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问题孩子调查 前言三年前中秋的一天,我们参加了一次让人难忘的家教研讨会,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几位母亲的谈话曾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一位中年妇女对身边一位稍年轻些的母亲说:“让你再生一胎,要不?”这位年轻母亲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不要,打死也不要!”让人意外的是,年轻母亲刚说完,周围的几个人竟随声附和: “可不,现在的孩子太难带!” “心扒给他们,也感动不了他们!” 人们议论纷纷,竟众口一词:不再要孩子! 这使我们十分震惊。早就听说过欧美、日本一些年轻夫妇不要孩子,被称为“丁克一族”,原因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对生儿育女承担责任,而眼前这些母亲们不同。事后,我们采访了这些母亲,得知她们绝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她们都非常喜爱孩子,对抚养孩子也都十分尽责。她们之所以不想再要孩子,是孩子伤透了她们的心。...
培养孩子的目的家长朋友们,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培养孩子是一项工作吗?”,很多家长都会点头。是的,培养孩子是一项工作,而且是人类最伟大也是最艰巨的一项工作——“把一个婴儿养育成人,培养成才,让他走上社会,承担社会责任”。这项工作持续时间之长、花费时间之多、耗费精力之大都是绝无仅有的。那么,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目的、目标和方法,这样这项工作就很容易圆满完成。请问家长朋友们:“你培养孩子有目的吗?有目标吗?有方法吗?”——这是培养孩子最根本的三个问题,也是“孩子出问题”的根源。大家知道,现在“孩子问题”越来越多,“问题孩子”也越来越多,为什么?根本原因是我们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三个问题,甚至有很多家长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这三个问题。...
序 言研究美国经济和美元经济体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深究隐藏在美国经济和美元经济体发展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事物表象下的秘密真相,了解现代美国资本集团如何控制美国和美国人民,识破美国资本集团如何玩弄和操纵世界经济的一些奥秘,不仅对于美国和美国人民,而且,对于未来建立一个公平合理、平等互利、高效健康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发展体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因为中国现在处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而美国又是一个最大的发达国家的情况下,两国的政治意识相当不同,两国的社会制度完全不同,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两国的世界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更大不相同,但两国在现代世界上的国家战略利益又那么的互相不可分离地“利益相关”,需要对方的力量平衡。所以,对美国和美国资本集团的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中国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序言序 能够系统而深入地回答这162个问题的人,相信不多。能够从这162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确实,要真正读懂中国,必需从政治、经济、科技、历史、社会、人文等多学科角度去分析。否则,只是盲人摸象。 可惜的是,在当代社会,能够这样静下心来,深入、综合而且系统地解读中国经济现状的人少之又少,以致各种似是而非的经济理论汗牛充栋,看似热闹的学术界在种种快餐式的理论中越辨越迷茫。原因何在?苏轼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针对劳动报酬占比过低的问题,作者提出中国经济从国有企业为主向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转轨改制,是造成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原因。而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现状和资源能源不能实现自给以及中国对国际产业链缺乏控制,是劳动报酬占比低水平徘徊的直接原因。...
前言人人都需要买基金,这已成为投资界的共识,这个观点也渐渐地为中国的投资大众所接受。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基金市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基金品种不断增加,基金投资者数量呈爆炸性上涨趋势。基金正如同广大投资者所熟悉的股票、银行存款一样,走进了千千万万个普通投资者的家庭。 基金之所以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主要是来源于其持续的赚钱效应。这种持续的赚钱效应得益于两方面:一是其科学而完善的投资体系;二是其投资管理团队的集体智慧。大家所熟悉的巴菲特和索罗斯等都是著名的基金经理人,他们都是依靠科学的投资理论和依托集体智慧而驰骋投资领域的。近年来,在华尔街流传着一个故事,说在美国总统雕像山的对面,另有一座山是献给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经理人的,山的表面已经雕刻了两座雕像,就是巴菲特和索罗斯的雕像。可想而知,人们对巴菲特和索罗斯这两位基金经理的敬仰程度并不亚于美国总统。...
并非寓言故事一根旧鱼竿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故事吧! 5年前,和所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我面临着一次新的人生选择。幸运的是,我很 快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做论文答辩之前,我就开始到处投递简历,接受面试。整个过程并没 有想像的那么漫长和艰难。也许正是这种被夸大的假想,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第一个 愿意接受我的公司。 我需要一份工作! 这种感觉潜藏于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心中——一种长期沉闷生活的冲动,尽管我们 并不知道那份工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达成职业意向之后,我如释重负,但是却又没有因轻松而愉悦,相反,却有些身心疲惫 ——一种无力感通过脊梁贯穿全身。 其实,我应该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兴奋起来:顺利完成了学业,尽管不是什么名牌大学 ;没有留下任何债务,当然也没有任何积蓄;一毕业就如愿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工资并没 有期望的那么高…… 我对自己这种恹恹的懒洋洋的精神状态...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下面的这个现象,即今天中国的问题,已经很难从单一的角度切入:一些表面看上去是周边安全的问题,其根源却往往不在周边安全本身;另一些表面看是十分敏感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追根溯源后却发现,其真正的根源在于经济模式的失衡;而另外一些看上去似乎是纯经济层面的问题,却关联着社会和政治的方方面面。内政联着外交,经济联着政治,现实的情绪有着很深的历史根源,又关联着对未来走向的茫然。这就是今天中国的现实,也是未来若干年中国必然要面临的挑战。如果这样说还太抽象,那请允许我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去年的某一天,我从广州白云机场坐出租车去广州市中心,近40分钟的时间一路与司机聊天;司机是个凤凰卫视迷,尤其爱看军事节目,所以那天我们一路的话题就是钓鱼岛和南海风云。由于那天我穿了便装,又戴了墨镜,所以司机没有认出我来,但显然觉得我的声音有些耳熟,说我很像每周日晚上主持《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