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摄政大明 >

第4章

摄政大明-第4章

小说: 摄政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在赵刚接收地那些记忆碎片当中,这些数字都很清楚,非常清楚!!



  这是一种怎样的贪婪与疯狂啊。



  赵刚见过贪官,但从未见过贪墨的如此疯狂地贪官。



  权钱交易,明取豪夺,贪污受贿,诸般手段,只要能让他获得巨利,他就绝不会拒绝放弃。



  再加上,赵俊臣年少得志,多有人眼红嫉妒,仗着德庆皇帝的宠信,做事肆无忌惮,更是得罪了不少人。满朝上下,嫉妒与怨恨赵俊臣的大臣,恐怕不下于半数。



  只不过,赵俊臣实在太受德庆皇帝的宠信,而且赵俊臣贪污之余,在国家理财方面确实做出了不少贡献,算得上是功勋卓著,所以那些眼红、怨恨赵俊臣的大臣们,一时之间还奈何不了他,但在暗中,已是开始处处针对于他。



  官场上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秘密,赵俊臣是否贪污、贪污了多少,那些同殿为官的大臣们皆是知晓。为了败坏赵俊臣的名声,为日后收网埋下伏笔,他们自是添油加醋的把赵俊臣贪污受贿的事情满天下宣传,搞得路人皆知。



  以至于到了今日,赵俊臣虽然不会是满朝文武中贪墨最多的——毕竟他为官时间尚短——但绝对已是满天下最著名的贪官。



  当然,在诸般宣传材料中,他还是皇帝身边的弄臣,至于他的诸般功劳,满朝大臣们皆是选择性的忽略掉了,而那些整日里唾骂诅咒赵俊臣的平民百姓,更是丝毫不知。



  以上这些情况,有些是赵刚从赵俊臣的记忆碎片中得到的,有些只是从现有情报中得到的推断与猜测,但与实际情况也八九不离十。



  而这,就是原来的赵俊臣!!



  但让赵刚无奈的是,现在他就是赵俊臣,赵俊臣所作的一切,所有可能会导致的后果,都需要他来背负。



  想到这里,赵刚不由苦笑,摇了摇头,无奈道:“上帝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我怎么觉得,这个赵俊臣,已是到了灭亡的边缘了?本以为虽然穿越了,但作为一名古代官员,至少安全无忧,不愁温饱,没想到竟会是这般情景,不过到了现在,我就是赵俊臣,赵俊臣就是我。将来如何作为,却要好好谋划一番,否则按照现在的态势发展下去,恐怕不得善终啊。”
第四章 未来的路(上)。
  在穿越之前,赵刚只是一个普通人,最大的特点,不过是爱读书罢了,虽然在政府任职,但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务员,对于官场上勾心斗角的事情,一向敬而远之。



  但这并不是代表着,赵刚在面对困境之后,就会束手无策。



  按照赵刚自小所得到的评价,他是一个长于谋划,却少了点急智的人。



  所以,当赵刚面对突然撞来的汽车时,会因为受到惊吓而身体反应慢了半拍,当赵刚发现自己穿越的事实后,他会大脑空白,有些无所适从。



  总之,面对突发事故时,赵刚的表现,并不会比普通人更好。



  但是,一旦赵刚冷静下来,再给他一些时间,再困难的事情,他也会完成的很出色,少有犯错。



  这或许是因为赵刚擅长分析的缘故,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他都能冷静下来,有条不紊的分析清楚,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据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



  就像现在赵刚所做的这样。



  虽然现在他的名字叫做赵俊臣。



  …………



  (从此处开始,本书的第一人称,改为赵俊臣)



  …………



  “从今天开始,我就不再是赵刚,而是赵俊臣了。”



  赵俊臣暗暗想道。



  “我如今所处的状况,虽然还能得意一时,但怎么看都是最终不得善终的局面,虽然因为德庆皇帝的宠信,地位暂时还算稳固,但德庆皇帝如今已是五十有四了,这个年代的人寿命都不算长,哪怕是皇帝,也少有能活到六十岁上的,德庆皇帝又能护得了我几年?他一旦驾崩了,以我现在的名声,以及树敌之多,会落得怎样的下场,可想而知。”



  有句话说得好,“万夫所指,无疾而终”,因为敌对大臣们的满天下宣传,赵俊臣虽然有些“名过其实”,但正是应了这般局面。



  自古以来,身为贪官而得善终者,自然有不少,但那是因为这些贪官会搞“面子工程”,长于装点门面,贪是贪了,但少有人知晓,甚至表面上还会是一个受世人称赞与尊敬的青天,事实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虽然这句话多少有些愤世嫉俗、将满天下的官员一棒子打死的意思,但也可以看出,在这个封建社会,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清官,而百姓们心中所谓的“清官”,其门槛也是极低。



  只要你能让百姓有口饭吃,那你就是青天大老爷。



  而像赵俊臣这样贪得肆无忌惮路人皆知的大贪官们,哪怕再受圣宠,哪怕权势再大,却从无一人能落得好下场,李林甫、秦桧、严嵩等等,哪一个不是权势滔天?哪一个不是深受宠信?又有哪一个落得了好下场?即使可以平安老死,死后也会累及子孙。



  为何?你名声太臭,危及了江山社稷,累及了朝廷名声!!若朝廷社稷根基动摇,皇族们统治什么?清官们怎么施展抱负?贪官们怎么继续贪赃枉法?你贪污受贿没多少人管你,但你不能挡了大家的路。



  所以,那些名声太臭的贪官,不仅恨你的清官们要杀你,原本宠信你的皇帝要杀你,本是你朋党的其他贪官们,为了撇清自己,为了能继续贪赃,为了消灭证据,还是要杀你。



  当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想着杀你之时,你怎能不死?怪只怪你连贪赃都不会,竟然搞的世人皆知!!



  以赵俊臣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虽然还远远不及李林甫、秦桧、严嵩等等这些“前辈”,但仅论名声之臭,却已是可望其项背,如若不出意外,哪怕他真的是德庆皇帝的私生子,下场绝对也好不到哪去。



  值得庆幸的是,赵俊臣现在的名声作为,还远远没有达到危及江山社稷的地步,虽然敌对大臣们——尤其是那些清流们一直在极力宣传,但赵俊臣毕竟不过为官五年,时间尚短,他“贪官”的形象,虽然人人皆知,但还没有深入人心。



  “还好,事情尚有挽回的余地……”



  冷静下来之后,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赵俊臣现在只想着一件事——好好的活下去。



  …………



  现在的赵俊臣,之所以在朝野之间声名狼藉,却又地位稳固,是因为他会理财,是因为他受当今德庆皇帝的宠信。



  当然,也不排除他真的会是德庆皇帝的私生子,但这一点其实无关紧要,甚至从某方面而言,是弊大于利的。



  继承的诸多记忆碎片当中,最清晰深刻的,一是他自幼以来的成长经历,二是他所贪墨的银两数字,而接下来的,就是德庆皇帝的为人,以及这些年来户部与内承运库的状况。



  看起来,原先的赵俊臣,为了拍德庆皇帝的马屁、为了大明德财政,还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记忆竟是这般深刻。



  简单地说,如今德庆皇帝不仅喜欢赵俊臣,而且离不开赵俊臣。



  德庆皇帝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昨天还要翻新宫殿,今天就要南巡,明天指不定就会派人靖清边患,而这一切,都需要钱,皇帝也是缺钱的。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德庆皇帝,如今明朝的财政周转,绝不会如此困难。



  在赵俊臣出现之前,德庆皇帝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常常会为户部与内库没钱而困扰,想法很多,能实现的很少,而自赵俊臣出现之后,总会想方设法的挤出银子,满足德庆皇帝的种种欲望。



  再加上赵俊臣多年来对德庆皇帝了解颇深,极是懂得他的喜恶,善于揣摩德庆皇帝的心思,往往德庆皇帝刚想要做些什么,赵俊臣已是提前将一切准备妥当,一言一行,莫不是让德庆皇帝即满足又开心。



  所以,从某方面而言,世人皆言从前的赵俊臣不仅是一个贪官,还是一个弄臣,其实是一点都没说错的。



  从前的赵俊臣,确实如此。



  而这般作为,如今已经更换了灵魂的新生赵俊臣,自然会义无反顾的……继续保持下去。



  不仅要继续这么做,还要做的更好。



  因为赵俊臣分析来分析去,发现他今后能拥有的依仗,在短时间内也仅仅只剩下德庆皇帝的宠信了。



  德庆皇帝的喜恶习惯,通过记忆碎片,已经被如今的赵俊臣继承了下来,虽然不敢保证自己有能力可以面不改色的皮溜须拍马,但依然可以轻易地挠到德庆皇帝的痒处。



  至于理财,不外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而已,从前的赵俊臣在理财方面的方法与经验,依旧被如今的赵俊臣继承了下来,再加上拥有后世数百年的见识,新生的赵俊臣,自是有自信做得更好。



  是的,比原先的赵俊臣做的更好,让德庆皇帝离不开自己,这是短期内保命最有效的方法。



  但仅仅这样还不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今,相比较对赵俊臣有利的方面,对赵俊臣不利的方面更多,也更致命严重!!
第五章 未来的路(中)。
  事实上,经过赵俊臣的仔细分析,发现对如今他面对的不利因素,真的很多。



  多的甚至能让赵俊臣想想就出一身冷汗。



  赵俊臣如今虽然表面风光,但政敌太多,名声太差,就连大明朝未来的皇帝——如今的太子殿下,对他也颇为不满。



  而这些问题当中,有的可以轻易解决,有的可以尝试着解决,有的,却根本不可能解决。



  …………



  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是朝堂之中政敌太多的问题。



  赵俊臣年纪轻轻,属于无才无德的那一类,但凭借着圣眷,却能在短时间内青云直上,如今已是朝廷三品大员,如何不让人眼红嫉妒?



  事实上,眼红的人很多,因妒生恨的人也很多,而从前的赵俊臣年少轻狂,又得罪了不少人,由此树敌更多。



  再加上从前的赵俊臣以为只要自己拥有圣眷,就完全足够了,所以对于那些巴结他的人向来是不屑一顾,更没有什么铁杆的党羽盟友。



  敌人太多,总不会是好事,他们总在暗中盯着你,等待着你露出破绽的那一刻,或亲手把你推下悬崖,或兴高采烈的落井下石,让你再无翻身之力。



  不过,这个问题看起来虽然麻烦,但实际上反而很好解决。



  抛开那些所谓清流,赵俊臣的政敌之中,绝大多数人之所以敌视赵俊臣,只是因为眼红嫉妒,只是因为从前的赵俊臣独享了太多的利益——所谓政敌,本质上就是因为利益的分配不均——只要赵俊臣将自己所得的利益拿出一些,分给他们,那么原本的对手敌人,马上就能成为他最铁杆的党羽盟友。



  所以,对于这一点,赵俊臣并不担心。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