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摄政大明 >

第3章

摄政大明-第3章

小说: 摄政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您有何吩咐?”



  “把本地的府志取来,让本官过目。”



  赵刚吩咐道。



  赵刚知道,在中国古时候,每府每州每县,皆有府志、州志、县志,记录本地历年来所发生的大事,包括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甚至还有父母官的更迁。



  而在其中,关于年份的称呼,比如说正德三年、康熙十年等等,都可判断出皇位与朝代的更替。



  听到赵刚的吩咐,那老者虽然奇怪,但也不敢耽搁,片刻之后,已是将该地的府志奉到赵刚面前,并在赵刚挥手间退下。



  翻阅之间,赵刚知道了许多事情,比如说,他现在正身处于山西省潞安府境内,而此时这个地方正经历着百年难遇的蝗灾,灾民遍野,此外,他还知道了房外众官之中为首的那名老者的身份姓名——潞安府知府刘长安。



  但对于这些,赵刚并不关心,他只是紧紧的盯着最前方的年份表不放。



  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崇祯二十年、崇祯二十二年……崇祯二十三年!!



  赵刚终于证明了自己的猜测!!



  他现在身处于明朝。



  其实关于这一点,赵刚早就已经猜到,他此时身处的房间,装饰风格与明清时候完全一致,而一众潞安府的官员,包括赵刚自己,脑袋后面都没有挂着辫子。



  但是,崇祯二十三年!!



  赵刚虽然对中国历史掌握的不甚深入,但也有大概的了解,知道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位十六年后吊死于煤山!!



  但在这个时空中,崇祯皇帝至少在位了二十三年!!



  而且,在崇祯皇帝之后,还有一位皇帝,也就是现在的皇帝——德庆皇帝。



  “德庆三十三年,潞安府遇百年蝗灾,蝗虫漫山遍野,百姓颗粒无收……”



  这是潞安府府志的最后一页。



  也就是说,现在是明朝德庆三十三年!!



  这不是赵刚所熟知的明朝,这个明朝比赵刚所熟知的那个明朝,至少延长了四十年的时间。



  很显然,在崇祯皇帝之前,依然有嘉靖、万历、天启等皇帝,在那时,明朝依然是赵刚所熟悉的明朝,但本应该是亡国之君的崇祯却将大明朝延续了下去,而这个时空,历史也是自他那里发生了转折。



  “这算什么?平行空间吗?本来还想着,虽然穿越了,但凭借着自己熟悉历史的优势,趋吉避凶,哪怕最终无法大富大贵,但也以可平安一生,哪想到,我竟然重生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当中,最大的依仗,竟是没了……”



  想到这里,赵刚苦笑,神色间满是无奈。



  崇祯皇帝究竟是如何将明朝从濒临灭亡的边缘救回来的?建州女真、也就是日后的大清朝如今又如何了?而现如今的大明朝又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这些东西,赵刚无法从府志中了解,赵俊臣的记忆碎片中也少有提及,毕竟赵刚所继承的,只是赵俊臣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而在这部分记忆当中,只有他自己、他自己、他自己,很显然,原先的赵俊臣,是一个很自我的人。



  “算了,反正是穿越了,不管是穿越到自己所熟悉的历史,还是这个完全陌生的时空,其实都没有什么差别,先不说我对明朝历史本就不甚了解,就算了解详细,所了解的历史也是后人书写的历史,到处都是春秋笔法,或美化或丑化,又怎会是真正的历史?所谓熟知历史的优势,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现在最让我头疼的,反倒是我如今的身份……”



  将所有的记忆碎片整理分析之后,赵刚对于赵俊臣——也就是如今的他自己——的身份经历,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简单的说,赵俊臣这个人,虽然年纪轻轻,却是一个朝野皆知、天下闻名、声名狼藉的……大贪官!!



  这么说吧,他虽然没有欺男霸女、欺压百姓——至少没有明着来——但贪污受贿、权钱交易、阿上治下,所有贪官会做的事情,这个赵俊臣都做了,而且做的无所顾忌,世人皆知,旦有恶举,全然不知道掩饰。



  所以,在他视察灾情的时候,不管他究竟有没有想过贪污赈灾粮款,但毕竟是带给灾民们希望之人,竟会被愤怒的百姓掷石砸昏,可见民间百姓对赵俊臣的所怨恨之深!!



  这样一个贪官,即使在贪官之中,也是完全不合格的。



  明白了这个事实之后,赵刚脸上的苦笑之色愈浓。虽然赵俊臣之前的所作所为,皆与他无关,但赵刚毕竟继承了赵俊臣的一切,身体与记忆继承了,官位与财产继承了,骂名臭名,以及这些臭名骂名将会带来的后果,自然也逃不掉。



  本以为在穿越后成为了一名古代官员,虽然心有不甘,但运气却也不算是坏的彻底,却没想到,穿越之后,官是大官,臣是重臣,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官奸臣,而且还是恶名满天下注定不得善终的那种!!



  不过,将赵俊臣的记忆吸收整理之后,赵刚发现,这个赵俊臣虽然是一个受万人唾骂的大贪官,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事实上,这赵俊臣在如此年纪就能身居高位,自有一番本事,其经历甚至可称得上是传奇。
第三章 转世贪官(下)。
  赵俊臣没有父亲,而他的母亲赵氏,则是一个被赶出宗族的“荡妇”。



  简单地说,就是赵氏在还没有结婚之前,就已经怀上了赵俊臣,不仅如此,无论宗族长老如何逼问,赵氏就是不肯说出赵俊臣的父亲为何人,更不肯打掉肚子里的赵俊臣。



  在当时,这完全是一个惊世骇俗不容于世的行为。



  于是,自然而然的,赵氏被赶出了宗族。



  被赶出家族之后,赵氏无依无靠,时时受人欺辱却无言还口,亦无力还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生下了赵俊臣,之后就靠着替人做针线活养家,但同样的活计,因为名声不佳,拿到的工钱只有别人的一半,就靠着这般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着她与赵俊臣的生活,相依为命。



  不管赵氏犯过怎样的错误,她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收入如此微薄的情况下,她竟然还毫无犹豫的送赵俊臣去私塾读书识字,以期赵俊臣将来能有出息!!



  然而,在赵俊臣十一岁的时候,赵氏不堪重负,竟是累死!!赵俊臣也因此而伤心若死,大病了一场,最后,还是当时教赵俊臣读书识字的许老夫子,见赵俊臣可怜,收留了赵俊臣,不仅继续教授赵俊臣诗书六艺,后来更是自己出钱,让赵俊臣进了县学,成为了科举生员。



  而赵俊臣也完全没有辜负他那死去的母亲以及恩同再造的许老夫子对他的期望,乡试、会试连连中榜,虽然每次都只是刚刚合格,总在最后几名徘徊,但考虑到赵俊臣那时的年纪不过十七八岁,也算是难能可贵。



  如若就这样发展下去,赵俊臣的前途大概就是勉强进入殿试,得到一个三甲后段的名次,钻营数年之后,成为县令之类的小官,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成为知府之类的明朝中层官员。



  可是,任谁都没想到的是,由于殿试时只考时务策,而赵俊臣所参加的那次殿试,所考的时务策主要涉及到国家理财方面,而赵俊臣竟是对理财之术有着一种生而知之的天赋,一鸣惊人,最后更是被亲自主持殿试的德庆皇帝钦点为状元,不知羡煞了多少读书人。



  科举之后,赵俊臣直接进入户部任职,先从正六品的户部主事做起,一年三迁,青云直上,短短三五年间,已是成为了正三品户部侍郎,不久后德庆皇帝更是把内承运库交给赵俊臣管理。



  这般的平步青云,是与赵俊臣所擅长的理财之术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这些年来,赵俊臣确实做了不少实事。在赵俊臣入朝之前,明朝财政周转困难,入不支出,但经过赵俊臣的诸般建议与整顿之后,竟是大有好转,近年来已是渐有结余!



  但更重要的,却还是当朝的德庆皇帝对赵俊臣超乎异常的宠信。



  基本上,赵俊臣自入朝为官之后,就已是成为了皇帝身边的近臣,时时伴驾,多有赏赐,一旦出现可让赵俊臣表现的机会,德庆皇帝就绝不会放过,尽可能的让赵俊臣表现。而赵俊臣旦有所表现,德庆皇帝就一定会抓住机会提升赵俊臣的官职,封赏之厚,朝野上下,皆是眼红不已。



  就这样,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赵俊臣年纪不过二十有三,就已是成为了当朝三品重臣!!



  正因为圣宠太重,朝野之间多有传言,称赵俊臣很有可能是德庆皇帝的私生子。



  理由有很多,比如说,赵俊臣的模样和德庆皇帝年轻时候有六七分相似,而赵俊臣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除了死去的赵氏,无人清楚;



  比如说,在赵氏生下赵俊臣之前的那一年,正好德庆皇帝南巡,曾路过赵俊臣的老家扬州府,期间还神秘的微服私访了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德庆皇帝究竟去了哪里,却是谁也不知道,但与赵氏怀孕的时间地点,却正好吻合;



  再比如说,赵俊臣与当朝陛下第一次相见之时,得知赵俊臣的身份来历之后,皇帝对赵俊臣的身世以及他那死去的母亲赵氏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心,在得知赵氏被活活累死之后,还面露伤感之色,沉默良久……



  总之,无论朝野,关于“赵俊臣是当朝陛下的私生子”这样的传言,已是人人皆知,言之凿凿了。



  对于这般传闻,赵俊臣虽有听闻,也曾暗暗得意,却不敢肯定,而皇帝本人,也是不可置否。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在无边圣眷之下,赵俊臣在理财方面的才华展现无遗之余,多有建树之余,他的缺陷也明白无误的表现了出来。



  或许是年少时穷怕了,对于钱财一物,赵俊臣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与狂热,简单的说,就是贪财,只要看到有利可图,不管是否合法,不管是否该他得到,他都会想方设法的为己谋利,而当今皇帝的宠信甚至溺爱,更是让他有些肆无忌惮,尤其是近两年来,已经渐渐演化成贪得无厌了。



  思及赵俊臣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赵刚无奈的叹息一声。



  二百三十万两白银!!



  在赵俊臣的诸多记忆碎片当中,连他自己所处的朝代与环境都不甚清晰,但这个数字,却是无比清楚。



  这是他五年来的贪墨所得——要知道,他升为户部侍郎、得以位列朝班,还仅仅只是一年前的事情,五年来大部分时间,他只是在为原先的户部侍郎打下手,就算是这样,在那段时间里,他也能贪墨四十万两白银之巨。



  而升任户部侍郎之后,短短半年间,他又贪墨了八十万两白!!兼任内承运库总管后,又是仅仅半年时间,他再次贪墨了一百一十万两白银!!!



  是的,在赵刚接收地那些记忆碎片当中,这些数字都很清楚,非常清楚!!



  这是一种怎样的贪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