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君心应犹在 >

第88章

君心应犹在-第88章

小说: 君心应犹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名唤梵公子的人,这些时日也未出现过,看来,待伤势再好转一些,她须得想法子离开此处才是。
  崔莞怔怔的望着**出神,突然,笺青隐含着一丝欢喜的声音传来:“公子。”

☆、第二百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中)

    崔莞下意识移眸,便见一道修长的身影,稳步行来。
  一袭雪色华袍,墨发玉冠,面容上的一抹清朗笑颜,便好似这开满枝头的**,清濯,悦目。
  望着缓缓走近的俊美公子,笺青面色泛起一丝绯红。
  此情此景,崔莞如何还不明白,笺青口中的梵公子,正是这位熟悉至极的故人。
  她怔怔的望着,恍惚中,好似看到了那一日,在荒林另一侧的官道上,同是与现在一般,踏着朝晖向她缓缓行来的白衣少年。
  “四郎君。”
  半年未见,秦四郎的身形仿佛拔高了一些,显得愈加修长挺拔,而且那张清秀俊雅的脸庞,愈发似一块温润无暇的玉璧,令人移不开眼。
  不过,对崔莞而言,秦四郎的出现,恰好隐解开了一丝埋在心底深处的疑惑。
  “阿莞。”
  仍旧是清朗的嗓音,秦四郎缓缓行到几前,驻足。
  笺青见状,忙转转取来另一张软席,铺在了长几的另一侧,与崔莞隔几相对。
  待秦四郎挥了挥手,轻声言道:“你且先下去罢。”
  “诺。”笺青微讶,依言行了一礼,垂首远远退开,**树下,独留一立一坐两道身影。
  温和的目光细细打量起那张仍有几分苍白的小脸,秦四郎往前走了两步,褪屐入席,跪坐而下,“伤处可还疼?”
  “尚可。”崔莞静静的看着与自己不过一臂之距的美少年,真心实意的道了一句:“多谢。”
  秦四郎低低轻笑,眉宇间透出一丝如流水般悠然安宁的明辉,“阿莞,你我之间,何时变得这般生疏了?”
  “当谢之事,仍是要谢。”崔莞勾起唇角,明媚的朝晖自**茂密的枝叶间洒落,令她苍白的肌肤铺然上一层淡淡的华芒,增添了几分盎然生机。
  盯着她浅淡的唇瓣,秦四郎的眸色渐浓,他轻声叹道:“阿莞……”
  “卫临在何处?”
  崔莞抬眸,直直盯着他微微闪烁的眼眸,笑意尽敛,一字一字的问道:“卫临,在何处?”
  对上那双清冷的眸子,秦四郎唇角噙上一丝苦笑,“果然,仍是瞒不过你。”
  崔莞秀眉轻挑,眼底冷意渐起,她不愿疑忌秦四郎,更不愿疑忌卫临,可如此明晃晃的痕迹,便是令她欺骗自己,都无法忽视一切。
  自从萧谨入了庄子后,一向深居简出,偶尔入城,也是坐在马车之中,甚少露出面容,这般情形下,一直不曾出过任何差池。
  而萧谨唯一碰过的外人,便是那日与她一同在胡记饼铺所见的卫临。
  随后,她在平潭山上静坐两个月,早出晚归,均是卫临相送,他曾言,在平潭山附近察觉到墨十八的踪影,且不止一次。
  也便是说,深得她信赖,几乎事事据实相告的卫临,最为清楚本该守在萧谨身旁的墨十八,何时离去。
  除此之外,离开临淄的路线,乃是墨十八精心挑选而出,直至临行前方告知于卫临,绝无可能令旁人知晓。
  那么,萧氏的护卫又是从何处得知消息,如此迅速,准确的追击而来?
  事出突然,她一直没有起疑,这半个月中,卧于榻上静养之际,闲暇时便将此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翻来覆去细细思量,终是察觉出了这番不对之处。
  眼下,秦四郎的出现,让这一丝不对之处,彻底化为事实。
  四目相对。
  两人均是一言不发。
  良久,秦四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执起几上的壶,予崔莞,予自己,各倒了一盏清茶,袅袅茶香随风飘散,他垂下双眸,望着茶汤中的倒影,缓缓说道:“你若心里有惑,便问罢。”
  崔莞眸光微微一动,却是冷漠的望着秦四郎那张近在尺咫的俊容,淡淡的,平静得掀不起一丝波澜的声音慢慢响起,“为何?为何将卫临送至我身旁,又让他背叛我?”
  “阿莞。”秦四郎抿了抿略干的唇,清朗的声音含上一丝愧疚,道:“事出有因,但我从未想过,令卫临背叛于你,更不愿将你置于险境之中,一切均是阴差阳错,情非得已。”
  崔莞并未出言,她仅是静静的看着秦四郎,面无表情。
  “不可否认,我手中所得的消息,均来自卫临,然而,萧氏却非与我联手之人。当日我心中所想,无非是趁人无觉前,先一步将你与萧谨带走,可惜……”
  秦四郎无奈的摇了摇头,某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便他算无遗策,也无济于事,萧氏的突然介入,毁去了这步棋,甚至害得崔莞险些丧命。
  想到此处,他的掌心微微发凉。
  崔莞却是沉了沉心,“你要赵氏兵书?”
  秦四郎颔首,“是。”
  崔莞十指慢慢蜷曲,“秦氏,决定扶持寒门?”若不然,又何必自刘珩的庄子中掳走萧谨?
  闻言,秦四郎沉默不语,脸上的温润笑容,一点一点敛下,沉凝。
  崔莞慢慢坐起身,她肩上的伤虽在愈合,可到底是伤了筋骨,即便皮肉无状,无意触碰到,骨子里仍会泛起阵阵钝痛。
  “莫要乱动。”秦四郎未错漏她眸中一闪而逝的痛苦,略微急促的开口劝道。
  崔莞恍若未闻,待坐直了身子,与他正面相对,四眼相望时,方冷着声,慢慢言道:“你寻兵书,便是为了扶持寒门?”
  秦四郎阖上眼,冰凉的手蜷曲成拳,沉默片刻,低低的挤出一丝声响,“……是。”
  转瞬间,四下沉寂。
  晨风拂过枝头,枝叶沙沙作响,娇嫩的**花迎风摇曳,几朵不堪风折的绒花随风飘下枝头,落向几面,席间,乌发,华裳。
  缀出了几分颜色,亦令人感到几分萧条。
  良久,崔莞淡淡的开口,“为何?”
  为何她费劲心机,一遍又一遍更改前世的一切,上苍却一次一次将命运驳回原处。
  助寒门,便是助曾信。
  寒门崛起,仅凭现下便能攀附上萧氏这等庞然大物的曾信,又怎会是一个默默无闻之辈?
  “为何?”秦四郎喃喃,他对上崔莞的目光,漆黑的眼眸中浮起一抹悲沧,哑声低笑,“家族之仇,别无选择!”

☆、第二百零一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下)

    家族之仇?
  崔莞猛然一怔,难道……
  “不错。”仿佛看出崔莞心中所想,秦四郎沧然一笑,“这世上,已无巴陵秦氏。”
  当日,他自齐郡返回巴陵,为周薇一事,更为太子被刺一事,族中上下一致决定,令他跪祠思过百日。
  然而,就在这百日之中,身为族长的父亲失踪,坚守士族风骨的族老病故,族人则因各种意外,非死即伤。
  若非他醒悟得早,只怕秦氏四郎也早已自这世间消逝,魂归奈何。
  “欲先毁之,必先纵之,生死之敌,他如此对付,无可厚非。”秦四郎凝望着她,心绪激荡之下,温和的声音陡然变得高昂颤抖,“然而,吾父何辜?族老何辜?信守士族风骨的族人又何辜?”
  原本秦氏族人虽因士寒分化,却远远未及手足相残之地,直至半载之前,巴陵寒门崛起,士族与寒门之争愈来愈显露锋芒,逼迫秦氏不得不做从中出抉择。
  坚守士族本分的族人,便成了绊足之石。
  分而化之,借刀杀人,短短八字,便是促使巴陵秦氏这百年世家覆灭的元凶。
  这一切,均与刘珩有关。
  “父亲与族老一生,以士族为荣,竭尽权利,欲扭转秦氏之风,父亲曾言,一日为秦氏之长,秦氏便一日不染寒门之势。”好似担心惊吓到崔莞一般,秦四郎敛下乍泄的心绪,低低笑道:“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寻医问药,他扬名世间,也均是要为父亲,为秦氏,寻出一条安宁兴盛之道。
  从未见过这般的秦四郎,他一向在世人面前,便似那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可此时的秦四郎,眸中泛起的悲恸沧桑,如同被风吹皱的寒潭,一圈一圈涟漪,愈扩愈广,直至将他整个人,紧紧束缚,无处可逃。
  崔莞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慢慢垂下双眸,沉默许久,才开口道:“如此,你当恨的,不该是刘珩,而是寒门。”
  闻言,秦四郎唇角微抿了抿,眼波轻转,下颌微昂,目光自崔莞清美的面容移望至枝头上的**,片刻,仍旧温和的声音缓缓传开,“阿莞,你恨寒门?”
  显然没想到他会忽然转言的崔莞,怔了一怔,而后认真的注视着秦四郎,“是。”
  上一世,曾信,寒门,在她身上烙下无法抹去的污痕与耻辱,更令她生不如死。
  虽说,这一切均是她咎由自取,不过,一场大火,焚尽己身,抵去己过,余下的,便是这无法泯灭的恨!
  一字之言,却令秦四郎心中松下一口气,幸而,她所言,非是为助刘珩。
  “寒门固然有过,却非本因。”解去心中最令他寝食难安的枷锁,秦四郎黯淡的眸光稍稍清亮了一丝,他移回眼,细细的打量起崔莞的容貌,神色,慢慢说道:“若非刘珩急于收拢士族为己之力,不辨青红皂白,秦氏,也无至于此。”
  巴陵城中,秦氏虽非顶级士族,却也相差无几,刘珩欲想杀一儆百,内忧外患的秦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故而,他恨寒门,却更恨刘珩。
  一点一点理清秦四郎的话,崔莞阖上眼眸,深深的吸一口气,再缓缓睁开,平静的道:“无论你有何举动,莫要伤了萧谨。”
  仿佛早有所料,秦四郎眉宇间显露出一丝无奈,“赵氏族长病逝,天下得知兵书藏于何处之人,唯有萧谨,即便不是我,也会有旁人。”话落,他又意有所指的道:“刘珩亦是如此。”
  可惜,崔莞的心思尽数落在先前一番话上,并未听明。
  赵氏族长,那岂不就是萧谨的外祖父?
  难怪萧谨会流落在外,赵氏本就势弱,再失去至亲庇佑,想必赵氏族中待萧谨,也不如从前了罢?甚至危及自身之时,便将萧谨推出,阻挡灾祸。
  “阿莞。”秦四郎端起几上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微凉的茶汤,面含歉意的道:“我可应承于你,绝不会伤萧谨性命。”
  不伤性命?萧氏也未要阿谨的命,但那刑讯逼供的手段,还不如一刀杀之。
  崔莞垂下眼帘,掩住眸底涌动的复杂之色,低低言道:“冒昧一问,你身后之人,究竟是谁?”
  关于萧谨一事,她未与秦四郎继续纠缠,道不同不相为谋,她若要护住萧谨,定会必不可免的对上秦四郎。
  然而,她不愿。
  不愿终有一日,要与这彷如朝晖一般,一点一点驱散她眸底阴暗,一步一步助她走到而今的温润少年,兵戎相见。
  不愿那不顾一切依赖着她的萧谨,成为士族与寒门之间争斗的棋子,亦如上一世的西阁崔氏。
  可纵使她不愿,却无计可施,两相权衡,必有一舍。
  除非,她能劝服秦四郎脱离寒门。
  提及身后之人,秦四郎的神情微微僵凝,唇角弯起的浅笑慢慢敛下,他将手中的茶盏搁置回几上,沉声应道:“那人……阿莞还是不知为好。”
  崔莞秀眉微蹙,她朱唇轻启,却不想尚未出声,秦四郎忽的站起身,低低笑道:“今日尚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