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圣经》第一节BR>1“他不是不记得他还有过另一种生活,像家中一些还没烧掉发黄的老照片,想来令人有点忧伤,但太遥远了恍如隔世,也确实永远消失了。被警察查封的北京他那家,曾保留他已故的父亲留下的一张全家福合影,是他那大家庭人口最齐全的一张。他祖父当时还在,一头白发,已经中风了不能言语,躺在一张摇椅上。他是这家的长子长孙,照片上唯一的孩子,夹在祖父母之间,穿的开裆裤,露出个小鸡,却戴的一顶美式船形帽。那时一场八年的抗战刚打完,另一场内战还没打响,照片在花园里的圆门前拍的,满园子开的金黄的菊花和紫红的鸡冠花,夏天的阳光十分灿烂,那是他对这花园的记忆,照片上却沾了水迹变得灰黄。背景上,图片後的那两层英式楼房,下有廊,楼上有栏杆,住的便是这一大家。照片上他记得有十三人,这不吉祥的数字,有他父母和他的叔叔姑姑们,还有个婶婶,可除了那位在美国的大姑和他之外,连同圆门後的楼...
婚里婚外
|热度
222
|
文学
| 上传:
怀疑一切 |更新时间:2016-12-17
《婚里婚外》第一部分 第一章 好老婆也可能是好侦探(1)田辉去北京出差,他的行李是丁小羽打点的,人也是丁小羽亲自送去机场的,那么,正意气风发驾驶着一辆保时捷卡宴穿梭于车水马龙间的这个家伙是谁?是鬼吗?丁小羽不动声色开着她的小Polo紧紧跟着,等红灯的间隙,她拨通了田辉的电话,“老公,你在哪呢?”“北京啊。”“哦,在干吗呢?”“啊……我开车呢……不说了,挂了,呆会给你打。”红灯转绿,黑色的卡宴缓缓往前滑动。丁小羽基本可以确认开车的家伙不是鬼,正是自己家的男人。于是她猛踩油门跟上去,瞅准机会一头撞在卡宴的屁股上。...
北京人
|热度
221
|
文学
| 上传:
不言败 |更新时间:2016-12-17
人 物人物:曾皓——在北平落户的旧世家的老太爷,年六十三。曾文清——他的长子,三十六。曾思懿——他的长媳,三十八九。曾文彩——他的女儿,三十三岁。江泰——他的女婿,文彩的丈夫,一个老留学生,三十七八。曾霆——他的孙子,文清与思懿的儿子,十七岁。曾瑞贞——他的孙媳,霆儿的媳妇,十八岁。愫方——他的姨侄女,三十上下。陈奶妈——哺养曾文清的奶妈,年六十上下。小柱儿——陈的孙儿,年十五。张顺——曾家的仆人。袁任敢——研究“人类学”的学者,年三十八。...
“‘麦沙’要来了,这将是北京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暴雨。”这个多年不遇的天气警报,让差不多全北京的百姓都改变了出行计划,待在家里,甚至彻夜不眠等“麦沙”,可它,扭头走了,只掉了几点小水花。事后,人们调侃中,失落似乎大于庆幸。 失落从小时候就开始了:春游那天必定下雨;超市结算,走得快的永远是你没挑选的那支队伍;早餐吐司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永远是抹了黄油果酱的那一面朝下,把刚刚擦过的地板搞得一塌糊涂——“糟糕!怎么总是这么糟糕!”我们不断地抱怨。 这些生活经历,都涉及了墨菲法则:如果事情既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又可以向坏的方向发展的话,那么它多半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刘心武续红楼梦/作者:刘心武]----------------------------------------------------本书来源于网络收集,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若作者出版社认为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我们/邮箱本站会立即删除您认为侵权的作品!----------------------------------------------------刘心武研究《红楼梦》已有20余年,他通过原型研究、文本细读,探佚出了曹雪芹写成又迷失的后28回的内容,在探佚的基础上,试图复原出曹雪芹后28回的大致面貌,完成了这部《刘心武续红楼梦》。刘续试图进入曹雪芹的文本语境,对前80回中所有“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大、小、明、暗伏笔逐一进行了照应,并对古抄本中所有脂砚斋、畸笏叟批语中透露、逗漏的后28回的情节、细节、文本用语、回目等也逐一加以了兑现。...
秦似文选
|热度
221
|
文学
| 上传:
扑火 |更新时间:2016-12-17
城与年我总是不能够忘记一座城,我们县里的小小的城。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它就已经存在。它站在那儿,永远在老地方。墙的颜色褪落得不可辨认,砖块和砖块之间爆开比拇指大的裂缝,莠草从裂缝里透出来,证明它经过了很长的年代,它很古老。但它还是站在那儿,它代表一个权力,它从来不肯倒下。人们只要一看见那斑驳的城墙,就想起监狱、官、钱粮、差吏、堆满了坟头的刑场……─年,两年,十年,一百年……这城都没有什么变化。官换过了,但不必知道他们的名字,无论哪一个人做着官,城的一切依然—样,乡下人的一切也依然一样,...
《要把金针度与人》代序——要把金针度与人——从《中国芒著精华全集》谈怎样读书■你李敖读书读得最多,真是中国第一吗?□最近香港报上说:“李敖很可能是五十岁以下的当代中国人之中,读书最多而又最有文采的人。”前年童轩荪信上说:“去年炎夏,居浩然自波士顿西来,在敝寓住了五天,这五天里上下古今谈了一番,他却特别推崇你老兄内省儒家修养方法之一。指自我的内心省察。《论语·颜,说是‘念书大多,我们不可及’。”……这些话,都非过誉,在读书方面,我读书之多,的确可说中国人无出其右。...
(“敦刻尔克精神”(Dunkirk spirit)是指1940年德军将英法士兵围困在敦刻尔克。英国动员了千余艘包括游艇、渔船、拖船在内的大小船只,冒着德军的炮火将34万名英法士兵成功撤回英国。在千余只闻讯赶来的营救船只中,有三分之一是泰晤士河上的小舢板。9天之内英军伤亡达6.8万。丘吉尔把这一惨烈的壮举称为“小船掀大浪”,它成为鼓舞英国人民永不言败的“敦刻尔克精神”。) 格林威治时间2005年7月7日8:51,伦敦利物浦大街和艾尔德盖特东站的地铁列车上,恐怖分子引爆了连环爆炸的第一枚炸弹。五分钟之后,在国王十字车站和拉塞尔车站之间的地铁列车上又传来一声的巨响。紧接着,在埃奇维尔路车站,在拉塞尔广场附近的塔维斯托克,在伦敦的其他角落接二连三地发出令人心悸的爆炸声。强烈的爆炸,弥漫的浓烟,流淌的鲜血,死伤的无辜,逃生的人群一时间, 伦敦城仿佛陷入万劫不复的灾难。...
:**蒋家门外的孩子 作者:蒋孝严连战先生序 近年来,我接触到政治人物的自传或回忆录不在少数,但绝大部分都是以口述方式由他人代笔,读起来总觉得像隔了一层什麽,缺少了些感受上的“真实”和“亲切”。 孝严兄於二○○○年进入“立法院”,除了认真问政外,还能在休会期间,公馀之暇,花了近叁年的时间,亲自一字一句地将他饶富传奇的大半生,以流畅的笔触、细腻的情感,作完整、平实的铺陈,一共写了十四万字,的确令人钦佩。我知道,他一直是个很用功的人,但要在那麽忙碌的工作行程和紧张的生活节奏中,静下心来写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随笔集常识与通识》思乡与蛋白酶我们都有一个胃,即使不幸成为植物人,也还是有一个胃,否则连植物人也做不成。玩笑说,中国文化只剩下了个“吃”。如果以为这个“吃”是为了中国人的胃,就错了。这个“吃”,是为中国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的,所谓“色、香、味”。嘴巴这一项里,除了“味觉”,也就是“甜、咸、酸、辣、辛、苦、膻、腥、麻、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口感”,所谓“滑、脆、黏、软、嫩、凉、烫”。我当然没有忘掉“臭”,臭豆腐、臭咸鱼,臭冬瓜,臭蚕豆,之所以没有写到“臭”,是我们并非为了“逐其臭”,而是为了品其“鲜”。...
假面的告白
|热度
219
|
文学
| 上传:
点绛唇 |更新时间:2016-12-17
《假面的告白》引子美——美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东西!可怕的是因为它无法以规矩量度。因为上帝给人类设下的尽是写谜。在美中,两岸相会,所有的矛盾并存。我没什么学问,但我对于这件事情想了很多。神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在这个地球上,有太多太多的谜困苦着世人。若解开了这个谜,那真是像出水而不湿身一样。啊,美!我无论怎样也无法忍受的是,甚至连具有美丽心灵和出色理智的人类,常常虽以圣母玛利亚的理想出发,而以所多玛城(据《旧约·创世纪》,所多玛为淫恶之城,后被天火烧毁)的理想告终。不,还有更可怕的,即心怀所多玛城理想的人,同时又不否认圣母玛利亚的理想,简直就像纯洁无瑕的青年时代,心底炽燃着对美的理想的憧憬。不,实际上,人心宽广,甚至太宽广了。如有可能,我想将其缩窄些。唉!真他妈的,搞不懂到底是怎么回事,真是的!以理智的目光看是丑恶的东西,以感情的目光看却是绝顶美丽。所多玛城中到底有...
穆天子传
|热度
220
|
文学
| 上传:
溜溜 |更新时间:2016-12-17
序一《穆天子传》出汲冢。晋荀勖校定为六卷,有序。言其事虽不典,其文甚古,颇可观览。予考书序,称穆王享国百年,耄荒。太史公记穆王宾西王母事,与诸传说所载多合。则此书盖备记一时之详,不可厚诬也。春秋之时,诸侯各有国史,多厖杂之言。下逮战国,王迹熄而圣言湮,处士横议而异端起,人人家自为说,求其欲不厖,其可得乎?其书纪王与七萃之士,巡行天下,然则徒卫简而徵求寡矣!非有如秦汉之千骑万乘空国而出也。王之自数其过,及七萃之规,未闻以为迕也。登群玉山,命邢侯攻玉,而不受其牢,是先王恤民之法,未尝不行。至遇...
2004年,一首叫《丁香花》的网络歌曲感动了中国。这首歌的作者和演 唱者名叫唐磊,是深圳的一个网络歌手,各大媒体把他誉为“刀郎之后,中国第 二个‘自下而上’的红歌星”。然而,你可曾知道,在这首歌的背后,有着一个 比丁香花还要凄美的故事—— “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曾梦捷是个苦命的女孩。1984年 1月26日,她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泰顺镇,刚落地不久,父亲就撒手人寰。她 自幼体质羸弱,不久就生了一场大病。母亲无奈把她送到远在四川达州的伯父家。...
1、社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教师是一个职业,是千千万万个职业之一,和其他职业并无根本的不同,太阳不会特别地照亮这一块,郑重其事地宣布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崇高的,实际上正是对教育的贬损。以前看《新星》,里面有一个乡长,许诺要提拔一个女教师做售货员。现在看起来觉得滑稽,但却映射出了当时的现实。在一个商品短缺的年代,售货员手中自然握有一定的权力,自然要比教师尊贵。而当我们想要提高老师的地位时,不从根本入手,只是从道德层面上提一些口号,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严重悖离,更重要的是伤害了教育。而且这种类似颁发贞节牌坊的形式,依然让我们嗅到了封建的味道,感觉到了等级思维。对教师的一味拔高,正如我在另一个帖子里所讲的,是把老师送上的神坛,而神坛从来都是祭坛的同义词,一同陪祭的,是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未来。...
我的朋友生了孩子,跟自己的妈抱怨,说没时间读书没时间旅游也没时间和朋友坐坐闲聊天;谁想到伊的母亲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冷嘲热讽:“现在你知道你给我添了多大麻烦?”我的朋友当即跳将起来大喊一声:“而且还知道,我给你添了多少人生乐趣!” 许多母亲都像我这位朋友的母亲,她们并不是不爱孩子,但是她们从来不会告诉孩子,养育一个孩子的快乐。她们喜欢把自己扮演成《烛光中的妈妈》,让孩子充满内疚,最好是一生一世的内疚,似乎这样她们才感到满足。还有一些母亲,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立刻会悲从中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你还有没有良心,我为了你,心都操碎了,头发都全白了!”仿佛,如果没有生养,她的头发就不会白似的。...
**爱的地下教育推荐序江山代有才人出“答读者来信是件很有趣的事。问和答的互动和化学作用,常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惊喜;很多时,有人问到,才知原来我是这么想的。另外,来信的,答信的,素未谋面,但一个知无不言,一个言无不尽,那种信任,和缘分,也难得。以上是我在拙作《绝顶爱情》中的一段说话。《绝顶爱情》在 2005年出版,是当年香港最畅销的书。那两年,我是个全职的爱情家,晚上在电台主持《绝情谷》,解答听众的爱情问题。又替杂志主持信箱,形式嘛,就跟彭浩翔的《爱的地下教育》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