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山西的兄弟说的。”使者答道。
“山西?”石达开皱起了眉头,怎么会是山西那边先得到的消息。清军在山西布下重兵,太平军正在山西与清军对峙。
使者答道:“据兄弟们说,清军得知韦泽死了,就主动派兵攻打我们。我们抓了些俘虏,俘虏们这么说的。”
听了这话,洪秀全脸上喜色更重。若是韦泽没死,清军怎么敢主动出击。清军的动向更能印证这消息的真实性。他忍不住说道:“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就派人去见见以前拜上帝教的兄弟,韦泽死了,他们自当迷途知返。”
一提起拜上帝教,石达开就忍不住微微皱眉。与回人闹翻的很大原因之一就是洪天王在陕西大力推动传教活动,更在回人中传教。自打到了陕西之后,洪天王每日里要拿出极大一部分时间用来编写教义。石达开和诸王看了之后的感觉很一致,那就是一本《为什么要毫不犹豫的服从洪天王》的理由大全。这让诸王对洪天王的印象更低落了不少。太平天国内部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脱离太平天国十几年的光复军。只怕他们早就忘记了他们曾经信过拜上帝教这玩意。
石达开却也没有阻止洪秀全这么做,他虽然不太相信韦泽就这么死了,不过假如韦泽真死了,那也是个不算坏的消息。此时派人去调查一下倒是当务之急。
就在石达开想着心事的时候,洪秀全已经开始神神叨叨的发表着神棍的言论。石达开对此冷眼旁观,在年轻气盛的时候,石达开还会对此嗤之以鼻。现在他不会这么做了。洪秀全53岁,石达开36岁,两人的年纪相差18岁。只要维持住太平天国,就这么继续等下去,洪秀全定然会死在石达开之前。
重回太平天国对石达开来说也是一个很痛苦的选择,他曾经掌握过数量远超韦泽乃至杨秀清的大兵团,他曾经领着二十万精锐脱离太平天国单干。他除了参加过太平天国离开广西之后的大远征,更亲自带领部下走过比那场大远征更漫长的征途。但是石达开最终还是失败了。
在石达开承认了自己的失败,重新回到太平天国之后,他终于放下了很多东西,也恍然大悟了更多东西。
石达开看明白了他与杨秀清之间的差距,杨秀清固然跋扈揽权,但是杨秀清的确代表了太平天国大批兄弟的利益。当杨秀清试图用手中的力量压倒其他所有王爷,占到太平天国第一人的位置时,才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石达开也看明白他与韦泽之间的差距。韦泽代表的是韦泽部下的利益,所以当韦泽看似只要攻入天京城,就有可能击败所有王爷,从而掌握太平天国的时候。韦泽并没有为个人的权位而战,他断然选择了南下广东,为光复军打开了全新的天地。
石达开更看明白了他与林凤祥等人的差距,天京之变爆发之后,被摧毁的仅仅是太平天国的上层,由杨秀清、韦泽等人努力奋斗出来的优势局面其实并没有崩盘。导致全面崩盘的罪魁祸首或许是洪秀全,而真正让太平天国大好局面化为乌有的人中,石达开绝对难辞其咎。在这个时刻,毅然决然站出来保卫太平天国的就是以林凤祥为首的那批人。不管他们对天王洪秀全如何失望,不管他们面对何等的艰困局面,可他们却没有抛弃太平天国,而是继续为太平天国,为太平天国的兄弟们奋战。
正是有这样的一批人,太平天国才能坚持到现在。正是有这样的一批人,当韦泽要求太平天国从南京前往陕西的时候,太平天国才能在林凤祥等人的带领下一起北上。正是有这样的一批人,数千里的远征也没有让太平天国自行解体。到了陕西之后,太平天国才能重新兴旺起来。
韦泽肯放过太平天国一马,帮助太平天国北上,这背后自然有韦泽的算计。但是石达开却不能不去考虑,韦泽手软的原因中难道一点都没有因为对林凤祥这些人的敬重在里面么?石达开完全能够想象到,韦泽其实不想杀死林凤祥等人。
理解到了这些之后,石达开才能重新定位自己,再次融入到太平天国中来。洪秀全所图的是他所幻想出来的由他主导的太平天国,那是洪秀全的原则。石达开现在所想的则是一个让众家兄弟们的太平天国。
石达开不再与洪秀全争夺主导权,他甚至也没有试图执掌杨秀清曾经有过的权力。他只是以太平天国的翼王身份,与兄弟们商量着讨论着一起奋斗。或许是因为这种想法上的改变,众家兄弟也逐渐改变了态度,再次接受了石达开第二人的地位。
等到洪秀全死后,石达开相信太平天国一定会出现巨变。那时候他愿意与兄弟们一起讨论太平天国的未来,并且与兄弟们一起做出决定。r1058
最快更新,阅读请。
正文 第160章 北伐前奏 1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骆秉章自尽的第二天,成都的满清官府开城投降。带着不同顶戴花翎的大小官员们一个个浑身颤栗的跪伏在城门口,穿着草绿色军服的光复军唱着军歌,浩浩荡荡通过城门开进了成都这座锦绣城。
骆秉章的脑袋被砍下来示众,投降的汉人官员们被赦免,旗人和他们的家眷被聚集起来拖去出公开枪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四川各城纷纷投降。光复军完整的占据了南方的半壁江山。
1867年3月5日,左宗棠跟着韦泽从南京顺流而下抵达武昌。此时的武昌张灯结彩,到处张贴着标语,“恭贺粤汉铁路通车”。从武昌到广东的铁路终于修通。从1857年开始,光复军就开始聘卿工程师开始做勘测工作,1859年,这条铁路的广东段就开始修建。
解放江南之后,粤汉铁路就列入了国家重点项目,进入了全面加速期。从开始筹划到完工,整整用去了十年时间。
在众人的簇拥下剪彩,合影。韦泽等人就乘坐上了专列从武昌开往广州。左宗棠不是第一次乘坐火车,南京到九江的铁路此时已经修通,他专门请假带着全家跑去乘坐了火车。路边飞驰而过的景色让左宗棠觉得如同做了场梦。坐完火车之后,左宗棠正式向韦泽提出申请加入光复党。这种现代科技的冲击让左宗棠对旧时代完全没了兴趣。
乘坐火车从武昌到广州,心理上的冲击远比实际距离来得更大。以前几个月跋涉的路程现在几天之内就能完成。步行的时候需要消耗无法形容的体力,还要面对烈日、暴雨、狂风、疾病。现在只要坐在能够遮风挡雨的车厢里面,悠哉悠哉的等着这样的钢铁长龙抵达目的地即可。即便是亲身体会,左宗棠也觉得难以置信。
世界各国的消息对中国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奇闻,左宗棠看到过外交部办的展览会,英国、法国、美国、普鲁士等欧洲强国都有自己的铁路系统。看了大量的照片,左宗棠理解了为何英国能在不远万里打到中国门口之后,还能击败满清朝廷。为何光复军现在所向披靡,兵锋所到之处,敌人望风而降。列强自有列强的力量,这根本不是“农业国”能够抵挡的。
左宗棠对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广州有着强烈的期待,他早就听说由韦泽牵头规划的广州城已经是一座难以形容的先进城市,但是那座城市到底有多先进,到底有多宏伟,他也只是听说而已。能乘坐火车抵达那座传说中的城市,这整个行程无疑是一趟奇幻之旅。
这一趟也不是个单纯的旅行,与韦泽同车的还有好几位重要的官员。军委除了沈心留在南京看家,陆军、海军司令与政委都同行,国务院总理毕庆山也和大家在一起。可以说新政府的核心代表们都在这列火车上。
“阿爹,哥哥欺负我!”韦泽的女儿韦文素一头撞进韦泽怀里,向她亲爱的老爹告发她哥哥。跟着妹妹冲进来的长子韦文睿立刻为自己分辨道:“爸爸,妹妹非得爬到窗户上,我不让她爬,她还不听!”
韦泽抱着闺女说道:“乖,爬在窗户上很危险,你要是受伤的话你哥哥会难过,爸爸会难过,妈妈也会难过。你不想让我们难过吧。”
“嗯……,可是我想看吗!”韦文素哼哼唧唧的说道。
“你想看的话,你就对你哥哥说,哥哥我想看,你帮我搬个凳子好不好。你怕我危险,你拉住我好不好。乖,现在就给你哥哥说去。”韦泽教育着自己的女儿。
韦文素哼唧了片刻,突然就以小孩子那种特有的爽快跑到她哥哥面前,把她老爹的话重复了一遍。韦文睿也小孩子那种特有的认真态度对妹妹说道:“爸爸说不能把头伸出去,我拉着你,你就不能伸头出去,听到了么?”
“好!”韦文素回答的非常干脆。
“那你也不许哭!”韦文睿继续向妹妹讲着条件。
“好!”韦文素高声答道。
“那我们就去吧。”韦文睿拉着妹妹的手,两个人跑了。
陆军司令胡成和笑道:“文睿说话明明白白的,还真有当兵的资质呢。”
“你家闺女带弟弟妹妹比我家的小子强多了,我看比我家的小子强太多。”韦泽也说着父母该说的场面话。
这群老爹交流了一番带孩子的经验,就把话题转回到了他们最习惯的公事上。
北伐的声浪意外的没有那么激烈,满清一百多年间欠下了太多有关基础建设的债务。堤防、道路、灌溉、教育,这个王朝在所有公共领域坚持的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不出事的时候他们就对所有危险视而不见,出了事情之后“发动士绅”去救灾。满清政府并没有主导任何大规模的国家建设行动,为了让满人的统治能够维持下去,他们从来不在乎人民的死亡或者国家的安泰。
光复军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局面,除了各种以掠夺为主的国家税收体系之外,光复军实在是找不到任何可以接手的国家生产体系。这些都得由光复军自己去摸索着建立与完善。军队就是现在最大的国营力量,他们要修路,开矿,建码头,镇压不法,任何一个地方缺了军队都不行。
这不是21世纪,21世纪的东北与黄淮地区是主要产粮区。1867年中国的主要产粮区是长江流域,这一带精华地区全部落入了光复军手中。为了让这里的生产能够得到恢复与提升,新政府已经动用了他们现阶段能动用的所有劳动力。
军人毕竟是军人,他们认为既然现在北伐根本没有阻力,那还不如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一并拿下拉倒。这四个省毕竟是精华地区,夺下之后对新政府还是有好处的。
反对的意见是总理毕庆山,他觉得再等两年,只要两年,包括铁路,航运,都能有新的突破,那时候岂止是这四省,就直接收复关外了。
左宗棠已经慢慢习惯了光复军的这种考量方式,为国家创造财富,为国家打牢根基,让这些财富能够惠及百姓。其实毕庆山说来说去也没什么新名堂,不过是一直在执行的开辟种植园、国家移民,国家承担起基本粮油供应,顶多加上了韦泽一直在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