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智愚配 >

第33章

智愚配-第33章

小说: 智愚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女孩听得都很入神。梅兰花像是自言自语又像在嘱咐两个干妹妹:“明天我们也到那里进香许愿,祈求安仙姑保佑我们心想事成。”

 



第二卷 智慧彰显 第二十三章 催母庙感怀 字数:3571
  安仙寺进香的人络绎不绝。梅兰花进了香许了愿后,推说身体不适,让李二嫂陪着甄艳茹和王灿菊到别处去转,自己则坐在庙门前的石凳上观看起人流来。
  进香的人有男有女,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体貌特征与王仕峰相接近的。心里沮丧的很。回去的路上,又提议明天到附近的崔母庙去逛逛。
  关于崔母庙,前世里她曾搜集过这方面的资料。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传说,三仙岛有姊妹三人。大的叫云霄,二的叫琼霄,三的叫碧霄,都是得道成仙的人。在姜子牙封神时,她们不知怎么给挤上了封神台,被封了个送子娘娘,掌管仙、凡、人、圣、贵、贱、贤、愚的投胎、托生之事项。
  三姊妹听罢封号,叩头谢恩后出了封神台,大姐云霄对两个妹妹说:“三山五岳,数泰山风水最佳。我们一同到那里铺佑生灵、接受香火去吧。”琼霄碧霄欣然同意。于是,云霄跨青鸾,琼霄乘鸿鹄,只有碧霄的花翎鸟不知了去向,情急之中,抓过一头骡子骑了上去。三姐妹正行间,忽听背后有人喊道:“三位娘娘哪里去呀?”三人一回头,见是柴王爷赶了上来。三人忙下坐骑施礼,并说明了去向。柴王爷手拈银须“哈哈”笑道:“老神也正要去泰山安位,我看三位娘娘还是不要去了吧。”三人不服气地说:“风水宝地,你去得,我们怎么就去不得呢?”柴王爷笑笑说:“你们不要忘了,一山容不得二主啊。”一句话提醒了三姊妹,她们互相看了看,各自心里说:“我们虽然是姊妹,但今已上了封神榜,是各自独立的神了。如果常年挤在一起,受香火不均,早晚有反目的时候。可是,又不让谁去呢?”
  三人正各自想着心思,只听柴王爷说:“这样吧,我们四个人比赛,谁最先登上泰山顶,谁就在那里安位。”三姊妹一想,也只有这样了。就表示同意。于是,四人各舒展才能,向着东方赶去。
  在走道乌由县城南二十余里处的一个村庄时,碧霄骑的骡子立在路上说啥也不动弹了。碧霄下骡子一看,原来是要生产骡驹。这一耽误,就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碧霄一急,就用金针把骡子的牝门给扎住了。从此,骡子就永远不生骡驹了。
  碧霄娘娘一看追不上了,就在此安了位。因为她是送子娘娘,人们为了让她安心在这里送子降福于人,就给她建了一座庙。庙的正中又修了一座碧霞宫,宫内塑了她的金身。据说,自从庙建成后,凡是到庙里拴过娃娃的媳妇,回来后就有了身孕,做了母亲。因此,人们又遵碧霄娘娘为催母奶奶,庙也起名叫“催母庙”。每年的三月十五庙会。庙会十分盛大,起会落会一个月,波及方圆四百里。因催母奶奶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所以,别的庙会都不允许妇女儿童赶,只有催母庙例外,妇女儿童特别多。尤其是媳妇们,平时无论多么受气,到催母庙会时,吝啬的公婆也要拿出几个小钱儿来让媳妇到庙会上去转转,好拴个娃娃来。
  由于催母庙的存在,催母庙所在的那个小村也被称作崔母村。
  据说,琼霄的鸿鹄落在了林清,也不走了。琼霄就在林清安了位。云霄倒是到了泰山,可在她之前,柴王爷早已把自己的木鱼放在了山顶上。云霄一见,知自己来晚了一步。可她又实在舍不得这块风水宝地,就施了个法术,把自己的一只绣鞋埋在了柴王爷木鱼底下的土里。当柴王爷宣布自己早到时,云霄说:“我来问你,你说你先到,怎么我的绣鞋倒埋在你的木鱼底下呢?”柴王爷拿起木鱼,用手杖一挑,果然从土里挑出一只绣鞋来,和云霄脚上穿的那只一模一样。二话没说,拿着自己的木鱼下山另找宝地去了。
  于是,云霄在泰山,琼霄在林清,碧霄在乌由县的崔母村,各自保佑起自己的一方生灵,接受起人间香火来。有空闲,三姊妹还经常串门玩耍呢!
  第二天。干娘女一行四人乘着小毛轮车来到了崔母庙。
  虽然不是庙会期间。庙门前仍然有车来人往。来地大多是妇女。有地三三两两结伴而来;有地年幼年长互相陪伴。来人中也有男士。但都有女眷在其身旁。看来不是陪着夫人就是陪着长辈来地。
  梅兰花感到很失望。也无心跟着干娘和甄艳茹、王灿菊游玩。一个人在庙里观看起催母奶奶地坐像来。
  一个年轻女子映入她地眼帘。知见其穿着鸭丹青地长裙。外罩藕荷色大褂。大褂地四周都镶黑边并有金绣纹饰。发根处扎着一根十分靓丽大红头绳。把垂腰大辫衬托得更加乌黑。略使粉黛。一张俊脸看上去也就十五、六岁。
  只见这年轻女子手拿着点燃地香火来到催母奶奶案前。把香火插在香炉里。在蒲团上十分虔诚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就嘟念着往回走。
  梅兰花觉得奇怪:大凡上这里拴娃娃地。都是已婚地媳妇。看这女子地装束。纯粹一正版未婚姑娘。那她到这里来烧香磕头又是为了什么呢?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梅兰花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挨近女孩儿。在女孩儿身旁边低着头走边细听女孩儿的祷告。这一听不要紧,把个梅兰花乐得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原来,这个女孩儿是来拴娃娃的。她边走边祷告的是:
  随娘的孩子你随娘走,
  随娘的孩子你在后头,
  你娘会做那龙虎帽,
  十二个铃铛坠虎头。
  你娘会插那护心兜,
  二龙戏珠插上头。
  随娘的孩子你随娘走,
  门前有棵皂角树,
  皂角树上有皂角球。
  门里边儿有个小叭狗,
  你慢慢往里走,
  它光叫唤不下口。
  这女子说了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只这几句话,一直嘟念着朝庙门口走去。
  梅兰花心里好笑。不由地想起了前世搜集的《大闺女求子》歌谣,唱的是“十八岁的大闺女不害臊,梳了个油头去上庙。请了码子火口里撂,撂了码子回头走,到娃娃庙里溜一溜:随娘的孩子你随娘走……”下面就跟这个接上了。那时,她还以为这是人们为取乐呵瞎编来唱的呢!不成想在封建的旧中国还真有这等事。
  又一想,觉得也不希奇。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初期,不是也有不懂有性生殖的大学生嘛。
  传说,有这么一对大学生夫妇,结婚好几年了也不生育。见他们的同龄人都抱出了孩子,很是羡慕。自己也想生一个。可就是怀不上。二人一同去看医生。医生问:“你们的夫妻生活和谐不和谐?”二人回答说和谐;医生问:“你们的夫妻生活都是在女方经期的什么时间段儿?”二人她看看他,他看看她,谁也不知道医生问的是什么。医生觉得纳闷,又进一步问道:“那你们说说,你们的夫妻生活怎么个和谐法?”女大学生说:“我们结婚后,一直是相敬如宾,从来没有殴过气、吵过架。白天工作忙,晚上睡觉各自在各自的被窝里,脸对脸地说说笑笑,十分愉快。”医生越发不明白了,进一步问道:“难道你们结婚这好几年,就没有过过夫妻生活?啊,啊,就是**!”两个大学生夫妇迷茫地摇摇头。医生也摇摇头,无奈地说:“你们不过夫妻生活,哪来的孩子?”这一说,女方不同意了,说:“我们夫妻每天都在一起生活。我们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脸盆里洗脸,一个床上睡觉。体分子在我们中间游来游去,怎么会怀不上孕呢?!”医生哭笑不得,给他们讲解了有关性的知识和怀孕的过程。二人毛塞顿开,真是又羞赧又高兴。不久,便怀孕生娃了。
  大学生尚不懂有性生育,一个封建社会里足不出户的年轻女子更是有情可原了。不过,这都是极个别的。
  由此,她想到了傻子。想到了自己已经解除婚约的娃娃亲和解除婚约后形成的甄、王两家的换亲。甄艳茹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说什么也不愿意嫁给一个傻子。甚至以死相拒。而自己为了一份真爱,穿越到了三百年前。听奇典大神所言,自己的男友在这个朝代是个智障者。这方面她倒有思想准备,因为在穿越之前,男友王仕峰已经成了一个植物人。这世的王仕峰只要会走会跳,她就心满意足了。至于傻到什么程度,对她来说都无所谓,关键是要尽快找到他。
  她觉得,在她穿越的这个年代,傻子特别多。而且大多都是男性。这就给寻找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总不能到处找傻子来对号入座吧!
  “虽然如此,往后的寻找目标应该定在智障者的范围里了。”梅兰花心里想。
  “兰花姐,到处找你找不到,你怎么还在这里站着?”
  甄艳茹的喊声打断了梅兰花的浮想联翩。她心里暗笑:自己这一走神儿走了三百多年,干妈她们已经围着庙转了一圈儿。

 



第二卷 智慧彰显 第二十四章 父母逼婚 字数:4117
  逛了三个庙也没瞅见王仕峰的影子,梅兰花情绪低落到极点。甄艳茹和王灿菊相继被家人接走以后,更觉得心里空落落。心里寻思:要么再央干娘陪自己到乌由县大集上去找找;要么让干娘陪着到附近有傻子的村里去转转。自崔母庙回来以后,她总觉得王仕峰很有可能和“傻”字有联系。越是这样想,想找到他的愿望越迫切。
  正在琢磨措辞要给干娘李二嫂说时,一辆马车停在门口。紧接着,长工屈凤来和吴奶奶下车进了门。
  梅兰花心里一“咯噔”,立时就有一种希望落空的感觉。为了掩饰自己,她还是换上一付笑脸迎了上去。
  吴奶奶很高兴。和李二嫂寒暄几句后,就催梅兰花快走。说有大好消息要告诉她,催她到车里再说。
  能有什么好消息?梅兰花心里发闷。不过也隐隐感到事情可能与自己不妙。
  梅兰花心里有事,望着满田的葱绿发呆。吴奶奶反倒认为姑娘大了害羞,不便提起自己的事。就快言快语不无讨好地学说起家里给她订婚的事来。
  原来,梅兰花还在二姐家的时候,孙家庄的孙老财主二番托出媒人来说亲。见梅友仁有活口,就送来价值不菲的金银珠宝。还许以“过门后就当家”。梅友仁毕竟是新富,家里有的是地里生长出来的东西。虽然吃、穿、用富富有余,也仅此而已。何曾积攒下贵重物品?更别说金银珠宝了!又见许诺“过门后就当家”,想一个拥有百多顷良田、骡马成群的大户,选个当家人也不是小事。选女婿那天,孙秀才的人品和文品,梅友仁也亲眼见到了。只是因为女儿一时心高气傲才没定下来。女儿再聪明,也还是小孩子。婚姻大事还得大人说了算。梅友仁和老伴儿商量了商量,就应允了这门亲事。
  梅兰花闻听头都大了:既然孙家肯下这么大的血本来争取这门婚事,这里头一定有说道。
  俗话说:不怕贼讲,就怕贼想。大凡让贼惦记上了,早晚得出事。
  有一则故事这样讲:
  从前。有个卖豆腐地秃子。一天。他挑着豆腐来到了张家庄。
  张家庄有个张姑娘。长得特别出众。细眉大眼。高鼻梁。小嘴巴。圆圆地脸蛋儿一笑一对小酒窝。张姑娘爹娘死得早。跟着哥嫂过日子。姑娘人漂亮心气儿也特别高。一心要寻个好女婿。
  这天。张姑娘听到卖豆腐地梆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