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山海遗 >

第3章

山海遗-第3章

小说: 山海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尾生摇摇头,刚要起身答谢,被老人家按住。“别动,好好躺着,你身体还很虚,等会儿让儿媳妇给你弄点吃的。”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二章 鲁国法令
    现在我们看来,也许会笑尾生太迂腐,为了女人,为了信约,命都不要了——太过。而当下社会,我们不敢随便扶老太太过马路,有朋友被“碰瓷”了往往只能掏几百块钱了事——则太顿。

    其实,如果尾生不被洪水冲走,也不会有好日子过。贵族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将女儿囚禁在家中,如果不是雨大,已经派人前来捉拿尾生了,不是将他打入囚牢就是发配他国做奴隶。

    虽然当时鲁国有条法令,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但这也是要机缘和巧合的。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三章 凤凰琴
    当尾生再次醒过来时,天色已晚,屋里的光线很暗,他咳嗽了一声,刚要起身。门帘被挑开了,小男孩探进了头,说:“叔叔,你醒啦,我肚子饿死了!”

    尾生应了一声,整理好衣衫出来,看见一老人家坐在门口抽着烟。

    老人敲了敲烟袋杆,起身迎上来,说道:“公子,洗把脸吃饭吧。”

    尾生洗好脸跟着老人家来到正屋边的厨房,见一个女子在锅灶上忙着,老人说:“这是我儿媳妇。”

    这时进来一个抱着柴火的青年男子,憨厚的对尾生笑了笑。老人家说:“这地方属鲁地,鲁家湾村,我家复姓公输,这是我儿子贤,刚才那个是小孙子。”

    桌子上三四个菜,还特地杀了一只鸡。尾生饿坏了,吃了四碗饭,陪公输爷喝了二两酒。尾生告诉公输爷自己是费邑人氏,孤儿,从小寄养在叔叔家,后来在一个贵族家中做门客,只说是赶路不慎落水,隐去了约会一事。

    吃完饭,公输爷从屋里抱出一座琴,对尾生说:“贤儿把你从河里捞上来时,你抱着它的。”

    尾生接过琴,这琴竟然水浸不浊,比普通琴身略大而轻,长约四尺,宽约九寸,厚约三寸,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为玉石加天蚕丝所制,千年桐木所做,表面泛著温柔的白色光芒,轻抚琴弦微微声出,声音淡雅幽远,温柔敦厚,却又透着一股神圣令人不可侵犯的尊严,让人听了感到异常舒服却又肃然起敬。

    尾生知道这是一座难得的好琴,露出爱慕之情,转头却对公输爷说:“这不是我的,请您保管吧。”

    公输爷很豁达,笑着对尾生说:“你留着吧,我们家没有人会弹琴,况且从河里捞起你时,你紧紧地抱着它,准确的说是它救了你的命。哈哈,我儿子费了好大劲才把你俩分开,既然你和这琴有缘,又何必拂了天意?”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四章 谱春曲
    尾生在鲁家湾住了下来,公输家世代是工匠,尾生就跟在公输贤的后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闲暇之余,抚弄琴弦或者教贤的儿子识字,生活很是惬意,他也慢慢地从失落的情感中走出来。

    这一天清晨,尾生起了个大早,来到河边,看着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尾生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触景生情地念道:“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尾生作曲之心油然而生,随即飞快地回转公输家,整冠置琴,弹拨出一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清新流畅的《春曲》。

    这一情景恰好被来找公输贤商讨工程的阳越碰见——季氏家臣阳虎的弟弟。当尾生的名气越来越大,远近乡村和城镇的文人雅士纷纷来聆听观摩,阳越也派人登门找过尾生,让他献琴,尾生不肯,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五章 殉琴
    阳虎执政的几年间,鲁国非常不太平,齐景公图谋霸业,鼓动平时对晋国不满的诸侯们联合起来反对晋国。鲁国与晋国世代交好,又与齐国是近邻,不想插手这些大国争霸。但是齐景公要拉鲁国入伙以壮大声势。

    阳虎既要听从齐国的号召,又害怕晋国人,更害怕三桓从中作梗自己位子不保。随着三桓后人年龄的增长,三桓逐渐抬头,阳虎坐不住了,决定联合被三桓所排挤不受重用的贵族,以季孙寤取代季恒子成为季氏的宗主,以叔孙辄顶替叔孙州仇为叔孙氏宗主,自己则瞄准孟懿子的位置,在季孙寤与叔孙辄的帮助下,取缔孟氏。

    阳虎为了掩饰政治军事上的行动,宣布在全鲁境内征乐,明是招贤纳士,暗则结党营私,收买人心,排除异己。阳越早知尾生的名琴,于是派出一支人马夺琴。这一日,尾生正在园内抚琴,一只乌鸦落在墙头嘶叫,园外声音吵杂,知道大事不好,于是抱琴撞墙而死。阳越的人马进园看到琴毁人亡,气急败坏。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六章 鲁班
    书生殉琴的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鲁国,一个叫鲁家湾的地方,那悲壮的一幕深深地印在了公输贤小儿子的心里,这一机缘巧合也成就了他千古美名。

    当人们为死者而泣,为痴情感叹,将书生埋葬后,小男孩悄悄收起断琴,他决定无论如何要修好它。他用糯米汤汁和上黏土制成粘剂,将断琴粘合,再用花汁着色,置于炭火上烘烤。

    从此,小男孩对木工活计产生浓厚兴趣,上终南山拜师学艺,小男孩字公输,名般,同班,因是鲁国人,后人称他“鲁班”,就是泥瓦木匠的尊祖。

    后记一公元前502年10月间,阳虎指挥手下挟持季恒子赴宴,准备杀害季恒子。被囚禁三年的季恒子敏感的意识到这是阴谋,策反了驾车的兵卒,路过孟氏家门时,马车立刻冲进孟家,寻求孟氏的保护。

    阳越调兵攻打孟家,失败战死。阳虎率兵冲进都城,想劫持鲁定公与叔孙不敢,借用鲁定公的君令与叔孙氏的军队。然而孟氏早有防备,都城曲阜早已被牢牢控制住。阳虎无奈,退守阳关(今山东泰安东)、讙(今山东宁阳县北)。阳虎精心策划的政变宣告失败,后辗转逃往晋国。

    二尾生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为琴而死的青年。有人考证,其实尾生当初被大水冲走就已经死了,应是第一个为情而死的人。传说尾生殉琴或者殉情的那天,天空突然飞沙走石,阴云密布,有两只凤凰从断琴中飞出,景象蔚为大观。后人整理那首《春曲》,更名为《阳春白雪》,流传至今。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三卷 凤凰
    楔子

    一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在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是九种动物合而为一而又九不像的形象。九是贵数,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

    二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混沌初开,生灵万物俱无,天地连成一片,只在其间孕育着一株混沌青莲,那青莲有叶五片,开花二十四瓣,结成一颗莲子。待得亿万年期满,莲子裂开,盘古大神手执开天斧出世,盘古大神因不满混沌中那无穷无尽的压抑,遂用那开天斧将天地劈开。

    天地初开后,天地不稳,盘古大神便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每日长高一丈,使天每日也增高一丈,地每日也增厚一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地定型。后盘古大神有感于天地间万物皆无,便身化洪荒: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头发成繁星点点;鲜血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草木,筋脉变成道路;牙齿变成金石,精髓变成珍珠;气为风云,声为雷霆,汗成雨露;盘古大神倒下时,头与四肢化成了五岳,而脊梁却成了天地间的支点不周山脉……肚济却化成了一片血海,那血海方圆几万里,里面血浪滚滚,鱼虾不兴、鸟虫不至,天地戾气全都聚在了此处,洪荒众人将此处唤做幽冥血海。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一章龙王淫威
    一

    洪荒世界,天地初启,生灵万物开始复苏,分为神界、灵界和人界。龙族统治着灵界,龙性好淫,这在远古不是贬义,强大的繁殖能力是生灵万物生存下去的最基本要求。那时候无论是灵界还是人类,都是以食物和实力决定归属和统治的。

    青鸾是创世女神女娲娘娘身前的一位侍女,一次被拜见女娲娘娘的龙王敖看中。至此龙王敖三天两头地来女娲宫请示参拜。女娲一心扑在捏土造人上,况且龙王还时不时地出些主意,也就没有提防之心。

    青鸾被龙王看中之后,她的命运注定要发生巨大的改变,而由此带来了灵界和人界的一场生死浩劫。

    二这一日,女娲捏人用的土黏性不高,捏出的人易变形残缺,正在发愁。这时龙王敖来拜见,随让护宫神兽朱雀召见。

    龙王敖,吟啸着大步走进来,看见女娲娘娘支撑着蛇尾托着下巴,躬在一堆黄土前(女娲为蛇身人面),笑呵呵地问:“娘娘,为何事发愁?”

    女娲回过头,对龙王招招手,说:“敖,你来的正好,你知道哪里的土黏性较好?”说完又转身对着黄土陷入沉思。

    龙王捋着一根龙须,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女娲身旁的青鸾,欲把她生吞活剥了,想了想说:“娘娘,南海之滨的土质较黏,娘娘何不去察看察看?”

    女娲娘娘哦了一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