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礼貌通常是和与之交往的对方的身份有关。人们对待家人、朋友或者同事等人通常会更有礼貌,但对饭店服务生一类的人,他们的态度就恶劣得多。“中国式礼貌”令我非常迷惑。 作为一个在中国的外国人,我很自然地跟这里的其他外国人有很多接触。他们当中既有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也有来这里进行短期旅游的。由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不同,这些外国人和本土中国人对各种现象自然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来到这里,看到了真实的中国,无论眼前的世界是印证或者违背了他们的最初设想,他们通常都会感到非常吃惊。...
眼前这张照片里的人是一位青年女性,端庄典雅,充满活力,深邃的目光凝视着面前每一个望着她的人。(对不起,书上的照片我无法贴上来)她叫张纯如,美籍华裔女作家,1997年用英文写作出版了一本题名《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的书。该书以翔实的材料记述了68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种种惨绝人寰的罪行,曾被Bookman Review Syndicate评为当年最佳图书。 张纯如生于1968年,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出生,在伊利诺州长大,受过很完备的西方现代教育。如果她象另外一些人,只把人生目标定位在个人的事业上,她会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记者、作家、史学家,她的个人家庭生活也会是十分幸福美满的。...
阳光旖旎,繁华绮丽,一座现代化的时尚之都。 优雅干净的海滨大道旁,四季常青的绿色掩映之中,有一片充满异域风情的青瓦红顶的建筑群落,海盛律师事务所不显山不露水地坐落在这里。 情人节之后的一个日子,乍暖还寒的天气,一桩离婚官司找上了女律师叶如馨。 一个男人以妻子红杏出墙为由起诉离婚。被起诉的女人叫吴远虹,作为被告,她慕名找到在业内有着“离婚官司第一人”之称的叶如馨律师。 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第一眼看到叶如馨,吴远虹不由睁大双眼,惊讶不已:“您,您真的是叶律师?”...
闲话中国人
|热度
142
|
文学
| 上传:
铲除不公 |更新时间:2017-01-01
第五卷 闲话中国人(前言 序 引言) 前言 流寇路线现在想来,我这一生,大约命中注定会有几次转型。第一次,是1965年高中毕业去新疆,从“学生娃娃”转变为“革命战士”。第二次,是十三年后,即1978年,由新疆考进武汉大学读研究生,从“革命文青”转变为“青年学人”。十四年后,即1992年,从武汉大学到了厦门大学。其结果,是从“传统学人”转变为“另类学人”。再过十三四年,即2005年到2006年,通过上“百家讲坛”,又毫无思想准备地,从“另类学人”变成了所谓“公众人物”。因此,我把出版《艺术人类学》,看作第二次转型的完成;而把调入厦大,看作第三次转型的开始。...
红袖
|热度
136
|
文学
| 上传:
车水马龙01 |更新时间:2017-01-02
:**《红袖》浮石引 子柳絮是上午九点钟左右被带走的。那天上午十点钟有场拍卖会,否则,柳絮还不会那么早去公司。她把宝马车泊好,刚走进写字楼的大堂,就有两个女人斜地里朝她靠了过来。她们一点也不起眼,如果不是她们的速度有点超常规,柳絮压根儿就不会意识到她们的存在。那两个人年龄相仿,大概都是四十来岁,高矮也都差不多,只是一个胖一个瘦一点儿。很多年以后,柳絮还会记得那个瘦一点的女人留给她的第一印象——看人的眼光冷冰冰的,嘴角却似有似无地向上翘着,绽出一朵菊花似的微笑,居然极其自然。她们一上来便像见到了亲姐妹似地一左一右地挽住了柳絮,问:“你是柳总吧,一诚拍卖公司的柳絮总经理,对吧?”...
近年来,建筑在中国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从4年前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到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鸟巢”(国家体育馆),再到库哈斯设计的央视新大楼,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给了国人一次又一次颠覆性的视觉冲击, 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论,这些争论在最近达到了高潮:6月初,4位院士集体上书总理,对目前的奥运场馆建设中存在的崇洋奢华、片面追求视觉冲击等问题进行了抨击,接着,戴高乐机场通道坍塌事件直接引发了高层对“鸟巢”的关注,而7月30日鸟巢的停工则引发了一场对国内建筑和城市规划弊端的大清算:片面求大、求洋、求新、求怪;建筑风格不协调,城市形象杂乱;旧城改造中,珍贵的历史文化风貌受到破坏...
〓〓〓小凡制做〓〓〓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2005年02月16日15:03 作者:张东兴 来源:故事会 有对老夫妻,儿子在外地,每次打电话回家,老太太问儿子吃的啥,儿子总回答:“吃热狗。”老两口平时吃烙饼喝稀饭,这“热狗”是啥滋味,还真没吃过。于是,老太太就给了老头三十块钱,让他出去买俩热狗回来尝尝。 老头走到街上,没看到热狗,却看到有个小伙子在卖狗。这小伙子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看就是个白领,他卖狗的方法也和别人不一样,一定要狗看上了新主人,才谈价格,否则给多少钱都免谈。旁观者中有不少人觉得新鲜,想上去试试,可这狗脾气很大,对这些人一个也看不上,谁上来都汪汪乱叫,张嘴咬人。...
花流年
|热度
227
|
文学
| 上传:
江暖 |更新时间:2017-01-02
:**《花流年》花流年 第一章我很注意,我的父辈们在讲起保和堂的时候,从来不用过去或者现在之类的有关时间概念的词语,我从他们郑重其事的言语及恭谨的神态中感觉到,保和堂的事就发生在昨天,或是今天上午,也许明天还有。我开始想不明白保和堂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久而久之,我便有了混淆时间概念的毛病,这让我苦恼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走进了保和堂,亲眼看到了大老爷二老爷和大太太二太太,二太太是我非常渴望也必须要见的人,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人,情景比父辈们讲的更清晰些。梦醒之后,因保和堂产生的后遗症不治自愈,一切都变得释然。...
:** 《女聊斋志异》 (清) 古吴靓芬女 史贾茗 辑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清) 吴靓芬女 史贾茗辑 目录叙 卷一娥皇女英姜嫄红线西施郑旦卓文君王嫱薛瑶英隨风步非烟崔护妻梁夫人红拂崔莺莺王娇鸾章台柳桂华绿珠韦氏刘翠翠柳鸾英王琼奴虢国夫人莫邪李氏女西河少女木兰王长卿妻张从恩继室某氏开元宫人采娘黄道婆沈真真寇莱公妾曹大家王魁白老长谷慧儿陆氏女 卷二柯寿菊彩凤严武宓珠翠筠李老铁簪子鹿女泉榖於菟秦良玉荆茅玉桂查女陈恭人郭元振薛灵芸谢小娥李娃素娥蔡筝娘...
:*作者:葛瑞格〃摩顿森与大卫〃奥利佛〃瑞林(Greg mortenson & David Oliver Relin)葛瑞格凭《三杯茶》与村上春树分灬 2007年庘 11届桐山环太平洋图书奖。他 1958年出生在明尼苏达, 3个月时随父母到坦桑尼亚,十几岁又回到美国。他原是登山家, 1993年,他因救援同伴,攀登乔戈里峰失败,后被巴尔蒂人救起,从此和当地人结下深厚情缘。为兑现给巴基斯坦穷困的村庄建学校的承诺,他辛苦奔走,历劢 12年,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了 60余所学校。目前他是中亚协会负责人。大卫〃奥利佛〃瑞林是个游历世界的专栏作家,其作品获奖无数。...
我是一个孤儿,也许是重男轻女的结果,也许是男欢女爱后不能负责的产物。是哲野把我捡回家的。那年他落实政策从农村回城,在车站的垃圾堆边看见了我,一个漂亮的、安静的小女婴,许多人围着,他上前,那女婴对他粲然一笑。 他给了我一个家,还给了我一个美丽的名字,陶夭。后来他说,我当初那一笑,称得起“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哲野的一生极其悲凄,他的父母都是归国的学者,却没有逃过那场文化浩劫,愤懑中双双弃世,哲野自然也不能幸免,发配农村,和相恋多年的女友劳燕分飞。他从此孑然一生,直到35岁回城是捡到我。我管哲野叫叔叔。童年在我的记忆里并没有太多不愉快,只除掉一件事。...
礼物
|热度
93
|
文学
| 上传:
冬恋 |更新时间:2017-01-02
从前有个孩子,他从一位智慧的老人那里听说了礼物的故事,并渐渐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老人和孩子相识有一年多了,两人很喜欢在一起聊天。 有一天,老人对孩子说:“它之所以叫礼物,是因为在你能收到的所有礼物中,你会发现它是最珍贵的。” “为什么它这么珍贵呢?”孩子问。 老人解释说:“因为收到这个礼物之后,你会变得更快乐,无论每天做什么事,也都能做到更好。” “哇!”孩子兴奋地叫起来,虽然他并不完全明白老人地话。“我希望有一天会有人送我这样一个礼物,说不定那会是我的生日礼物。”...
我的老前辈杨伯,某一天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一位和他同龄的老人在街头发病被送往医院,但因老人身上只有几十元钱,且又联系不到他的儿孙,医院不敢贸然施救,结果死在病床上。从那天起,他老人家就长期将两个存折和3000元现金带在身上。带这么多钱在身上又怕小偷光顾,于是就缝了一个有口袋的大内裤,走起路来一叉一叉的,很搞笑。此习惯一经养成,风雨不改。晚辈们都视之为病态。 无独有偶,我的外婆,今年82岁了,双目失明,行动不便,但多年来养成的屯积粮食的习性却一点都没有改变。她像《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一样,喜欢把米、油、花生、面条等放在自己卧室里,从床上一伸手便可以触到,那种富足和踏实的感觉,令人发噱。最喜剧的是老太太虽然双目失明了,却胸怀全球,无论是索马里闹饥荒美国打伊拉克还是印度洋大海啸,都能使她联想到油价粮价快涨了,赶紧买几百斤回来备着。她的焦虑、担心和溢于言表的恐慌,都让晚辈...
*《平淡生活》海岩 序再比如,喜剧。写不出《我爱我家》那种隽永的,写个《还珠格格》那类闹腾的也行,也是眼下时兴的一路。电视剧本来就是大众娱乐,本来就是文化快餐,就是商品。一沾商品二字,“消费者就是上帝”的规则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年头老百姓下了班打开电视就图一乐,所以一定要搞喜剧。一位资深的电视节目投资商向我做了如上教诲,令我大开茅塞。但同时深感生不逢时——我的历史知识尤其是清史知识近于小学水平,性格拘泥又不擅“戏说”;对金庸古龙一类武林诸侯各派功法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公安题材的电视剧我虽也搞过,前有《便衣警察》险些成名,后有《永不瞑目》锦上添花,但前年抛出的《玉观音》已成强弩之末,再弩必是狗尾续貂。纵观这几年警匪戏一浪高于一浪,情节人物早被高手用尽用光,步其后尘还能让观众拍案惊奇,已是不可能完成之任务。当然最难的还是喜剧。写喜剧,如果不沦为《还珠格格》的话,如...
伟大的德国精神
|热度
231
|
文学
| 上传:
辩论 |更新时间:2017-01-02
我最早知道的德国人,就是自诩为太阳的尼采,鲁迅偷偷告诉我们“他疯了”。我十分纳闷,这样一个将自己比喻成太阳,并不断给别人光与热的人,没有中国人那种“好死不如赖活”的人生信念,却选择了精神崩溃这匪夷所思的行为。这种民族的特殊性,我想,只有亲自到德国走一趟,感悟那里的风土人情,才能一识庐山真面目,掀开日耳曼民族那伟大之民族精神的红盖头来。 平等之思想 当“天赋人权”的自由思想传遍西方发达国家各个角落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形中就潜入日耳曼民族每个人的毛孔中。...
北京,在元朝称作大都。公元1368年,明朝大军攻占大都,标志了元朝灭亡,这是北京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率领明军攻占元大都的人,就是明朝大将军徐达。虽然今天在北京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了,但是在明朝时候,这位大将军是明朝的开国功臣第一人,也可以称得上是明朝与北京相关的第一人。当然,当时的北京并不叫北京,而是称为北平。吴士俊题《徐达》诗,简要地概括了他从默默无闻农家子到声名显赫中山王的不同凡响的一生,不妨引录于下:“江左农家子,从征定北平;指挥皆上将,谈论半儒生;虎步龙骧度,银符铁券盟;中山功第一,开国佐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