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智愚配 >

第34章

智愚配-第34章

小说: 智愚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张姑娘听到卖豆腐地梆子声。就出门来买豆腐。见买豆腐地是个秃子。扭头就往回跑。嫂问她:“你买地豆腐呢?”张姑娘说:“别提了。买豆腐地是个小秃子。长得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光看他那模样。就能叫人恶心一辈子。还吃得下他地豆腐?”
  张姑娘地这些话被门外卖豆腐地秃子听见了。他在心里暗暗发狠:“你等着吧。我早晚非娶了你不可!”
  秃子这些年卖豆腐攒了不少钱。常言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买了重礼送到媒婆家里。让媒婆到张家庄给他提亲。
  媒婆受了秃子地厚礼。就像嘴皮子上抹了油。自然是巧舌如簧了。她把秃子很有分寸地夸了一番。说:“这公子地长相那就别说了。人家不是那胎毛未退地愣头青。心善着哩。就差没去当和尚。家里有地是银锭子。”把对方是个秃子和卖豆腐巧妙地点了过去。
  张家自然没有听出来。只认为是个好人家,哥嫂喜欢,姑娘愿意,亲事就这样定下了。选定吉日,拜堂成了亲。
  入了洞房,秃子没揭新娘的盖头,就躲了出去。一直到半夜才回来。新娘问他:“你干什么去了,怎么到现在才回来?”秃子说:“我外头有买卖,脱不开身。”
  一连多少天,秃子总是到半夜才回来,第二天天不亮就又躲出去了。张姑娘要看看他长得什么样儿,他也不让看。张姑娘便起了疑心。
  一天夜里,等秃子睡熟了,张姑娘悄悄起来点亮了灯。灯影下一看,自己嫁的男人竟是当初卖豆腐的秃子!不由懊悔得“呜呜呜”哭起来。
  哭声惊醒了秃子。他一睁眼,就什么都明白了。但仍然揣着明白装糊涂地说:“你哭什么?当初可是你自己愿意的。”
  “她可没说你是秃子。”张姑娘一肚子委屈,哽咽着说。
  “别怨媒婆。”秃子说,“人家不是给你说了嘛:可不是胎毛未退的愣头青,就差没去当和尚。这句话岂不是在说我没有头发!”
  “还说你家里有的是银锭子。有银锭子你还卖豆腐?臭媒婆骗人,全是骗人。”
  “也不全是骗人。你想想,我哪天不出几锅豆腐,那一块块的豆腐不正像一个个的大银锭子嘛!
  张姑娘这才醒过味儿来。不过到了这份上,生米做成熟饭,她也没了办法。只好和秃子过起日子来。
  张姑娘吃亏吃在口无遮拦,让卖豆腐的秃子惦记上了。
  梅兰花吃亏吃在心气高傲,亵渎了他人尊严,惹下祸端。
  原来,选女婿那天,孙秀才把梅兰花给他的包袱拿回家一看,见里面包着一枝花、一个镜子、一棵葱、一块肉,想了一会儿,悟出这是梅兰花在告诉自己:“聪明伶俐一枝花,谁嫁你个死肉瓜”。孙秀才也是一个有抱负、有志向的人。小小年纪就考中秀才,这在当地不能说是凤毛麟角,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选女婿那天之所以去竞选,是因为听说梅兰花聪明漂亮,一心想成就“才子佳人”的美满姻缘。见梅兰花如此作践自己,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狠狠地说:“今生若不娶你为妻,誓不为人!”
  看官,孙秀才一个落选的败将,何以如此口出狂言?这要从他的家庭实力说起。
  孙秀才的父亲孙老财主富甲一方。单就他的田地而言,究竟是上百顷还是大几百顷,人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家的地多的很。他家的地大都在村东。人们出村往东走,一两个时辰走不出他家的地边儿。
  有一年,东风裹着小雨丝儿刮个不停。晌午时分,有个过路的穷人想向他讨口饭吃。孙老财主的老婆十分刻薄,说什么也不给。孙老财主见这个穷人前襟湿后襟干,知是在向东走。就对老婆子说:“给他吃吧。他吃了咱的也得屙在咱的地里。”
  过路穷人肚中饥饿,忍辱吃了孙老财主老婆端来的饭菜。心想:我吃了你的非不屙在你的地里。于是,顶着东风往前走去。走了将近两三个时辰,忽然感到腹内紧急。心想:已经走了这大半天了,早已走出姓孙的地界。就到路边庄稼地里方便。完后走出,正好有人路过。就向人打听这是谁的庄稼地。路人告诉他说是孙老财主家的。这个穷人懊悔不及。
  俗话说得好:创业容易守业难。孙老财主家大业大,守业也就成了他的最大心愿。他相信“家有巧媳妇;福运挡不住”这个理儿。他认为:男人是筢子——专管往家搂财物;女人是箱子——专管收拾和保管男人搂回来的东西。如果家里的箱子盛不住东西或者底坏了,男人再能往家搂,这日子也过不好。所以说,媳妇生的巧,家庭得个宝。平安又幸福,日子越过越美好。想自己这么个大家庭,祖辈留下这么个大家业,偏赶上娶进家的三房儿媳妇都懵懵懂懂不是管家的料。要是老四再不娶个巧媳妇来,这个家就看不到希望了。见四儿子竞选女婿受作践,一口恶气闷在了心里。他一怕四儿子闷出个好歹来,二来也为了这个家的未来,便破釜沉舟,用重金和“当家人”做聘礼,去争取“才女梅兰花”做第四房儿媳妇。
  梅兰花望着满桌的金银珠宝,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含着泪对梅友仁和梅贾氏说:“我要嫁的是人,不是金银珠宝,更不是操心卖力的‘当家人’。今生今世,非王仕峰不谈及婚事。”
  梅友仁这次一点儿迁就的意思也没有,声色严厉地说:“口口声声地要找王仕峰,我也不是没有给你去打听。除了那个已经解除婚约的娃娃亲傻王仕峰外,再能打听到的,不是老就是小,没一个和你般配的。孙家家大业大,孙秀才人品文品都很好。全乌由县也没几户这样的人家。这事由不得你,就这么定了。”
  梅兰花见梅友仁的态度特别坚决,心想:如果自己和他硬抗,势必把事情闹糟。不到万不得已不走这一步。就抬出过世的梅老爷子来说:“是爷爷托梦叫我找王仕峰的!他讲的那些道理我也给你们说过了。我听爷爷的话总没错吧!”
  “梦本来就是云山雾罩的,哪能当真!人们还说反梦反梦呢,如果把梦反着来考虑,岂不是你爷爷也在反对那门娃娃亲?岂不是在告诉你不应该嫁给王仕峰?”梅友仁据理而争,全不顾梅兰花此时已经是泪眼婆娑。
  情急中,梅兰花搬出了《杨八姐游春》中佘太君拒绝皇上求婚的条件,气呼呼地对梅友仁说:“除了王仕峰外,别姓的人家娶我也可以,但聘礼必须按我要的去置办,少一样我也不嫁!”
  “你又耍什么鬼花货?”有了上次智拒县官的经历,梅友仁多了戒备。气势汹汹地望着她说。
  梅兰花哪里还顾得了这一些,数料豆似得一口气说了一大串:
  “你记好了:我要一两星星二两月,三两清风四两云,五两火苗六两气,七两炭烟八两琴音。雪花晒干要二斗,冰琉子烧灰要二斤,井里塌灰要二斗半,人参汗毛要七斤。四楞鸡蛋要八个,搂粗牛毛要三根,苍蝇心,蚊子胆,兔子犄角蛤蟆鳞。这些要有一件办不到,梅兰花誓死不允婚。”
  “越说越离谱。”梅友仁气急败坏地嚷道,“净是些个没影子的事务,你叫人家上哪里去寻?”
  “管他呢?他娶的是媳妇,我要的是聘礼。没有聘礼还谈什么婚嫁?”梅兰花已经是怒火中烧,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胡闹,说的这些,在我这里也通不过去!”梅友仁简直是怒吼着说。
  一个坚持定亲,一个誓死不嫁,针尖对麦芒,谁也不服软。父女俩爆发了一场有史以来的争吵。
  然而,无论梅兰花怎样哭闹、发难和以死相逼,梅友仁是铁定了心要和孙家联姻。并选定良辰吉日,置办起嫁妆准备嫁女。

 



第二卷 智慧彰显 第二十五章 逃婚 字数:1847
  见与孙家的婚事已成定局,父母那里再无回旋的余地。梅兰花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迷茫。一个人静静地望着窗外,想像着王仕峰也孤苦伶仃或者愚昧不省人事任人欺负的样子,心里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火烧火燎地难受。
  “逃婚!离家出走!”一个大胆的想法跃上心头。左思右想,这也是目前自己所能做的唯一的办法。
  接下来的日子,梅兰花表现得特别安静。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忙针线。母亲梅贾氏见状,只认为女儿已经回心转意在为自己准备嫁衣,心里既高兴又安慰。便不再来梅兰花屋里唠叨,一心一意筹措起婚嫁的嫁妆来了。
  小柳像只小鸟,在梅兰花的房间里飞进飞出。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梅兰花藏在身后还未做成的男鞋。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瞪得滚远,笑着说道:“还说不愿意呢?鞋都给人家做了。”
  梅兰花瞪她一眼,嘱咐她不要给任何人说。望着小柳天真的面孔,梅兰花便把自己的打算讲给了小柳。
  来梅家已经两个多月了。在这期间,和这个家里的人接触最多的,还应该首推小柳。梅兰花发现,小柳是个胆大心细的姑娘。与自己也很合得来。自“逃婚”的念头一产生,她就想到要争取小柳和自己一起出走。一来自己有个伴儿不至于太寂寞,遇事也有个人商量商量;二来也好给家里人个定心丸。他们知道自己是和小柳一起走的,心也会踏实很多。
  “小柳,愿意和我一块儿走吧?”梅兰花微笑着看着她问道。
  “哎呀,原来你还是不愿意孙家呀?”小柳惊讶地说,“你要一个人走,那多危险 3ǔωω。cōm啊?可我们两个人,也不方便啊!”
  “我们女扮男装。”梅兰花说着,拿出做好的男士衣衫和鞋袜给小柳看。
  “原来你早就准备着了。我们走了,老爷太太那里怎么交待呀?”小柳不无担心地问道。
  “这次只要一出去,不找到王仕峰我决不回家。只要找到了,老爷太太也就没说的了。到那时,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要这么说。我跟你一块儿走。”小柳高兴了起来。一个十三、四岁地孩子。有几个不被外面地世界所吸引!更何况。小柳对三姑娘非常崇拜。也非常信赖。其程度已经到了言听计从地地步。
  梅兰花又给小柳做了一套男装。
  这时。离婚嫁地日子已经很近了。梅兰花和小柳准备了准备。在一个凉风习习地早晨。给家里人留了一张纸条。便悄悄地出了家门。
  二人在村外地庄稼地里换上男装。梅兰花嘱咐小柳要喊自己“梅大哥”;自己则喊小柳“柳小弟”。无论走到哪里。都“哥们”相称。
  在梅兰花地提议下。二人见村庄就进。看见哪里有人逗傻子。必定赶过去观看。她认为。既然奇典大神把自己安排在这个地方。那王仕峰也不会离这里很远。只是自己还没走到而已。就像《西游记》里地唐三藏。在取得真经乘风踏云往回走时。菩萨将其取经路上所受地磨难薄看了一遍。急切地说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即令揭谛传令八大金刚施法。将师徒四人坠落下地。这才有了通天河大白赖头龟因唐僧不曾替问“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而将师徒四人淬下水去地一难。也因此而有了流传千年地“晒经石”。圣增尚且如此。何况凡人?自己苦苦寻找王仕峰不得结果。很有可能这里头也有一个定数。比如搜集和创作民间故事!是不是自己过于慵懒。搜集地故事还不够多。造成了自己和王仕峰迟迟不能相见?她坚信心诚则灵!只要自己永不言弃。一路搜集和创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