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教育的拷问》作者:佚名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书中也谈到了这么多年中国教育存在的很多“病”,那您能不能概括一下这些病?赵健伟:我认为,中国目前教育的首要问题主要是教育理念出现了严重偏差。也就是说我们误读了教育的本质,我们切割了教育的整体内涵而只注重其某一功能。比方说,我们只注重了教育对知识培育的功能而大大忽视了教育更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教育首先是要从心灵及行为上育人,这里面包涵着道德育人、诚信育人、生存能力育人等等,而知识只是作为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工具,而这个“人”的概念就是你首先要成为一个具...
《狄公案》作者:吴趼人第01回 入官阶昌平为令 升公堂百姓呼冤诗曰:世人但喜作高官,执法无难断案难。宽猛相平思吕杜,严苛尚是恶申韩。一心清正千家福,两字公平百姓安。惟有昌平旧令尹,留传案牍后人看。自来奸盗邪淫,无所逃其王法,是非冤抑,必待白于官家,故官清则民安,民安则俗美。举凡游手好闲之辈,造言生事之人,一扫而空之。无论平民之乐事生业,即间有不肖之徒显干法纪,而见其刑罚难容,罪恶难恕,耳闻目睹,皆赏善罚恶之言,宜无不革面洗心,改除积习。所以欲民更化,必待宰官清正,未有官不清正,而能化民者也。然官之清,不仅在不伤财不害民而已,要能上保国家,为人所不能为、不敢为之事,下治百姓,雪人所不能雪、不易雪之冤。无论民间细故,即宫闱细事,亦静心审察,有精明之气,有果决之才,而后官声好,官位正,一清而无不清也。故一代之立国,必有一代之刑官,尧舜之时有皋陶,汉高之时有萧何,其申不害...
《听月楼》作者:佚名校点说明《听月楼》二十回,不题撰人。卷首有清嘉庆壬申(1812)桂月自序。作者未详。本书据清嘉庆二十年(1815)忠恕堂刊本校点,参校同年积秀堂刊本。序万物俱生于情,何况人乎!情涉淫邪,情邻怨恨,情至忧思,情形悲苦,皆不得谓之情。以有情为情,情自勉强而出,其情不真;以无情为情,情由自然而生,其情倍笃。《听月楼》一书,宣登鳌之吟《玉人来》,痴情也;柯宝珠之怜宣生才,柔情也;柯太仆之逼女拒婿,寡情也;裴司寇之设计完珠,深情也;如媚如钩之几死,屈情也;国銮秀林之偷香,私情也;蒋连城之不从父命,高情也;柯无艳之逼走才郎,绝情也;及后吟诗听月,闲情也;仙人降楼,留情也。此书以情始,以情终,可为千古钟情者云尔。是为序。...
《北大考研日记》作者:佚名第1节:拨开迷雾决定考研拨开迷雾决定考研1月18日心绪阴晴不定。在是否考研之间徘徊不定已经很久了,没有人为你做这个决定,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的救世主。在我所经历的求学生涯中,我是如此平凡。因此,我对自己考研能否成功没有任何把握。小学和中学,我和许多孩子一样普普通通,并无多少传奇的故事可讲。从河北一个叫做定兴的小城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是1997年。这一年,我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在面临读河北的普通高校和读北大专科的抉择中,我选择了后者---北大对于每个学生来讲都是一种神圣的向往。但当时我并未意识到专科性质所可能带来的尴尬。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是我的专业,大学第一年我在好奇与懵懂中度过。在各种需要本科生资格才能进入或参与的场所或事件中,我被不断的略带蔑视的盘问催生出强烈的自卑,走在北大边缘的忧伤很深刻。于是,我开始沉默,在沉默中用文字表达自己。我开始写作、发表各种文...
《驻春园小史》作者:吴航野客校点说明《驻春园小史》又名《第十才子驻春园》、《绿云缘》、《第十才子双美缘》、《一笑缘》、《第十才子书》。不署撰人,题“吴航野客编次”。首有乾隆壬寅水箬散人序。全书六卷,共二十四回。据序,“《驻春园》一书传世已久”,刊行于乾隆年间。本书据乾隆四十八年万卷楼刊本校点,参校上海铸记书局石印本。序人伦有五,天合之外,则以人合。天合者,情不足言;人合者,性不可见。故者弟忠根于性,而琴瑟之好,胶漆之坚,则必本之情。其真者莫如悦色。试从《大学》序以思,足占一往而深,又在嘤鸣之上。《易书》于男下女,而系之咸,于二女同居,则命之睽。见情有可通,亦有所隔。汉儒训《诗·雎鸠》,谓求贤女以自助,其义甚长。情之为用,至斯而畅。必拘拘于唱随问,不亦偏乎?...
《合浦珠》作者:烟水散人校点说明本书全称《新镌批评绣像合浦珠传》,不署撰人,题“槜李烟水散人编次。”首有自序。全书分四卷,共十六回。本书据清初刊本校点。序予谓天下有情士女,必如绮琴引卓、萧寺窥莺,投彩笺之秀句,步氏倾心;寄组织之回文,连波悔过。以至漱园之诗、曲江之酒方足为风流情神,垂艳人齿。然而苍梧之泣,竹上成斑;寤寐之求,河洲致咏。必其一往情深,隔千里而神合;百优难挫,阻异域而相思。牡丹亭畔,有重起之魂;玉镜台前,无改弦之操。如是之后,谓之有情始不虚耳。若夫静女其娈,贻彤管而踯躅;采兰于洧,赠芍药以夷犹。而或愆期于茹芦之阪,邀欢于风雨之晨,斯财郑卫之风,淫荡之匹,乌睹所谓金门隽彦、兰闺婉秀者哉?...
《英云梦传》作者:松云氏校点说明《英云梦传》又名《英云梦三生姻缘》,全书共十六回,题“震泽九容楼主人松云氏撰,”首有弁言,后署“扫花头陀剩斋氏拜题”。作者真实姓名无考。据“弁言”所称“癸卯之秋”及“昭阳单阏”,知此书成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才子王云与佳丽吴梦云、英娘为是书主人公,故取名《英云梦传》。《英云梦传》自行世以来,流传较广,版本亦多。天津图书馆藏乾隆间刊本为现存最早的版本。本书据锡环堂梓本校点,参校扫叶山房仁记重刻本。弁言晋人云:“文生情,情生灾。”盖惟能文者善言情,不惟多情者善为文。何则?太上忘情,愚者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世未有鲁莽灭裂之子而能言之。即有钟情特甚,仓猝邂逅,念切好逑,矢生死而不移,历患难而不变,贵不易以情坚,一约必遂其期而后已者,亦往往置而弗道。非不道也,彼实不知个中意味,且不能笔之,记之,以传诸后世。天地间不知埋没几...
《风月鉴》作者:吴贻棠校点说明《风月鉴》一书,系清代吴贻棠所作。吴贻棠,字荫南,号爱存,河南戈阳(今河南光山县)人。该书刻本称其为吴贻先。我们根据书前作者自序及书后其寄男方鈺的跋文,可以约略的知道他的经历。其生活于乾嘉年间,“为人好脱略,性豪迈”,曾“仕长芦”。回乡后得痿疾,行动不便,于岑寂中作《可是梦》、《风月鉴》二书,以寄无聊之慨。《可是梦》今已不传。叙余于戊寅冬得痿疾,阅三载而未就痊,起坐虽可,维不倩人,而步履维艰矣。镇日独坐甚觉岑寂。时文侄可邨、甥居亭皆课于余家,每为小谈。余告之曰:“如余,将何以自处也?”可邨曰:“先生胡不评论苍鸟以自娱兮?”居亭亦曰:“甚善。”余则自思:左手惫矣,右手虽尚可磨墨拈笔,然意乱心烦,何能修事笔砚乎?自念苍鸟文章,自古累累繁帙,后之所作者,即珍句奇字,亦不过拾古人牙慧。且余之才,夫何敢与骚人文士驰骋而较邪?若风月佳话,余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