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花记-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武意识到自己夸大,这才不好意思地笑笑。
襄荷并不介意。她所要的,只是姜武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稍稍照顾一下刘寄奴,不要让他像普通兵丁一样轻易便死了。
刘寄奴只朝姜武抱了抱拳,并没说什么。
动身时刻很快到了。
姜武和刘寄奴与无数儿郎汇聚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踏着征尘,迈向去往北地的路途。
队伍出发前,襄荷望着刘寄奴的背影,大声的喊了句:“哥,我和爹等着你回来!”
周围有无数送行的人喊着类似的话语,有年迈的前来送子孙的老人已经泣不成声。
那么嘈杂的环境,那么远的距离,襄荷觉得刘寄奴应该听不到自己的话了。
但是,很快她就看到,那个身影转过身,用力地朝这边挥了下手。
“这小子……”兰郎中带着重重的鼻音喃喃着。
襄荷翘首看着那支队伍的最后,看着那个背影转过身,随着队伍越来越远,越来远远,最终再也看不清。
89|6。07
征兵队伍的离去使得襄城许多人家上空笼罩着一层忧伤的气氛,但日子仍旧要过,过些时日,时间冲淡了离别的愁绪,只沉淀成一份淡淡的思念留在心底。
兰家也一如往常。
有襄荷从藏书阁抄来的医书,又有与苟无患这样的名医探讨医理的宝贵经验,兰郎中如今的医术早已今非昔比,虽然还称不上妙手回春,但一般病症也少有难得倒他的了,因此如今兰镇上的医馆也经营的有声有色。虽然相比鹤望花铺挣得不多,但却让兰郎中有了自己的事业,也不必奔波忙碌。
而花铺方面,五年来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改进经营,如今的鹤望花铺足可称得上日进斗金,兰家也因此成为一方豪富,家底比许多积累了数代的乡绅都要厚。
与不断增长的收益成正比的,自然是不断扩大的店面,和不断增多的雇工。
如今的秀水村,几乎所有妙龄未嫁的少女及妇人都为兰家打工,仅是店铺自然用不着那么多人,但襄荷在秀水村附近买了上百亩地都用来种花,这些雇工便被雇来做种花、剪花、打包等活计。
襄荷给的工钱不少,因此如今的秀水村许多女人挣的比家里男人还多,那些早已成婚的年长妇人还不显,但那些跟着襄荷念过书,之后又被兰家雇佣的女孩子们,却显露出不一样的光彩。
相比普通村女,她们更加自信,或者说,更加彪悍,更加有底气。
田菁就是最显著的例子。田菁与襄荷最亲密,也受襄荷影响最深。她如今也在花铺帮忙,挣的钱比田大叔田大婶加一起还多,加上长得讨喜,上门求亲的几乎踏破了门槛。田大婶为此笑开了嘴,却也挑花了眼,整天念叨着哪个后生好,想早早给田菁定下亲事。
但田菁小姑娘却有自己的主意,她觉得自己现在就挺好的,与其日后嫁给个不知根底的男人,还不如自己挣钱自己花呢。
当然,她没敢把这想法告诉田大婶,只私底下跟襄荷说。
襄荷吓了一跳。
襄荷其实是赞同她的想法的,但问题是,世人不可能赞同,田大婶更不可能赞同。而且田菁明显被襄荷教育地过了头,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法子妙,连平日看待村里的男娃时,都颇有些不屑一顾的架势了,也越来越不稀罕跟男娃子玩。为此赵小虎还委屈地找襄荷诉苦,说田菁突然不理他了,那委屈忧愁的样儿,活脱脱一个思春少年。
襄荷哭笑不得,只得劝说她先看看,若有适合的,自然是成亲为好,反正只要自己不当包子,总不会憋屈死。
又劝说她不妨多观察观察身边的男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田菁这才恢复了以前的样子,也不再对赵小虎之流不屑一顾了,喜得赵小虎眉开眼笑,跟屁虫似得总“无意间”出现在田菁出现的地方。
田菁懵懵懂懂看不出这小子的心思,田大婶却不懵懂,一看赵小虎这样子心里就有数了。都是一个村的,相互知根知底,赵家家境不错,人也都是本分人家,田大婶对赵小虎很满意。
于是,在田菁不知道的情况下,田大婶找上小虎娘,两番一合计,互相看对眼,得,定亲吧!
等襄荷知道的时候,两家已经在商量着什么时候成亲什么时候抱娃了……
襄荷目瞪口呆。
“我才不嫁那个笨蛋!”田菁气哼哼跑过来找她诉苦,不过,看那表情,与其说是诉苦,倒不如说是娇嗔。
于是原本襄荷原本准备的开解的话便咽回了肚子里。
古人可真早婚啊……她心里感叹着。
可襄荷没想到的是,她跟田菁一般大,田菁都说亲了,她自然也跑不了。
于是,当她看到擦着香粉,抹着口脂,一身红红绿绿标准媒婆打扮的人上门时,差点没惊掉了下巴。
“……不是我夸口,那王家虽说也是咱们乡里人家,但可真是家财万贯哟——白花花的银子用缸盛!祖上又当过大官儿,王小公子如今在进学,今年就准备考秀才呢……长得也是一表人才,十里八乡数得着的俊俏后生,老婆子我要是年轻个二十岁,保准看直了眼!”
噼噼啪啦一顿话砸下来,直砸地躲在门帘后的襄荷眼晕。
应付媒婆的兰郎中倒是笑地一脸荡漾:一家有女百家求,来提亲说明人眼光好!
不过,辛苦拉拔大的闺女儿就这么便宜了不知哪个臭小子,想想心里便不是滋味,于是便对这头一个冒头的王小公子百般不满起来。
有钱?——比兰家有钱么?
祖上当过大官?——就是说现在不是咯?
长得俊俏?——男娃子要那么俊俏做什么,又不是小白脸。
今年准备考秀才?——我闺女可是鹤望书院正经的学生呢,等闲秀才都比不上,更何况你一个还没考上秀才的?
……
于是,这么挑剔一番后,王小公子被三振出局。
可打发走一个王公子,还有张公子李公子赵公子。
兰家的门槛几乎没被媒婆踏破,来提亲的除了乡绅富户之家,还有不少来自襄城的大商户,甚至官宦权贵之家。这情景羡煞了秀水村有女儿的人家。
但羡慕也羡慕不来,襄荷在婚姻市场这么吃香,可不仅仅是因为长得讨人喜欢,更重要的,却是钱和身份。
襄荷一直秉性闷声发大财的理念,从来不炫富,除了将老宅翻新成普通乡间青砖瓦房,内里设置并不怎么奢华。但铺子开在襄城,一花一草明码标价,有眼的人估算一下,虽算不出具体收入,但稳赚不赔却是瞎子都能看出来的。
二来,鹤望书院学生的身份,也是这么多人家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
虽然已经有人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有才名终究是好事,加上在襄城这块地方,鹤望书院就是最崇高的存在,娶个书院的女学生当媳妇儿,那绝对是倍儿有面子地事儿。
因此,有了这两个主要因素,也无怪乎兰家媒婆不断了。
兰郎中依旧一边荡漾一边嫌弃着挑挑拣拣,襄荷却是被天天登门的媒婆给吓到了,当机立断让兰郎中散出消息,说现阶段一心求学,暂不考虑婚事。
可还没等消息放出去,就迎来了一个意外的求婚者。
90|6。09
求亲的是镇上的李家,李可儒的李家。
两家因同车的缘分而结识,两家孩子又都在书院读书,又因为一家在秀水村,一家在秀水镇,距离近的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自五年前初次相识后,两家一直有来往。
李家门风正派,李夫子是真正的正人君子,李家娘子也是个温婉不多事儿的性子。李可儒是独子,却难得的没有被宠坏,反而十分争气地考上了书院,去年还考上了秀才,再加上长得也是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又是正当婚嫁的年纪,那绝对是媒婆眼中的优质资源,跟兰家一样,自李可儒十四五岁开始,李家登门的媒婆就没断过。
李家求亲没找媒婆,而是李夫子跟兰郎中小聚喝酒时提起的。
李夫子是相当中意襄荷当自家儿媳的。
两家相识,他又跟兰郎中臭味相投,没事儿就聚在一起喝个小酒什么的,襄荷那姑娘他也见过好些次,就觉得性格也好,长得也好,除了年纪小了点,简直是儿媳妇的完美人选。
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家那傻儿子也挺中意人家姑娘的,要不能经常兰学妹兰学妹地说着?
他自诩是个开明的家长,儿子喜欢,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原本还因为襄荷年龄的原因而有一点小犹豫,结果一看这些天兰家媒婆盈门的情景,李夫子急了。
不能犹豫了!再犹豫,看好的肉就要被夹到人家的盘子里了!
于是,寻了个由头,找兰郎中出来喝个小酒,然后就把想要做亲的心思提了出来。
这些日子已经拒绝媒婆形成习惯的兰郎中下意识地就想回绝,但碍于老友的面子,顿了那么一下。
就顿了这么一下,李夫子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把闺女嫁到李家的好处。
首先,李家离得近。兰郎中如今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镇上的医馆,到时候襄荷也嫁到镇上,那真就是把闺女嫁到了身边边,跟没出嫁前也没什么区别了。
其次,咱孩子好啊!李可儒也算在兰郎中看着长大的了,才学相貌没得说,人品也是杠杠的,而且李家家族遗传对媳妇儿好,小两口成亲后,襄荷绝对吃不了亏。
再次,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兰家如今虽然家财万贯,但到底草根出身,除了钱,人脉上却弱了些。李家虽然只是普通的小康之家,但毕竟书香传家,底蕴深厚,李夫子就有个堂兄在京中做官。两家一个有钱一个有人,结合在一起那就是绝妙的互补。更重要的是,李可儒前途无量。他如今虽然才只是个秀才,但那不是因为考不上举人,而是想着离开书院后再考。
最后,单从两个孩子本身来看,那也是十分相配的。鹤望书院出身的学子哪个不是人中龙凤,眼界也高于一般人,等闲看不上书院外的人。而两个同样出身书院的孩子结合就没这个问题了。襄荷虽然因为书院学子这一身份得到襄城许多官宦人家的青睐,但襄荷那性子,受得了那种人家的规矩和束缚么?嫁到李家就没这个顾虑,李夫子说了,俩孩子成亲后,绝不干涉襄荷做什么。
李夫子吧啦吧啦这么一顿说,然后,兰郎中动摇了。
越想越觉得,李夫子说地挺对。
于是兰郎中没有当场回绝,而是答应回去想想。
回去后,兰郎中便兴冲冲地找襄荷说了这事儿。
襄荷很惊讶。
这些年她跟李可儒来往其实不算多,主要是两人不在一个院,平常轻易碰不到一起。因此也就比平常同窗熟悉那么一点儿。但从接触中,她对李可儒的印象不坏。
可再怎么不坏,她也没想过要跟他谈恋爱啊!而且,关键她觉得对方也没那个心思。
于是襄荷觉得,这绝对是李夫子自个儿的主意。
于是襄荷便去找李可儒了。
襄荷觉得这事儿很简单,反正都是大人弄出的事儿,只要跟李可儒说清楚,然后李可儒再去说服李夫子,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