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要回去”(1)1944年7月25日,一架C-54型运输机从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机场出发,穿过厚厚的云层,飞向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檀香山。 飞机上乘坐的是西南太平洋盟军司令麦克阿瑟。令人奇怪的是,这位不久前指挥美军横扫新几内亚的美国陆军上将,并不像往常出行那样,带着作战计划和大批地图,身旁有将校级军官前呼后拥。这一次,他只带了三名随员,便悄然踏上了长达几十个小时的单调、乏味的旅途。在飞机上,为了度过无聊的时间,他闭上了双眼,让自己在回忆往事的太空中遨游。 一个多月以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给他打电话,要求他到珍珠港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在此之前,傲气十足的麦克阿瑟曾多次婉言谢绝了到尼米兹的总部檀香山参加会议或做客的邀请。但这次不同,这次是他主动地、严格地按照马歇尔的要求到檀香山来的。马歇尔在电报中通知他“7月26日到檀香山”,在那里“可以见到莱希等人”,并要求他“尽...
卷首语许多民族都有独特的智慧,许多民族都有曾经的辉煌,他们也都会有自己引以为荣的黄金时代。因此,当他们打开国门,放眼天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不会因精彩纷呈而眼花缭乱,不会因变化万千而张皇失措,也不会因日新月异而妄自菲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根,有自己源远流长和不可替代的文化,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我们民族也不例外。春秋战国,就是我们辉煌的时代;诸子百家,就是我们智慧的结晶;而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 这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一些必须铭记的姓名,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何况这场大辩论,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
《明心宝鉴》序 夫为人在世,生居中国,禀三才之德,为万物之灵,感天地覆载,日月照临,皇王(皇王,西班牙高母羡(Juan Cobo)1592年译本[Beng Sim Po Cam;Espejo rico del claro corazón,以下简称"高译本"]作"皇上"。)水土,父母生身,圣贤垂教。而从教者,达道为先。非博学无以广知,不明心无以见性。虽有生而知之者,近者(近者,高译本作"近世"。)奇稀。昔夏禹王闻善言,犹然下拜,何况凡世人乎? 曩古圣贤遗誌经书,千言万语只要(只要,高译本作"只欲"。)教人为善。所以立仁义礼智信之法,分君子小人之品,别贤愚之阶,辨善恶之异。盖为经书嘉言善行甚多,所以今人览观习行者少。况今学者,不过学其文艺为先,未有先学德行为本。及今劝世,多劝修物外之善因,少劝为当行之善事。其昔贤文等书,亦乃于世流传。...
自 序从1989年初开始,应当时上海《解放日报》文艺部主任吴芝麟兄之约,我在该报《朝花》副刊上开设了一个名曰“京华胜迹”的专栏,大抵每月一篇,写北京的游记。在那以前,我虽然从未在北京一次逗留超过十天,却非常喜欢这座古老的城市;总是利用出差的机会在北京漫游,寻找烹煮文字的灵感和素材。加上后来我供职的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更给我的创作提供了机会。我在那个专栏上前后发表了大约二十来篇文字。 利用公务之余,我在北京蹀躞,搜索宫廷、园林、胡同。无论是人头攒动的名胜古迹,还是无人知晓的犄角旮旯,我都喜欢一次又一次地探访。加上阅读史料,考证辨析,将原先的文章不断修改丰富,渐渐形成了以游记为载体,重新探讨晚清历史与人物的一批历史散文。199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将其结集出版,名曰《被调整的目光》。书评家小宝曾概括说:“北京固然有许多风景绝佳的去处,但姜鸣笔下的‘胜迹’,大多是地以人名,‘胜迹...
序言 陈香梅(1)题赠胡辛教授 又见江城散柳棉, 韶华春梦百感牵, 琼楼高处愁如海, 未必楼居便是仙。 名作家、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胡辛女士为我写了传,这是我和她多次见面、多次会谈后才拍板的。当然我读过胡辛教授的作品,而且又由南昌大学潘际銮校长特别介绍,对胡女士十分推许。但我当初还有点犹疑,因为我曾接触过中英文作家,有数位也想写我的生平,我都没答应。主要原因是我本人生平做事比较务实,更不喜欢自我宣扬;另外是三十多年来我所做的工作,我所推动的国事大前提,美国国内的、国外的在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的协商难免复杂,旁及海峡两岸的初步接触,促成台胞回大陆访问亲人、两岸贸易合作等,本人默默地做了开路先锋,个中辛酸一言难尽,不但不能多说,也不敢多说,这是避免困扰,避免招人之妒。不干事的人不会犯错,要干事的人就难免百无一失。做了事,完成一份工作最好是不讲,让别人去领功。三...
三国启示录 其实,自公元184年汉灵帝黄巾之乱起,到公元280年东吴孙皓降晋的九十六年间的这段历史时期,在整个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只能算是短短的一瞬。然而,这段不足百年的三国鼎立的局面,那刀光剑影,权谋纷争,忠贤奸愚,风云变幻的史实,如此家喻户晓,以至比之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人们都更能津津乐道一些。 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到中华民国的孙中山、蒋介石,算起来该是二十六史或是二十七史了,但哪一史也不如魏、蜀、吴为中国老百姓所熟知。要说打仗,比三国的仗打得大者,不可胜数。要说杀人,历朝历代,由古至今,何止亿万?三国死的人,顶多是个零头。要说称王称霸,大忠大邪,文韬武略,英雄美人,哪部史中找不出来呢?唯独三国,经罗贯中演义之后,三国的历史,便成了普及度最广、知名度最高的一段历史。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这部《三国演义》,近五百年来广为传播、深入人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