知道现在得意还早了点。自己尽管拿到了大学文凭,实际上还是一名普通工人。不过有了这张文凭,就有了改变工人身份,成为国家干部的最大可能。这是杨登科在心里头珍藏了大半辈子的夙愿,他离职跑到电大来泡了两年,主要目的就在这里。 杨登科是贵都市农业局的一名司...
致 谢本书的一些资料来源于以下一些报刊杂志:《今日管理》、《金融时报》、《独立报》、《观察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和《竞技场》。感谢所有给予我支持的编辑,尤其是《今日管理》的鲁弗斯·奥林斯,《金融时报》的朱利亚·卡思伯森。感谢哈里·博登的资金支持,感谢培生出版公司的雷切尔·斯托克和瓦妮莎·尼科尔森对本书的整合,能得到他们的帮助我非常荣幸。 关于摄影师 哈里·博登1965年12月22日出生在纽约,没过几年他的父母就带他移居伦敦,后来又移居德文郡,他在这两个地方度过了童年时代。从普利茅斯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后,他前往伦敦,开始为《新音乐快讯》工作。1994年,他从《观察家报》杂志得到了第一份摄影师的工作,在后来的两年里,他每周为杂志的封面拍摄人物照片。哈里的事业在整个90年代蒸蒸日上,他的作品不断出现在世界顶级出版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