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1)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一位普通史官与一部旷世之作,是什么将他们融成一体?谁启动了《史记》的千古盛大?又是谁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 《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书只有两类,一类是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最有名的,像《春秋》《左传》;另一类是国别体,按国家来记载历史,比如《国语》《战国策》。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史记》以后,中国所有的正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其他诸史都是纪传体断代史,就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各自独立的历史。...
总序 为了忘却的纪念一 美国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注1) 在一部电影中,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二战老兵们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在参与编纂《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名录》工作中,我看到过一位志愿军战士,在牺牲前写给家人的一封信。信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不怕无名,不求有闻于世,也无悔于葬身异国的山野。然而,我们害怕冷寂苦久后的遗忘。”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编制时,那些战功显赫的首任军长们,如今人们似乎都想不起他们的名字了。这不是我个人的猜想,而是我在许多刊物上见到的。比如,2002年,有一本发行量很大的传奇类期刊,发表了一篇《建国前后的军长》,里面的军长自然是建国时期的军长。通观全篇文章,首任军长占绝大多数,但却混杂了一些不是首任军长的军长。一些首任军长被遗忘了。...
烽火智囊 序王春瑜 刘备、关羽、张飞是人也是神。考察他们由人变为神的异化过程,探讨其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关羽不仅在与刘、张的异化过程中有其特殊性,而且后来成了众神之神。 刘备由人变神的原因之一,是国人精神深处的英雄崇拜传统。刘备成神的象征是雄踞庙中,血食一方,在香火缭绕中接受世人的磕头作揖。但这一过程的完型,经历了六百余年。 有资料说,从北宋到南宋,关羽先后被封显烈王、忠直公、义勇王、英济王等。至明代,关羽作为神,达到辉煌的顶点。 1644年,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开始打出的旗号,是为崇祯皇帝复仇,此后他们一直声称是从李自成手里夺得天下。因此,“清承明制”,连祀奉关羽也被全盘继承。但是清朝毕竟是外族入主中原,让祀奉曾经坚决抗击过他们先辈(金)的岳庙滔滔天下皆是,显然对大清王朝的统治不利,而进一步抬高忠孝节义俱全的关羽的地位,盖过岳飞,就势所...
1 隆庆六年的一天,大明朝历史上出了一件大事。那是初春的一天早晨,寒风彻骨,下了整整一夜的雪终于停了,铁缸里结着一层薄冰,石狮子上覆盖着雪,像披了一条厚厚的白狐大衣。太阳出来了,乾清宫里充满着黄灿灿的祥光。太监们侍候隆庆皇帝(1567~1572年在位,年号隆庆,称明穆宗)起床,他感觉神清气爽,胃口也格外的好,早膳时一口气喝了三碗荷叶粥,吃了几块黍面枣糕和桃花鱼鲊,最后,还喝了一碗冰糖燕窝。早朝时分,大臣们早就在太和殿里候着了,青铜鎏金的熏笼源源不断地冒出热气,半个时辰后,隆庆皇帝开始觉得殿下的大臣们有些模糊,接着,眼前的一切开始旋转起来,他晕倒了。从此,这位纵欲过度的皇帝一病不起,生命垂危。...
=《锦衣王侯》作者:黄梁生本是京剧演员,穿越至大明正德年间,成为一名世袭锦衣。江山变幻,荣衰谁主。喝一杯满殿香,且看那红尘俗景。嚼一块虎皮肉,且听那雨打浮萍。哼一曲临江仙,且随那风起云涌。呼一声大丈夫当如是,这才要独掌权衡。且看锦衣缇骑,股肱心腹,鲜衣怒马,绣春刀出…第一章被架票的知县正德十四年,滑县城西石狮子大街,清晨时分,只听街口的一间院子里,传出一个少年人高昂的嗓音“提起当年泪不干,夫妻们寒窑受熬煎……”这天刚亮就在院子里唱京剧的年轻人,今年不过十七、八岁,生的身高体健,玉面薄唇,浓眉大眼,是个一等一的出挑人物。此时正是夏日天气,他上身打着赤膊,露出一身雪花般的腱子肉。这人生的强壮伟岸,面目也英俊,嗓音也是中气十足,一吊嗓子方圆左近的邻居也全都听的清楚。...
壮丽的废墟:回望元朝(1)当我们言及元朝,总是在眼前闪现出这样一个想头:那是个野蛮的、英雄的、摧毁的时代。其实,我们对元朝的这种印象多多少少是一种误解:成吉思汗的威名太过赫赫,蒙古西征的洪流太过汹涌,致使我们后人(包括东西方的许多学者)多把蒙古最初的扩张史看成了元帝国的全部精华所在。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所有关于元朝的历史作品中,无论是教授学者的“正史”,还是影视编剧、半吊子历史学家的“戏说”,五分之四甚至更多的篇幅,皆是描绘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这一段时间的蒙元征服史。所有的职业和“业余”作者们如此不吝惜笔墨肆意描画征服者的历史,确实因为那些血与火的壮丽戏幕吸引住他们大多数人的目光。可悲的是,我们中国有些学者也被西方学者牵着鼻子走,认定元朝是一个“更大的世界性帝国”的附属部分。这种观点,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元史,并非是蒙古史。元史,主体其实应该是从忽必烈开始到妥欢贴睦尔为...
她出生的那一年,恰逢宸妃病逝,那一日又逢松山大战大捷,皇阿玛大喜为她赐名建宁封为和硕公主。 额娘也由一个无名庶妃无意中成为宠妃。 只是皇阿玛驾崩后,额娘就不再回来,她成了庄妃的养女……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天的事,在梦中的时候特别的清晰,甚至每个人的神色她都能看见,但是醒来建宁就什么都忘记了…… 不过也不能怪建宁,因为那个时候她才三岁多。 她依稀记得,那是皇阿玛驾崩后的第三天,也可能是第四天,她刚醒来,揉揉眼睛,看到几日没有亲近的额娘,一下子扑到她怀里,奶声奶气的道:“额娘,建宁想额娘。”额娘从皇阿玛装殓入棺就一直在灵堂守夜。 她的额娘是奇垒氏,拥有极其冷漠却又美丽的容貌,听说这容貌让额娘成为自己部落的救星,一命换了上万人的性命。 额娘眼中这才露出些温和,道:“额娘也想建宁。”说着慢慢的摸着她的后背,问道:“建宁,还记得那晚你出去找虎斑的时候...
引子(1) 1951年2月22日早晨,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先生偕同同事全慰天先生,在北京前门车站登上火车,一路向南进发。潘光旦教授是著名爱国*人士、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此时任民盟中央常委、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刚刚一年多,后来被称为开国三大运动之一的土地改革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潘光旦教授几个月前刚刚参加了北京市郊丰台区的土改运动。此行是响应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央*部的号召,前往太湖流域考察、访问苏南土地改革的。 潘光旦1898年生于江苏宝山县罗店镇(今属上海),其祖先16代以前就离开农村,进入市镇,一向商读兼营。家中除了不到十亩供祖宗长眠的坟地外,从未有过其他田产。除了清明祭扫的日子,平时和农民基本上不接触。家世如此,而他个人,13岁起便离家,到北方及外国读书。归国就业后,一直生活在北京、上海、昆明三个城市中,对于农村的实际情况,基本不了解。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