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害羞心理学 >

第31章

害羞心理学-第31章

小说: 害羞心理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羞的好时机。

治疗害羞最重要的一项是在真实生活中完成“家庭作业”,诊所规定就诊者必须对完成作业这一训练项目签订合同(正如这本书第二部分概述的那样),这样才能保证行之有效。用这种方式,我们对害羞的治疗能更好地和生活融为一体,可以保持治疗的恒久性。

除了特别的治疗方法,我们也会和就诊者谈论一些书本中经常运用的基本方法。

◎能控制你的感情和所做的事情。

◎对那些感觉、行动以及结果负责。

◎你选择了害羞,你的行为就是一个害羞者的行为;从现在起,你选择不再做一个害羞者,可以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开始改变。

◎你做某事是你的自由,即使其他人说不能;你拒绝做某事也是你的自由,即使其他人说你必须做。

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都要穿越孤独的自我世界之旅,寻找人生真正的意义和目标。正如神学家马丁·巴特(Martin Buber)所说的那样:

“人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并希望让自己变得很重要——更透彻地说,他在乎的是别人的肯定,这种肯定可以使他感觉自己很独特。”

第12章 害羞的社会也需要治疗

某一天,在西西里岛的乡村医药诊所里,三位病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的医生才是最棒的。

其中一位叫尼尼的先生得意地说:“我的医生是外科医术最棒的,因为赤脚放羊,一不小心荆棘扎进了我的脚,他能拔去扎在我脚上的刺,而我毫无痛觉。”

第二个年轻人接着说:“这根本就没法与伯克盖洛比医生相提并论。他发明了一种神奇药膏,可以让我拉纤磨破的手顷刻复原。”“简单的方法只能用来治疗基本的病痛”,第三个年轻人说,“我成天为养家糊口而担忧,我的医生奥卓波漠就教我自我催眠,通过想象天上会掉馅饼,帮我排忧解难。”

争吵毫无结果。于是他们请求看门的老人评判:“老人家,您听了我们的故事,您认为到底哪一位医生才是最棒的呢?”

老人慢慢地回答道:“可以肯定他们都是最棒最好的医生,他们不仅有专业技术而且还富有想象力。但是我没有上过学,也没有什么经验,我无法帮你们确定哪个医生是最棒的、哪个治疗方案是最好的。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尼尼先生,送你一双鞋子吧,这样那些荆棘就扎不到你的脚了;纤夫,我要送你一双手套,防止你的手再被纤绳磨破;饥饿的朋友,现在送你一碗意大利面,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明天你可以做我的助手,赚一份薪水,就不用再为养家糊口而烦恼了。”

故事的寓意在于:有时候,简单的预防要远远胜过复杂的治疗。

因此,本章重点是:如何才能使我们自己和他人少一点害羞。第二部分的前些章节也详细介绍了一些减少害羞的操作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两点:一是通过改变人们的想法、感觉、交流方式以及行为来减少或消除害羞;二是当害羞真正发生了,什么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在本章中,我将着重探讨:如何从社会文化层面预防害羞的产生,即通过改变人们所处环境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以及情境压力,从而预防害羞的发生。我坚信,找到一个好方法并持之以恒,必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原因或结果

通常来说,要改变那些并非我们所期望的行为的路径有两个:一是改变引起的原因,二是改变其结果。前者可用预防性策略,后者可用矫正性策略。打个比方,你可以对折磨自己的病痛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打预防针的方法,使自己远离疾病。这也就是说:个体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治愈疾病,公众可以通过控制疾病产生的条件获得预防。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消除害羞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还需要改变导致人们害羞的社会经济形态。

如果害羞是存在的,也是令人不快乐甚至是大多数人所不期望的,那么就有必要为害羞者提供及时的帮助,与此同时,也有必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减少或消除害羞的产生。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治疗害羞,而且二者结合会产生更佳效果。然而,把这个理想付诸实施并非易事。

在对害羞的分析中,我们仔细观察了害羞的个体。我们认为:害羞者和导致人们产生害羞的人都有责任去改变。但是,导致害羞的社会以及文化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害羞的人要通过怎样的自我肯定训练、放松训练以及系统自我提升训练来帮助自己克服害羞呢?也许,有些人还不知道,“从前害羞”的人,他们的下一代通常也会成为害羞者而加入当前害羞的队伍中来,虽然个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是这种规律却始终存在。尽管有些人能被奇迹般地治愈,然而传染源依旧存在。

有时候,改变并没有切实有效地发生。因为我们过于渴望通过改变自己达到目标,而不去改变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价值;有时候,我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我们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或者有时候我们根本就认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因为我们找不到它存在的证据。

我们应该尝试改变环境或者从我们的社会来找出解决害羞的途径,这比直接去改变“有问题的人们”更加有效。请思考以下例子。

在华盛顿有一个专门针对违纪男孩的教养所,教养所的工作人员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男孩们的暴力行为。因此他们通过对这些男孩表示关心,同时奖励非暴力行为,并对惯犯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并惩罚那些无药可救的滋事者。然而,这些方法收效甚微。教养所工作人员开始思考产生攻击性暴力行为的环境因素。他们发现:大部分的攻击性行为都发生在走廊上,尤其是在角落里,一个男孩不小心用膝盖顶到另外一个,一个顶,另一个推,这样推来搡去,就引发了打架事件。解决办法很简单:推倒这堵墙的死角,拓宽楼道和转角处,青少年在走廊行走自如而不会彼此冲撞,因此暴力事件显著减少。

举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

在居民区的街道上,通过设立交通标志,进行严厉的罚款以及借助媒体的宣传来让司机限制车速,往往效果不太理想,但是如果在路上放置路障,效果就会好很多。通常情况下一个路障对其速度的影响要比两次警告管用得多。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一直令我备受困扰。我们采取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防范作弊,收效甚微。作弊者甚至认为他们也是别无选择。此时,道德规范不再起作用,监控系统也失效了,作弊成为一种风气,我们只有通过严惩少数的作弊者,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相信整个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

在我的课堂上,我怀着中立的心态,听着学生对作弊的看法,我倍感震惊,因为这些处罚对于阻止学生作弊毫无裨益。我们关心的问题是谁作弊,而不是为何作弊。我发现:作弊的首要原因在于:激烈的竞争——为了获取少得可怜的神圣的A;其次是每个人都面临评价的焦虑;第三,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那些会在考试中出现,万一失误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等;最后,严肃甚至有些敌意的考试氛围——每个人都想击败别的同学以证明自己的优秀。

我曾采取了这样一种预防策略,即成绩只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如果每个人的表现都高于测试的规定标准,那么每个人都能获得A(比如,80%是正确的)。你用不着与同学竞争,只与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比较。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当他们准备好时,随时可以考试,学生有多次机会而且没有惩罚措施,监考老师给学生安排房间单独考试。这项研究证实:这样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学到了知识,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获得了A。新的学习制度的采用,使得作弊毫无意义,并且促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

这个范例或许可以代替传统的考试方式,通过改变导致令人不快的环境减少或消除那些不好的行为。同样,我们可以改善社会文化环境从而消除害羞,这或许是最佳选择。

文化观念

吃饭的时候,你是用哪只手拿叉子的呢?你是用左手把食物切成小块,用右手送到嘴里吃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你就是一个美国人,因为欧洲人通常是用左手拿叉。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个朋友,你们会互相拥抱吗?美国人可能不会这么做,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说,不这么做的话就显得很不礼貌。

你更愿意去帮助一个外国人还是一个同胞呢?文化背景决定了一个人的归属感。对希腊人而言,同胞包括家庭、朋友和熟悉的观光客,却不包括其他陌生的希腊人;但对于巴黎人和波士顿人来说就不同了,他们更愿意帮助自己的同胞。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不一定能够意识到自己所拥有文化的真正内涵,却能通过表达想法、感觉以及行为传递我们的文化理念。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即使面对的是简单的疼痛,也能引发出许多不同的反应。意大利人对疼痛很敏感,喜欢夸大疼痛的程度;犹太人对疼痛反应也很强烈,但是他们比意大利人更关心疼痛对他们未来健康的影响;盎格鲁撒克逊的清教徒只有在独处时,对疼痛才表现出强烈地反应;相反,爱尔兰人则喜欢咬紧牙关,默默地承受着疼痛,没有抱怨和哭诉,甚至是在独处的时候,也是这样。

文化观念和习俗是如何让人们渐渐变得害羞的呢?针对这个问题,你也许会列出这样的清单,清单中你可能会提到以下10种促进害羞产生的因素方法:

◎强烈的个人主义(个性独立,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崇尚自我(自恋、自我中心、自我意识);

◎在激烈竞争的体制内,鼓励个人的成功,视失败为羞耻;

◎确立无止境的成功标准,却没有教人如何面对失败;

◎不鼓励情感表达,分享感受与焦虑;

◎不为两性间亲密关系提供机会,性表达有严格的禁忌;

◎在严格的社会标准下,对个体有条件地接纳和爱;

◎常常用荣耀的过去与未来的目标做对比,忽视当下所经历的;

◎社会处于流动、离婚、经济衰退等不确定因素之中。

◎摧毁普世伦理和集体荣誉感。

试着考虑一下,这种产生害羞的社会情况是否已经在你的周围存在了呢?你看到这些价值观念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学校和日常生活中了吗?我相信,在害羞是一种普遍且不受欢迎的社会里,我们将会发现上述价值观念中的一条或多条;在一个害羞不具普遍性的社会里,我们发现上述价值观念不被认同。如果看看害羞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我们可能就会发现产生害羞的文化观念是有所不同的。首先,让我们来看导致害羞产生的文化观念。

神秘的东方文化

我们的研究显示,与其他文化相比,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文化中,害羞更为普遍。在日本,害羞者的比例高达57%,而中国台湾地区的比例为53%。3/4的日本人把害羞看成是一种“问题”,超过90%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曾经或者目前正处于害羞中,这一比例超过了其他国家。事实上,在所有的社会情境中,日本人都会害羞。由于文化需求的冲突也许导致了日本男性的害羞。例如一个人在家里拥有绝对权威,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