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女医-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武百官一大半都是官宦子弟,还有一些是没吃过苦头的读书人,他们边吃边想:“这是什么菜?味道倒是不错。”
也有人拉了上菜的宫女询问的,他们通常会被告知,这是“旱虾”、“飞虾”、“天鸡”什么的。
这些人思考着,自己吃过明虾、龙虾、基围虾。。。。。。什么虾也都算吃过了,今日才知道还有旱虾、飞虾,皇宫果然不一样,长见识了。可天鸡又是什么鸡?只怕皇宫里才有的~吃罢!除了这里,那里还吃得着。一个个埋头苦吃,满嘴流油。
只有户部侍郎莫如意一般的贫苦人家的子弟,看着油炸飞虾,立马就认出来了,这哪里是什么旱虾、飞虾、天鸡啊!这就是田里的蝗虫。
然而这些人深受蝗虫之苦,小时候也吃过蝗虫--没肉吃,蝗虫再小也是肉不是。他们是主张扑灭蝗虫的,而且,小时候吃得,长大了还吃不得?而且这蝗虫过了油,比小时候烤着吃,那是美味多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团结的、圆满的宴会。当然,在听说“蝗米”的时候,不止一人猜出了答案。但是,在宴会上部时也会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李烈陛下端坐在上面,注意到某些人脸色煞白,发出了令人恶心的声音。最夸张的,则要算讲究美食的许陵了。
许陵跟随李烈陛下之后,也许是以前没少吃苦的缘故,一有条件,许陵便吃点美食。最是讲究食不厌精,不厌细。此刻得知自己在吃蝗虫,想到他贪图美味,吃了许多蝗虫,不由得心中发毛,肚子里似有千百支小手在挠,只觉得一阵儿翻江倒海一般,他就忍不住了。
许陵心思灵动,眼见李烈陛下扫过来的目光凌厉非常,许陵一扭头,就吐自己袖子里了。他连忙告罪,称自己要去更衣,再出来时,他已是面白唇青,走路摇摆了。
“蝗虫就蝗虫,男子汉大丈夫哪里有那么些说道,真是!”李烈陛下又夹起一筷子,放在口中,香,真香!越嚼越香!
其实,蝗虫味道极美——捕捉到的蝗虫,用盐水煮熟,晒干,去掉翅体上的外壳,留下象是虾仁一样的虫体,再用油炸至金黄灿然的时候,黄生生的蝗米,便透出诱人的香气。稀酥崩脆中有一股子谷草的清香气味,是极好的下酒菜。
一只蝗虫一口酒,莫如意吃的津津有味。
李烈陛下虽然先前不喜,但是吃了两口,味道还不错,也不那么排斥了。手中的筷子也肯动起来。
这时候,文武百官没人不知道,这次宴会的主菜就是蝗虫了。
洛仲之是多精乖的人,见势连忙大吃了几口,又大张旗鼓敬了李烈陛下一杯。
莫如意早知道,李烈陛下这是有心鼓励民众吃蝗虫,他本就吃的顺口,也大口大口地吃上了。
在座的看了看,这还有什么话可说的,这是政治任务,喜欢不喜欢不重要。于是乎。在座地文武百官心一横,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反正,主要是心理上,难以接受,味道无可挑剔。而且,饥荒的时候,人肉都得吃,别说是几只蝗虫了。
短短的一刻工夫。宴席上的蝗虫一扫而空。
李烈陛下举办蝗米宴的消息,轰传一时,连同蝗米的几钟经典的作法,都广为流传。在天启的土地上,炸蝗米成了一道流行的菜肴。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成功地政治秀。而李烈陛下心知肚明,不过这有什么,只要成功了就好。这也不算难——蝗虫的味道好极了。
当然,这只说明了李烈陛下消灭蝗虫的决心。消灭蝗虫光靠吃可不行。
吃过了蝗虫宴,文武百官过了一道坎,那灭蝗虫的主意也就多了起来。
裴寂老爷子呈上的奏折,李烈陛下叫高德宝读给文武百官听了,众人哪还有不明白的。李烈陛下想把这场战争合法化,正义化,最好达到兵不刃血,直取惠州的目的。
一时间,文武百官的奏折堆满了李烈陛下的案头,其中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裴首辅的意见是对的,李烈陛下的领导是英明的,错误都是万安的,我们要像打到蝗虫一样打到万安,或者说是像打到万安一样打到蝗虫?反正就那意思。
裴首辅把四郎呈上的那一本《蝗灾概要》给文武百官传阅了。文武百官才知道,人家岭南早就在治理蝗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还整理成册了。人家走在了自己的前面太远太远啦!
文武百官都在冥思苦想,生怕自己想晚了辙,功劳就不属于自己啦!李烈陛下看奏折每天看到三更,后、宫嫔妃再怎么争奇斗艳都没能打动李烈陛下的石头心,别说临幸了。人家李烈陛下睡觉的时间都不够。
☆、第七十五章 虫将军
第七十五章 虫将军
文武百官众多奏折中,李烈陛下只看中了两个。一个是册封一个虫将军,修建虫王庙,散播将军立庙之处,则无蝗蝻之害;其未曾立庙,则不能无蝗的传言。不必大花钱粮,不必劳力伤财,只要建上几个庙宇,就能驱虫保粮,真是件美事。
于是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李烈陛下想要塑造一个神仙出来,希望一方面以神仙的威力克制蝗虫,另一方面能够给百姓树立强大的精神力量。
当然,虫将军要是自己人,这样才会有人迎虫将军进门啊!不费一兵一卒轻松拿下万安不是梦。
第二个则是在西门菜市口搞一个‘食神大会’,专门做油炸飞虾,一柱香内吃得最多的赏十两银子!李烈陛下心知肚明,这是不忿,自己吃了,百姓没吃,不舒服。俺们也想拉人下水。
李烈陛下打的算盘就是,吃的人多了,抓的人也多了,老百姓的餐盘上什么都有,只要蝗虫上了餐桌,在泛滥也不怕。--吃不死它。
菜市口早在前一晚就抬起了一个台子,周围站满了士兵,台子上面一排十张桌子,每个桌子上都放着一个大瓷碗,在桌子最前面放了一口不断翻滚的油锅,台下堆了十几个笼子,里面全是不断飞来飞去的蝗虫,显然老百姓都十分痛恨这些东西,几个老头忍不住唾了几口,口中不停的咒骂着。
躲在后台的裴寂裴首辅兴高采烈的透过挡板看着外面黑压压的人群,十分满意这个宣传效果,迫不及待的缓步走上台,站在台下的工作人员也都纷纷上台准备把关在笼子里的虫子丢进油锅,在活炸蝗虫的功夫上,裴首辅扯着嗓子大谈了一下蝗虫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只可惜人们都听不大明白,最后他一拍大腿:“和咱们抢粮食的王八蛋,我们要就活吃了他!”
这句话马上得到一片喝彩声,台下的老百姓也“好,好!”的喝了起来。
莫如意上前宣布了一下比赛规则,很快一些高官要员们带头就开始大嚼蝗虫了。
除了莫如意吃得满嘴流油,神采飞扬以外,另外几个人虽然没有一边吃一边呕,但是也没有莫如意这样的狂热。
一柱香时间过去了,台下的老百姓都被堆在莫如意桌上蝗虫脑袋怔住了,不过莫如意却晃着手里的十两银子大方的说把这个彩头让给下一轮的胜者,二十两银子的诱惑马上引来的更多的参与者。
老百姓第一次发现加上调料的油炸蝗虫口感还真不错,十轮的比赛根本满足不了大伙的热情,而菜市口的“食神大赛”一直吵吵到半夜人群才渐渐散去,有十几个食神拿到了银子。
第二天,蝗虫能吃的而且味美汁鲜的消息以不亚于飞蝗过境的速度在天启的土地上传播开来,所有人不得不佩服李烈陛下的这一招,也不得不佩服国人的嘴巴。能吃也能说啊!
各部门全力推行各项灭蝗政策及时到位,天启朝的蝗灾很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紧接着,天启朝唯一一届虫将军选拔赛开了了。评委是李烈陛下为中心的天启朝高层领导班子,他们紧密的团结在李烈陛下的周围,以评选一位虫将军为目标,以达到兵不刃血的和平解放万安反动势力组建的非法政府为目的。
参选的是天朝的十二卫将军。为什么?要和平解放万安势力。第一,必须是活着的,死了的怎么统军?第二,必须是天启朝的将军,否者怎么能保证忠心。第三,必须位高权重,要是不位高权重,怎么能统军?向心力不够啊!
文武百官作为评委各有一票,李烈陛下有最终选择权和最终解释权。
文武百官意见基本一致,分为两派:一派支持裴大郎裴如弓,一派支持洛四郎洛亚之。
为什么?
裴大郎裴如弓是天启朝武将集团最具实力的将领之一。不说其他,只说他少年成名,抗击契丹多年,官至十二卫将军,且在十二卫将军中隐隐头领头之势。他在岭南、青州、和州、霸州都曾经领兵,在岭南和青州领兵之时,他率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整治农田,深得当地百姓赞誉爱戴。
裴大郎与契丹作战时,又多次率部队将敌人打得溃败而逃,所以威名远播。史书中说:“契丹儿啼,辄怖之曰:‘裴如弓来了!’”就好像我们现在对孩子说:再哭狼就来叼你了,威力是一样的。
他任地方官时,治民有方;战场上,他骁勇善战,连残暴的金兵听到他的名字尚且闻风丧胆,何况小小蝗虫乎?
一派是支持洛亚之的。一来,兵权太过集中在裴大郎手上,人家不放心啊!二来,洛亚之在治理蝗虫上的功绩远远超过裴大郎。第三,洛亚之人在岭南,有群众基础,又随时可以进攻通州、惠州。最后,这造神传说,必然有点异象什么的。当年洛家一生双子,洛家的闺女,洛亚之的妹妹洛三娘成了神医,民间供奉着的药神娘娘,这就是一个活人成神的事例。这一胎所生,哥哥也不会太差不是。
所以,支持洛亚之成为一代虫将军的人也是多不胜数。
人家裴大郎和洛四郎根本不在乎,也不想当这个虫将军的好不好,可是两派的人争得凶,都快打起来了。
最后,李烈陛下评比一番,决定洛四郎胜任虫将军。
天启四年八月十五日,皇帝般布诏书。
皇帝敕曰:……迩年以来,飞蝗犯境,渐食嘉禾,宵旰怀忧(我白天晚上都在思虑这件事),无以为也。黎民恣怨,末如之何,民不能祛,吏不能捕,赖尔神力,扫荡无余。上感其恩,下怀其惠。岭南大将军洛亚之,有天帝御赐治蝗之能,敕封为扬威天曹猛将之神……”圣旨一下,洛亚之从此就由人而神,成了治蝗神仙虫将军。
朝廷颁旨,地方上纷纷响应,且洛四郎有恩于百姓,百姓对他也十分尊敬。于是江南地区首先建起虫王庙,将洛亚之塑像供奉,称其为虫将军。说来也怪,虫将军一供,当地的蝗灾就减少了。百姓纷纷说虫将军灵验,更是虔诚供奉,尤其是蝗灾高发的农历四五月份,虫王庙中日日香火不断。
虫王庙相当气派,占了周围三四亩地的地面儿。进了庙门,一眼看见的就是一棵大树,七八个人都抱不过来。往两边看,左钟楼,右鼓楼,钟楼里的钟有一人高,撞一下,十里八乡都能听见声响。院子里供着虫将军、观音、关老爷,还蓄着清悠悠的水,水上架着桥。最少见的是正殿门口的两个石狮子,这两个石狮子,有两米左右高,好威风!
☆、第七十六章 惨状
第七十六章 惨状
李烈陛下的治下一片祥和,虽然略有恐慌,但处置及时,损失不大。
万安在得到岭南的治蝗经验以后,也马上下了诰谕,通令各地学习岭南经验,严格灭蝗,对于万安来说,粮食也是生命线,这可是不能大意的事情。
可是,岭南治蝗的时候,惠州、涿州、通州三地已经是田园龟裂,赤地千里,二麦颗粒无收,秋禾全数枯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