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533章

理想年代-第533章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凯蹙着眉头沉吟着,许久才下了决心,咬着牙道:“你给我回电:当宋君被刺之始,尚未获凶,即有人预设成心,诬指政府。继又凭影射之词,牵混之据,断章取义之电文,预侵法官独立职权,实为文明国所未有。即就所呈证据而言,洪述祖尚无嫌疑可说。设将来法庭判决,应行备质,政府断无袒护理由。但未经判决以前,无论何人不得妄下断语,判决以后,当事亦何得抗不受理……反正,要断然的拒绝他们所提出的调和条件,对岑等电文所提出的借款、政府干涉制定宪法问题,逐条强辩。”

袁克定略一想,赔笑道:“儿子明白。父亲,于右任、谭人凤、章太炎作为南方三大势力的代表,还有一个洋人也称赞的小记者黄远生,已经来了,都在大厅侯着,要求谒见父亲。见还是不见?”

“三方代表来了,我能不见?”

袁世凯扭着大屁股去了会客厅。

客厅气氛诡异,大总统的下人也不把他们当客人招待。

“都坐。伺候的人呢?怎么不上茶?快,上好茶!”袁世凯一脸和气。

“大总统,南北之间,为何会出现如此紧张局势?”于右任温文的说道,开口竟直奔主题:“南北一旦开战,乃是新生民国之不幸,我国民四万万同胞之不幸!辛亥年,南北之间尚能调和,今日之南北,难道不能调和?大总统是深明大义之人,辛亥年能做出正确选择,我等想,大总统今日也必能再做出正确选择!克强兄拖我北上,带来调和条件:其一、宋案要求洪述祖到案;其二,要求撤回派往军队;其三,组织国民党内阁。”

“此算是为国民党对我最后之忠告吗?”袁世凯转着眼珠儿沉吟许久,说道:“但是我要说的还是那句话回他:宋案尚未水落石出,究竟洪述祖有无关系,并不能确定,自当保全洪述祖之人格,无到案之理由。至于所派往军队,究何所指。如指张勋、倪嗣冲之兵,则张、倪两军本驻扎该处,并非派往。惟政党内阁一层,毫无疑义,盖议会中谁党占多数,即以谁党组织内阁,实属当然之事。”

显然,战争已经准备就绪,袁世凯对孙中山一派人的态度已十分蛮横。

“大总统,家和才能万事兴,国和才能国运兴!”谭人凤苦口婆心的说道。“南北之间有意见,有意见咱们坐下来好好谈,凡是就怕谈,谈了总会有个结果,一旦动了兵戈,就什么都完了……”

此时李想暗中备战的时候也在大声呐喊和平,并把反战的谭人凤派出鄂区去搞调停活动。谭人凤也是真心地搞起调和。

袁世凯态度极为强硬地说道:“并非南北有意见,乃地方不服从中央,中央当然惩治,无调停之可言。人谓我违法,我丝毫不违法。宋案候法庭裁决,借款听国会解决。国会议决要如何便如何,我何违法之有?宋案证据有黄克强盖印,黄克强既非行政官,又非司法官,何能盖印?即此已违法,尚责我乎?”

袁世凯痛诋黄克强种种“违法”行为,切齿咬牙,大有欲得而甘心之意。

谭人凤见难再多说,只得闭嘴。

袁世凯知道谭人凤是代表武昌李想来的,转脸又对他和颜悦色地说道:“先生此来,我心感甚好,民国疮痍未起,诚不愿再见动乱,兵队可否撤退,还清与武昌黎副总统,李大帅相商。对国民党,我亦尚无成见。但须劝彼等以国家为前提,勿蓄意谋乱方好。不然,我受国民付托,不得不以土匪目之矣。”

“大总统耍这么多手段,不会想帝制自为吧?”章太炎不愧有疯子之名。

袁世凯不禁变了脸色,旋又平和下来,一哂说道:“吾以清运既去,不得已处此坐,常惧不称,亦安敢行帝制,人之诬我,乃至于是。”

章太炎点点头。

一直做着速记的黄远生挑起头问道:“那大总统主张何种政体?”

袁世凯目光一闪,笑道:“自以共和政体为主张!盖共和既已告成,而又欲适用他种政体,其愚孰甚!”

黄远生搔搔耳根说道:“近有人评论总统并不实心赞成共和,拟复君主制,有是事乎?”

袁世凯思量着,心里越发不自在,起身道:“予知此种谣传自不能免;然既为公仆,岂能逃诽谤乎!此种问题当留之以待后人之解决。余既为民国办事,必当尽余之能力,以求民国之成功!倘有破坏之危险,决非自余而生,必由于一般暴徒以破坏国家为主义者也。”

黄远生垂头默思片刻,又问道:“有人说大总统欲仿效拿破仑,是不是?”

袁世凯大笑道:“我欲为华盛顿,非拿破仑也。华盛顿为历史中最有名人物,建造自由国,余何故欲为拿破仑而不为华盛顿乎!”

袁世凯说罢仿佛不胜感慨,起身踱了两步。

黄远生问道:“现在中国最要之事为何?”

袁世凯不假思索的说道:“对内对外均以和平,此为最要之事。”

……

不久,袁世凯发布裁兵节饷令,命参谋、陆军两部会商财政部,“妥筹限制兵额,分配军区,核实简练,以足维持地方治安为度。”并规定行政经费应由各部各省权衡缓急,大加裁减,制定预算,依法颁行,务使漏卮尽寒,丝毫无滥。

袁世凯好像他从无发动战争的打算。

为了消除国人对他“复生帝制”的疑虑,他还在不同场合,一再公开表示将信守诺言,效忠共和。

袁世凯欺骗性的宣传收到相当效果,不但全国商民大多信以为真,就连那博学的政活动家章太炎也确信袁世凯“帝王思想是其所无,终身总统之念是其所有”

204糖衣炮弹(第一发)

汉口。

高尔夫球场。李纯一杆挥出,球却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李纯把球杆丢给球童,笑笑说道:“这洋玩意我还真玩不转。”

李想笑道:“有空多来兄弟这里玩玩,多玩几次就玩溜啦。”

“老弟这让热情,我一定要来。”李纯也不禁大笑,心却在想,“老子带兵来!”,嘴上却道:“自程德全发出通电公布宋案证据后,老弟当即致电大总统及各省,委婉地敬诫各省都督及民政长官,要其“老成谋国”,劝其“勿狃于成见,掉以轻心”,“勿激意气以相残”;又意语双关地劝慰大总统及各省都督:“以镇定息浮言,以公平安大局”,强调“承办宋案尤应法庭详求真状”。大总统在接读老弟此电,颇感欣慰,对身边的人都说:“以镇定息浮言,以公平安大局,金玉之言,敬佩无拟”。”

“大总统复电,我也收到。”李想挑着眉头嘻笑道:“真是受宠若惊。”

李想踩着如茵草皮,在球前比划两下,一杆推进洞。

“好球!”李纯立刻鼓掌:“程德全等所宣布的罪证,是公然歪曲宋案真相,老哥哥我也是深表表示怀疑,北洋上下也都是深表怀疑!但如今肯站出来说句实话,肯为大总统辩白,为政府辩护,确实屈指可数,一个个都是指责大总统,指责政府!”

李想看着李纯睁眼说瞎话,恨不得一球杆把他拍死,可是脸上却堆满笑容,说道:“程都督所宣布者果否政府主使,抑系应桂馨、洪述祖揣测邀功,招摇诈款?均不可知。那些揭露宋案真相的人们纯属颠倒黑白地。前者宣布证据,不出之于法庭,而出之于军府,学律者犹窃律其非,乃各省团体当法庭未判以先,动辄任意通电,牵入政治,摇动邦基,加人以犯罪之名,而先自居于违法之实。”

“大总统也说,各阶层人士对刺杀宋教仁的声讨是“有意破坏大局”,造成如今“人心摇动,谣琢逢起”的混乱政治局面的罪魁祸首。”李纯说着,从球洞把球掏出,学着李想的样子推杆一把,球地溜溜的滚过洞口。

“我也是百般劝慰那些别有用心地各界人生不要抓住宋案不放,”李想顺着他的口气说道,他今天要把无耻进行到底:“巩固共和,维持大局,宁可以宋君殉全国,不可以全国殉宋君。”

也就是说宁令宋教仁冤死,亦不可因追究冤死之因而打破宁静的大局。

“老弟说好!”李纯走到球前,再推一杆,终于落洞。“只是现在在全国人民全被孙、黄蒙骗,愤怒声讨大总统“罪行”之际,大总统恐武汉出现造反的活动。”

“怎么可能!”李想挥着球杆,打出一个“高射炮”,故做惊奇的说道:“我早已发出布告:谓宋案自有法庭主持,借款之宣否,须由国会解决,毋庸平民聚讼。”

“匪寇猖獗,老弟也要小心应对呀。”李纯语重心长的说道。

李想所占地盘,有举足轻重,操纵南北之势。湖北军队在辛亥时期号称30万,虽多次裁减,而且调驻西北广大地区,但湖北仍有4个师,约6万余人,而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这6万余人的军队如果能同南方国民党控制的几省兵力联合起来,对抗北洋军,其结果便殊难逆料了。

李纯到武昌,名为查察要事,实为侦察江西、安徽2省举动,监视李想行止。李想也是处处赔尽小心,一再表白心迹。

李想为了演戏逼真,表示完全投向袁世凯,来个“披肝沥血”,赌咒发愿,向袁世凯表示忠诚。他对李纯说道:“李想惟知服从中央。长江下游,誓死撑柱,决不瞻顾。倘渝此盟,罪在不赦。”

“老弟的忠诚之心我会转告大总统。”李纯忽然沉了一下,又道:“近日上海各界成立公民大会,声讨大总统罪行。各省各县纷纷成立分会或支会。我虽刚来武汉不久,却也听说武汉各界亦召开会议,拟成立公民大会支会!”

李想其实早就知道,只是对这些给他添乱的家伙还不知道怎么解决,此时痒怒道:“靠!他们还敢在我眼皮底下搞事,找死!”

“据我所知,他们广泛招纳退伍和失意的闲散军人,同时联络会党群众。旬日间达数万人。”

“靠!”李想又骂一声,装作为难的说道:“这么多人了?”

“老弟又什么困难只管说?”李纯紧张的看着李想。

李想有点不好意思的望着蓝天白云,搓搓手指。

李纯恍然大悟大悟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兄弟我懂。皇帝也不差饿兵,要对付这群“匪徒”,大总统也为老弟准备了一笔军费。”

李纯拿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汇丰银行100万的支票,李想毫不客气的接过来。

袁世凯是不怕你收他的钱,就怕你不收他的钱。不收钱的人要提防,收钱的人要提拔。

……

广州。

南园俱乐部,粤军军官云集,每个军官面前都是一张巨额支票。

李兼善收起支票本,微微笑道:“这是大总统的一点小意思,诸位要是不手下,那就是看不起大总统。”

李兼善是袁世凯“智囊”梁士诏的亲信,而“南园俱乐部”就是他们在广州设立的秘密机关,专事贿诱粤军官,使拥陈叛胡。在李兼善的唆使下,《总商会报》、《七十二行商报》、《华国报》、《平城报》等,遇事攻讦胡汉民,使胡处于十分困难境地。

这在陈炯明眼皮子底下行贿,自然也得到陈炯明的默许下。袁世凯在广东的手段,就是极力抬高陈炯明,推倒胡汉民,造成胡、陈水火局面,以便坐收渔利。陈炯明亦有倚靠袁世凯来压胡汉民的念头。袁世凯政府的秘书梁士诒是广东人,梁是袁的心腹,称“智囊”。他秉承袁世凯意旨,挑拨胡陈交恶,多次派巨绅江孔殷当说客,竭力劝说陈炯明拥护袁世凯。陈炯明亦派心腹与梁交往。

宋案发生后,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