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振耀(惠普全球前副总裁暨惠普中国区总裁,致行教育科技创始人)我跟三星公司的渊源始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我在台湾惠普任职,被派到惠普与三星合资成立的三星惠普(SHP)学习大客户管理。期间有机会参观三星公司总部。1991年我从台湾调任中国惠普计算机系统事业部,而三星公司也于1992年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生产基地。作为合作伙伴,惠普与三星有很多业务往来,我目睹了三星在中国不断壮大的过程。近几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多种消费电子产品占据了中国市场份额的主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三星作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关注、研究,甚至学习。此时宏文这本大作《三星的逻辑:只有第一才能生存》在中国大陆的出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家在亚洲甚至全球最受关注的公司。...
序言序 能够系统而深入地回答这162个问题的人,相信不多。能够从这162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确实,要真正读懂中国,必需从政治、经济、科技、历史、社会、人文等多学科角度去分析。否则,只是盲人摸象。 可惜的是,在当代社会,能够这样静下心来,深入、综合而且系统地解读中国经济现状的人少之又少,以致各种似是而非的经济理论汗牛充栋,看似热闹的学术界在种种快餐式的理论中越辨越迷茫。原因何在?苏轼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针对劳动报酬占比过低的问题,作者提出中国经济从国有企业为主向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转轨改制,是造成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原因。而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现状和资源能源不能实现自给以及中国对国际产业链缺乏控制,是劳动报酬占比低水平徘徊的直接原因。...
相比欧洲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资本在非洲的广泛存在已经是相当晚近的事。用乌干达记者罗纳德?赛坎迪(RonaldSsekandi)的话来说:“当年的欧洲人,左手拿着《圣经》,右手拿着枪,闯进来……”在他看来,现在非洲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本上来自于欧洲殖民者。诞生于2000年的东非共同体(EastAfricanmunity,EAC)已形成统一市场,正在探讨推出单一货币,并可能结为一个联邦制国家。目前的五个成员国包括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卢旺达和布隆迪,其中三个主导性国家(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历史上均为英国殖民地或保护国。英国的文化、习俗和制度对这一区域的影响,使得其他外来文化(包括中国文化)的进入变得非常艰难。这一历史与文化的缘由,自然也会加重中国人与非洲人之间的误解。...
序 言研究美国经济和美元经济体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深究隐藏在美国经济和美元经济体发展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事物表象下的秘密真相,了解现代美国资本集团如何控制美国和美国人民,识破美国资本集团如何玩弄和操纵世界经济的一些奥秘,不仅对于美国和美国人民,而且,对于未来建立一个公平合理、平等互利、高效健康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发展体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因为中国现在处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而美国又是一个最大的发达国家的情况下,两国的政治意识相当不同,两国的社会制度完全不同,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两国的世界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更大不相同,但两国在现代世界上的国家战略利益又那么的互相不可分离地“利益相关”,需要对方的力量平衡。所以,对美国和美国资本集团的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中国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问题孩子调查 前言三年前中秋的一天,我们参加了一次让人难忘的家教研讨会,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几位母亲的谈话曾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一位中年妇女对身边一位稍年轻些的母亲说:“让你再生一胎,要不?”这位年轻母亲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不要,打死也不要!”让人意外的是,年轻母亲刚说完,周围的几个人竟随声附和: “可不,现在的孩子太难带!” “心扒给他们,也感动不了他们!” 人们议论纷纷,竟众口一词:不再要孩子! 这使我们十分震惊。早就听说过欧美、日本一些年轻夫妇不要孩子,被称为“丁克一族”,原因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对生儿育女承担责任,而眼前这些母亲们不同。事后,我们采访了这些母亲,得知她们绝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她们都非常喜爱孩子,对抚养孩子也都十分尽责。她们之所以不想再要孩子,是孩子伤透了她们的心。...
培养孩子的目的家长朋友们,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培养孩子是一项工作吗?”,很多家长都会点头。是的,培养孩子是一项工作,而且是人类最伟大也是最艰巨的一项工作——“把一个婴儿养育成人,培养成才,让他走上社会,承担社会责任”。这项工作持续时间之长、花费时间之多、耗费精力之大都是绝无仅有的。那么,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目的、目标和方法,这样这项工作就很容易圆满完成。请问家长朋友们:“你培养孩子有目的吗?有目标吗?有方法吗?”——这是培养孩子最根本的三个问题,也是“孩子出问题”的根源。大家知道,现在“孩子问题”越来越多,“问题孩子”也越来越多,为什么?根本原因是我们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三个问题,甚至有很多家长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这三个问题。...
小徒林聪与衲结缘,不经不觉已逾十五载。当年涉世未深的大学穷学生,现今已是一个人近中年的专业人才,不变的却是他对佛法及西藏文化的热爱。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林聪在学余及工余之时,长期充任衲的侍从、翻译兼秘书,师徒近乎形影不离。衲的弘法事业乃至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琐事,大多由他协助成办,双方之相互了解不比世间父子来得浅。为协助衲重建川北大藏寺,林聪曾多次单独入藏筹划及视察工程;在衲的家乡及祖庭一带,今天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或起码听说过他的名字!林聪经年来于各报刊专栏中发表的稿件,现今结集出版,这是令衲高兴的事。林聪对于藏族人、西藏事的认识,并不出自枯燥而学术性的研究,而是源自他多年来的亲身体验。衲相信透过他的文章,读者可以认识到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н米н花н书н库н http://__...
前言 做人的学问是永远的难题,但聪明人的做人之道总是多种多样,他们善于以最能赢得人心的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把各种难以调节的事情处理得圆满融洽。聪明之人之所以能够赢得人心,是因为他们懂得生活的禁忌。知道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该说,以最灵活的方式,避免和禁忌碰头。因此才能完美地处理每一件事情。 什么是禁忌?简单地讲禁忌是普通人必须避讳的人、物或事。许多人一生的弱点就是不懂得如何把生活和禁忌联系起来。不懂得怎样去精于处世、巧于做人、名誉做事情。因此做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就能事事顺通,而有的人却受到百般阻挠。生活需要有正确的原则指导。每一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一种游戏都有其独特地玩法,这就是规则。掌握了这种规则也就掌握了人脉,而人脉往往会决定你在生活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