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弄痛了我的生活 题记:请把灯火熄灭,让我隐匿在那扇门之后…… ——作者 一、苏芳死了。苏芳在她三十五岁多一点的时候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苏芳死的那一天正好是王泽荫的生日。对我而言,她的死没有半点征兆。早晨,我去上学,苏芳背对着我站在大衣镜前梳头,镜子里的她看我要出门,就说了一句:今天你父亲生日,放学了早点回来。我回过头,从她腋下看过去,对着镜子里那张虚白的脸说了声:知道了。然后扭头走了。 苏芳已经好几年不记家里人的生日了,包括我、王泽荫和她自己的。我也好几年不记家里人的生日了。现在既然苏芳提起了王泽荫的生日,我只能说知道了。但知道了并不一定会按她的吩咐去做。这些年我已习惯不按任何人的吩咐去行事。如果没有人吩咐,我也许还能循规蹈矩,一旦有人要求我怎么怎么做,我必然会做出与他要求截然相反的事情来。做这些的时候,我也不是要获得一种什么对抗的快感,我没有快感...
第十三章 结局 第二天开始,雪从我的世界里开始失踪,无论我用什么办法,也查不出她具体的下落。雪公司里的同事说她一直没来上班,打电话到雪的家里,雪的父母一听说是我,气就不打一处来,说昨天晚上雪回来哭了一夜,家里怎么劝也劝不住,早上天不亮就抹抹泪出去了,说去朋友那里住了,以后不想再见到我。我亲自上门去探访了一次,雪父亲的脸色很难看,要不是伯母在一旁好言好语劝住了,当时就有可能发作出来轰我出门叫我下不了台。我如坐针毡,听着雪的父亲好一顿数说,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白,很是尴尬。我只想打听一下雪的下落,自己亲自去陪不是,伯母趁背地里送我出门的工夫,悄悄地对我说:"小飞呀,不是我说你--我就雪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从小都宠着她的,她有什么要求我们都想方设法给她办到,从来就没有重话儿说过她。可你倒好--你知道不知道,昨天,她为了要给你过生日,工作刚忙完就自己买了飞机票赶回来,家还没回呢...
西北风卷着滚滚黄沙,凶猛地怒吼着,扫过无边的田野,把碎枝落叶旋卷起来,向滹沱河南扑去。河水被疾风掀起浪花,急浪拍打着沙岸。夕阳被蒙在风沙后面,变得暗淡昏黄。呜呜的风声夹着远处传来的答答的机枪声和隆隆的炮声。青抗先的号角声,儿童团的哨子声,也在风暴里响着。 这时,一群妇女又说又笑地从哗哗山响的树林里,送出一个美丽的姑娘来。她穿着一身青色裤褂,左臂下挟着一个绿花格布文件包,挺着丰满的胸脯迎风走上长满白杨树的高坡。一阵狂风迎头扑来,把她刮得倒退了两步。她倔强地迎着大风走上了坡顶。大风刮起她那齐肩的黑发和衣襟,吹着她那晒得微黑的脸庞。她皱起漆黑细直的眉毛向前望着,好像有满腹心事。她是枣园区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许凤,才在高村开了区委会议出来,按照分工到张村去坚持工作。她走着禁不住千头万绪心乱如麻:敌人的“大扫荡”说不定哪一会儿就会突然来到。反扫荡的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好,...
(五) 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 (公元223年),故址在蛇山临江的黄鹄矶头,黄鹄并非黄鹤,《说文通训》上记载其:"形似鹤,色苍黄,亦有白者,其翔极高,一名天鹅",后人以鹄为鹤,恐怕也是来自故老相传,以讹传讹。黄鹤本来是神话中仙人乘翔的坐骑,《圜宇记》中称:"昔费衤韦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于是这不起眼的一座楼也就就此成为人界与仙界短暂的交汇之处,引无数后世文人墨客于此感慨抒怀。武昌本属汉水、长江交汇之处,又处中原陆路交通要道,乃古时舟行车马的必经之地,往来行人,或走卒商贩,或迁谪文人,在此小憩片刻,把酒话别,正需要这样一个临风高处极目楚天的场所,方能体会昔者已往来者无归的苍凉境地--说起来也真算得一个普遍现象,文人所处的环境和心态不同,做出的文章和诗句也就大相径挺:虽然古人讲究以文治天下,文而优则仕,但处在官场条件下的文人整天面对的是复杂的沟心斗角...
内容简介 金葵排除万难回到北京,并费尽周折找到了高纯,爱人终于相见,却已无法相守。金葵以保姆的身份进入高家,竭尽全力帮助高纯重新站立起来,她用满腔的爱恋与舞蹈的激情引导高纯,高纯终于找回了自信与快乐。 周欣知道了金葵与高纯的关系,但因为种种缘由产生的误会,她认为金葵只是为了高纯的钱才再次接近他,并进而将金葵辞退。高纯再次与金葵离散,病情加重,遂立下遗嘱,执意要将自己名下的财产赠给金葵。不久,一个神秘的计中计出现,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金葵已将高纯的巨额存款以及房产转至自己名下。周欣随即报警,警方也在金葵那里搜出巨额存折。高纯与金葵的感情被成功离间,金葵背上了以爱情之名贪利骗财的恶名,绝望也让高纯的生命走向油尽灯枯,伤心欲绝的周欣对金葵痛恨入骨,坚决不让金葵再与高纯见面。...
《唐诗鉴赏辞典》感遇十二首之一五言古诗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wei1)蕤(rui2):草木枝叶茂盛下垂下的样子。2.自尔:自然。3.“闻风”句:闻到了风吹送过来兰桂的香气,而生爱慕之心。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目录 出版说明孔乙己*故乡*茑萝行*萧萧哑了的三角琴月牙儿春蚕多收了三五斗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小二黑结婚荷花淀夜归党费百合花风筝飘带空巢爱,是不能忘记的 出版说明 这是一套献给老年朋友阅读的文学礼品书。题名为“红叶”,是取唐人杜牧《山行》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表达对老年朋友的敬爱和祝福。 人生在经历了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时期和奋斗奉献的中年阶段之后,总是要进入老年的。这时就要从紧张、繁忙的工作、战斗的第一线退下来,适应新的休闲生活。老年人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颐养天年,也需要高雅的文学作品丰富和充实精神生活。《红叶丛书》是为满足老年朋友这方面的需要而编选的。所选的作品均是中外古今文学中短小精粹的珍品,适合于吟诵,经得起揣摩;能怡情养性,也能启迪睿智。其中很多是老年朋友熟悉和喜爱的,有些...
凤凰观景山这是沈从文一篇未完成的遗作,估计写于1982年或1983年春。我不懂艺术,又不会作画,可是从小生长在湘西苗区一个小小山城中,周围数十里全是山重山,只临到城边时,西边一点才有一坝平田出现,城东南还是群峰罗列。一年四季随同节令的变换,山上草木岩石也不断变换颜色,形成不同画面,浸入我的印象中,留下种种不同的记忆,六七十年后,还极其鲜明动人,即或乐意忘记也总是忘不了。特别是靠城东南边那个观景山,因为山上原本是个山砦,下边有座本地人迷信集中的天王庙,山砦实际控制着全县城,上面原住了一排属于辰沅永靖兵备道的绿营战兵。站在山砦石头垒成的碉楼上,远望西边可及平田尽头的雷草坡一带,远处山坡动静,和那些二百年前设立在近郊远近山头的碉堡安危情况,近则城北大河,及对河苗乡一切,也遥遥在望。城南地势逐渐上升,约二里后直达一个山口,设有重兵把守,名叫“茶叶坡”。我还记得我极小时,听父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