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陈唐往事之叹银杏 >

第16章

陈唐往事之叹银杏-第16章

小说: 陈唐往事之叹银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柳郎如此慎重地将这把银簪交于她,一定大有深意。他暗示自己可以与长姐分享这个秘密,但乐平公主不但已经出宫,而且已经去了郊外为先帝祈福。
  这其中一定包含着生死攸关的秘密。
  可这究竟是个怎样的秘密呢?
  她原本计划好了,这一次,不管杨广允与不允,她都要单骑匹马去追随柳郎。但如今手握这把银簪,她心中难免犹疑。
  也许这把银簪中就藏有能解救柳郎的秘密。
  无论如何,她都得再等一等,再试一试。
  她极目远眺天边,只见睛空万里,白云悠悠,一如久已逝去的岁月中的每一天。
  而她的人生,已经物是人非;她的心上人,已如白云远去,杳无踪迹。
  杨广摇了摇头,长吁一口气。不管怎样,他都愿阿五能平平安安地在那,她的不羁、她的不屈虽然令他头疼,可不令人头疼的又怎会是阿五?
  等她渐渐忘却柳述后,就好了。
  到那时,她会明白他的苦心,会明白他对她的好,会感激他,会重新亲近他。
  会如她幼小时那样依赖他,在他的庇护下胆大妄为、为所欲为。
  最终一定会好的!
  他抬眼望着渐行渐远的青山,只见一片苍茫绿色,那些姹紫嫣红的花花草草都掩没了。天空如洗,仿佛在等一枝生花妙笔于其上泼墨挥洒。
  这大好江山,在等着他建功立业。儿女情长,又算得了什么?
  他仰天一笑,将心中最后一丝惆怅决然抹去,然后微笑地看着杨素的身影匆匆而来。
  空旷的山野中突然刮起一道罡风,风沙扑面而来,杨素赶紧立稳脚跟,抬手挡住了自己的脸。
  这一阵风,来的真蹊跷。
  他瞧见风尘中屹立不动的那架华丽御驾,赶紧顶风疾步上前,恭恭敬敬地给杨广行了大礼,口中高喊:“臣杨素参见圣上。”
  杨广淡淡笑着,正襟危坐。
  他以前远远见着,必定会满面笑容地伸手相迎,嘴里一定会埋怨着:“越国公忒多礼了!”
  当然,那时他是杨坚御封的越国公,如今,他是皇上新赐的楚国公。
  此一时,彼一时。
  杨广亲切地笑道:“杨爱卿辛苦了。并州那边怎样了?”
  屈突通没能将杨谅缚至京城,杨谅也一直没有赴京。据说他因悲伤过度,大病不起。
  病好后便揭起了反旗,矛头指向杨素。
  号称要“清君侧”。
  杨素尴尬地回道:“不曾想汉王对臣误会如此之深,臣自知罪孽深重,还请皇上治罪!”
  杨广满意地摆摆手,冷冷一笑道:“楚国公,你何罪之有?这杨谅拥兵三十万,如果挥兵直上,直取京师,那倒麻烦了。只可惜这人一贯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决计成不了事的。”
  所谓 “清君侧”,也就是给自己留条退路吧。
  要真有胆,什么证据不能造出来?这样羞答答的,不战,就已先败了。
  杨素不由哂然一笑:这兄弟五人之间,若论领兵打战,杨勇第一;若论阴险狡诈,当推杨广。
  先帝深谋远虑,让杨谅在北方拥兵自重,杨勇留守京城。一旦有变,杨勇手持密诏出京与杨谅汇合,两人珠联璧合,振臂一呼,杨广这皇位又能坐多久?
  还有那位柳附马,他担任的又是什么角色?先帝是不是有意将他留在京城以做内应?
  杨素这样一步步推算下来,心中又是惊惧、又是佩服。
  幸好杨广兵行险着,抢先了一步。
  若论心机城府,杨坚只怕还逊杨广一筹,杨广的这盘局从何时就开始布下?这荣华夫人究竟是何来历,竟能将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
作者有话要说:  

  ☆、一抔黄土

  杨素神态谦恭地站在风中,心思电转,夏天的风本该吹去些许暑意,但他却发现自己已是冷汗涔涔:自己这么些年也颇有得意忘形的时候,新帝是否都一五一十地记录在案?
  还有他杨家那些不争气的孩子们…… 
  皇上心中到底是怎样看他?
  他神情关切地问道:“皇上,臣听说有人行刺,不知?”
  杨广不以为然地摇摇手道:“无妨,就是上次逃脱的那四人,可恨还是逃脱了一个。”
  杨素瞧他意态悠闲的样子,心中暗暗一惊,试探着问道:“难道皇上早已知道这次行动?这次是请君入瓮?”
  皇上淡淡一笑,杨素心中咯噔一下。
  皇上是什么时候查找到了这四人的消息?自己怎么会一无所知?
  这只能说明两件事:第一,皇上的情报网远比自己的强大;第二,自己已被排除在皇上的亲信圈之外了。
  无论哪一条,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的脸色渐渐凝重:现在还远不是懈怠卖老的时候。要想地位稳固,还得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啊。
  他低头跪下,恭恭敬敬地报道:“皇上,某这倒了有个好消息。汉王手下最得力的那个密探,代号叫‘蝙蝠’的已被玄感的人成功截杀,再加上前一阵子我们对汉王人员的清理,臣以为汉王在京中的情报网已被摧毁殆尽。”
  他压根没提那逃逸的接应之人。只要那人没能跟杨谅接上头,就行了。当务之急,是将杨谅连根拔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何况宇文家现在再立新功,他杨家又岂能落于人后?
  “好!好!楚国公不愧是深谋远虑,这一着先发制人,实在是走得妙!”杨广抚掌夸赞道:“朕得楚国公,真是天助我也!哈哈哈!”
  杨广的一颗心放了下来,又提了起来:姜还是老的辣,这杨素真是老奸巨滑。当大家都还惊惧未定时他便提出肃清杨谅在京中的细作。
  实在是有先见之明。
  他不但断定杨谅必反,而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最大的软肋是先帝的暴毙。只要将消息封锁严密了,杨谅造反就师出无名。
  他究竟是一时之智,还是早有谋算?如果是早有谋划,为何不早说?
  莫非他当时也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心存二心?
  这样的人,能用多久?
  他脸上虽然开怀笑着,眼中却了无笑意。杨素跪在一旁自然没有看见,所以他继续说道:“皇上,臣以为汉王虽然拥兵三十万,却不足为惧。既然汉王对臣误会如此之深,臣恳请能带兵前往,将汉王请回长安。”
  刀,已横在脖子上,这一仗,他是非打不可了。
  杨谅,是非死不可。
  可怕的不是手握几十万大军的汉王。
  可怕的是坐在龙位上的这个年轻人。
  除去杨谅后,他杨素可还有什么价值?
  如果新帝的肱股之臣是宇文述,那他又是什么?
  心腹大患?
  到那时,皇上该如何处置他?
  一股凉意,从他的脚底徐徐升起,直至心头。
  杨丽华理了理鬓旁的乱发,牵着娥英的手到那两个僧尼跟前,低声说道:“娥英,你可还记得云母妃和陈母妃?”
  这二人正是北周五大皇后之中的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和天右大皇后元乐尚。北周亡后,杨丽华被封为隋朝乐平公主,而北周的其余四位皇后都出家为尼,如今在世的也只有这两位了。
  高挑苗条的是元乐尚,是北魏宗室云晟之女;圆润丰满的那位是陈月仪,是北周名将陈山提之女。
  这两人一个矜持自傲,一个爽朗活泼,一个爱吟诗作画,一个喜舞枪弄棒,南辕北辙的两个人同时入宫,同时受封,成为一中一右两大皇后。
  宇文赟的荒唐倒成就了一段绵延终生的姐妹情谊。
  陈月仪立即走上前来拉起娥英的手,一边细细打量着,一边笑着说道:“哎呀,果然是娥英啊,我一直在思量是不是她呢?想不到…… 想不到……”
  她一边说着,一边掉下泪来。
  一向沉稳缄默的元乐尚也忍不住打量了娥英几眼,却没有挪步。她叹了口气,低声说道:“乐平公主,此处只有华胜、华光两个活死人,再也没有什么妃嫔了。”
  她一身僵硬粗糙的灰色僧衣映衬着杨丽华身上飘逸精美的素色丝绸,这曾经不相上下的两位世家贵女如今已是天壤之别。
  杨丽华尴尬地看了看陈月仪,陈月仪欲言又止,三人不由僵在那里。
  但一直愣着的娥英却如梦初醒,拍手笑道:“我认出你们俩了,你们俩做的那道荷花莲蓬鸡最是美味,我一直惦记着呢!”
  这一番话说的三个人都笑了,连一直绷着脸的元乐尚也不由摇了摇头道:“还以为你真的长大了呢,怎么还是小孩子的心性?”
  这两人入宫不久,宇文赟便一命呜呼。没有一子半女傍身,两人的一腔母亲情怀都放到了宇文娥英的身上。
  如今眼见当年的天真稚女长成窈窕淑女,红尘往事一时涌上心头。
  三人的眼圈都红了。
  陈月仪拉着娥英的手去了厨房。她早已戒杀,但于糕点一门却颇有心得。只是山中寂寞,元乐尚又是一个言语刻薄的,她每每花大力气做出的糕点到最后都只能自娱自乐。
  元乐尚不但不屑一顾,还总爱嘲笑她:“您看您的名字,应该得象月中仙子般的仪态万方,怎么倒成了厨娘?”
  灰头土脸的陈月仪会跳着脚叫道:“乐尚,乐尚,你整日里板着脸,乐在何处?”
  如今总算来了一个爱品尝、会欣赏、肯喝彩的!
  杨丽华则央了元乐尚陪她去祭奠已过世的另两位先皇后朱满月和尉迟炽繁。
  一株苍劲古松,两座粗简土坟,谁能想到长眠于此的竟是曾经母仪天下的两位皇后?
  这棵古松下还有两个已掘好的穴坑。
  元乐尚淡淡一笑道:“这就是北周后宫了。”
  她扬手在天地间一划,朗声吟道:“天为被、地为床,青山绿水为点缀”。
  杨丽华不由呆了。此刻的元乐尚,如此的贫寒落魄,又如此的富足写意。
  而她,虽有荣华富贵,亦有满心惶恐。
  究竟谁更可怜?
  两块简单的墓碑上,仅仅写着两人的法号:法净、华首。
  她们的俗家姓名、她们的生平都一概未提。
  曾经的繁华辉煌就这样湮没在一抔黄土之中。
  杨丽华泪如泉涌:“我一直想来相见,又无颜相见,没想到就这样天人永别了。这些年,我日日烧香拜佛…… 我没想到,你们的身后事竟简陋至斯。”
  元乐尚沉默良久,才低声说道:“我们都想开了,乱世中能得以善终已属幸运,就这样离开,才最清静。朱满月临终时虽怨恨您,但平日里清醒时也知道您并非歹毒之人。”
  她停顿片刻,继续说道:“这些年,多谢您的关照。不过您此次来,不光是为了祭奠旧人吧?”
  杨丽华沉吟半晌,长叹一声:“按说家丑不可外扬,只是此事太过蹊跷。你可记得阐儿过世时脖颈上的青色手印?”
  元乐尚的脸上露出悲愤的神情:“他不过一个九岁孩童,你父亲也真是……”
  杨丽华怔怔地看着她,许久,她才哽咽着说道:“我知道,我也因此怨恨父亲。但是,你知道吗,我在父亲的脖子上也看见了同样的手印!”
  元乐尚一贯冷静自持的脸上显出震惊的神情,她目瞪口呆地盯着杨丽华哑声问道:“你说什么?你,你父亲他?是谁有这个胆子?”
  那个不可一世的杨坚竟会死于谋杀?那个魔神一般毁灭了一切的杨坚竟死于非命?
  元乐尚几乎要长啸三声以示庆贺。
  她按捺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