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歌精神?(1)——阿多尼斯诗选中译本序 什么是诗歌精神?当我想到这个句子,自己都哑然失笑。在号称后现代的今天,谁敢这样提问呢?对于习惯肢解诗歌器官的学者,这个问题太笼统了。对于热衷以小圈子划分地盘的诗人团伙,这个问题太宽泛了。简单地说,它太“大”了,大得容不下流行的诗歌分类学。这个问题,不是要在一首诗里翻读出一段时间、一种观念、一个流派。恰恰相反,它之提出,正在于真正的诗人对任何分类法发自内心的不信任。或许,发明“诗”——“寺中之言”——这个汉字的人,也已一举造就了我们的命运:像一名巫师,从混沌中发掘万物的关联,又在关联中醒悟真谛。我们知道,确实存在某种贯穿了所有诗歌的东西。每当我们调动生命的全部能量,聚焦于一个句子,就通过写,在贴近它、确认它。我们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也将整个融入它。这是为什么,我写得越多、越久,离所谓“当代”越遥远,却感到屈原、杜甫日益...
序(1)李菁是2001年到的生活周刊,2001年我们刚被赶出净土胡同,在安贞大厦找到了一个安逸的家,她就来了。刚来时候,我对她没有印象,依稀中似乎听李鸿谷介绍,她是刚来的记者。那时候李鸿谷也是刚从武汉到周刊不久,立足未稳。社会部有一个与高昱几乎同一年入职的老兵王珲,李鸿谷难以调教。随后几位都是在李鸿谷之后入职,如巫昂,本名陈宇红,福建人,这个笔名可充分展示她身上那种不会枯竭的欲望。如郦毅,个子高高,说话似乎总胆怯着细声细气,她是高昱的同学。如金焱,一个喜欢穿靴子的哈尔滨姑娘。2000年我说服李鸿谷到北京,就是希望他能拉出一支可在周刊开始采访突破的队伍,改变周刊原来不以事实轻易地说三道四的习惯。为了充分调度他的可能性,我把原来做社会报道已经形成定势的高昱专门调去搭起一个经济部,把地盘腾给李鸿谷。与社会部相对,经济部当时几乎全是男丁:高昱加上陆新之,加上李伟与黄河。...
序 发乎情,不止乎礼止 庵 家辉兄的文章,我最早是在《深圳商报》的“文化广场”读到,还记得专栏的名字叫“深港情书”。从前废名说梁遇春,“他的文思如星珠串天,处处闪眼,然而没有一个线索,稍纵即逝,他不能同一面镜子一样,把什么都收藏起来。”(《〈泪与笑〉序》)我对家辉兄亦有此等感慨,我佩服他文思敏捷,而且无所不谈。 我们写文章,常常是“发乎情,止乎理”;家辉兄则是“发乎情,不止乎理”。他好像有意要把《明暗》这类文字,与他那些看来分量更重的评论作品区分开来。周作人在《美文》中说:“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所云“论文”,即essay,通译随笔。他接下来说:“读好的论文,如读散文诗,因为他实在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应该是专就抒情一路而言。后来周作人...
虎贲 第一章 (1)春季的武汉山清水秀,风光绮丽。东湖里港汊星罗棋布,湖岸蜿蜒曲折,大大小小的湖面明澈如镜,景色十分宜人;中山公园的雪松、水杉郁郁葱葱,浓荫蔽日,园内黄花地的黄花怒放,灿若云锦;鹦鹉洲上水草繁茂,大片大片的萋萋芳草宛如绿毡;洪山宝塔东侧那一株株岳飞手植的岳松虽历经风雨,依旧挺拔英武,生机盎然,一幅“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气概。 在武昌行营陆军整理处有一间宽大的房间,天花板很高,顶上装着一盏式样朴素的吊灯。室内陈设简洁,枣色的松木地板,窗前挂着厚重的深色帷幔,屋子的左右两端整齐地摆放着沙发椅、茶几,正中是一张巨大的办公桌,上面有一盏台灯和一叠厚厚的文件。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幅孙中山先生的半身大照片和一幅蒋介石的戎装照,还有两幅字,一幅为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一幅是蒋介石的“亲爱精诚”。另外两面墙上挂有名家以及政界要人的亲笔题字,此外就没有什么装饰了。...
第一节 初入文坛近日,文弱书生的我突然对文学有了深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听了一些关于“韩寒现象”的消息以后,犹如火山爆发一样速提笔写起文章来。真所谓初入“江湖”,自己哪比的上那些文侠剑客呀,在这块广阔无垠的土地上,只能让他们啸傲江湖,没有我的容身之地。 要在这些文豪面前显显威风那太难了,我只有乖乖地去学习他们是怎样在别人面前煞爽英姿的。由于自己想早点出人头地,所以我不得不打破常规马不停蹄地加班加点了。于是校园出现了一个“五更而起”.“闻鸡起笔”的大型的阿Q。 方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是把我和他们这些豪杰来做一次的话,那就等于他们是天上的神仙而我只能苦做平民了。我们这些平民哪能比得上他们啊!没有办法谁叫我是个庸才呢!但是心里细细一想:不对呀!万一哪一天从天上掉下一团云下来啥办!不,我是不能放弃的!...
前言 宁静的喜悦阅读庄子,是一件赏心乐事。这是我的体会,所以当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栏目邀请我讲解庄子时,我觉得既荣幸又高兴。 我从中学时代就陆续听到有关庄子的一些故事,初步印象都是偏向消极的。人们把庄子说成避世、反智、唯我主义,一副失意文人的模样,但是庄子的一些寓言,从梦蝶、鱼乐,到大鹏、河伯等,又让人觉得轻松有趣。到底庄子在想些什么? 当我自己认真学习了庄子,对他书中的每一句话都仔细读了多遍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庄子是我所知古今中外哲学家里面最聪明的人。司马迁说庄子是“其学无所不窥”,这话是可信的。《庄子·天下》中,推崇老子是“博大真人”,而庄子自己就是站在这位巨人的肩膀上,把道家哲学的光华全部展现无遗。为什么说庄子最聪明呢?我们且由一般的误解说起。...
豆腐跟革命的一点不寻常的关系豆腐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有人说,豆腐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其他的四大发明,还有国家在跟我们争,而这个豆腐,连丁点争议都没有。近来,西方世界动物保护主义和素食主义流行,提倡以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中国的豆腐,成了一个榜样,让西方人佩服得一塌糊涂。 国人到了西方,如果一时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只要有做豆腐的手艺,就可以混饭吃,已经见过不止一个国内的教授,在美国或者加拿大,靠做豆腐过得挺滋润。那种把一粒粒的黄豆变成白白嫩嫩的方块的把戏,在白人看来,跟变戏法差不多,只有中国人玩得来。现在日本人也会做豆腐了,不过所谓的日本豆腐,不像豆腐,倒更像是中国人做的鸡蛋羹的失败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要吃豆腐,还得靠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