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 >

第24章

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第24章

小说: 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以前对心理咨询的了解我以为东老师应该对我小时候的经历进行详细的分析,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只是详细的询问了我现在的情况,还问了我最开始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遇到了什么事情。对此做了一些简单的解释。又问了我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的。以及看过哪些心理医生和自己尝试过什么方法之类的。通过和东老师的交流我了解到:虽然不做这些行为我会很焦虑,但只要我面对这些焦虑,并且接纳这些焦虑,坚决控制住不去这么做,焦虑持续不了多久就会自动缓解的。我们的治疗就是要逐步的控制自己不去这么做,等待焦虑自然的过去。他告诉我不要怕焦虑,焦虑只是一种体内激素分泌的变化而已,不必管它就可以了。对他说的这些我都还没有体会,也不能体会是否真的就是这样。不过我真的希望自己能回到我喜爱的工作中去。所以我还是决定按照他说的去努力。
我们一起制定了一个焦虑等级表,后面的分数表示如果我不按照那个固定的程序去做的话我有多焦虑。0分表示一点也不焦虑,100分表示极度的焦虑,50分就是中等程度的焦虑。我们约定从20分的挂毛巾开始练习行为阻止,每天提高一个等级,最后在100分的等级上反复练习。

挂毛巾:            20分
起床:              30分
刷牙:              40分
洗脸:              40分
出门前检查:        50分
穿鞋:              60分
穿衣服:            60分
上床睡觉:          70分
上厕所:            70分
洗澡:              80分
洗澡前:            90分
洗澡后:            100分
吃饭:              100分

练习挂毛巾的时候,东老师去买了条新毛巾回来。让我在咨询室练习正常的挂毛巾,要求我挂的时候不要反复的抖,挂好了之后也不要用手捋一下。他站在旁边看着我。开始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手都好像不会动了。好像挂毛巾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按我的程序进行,现在不让我这么做了,我竟然不会做了。我站在那里发呆,在东老师的催促下我开始做。和正常人相比有些慢,我自己感觉很别扭,但最终还是按要求挂好了。我并没有成功的喜悦感,而是浑身都不自在。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反复练习了20次左右的挂毛巾。到后来已经能感觉到比最开始习惯了很多,动作也流畅了。今天的作业是回家练习一个小时挂毛巾。

作业完成的很好,可是在平时用毛巾的时候却依然还是老样子,因为太习惯化了,根本意识不到需要去控制。挂好之后才意识到又在强迫了,然后拿下来按照练习时的动作再重新挂一次。现在的问题不是做不到,而是做的时候没有想到去改变。东老师告诉我要之前提醒自己,每次洗完脸要用毛巾的时候先提醒自己一下,要按正常的来做。

第二天练习的是起床,这个东老师无法直接示范和监督我。他给我讲了该怎么做,也给我老公讲了该怎么给我做示范以及怎么监督我。然后在家里让老公陪着我练习一个小时。反复的起来再躺下,再起来再躺下的这样练习。第一次练习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起来,试了好几次都没起来,不按我的程序我就不会起床了。老公一步一步的给我演示他是怎么起来的,让我跟着他做。开始的十几次真的很难,我自己都觉得好笑,为什么这么简单这么正常的事情,对我来说却这么难呢。练习了一个小时之后稍微感觉有点习惯了,没有开始的时候那么难受了。然后又练习了20分钟的挂毛巾,并且提醒自己把练习的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第三天练习刷牙,东老师特意买了牙膏、牙刷和牙缸,他在旁边看着我让我按正常习惯刷牙。想改变这种强迫的习惯真的很困难,整个人好像都僵在那里不会动了。自己的手好像不听自己的使唤,心理乱乱的。我站在那里竟然十分钟没能开始刷牙,虽然东老师一直叫我开始,但我觉得不按我的程序做就别扭,而且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样僵持犹豫了十几分钟,我一直在想正常的应该怎么做,但就是好像想不出来,就是不知道什么才是正常的。后来东老师一步一步的给我演示,让我跟着他做,就算是这样我仍然感到很艰难,还好总算做下来了,不过中间停顿了几次,因为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整个刷牙的过程用了大概10分钟的时间。接下来又练习了1个小时的刷牙。到后来相对来说就比较顺利了。
对于前面练习过的项目,还是每天继续练习。东老师要求我挂毛巾每天还得练习20分钟,起床练习半小时,刷牙练习一小时。所有的练习一直要练到在生活中能很自然的像正常那样的完成才可以不用专门的练习。
第四天练习洗脸,第五天练习出门前不要检查。过程和前面的都差不多,就是在咨询室的时候东老师监督我做,回家后老公监督我专门的做练习。接下来的两天没有进行新项目的练习,是对前面的练习进行巩固。
所有的练习基本都是相同的方式进行的。还算顺利,中间偶尔会有一两天的反复,就是通过练习已经做的不错的行为又有些强迫了。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持续下去的,一出现我老公就提醒我,然后我们再做专门的练习。遇到的问题就是在专门练习的时候我做的都很好。但一到实际生活中,还是不能做到完全自然。有些小的仪式行为还是要做。关于这些小的强迫行为东老师说要靠我自己保持警觉,并且去控制。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每天用在强迫症上的时间从七个多小时降低到了二十几分钟。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但我的强迫并没有完全好。在很多事情上有些小的仪式行为我还是会做,不过都不怎么浪费时间了。对我的生活也基本上不造成什么影响和困扰了。东老师似乎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我自己想保留一点微小的仪式行为也无所谓的。但他坚决不让。他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还是要求我必须把所有的仪式行为都严格阻止掉。
东老师和我分析了,为什么我还有些小的不明显的仪式行为依然存在。其实是我自己的态度问题。我认为这些仪式行为不怎么浪费时间,对生活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了,所以做就做一下吧,也没什么关系。东老师说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自己的微小的放纵都有可能导致强迫的卷土重来。所以,态度上一定要转变。对强迫症状不能姑息养奸,仍然需要坚决的阻止。道理上我也能明白,只是在现实生活中那种想实施仪式行为的心瘾并不是很好克服,总是有这次就来一下吧,总想下次再开始控制。而事实上这次都没做好,下次怎么可能做好呢?下次复下次,下次何其多?”。对我们来说下一次太多了;这就像想戒烟朋友的最后一颗烟一样,总是想抽完这支以后就不抽了,但事实上每次都这么想,这最后一支烟就永远抽不完了。所以要从这次做起,要坚决的控制,决不寄希望于下一次。这是对强迫症的妥协。接下来的路要靠我自己走了,不过我现在很有信心。我相信会越来越好的。也请你们相信:强迫症并非不可战胜的。

问题与讨论
5。3。1单纯的仪式行为
此案例中没有发现具体的强迫思维,只有仪式行为。绝大多数强迫症朋友的仪式行为是为了缓解强迫思维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的。像本案这样没有强迫思维的情况在所有强迫症中所占的比例很低。根据Rasmussen 和 Tsuang(1986)的研究显示:有约2%的强迫症朋友只有仪式行为而无强迫思维;有约4。5%的强迫症朋友只有强迫思维而无强迫行为。

5。3。2停止仪式行为的后果
很多强迫症朋友害怕一旦停止仪式行为就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比如,担心停止了仪式行为亲人会发生不幸;或者自己的命运会不好;或者地球会爆炸,等等。另一些强迫朋友并不担心会发生什么灾难性的后果,但停止仪式行为会让他们感到很焦虑,他们忍受不了这种焦虑。也有的朋友担心,除非进行仪式行为,否则焦虑会持续增加直到垮掉。
此类症状的治疗或者自救,必须要确切的了解强迫症朋友所恐惧的后果。根据不同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害怕不进行仪式行为地球就会爆炸的朋友来说,需要进行想像暴露。对于像本案例这样的朋友,当停止仪式行为只是焦虑而不担心发生什么可怕后果的,则不需要进行想像暴露。

5。3。3练习中的效果很难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
很多朋友反映在我的咨询室里或者是在自己专门练习的时候,无论是暴露练习还是仪式行为的阻止都能相对容易的做到。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引发强迫的情境时就很难控制了,要么逃避,要么实施仪式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每次提前提醒自己。一般来说,我们对可以引发自己强迫的情境都是很熟悉的。所以在每次可能面临这种情境之前要先提醒自己这次不要逃避也不要实施仪式行为。比如此案例中,每次洗澡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序,那么在每次洗澡之前就需要提醒自己,今天洗澡不能按原来的程序洗了。在做其他事情之前也都要这样的提醒自己。
再比如,反复检查的朋友每次离开一个地方都要认真的检查是否落下东西,这样在每次要离开一个地方之前都需要提前提醒自己,这次离开就不要检查了。
   通过这样提前的提醒以及每次都有意识的去控制,慢慢的我们就会习惯了正常的行为模式。直到最后不需要提前提醒也能正常的生活。

5。3。4症状的反复
强迫症的好转过程并不是一条持续上升的直线,更有可能是一条呈螺旋式上升的曲线。在整个好转过程中情况出现反复是比较常见的。对此我们需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并且掌握一些应对的方法。
首先当症状出现反复的时候,不要慌乱。不要认为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又回到从前了甚至比从前更糟糕了。这时要尽量保持和平的心态。冷静客观的分析一下造成反复的原因。反复对于我们来说是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要去分析以前什么行为是有效的,什么行为是无效的。以及这次是不是自己在那些方面没有坚持或者是放弃了什么才反复的,等等。
如果是自己的心念滑坡了或者有效的方法没有继续坚持,那就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坚持以前有效的方法。
同时也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人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总是要受到所处的人际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把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和自行车看做一个系统,如果是在上坡,需要的动力增加,用力过猛可能使链条断裂。这时原因不是在链条上,而是在斜坡和用力过猛上。这就告诉我们系统的一部分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另一部分的改变。所以引起我们反复的原因也有可能并不在我们的自身,而是生活中的其他问题。比如,亲人过世、离婚、失业、人际矛盾、要参加考试、怀孕、小孩出生、财务危机,等等。对于这类问题需要和家人一起探讨以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这时需要明白并不是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而是因为生活中遇到了一些现实的问题,所以才出现了反复的。

5。3。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