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中国创新微软公司在1991年成立了微软研究院,那是因为我们认识到投资于能够拓展知识疆界,并创造新技术“为前人所不能为”的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 十年前,我和微软当时的CTO内森·梅尔沃德(Nathan Myhrvold)谈到,或许是时候扩展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布局了——除了雷德蒙研究院之外,微软公司还应在欧洲及亚洲那些新兴的、拥有强劲创新潜力的国家部署研发团队、发掘和培育智力资源。 可以说,微软公司是最早认识到中国和亚洲的研发潜力的全球性企业之一。当我在1997年访问中国期间,中国学生身上所洋溢着的才智、激情和创造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缘于这次访问,对我们于1998年在北京成立基础研究院的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3章 利润表(1)我在华尔街工作的日子里,曾与一个很善于提升自己形象的家伙共事。当其他人整个晚上都忙着为电子表格模型更新升级时,他把全部时间都放到塑造自己的形象上。他能使他的上司相信,他至少能每天讲一个的黄色笑话,并讲述前一天晚上游戏的概况;当然,他也会简要讲述他所负责的项目的进展。他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不仅是他有吸引老板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他有选择性地进行信息披露的能力。他的项目摘要大部分围绕项目的执行、项目的进展,或者他繁忙日程的时间安排展开。他的这种自我创造的业务报告是一个很好的业务报告 的范本。他对于项目的积极进展浓墨重彩,而对项目的消极方面避而不谈。最终,他被认为在未完成的项目方面比实际完成的项目上更有发展潜力;不用说,他的项目经常保持未完成状态。然而,每年他在所有同事中都被评为优秀员工。 这种展现业绩的方法在许多方面引起了我的关注。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不...
王金战简介王金战,中国科学院博士、全国优秀教师、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师、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中的家长作用研究》课题组组长、美中英才教育联盟理事长。出版教育专著十本,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有三篇论文获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两次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宣读论文,十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举办专题讲座。 他从教28年,形成了一整套独到而实用的教育理念和模式。2003年,他把人大附中高三(12)班55名学生中的37人送进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10人送进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2006年,他又把自己独生女儿送上北京大学;2007年,他出版的教育励志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畅销百万册,一举夺得2007年教育类销售冠军,被新浪网、凤凰卫视等媒体评为“2007年度中国教育界领军人物”、“全国十大名牌教师”。...
2010年5月3日,美国政府教育部发布了一条公告。原文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美国教育部长安·杜肯(ArneDuncan)今天宣布,141位优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被选为2010年度的“美国总统学者”(TheUnitedStatesPresidentialScholars)。这些学生们表现出杰出的学习成就,卓越的艺术才华、领导才能和公民意识,并服务于学校和贡献于社区。这些“美国总统学者”的成就将于6月19号至22号在华盛顿特区得到表彰。杜肯说:这些学生领袖和学者的成就表明,从严要求和追求卓越是有回报的。他们的学习和艺术成就反映了他们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应该寻求在所有的学生中激发这种使命感,使他们准备好上大学、就业、履行公民责任和面临当今就业市场的挑战。...
听股神讲课,做投资赢家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国际金融投资界公认的“股神”、“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他靠股票、外汇投资成为顶级富豪的传奇经历,在全球投资界传为佳话,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世纪8大投资大师”之首,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有史以来15大富豪”之一。 巴菲特1930年出生于美国小城奥马哈市,11岁时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1951年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任股票经纪人,1956年成立合伙企业巴菲特有限公司,象征性地投入100美元,从此开始投资生涯。他1993年成为世界首富,之后一直稳坐第二把交椅,2008年又重登世界首富宝座。截至2008年2月11日,他的个人资产高达620亿美元。...
内容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期,年仅17岁的他身揣4000元钱随哥哥离开汕头老家北上做生意,在短短的20年间便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并因坐拥巨额财富而三度成为“胡润百富榜”首富(2004年105亿元、2005年140亿元、2008年430亿元),但如今,他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警方拘查,这个人就是原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 从1969年到2009年,对于正好步入不惑之年的黄光裕而言,在长达40年的岁月里,这个国家所发生的每一次宏大的事件、每一次细微的脉动、每一次兴奋的呼叫、每一次沉重的叹息,都在他个人的生命中烙下了或重或轻的痕迹。这是一段既属于这个国家、也属于某个个体的互相交融的成长片断。...
◆◇◆◇◆◇◆◇◆◇◆◇◆◇◆◇◆◇◆◇◆◇◆◇◆◇◆◇◆◇//.. .【采菊的大叔】整理◆◇◆◇◆◇◆◇◆◇◆◇◆◇◆◇◆◇◆◇◆◇◆◇◆◇◆◇◆◇夏目漱石——心[日]夏目漱石 著张正立 译这是一个背负自责的先生。他和自己的朋友K同时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他背着K,先向房东家提了亲。K最后自杀了。几十年,先生一直活在内心的拷问中。他沉默,逃避世界,讨厌世人。他每个月一个人去给K扫墓。最后,还是在自己内心的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直在想,书中先生的厌世是因为什么。看到最后先生的遗书,终于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在自己遭到叔父迫害的时候,先生也仅仅是对“世人在钱面前的态度绝望了”,而当自己在K面前反复使用心计,最终K自杀的时候,我想先生是开始讨厌自己了的吧。这样对自己的厌恶,延伸到世界,延伸到世人。终于还是绝望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