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女医-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之间,景龙的高官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战成一团,连大行皇帝宇文平安都顾不上了。
刘太后对宇文平安那是一个怒其不争啊!你活着就好,斗鸡走狗我也不管你,你至于赢个斗鸡就高兴得死了么?你死也不是时候啊!天下大乱,你有年幼,还没留下子嗣呢!刘太后心道:你让我去哪里找个合法继承人去!
刘太后有心立自己的侄孙子为君,但是这不合法,要被人诟病的!把宇文晨功迎出来生孩子?莫说不知道孩子生不生得出来,有没有病?就是宇文晨功要还俗,刘太后为了自己的椅子,也不敢啊!
唯一剩下的,就是在先帝所生的皇女之中,找一个子女健康的立为皇嗣。
刘皇后选来选去,选了皇三女的长房长孙为皇位继承人。准备择日过继为皇嗣,继承景龙大业。
刘皇后的算盘打得好啊!这皇三女的长房长孙辈分虽然合适,然而辈分合适的不止他一个不是?
只是皇三女的长房长孙年仅八岁--这个年龄微妙啊!不会小到如宇文平安一般易病易死,也不会大到如宇文晨功一般可以处理朝政。
而且皇三女的长房长孙是个身体强健、脾气平和的。这样好啊!身体强健,也就是说可以多活几年,可以让刘太后慢慢寻找下一个候选人;脾气平和,换句话说就是没什么架子,也没什么主意,可以让刘太后继续垂帘听政。
可就算刘太后的算盘打得再好,打得再精,也要有人配合才是啊!皇三女虽然配合,可架不住反对的人多啊!这些人统统拖着后腿,让刘太后的算盘落了个空!
首先反对的就是刘太后的哥哥。为什么?掌权的是自己的亲妹妹还是自己的亲孙子,这有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掌权的是自己的亲妹妹,自己说话算不上话,的的好处绝对没有掌权的是自己的亲孙子来得多。
第二,掌权的是自己的亲妹妹,无论国际的是谁,都姓宇文不是,江山还是宇文家的。掌权的是自己的孙子,就算暂时江山姓宇文,自己的孙子改不了姓氏,曾孙子也有可能不是?江山总有姓刘的一天。
☆、第十三章 李烈
第十三章 李烈
反对的当然还有皇女们。都是景龙陛下的女儿,凭什么不选我的子女,要选皇三女的孙子。既然大家的孙子都有当皇帝的机会,为什么不公开选拔,或者宗室决定?天下是宇文家的,关你一个姓刘的什么事?女人干什么政啊!
当然,我们北王李烈也是不服的。前文说了,李烈乃是景康帝的妹妹襄阳长公主的外孙子,换句话说,李烈乃是景龙皇帝的曾外孙。天下都可以让皇三女的长房长孙坐了,为什么不可以让他这个长公主的外孙子坐。
既然都有继承权,我也是正宗的龙子龙孙不是。我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坐拥天下不是?
李烈想坐帝位,想名正言顺的坐拥天下,就要集思广益想办法啊!
三娘得知此事(怎么得知的?大嘴巴,爱爬墙的司马空空啊!)马上书信一封去了幽州,这信是给四郎的,上书个两字--舆论。
四郎和三娘相处时间最长,可谓了解最深,三娘两个字,四郎只用了半个时辰就想通了。
四郎自与李烈进言道:“北王殿下,天下是陛下的天下,也是读书人的天下。殿下可知流言如刀,杀人无形。民心向背,天下所归。”
李烈道:“四郎意思是用流言杀了刘太后?”
四郎笑道:“北王是何等聪明人物,哪里还须我等指点!须知刀可杀人,也可救命!”
李烈沉默半晌,豁然开朗,道:“此计可行!大善!四郎想要什么赏赐!”
四郎沉吟道:“天下大乱,我欲把家人送至苗寨,待天下平定后再接出来,北王意下如何!”
李烈道:“准你半月假期,陪家人去往苗寨,半月后回来复命,不可拖延!”
四郎道:“多谢殿下!”
什么是谣言?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根据上述定义,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所以无法确定谣言的真假。
什么是流言?
1、散布没有根据的话。2、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3、众人流传的话。
所以,李烈制造了流言,或者说李烈手下的谋士制造了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到了第二日,便有流言传出,各种版本,出入颇大。主流思想便是:李烈出生之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乔贵妃乃是九尾狐出世,祸乱朝纲;而刘太后干政,乃是牝鸡司晨就是大逆不道。
有人就问啦?九尾狐为什么会乱世?就有人说了,肯定是那个景康帝不是天命所归啦!也有人说,你看看宇文家,不是出家就是病死,肯定是杀孽造的太多了!
反正流言传到最后,越来越玄乎。什么霞光满天,左邻右舍都亲眼所见,下跪呼神迹;什么金光护身,掉落水池而浮于水面,安然无恙;什么七岁为隔壁邻居断盗窃案。。。。。。。。。。。。。。。。。
就连李烈都止不住问:“这是我要你们传出去的话么?这些事情我怎么自己都不知道?”
日后,李烈成立了缇司,监管百官和读书人所言,其种子就是今日种下的。至于日后的因言获罪和冤狱,那是后代皇帝猜忌心过大所致,并非李烈心胸狭窄,不能容人。
而三娘在家训中,着重写道:谣言止于智者,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又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读书还是做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而此刻,四郎正回到家中和家人在商量迁居岭南苗寨的事情呢!
关于迁居苗寨,洛谦徐氏是表示赞同的,六郎坚决反对,他还准备建功立业呢!结果六郎反对无效,被镇压了。
洛谦第二日带着四郎去了徐府,与徐老爷子和秦氏以及四郎的两位舅舅商议迁居岭南苗寨之意。
徐老爷子年事已高,本不欲离开故土。可是,一来苗寨是秦氏的娘家,秦氏自出嫁就没回过苗寨,徐老爷子于心不忍;二来徐大郎身子骨弱,自小多病,哪经得起战乱。
徐家商议了两日,定下了由徐老爷子、秦氏、徐大郎徐光宗、大郎媳妇吴氏、大郎二子徐知礼和徐知义、长孙媳莫氏、二孙媳牛氏,二郎媳妇月氏和五个曾孙子、两个曾孙女赴苗寨。
徐家二郎徐耀祖和两个儿子徐知廉、徐知耻护送他们去了苗寨以后,和四郎一起投军,建功立业。只是徐知廉、徐知耻的婚事,因战乱怕是要推迟好些时日了。
只是林家把一家子的老弱妇女和林孝托付给了洛家,如今要走,也是要把他们带走的。还有二婶子一家,二郎去了将作监造枪,二婶子王氏和二嫂子潘氏还有两个侄儿,也是要带走的。
算来算去,满满的十辆马车,近五十口子人,浩浩荡荡的开往岭南苗寨。
只是这么多人,吃穿在苗寨也不是个办法,三娘便提前出发,找了苗若思,以三袋子盐为代价,求的苗寨帮忙,在附近的陡崖上修建了一个小寨子,专门住他们这四家子人。
苗寨修房,乃是建竹楼,一来材料易得,二来并不耗时很久,三来牢固耐用。整个寨子出动,不过五日功夫,十幢竹楼拔地而起,待大队人马慢腾腾的赶到时,竹楼已经等着他们的主人了。
其他人倒也没什么,只是徐大郎的媳妇吴氏乃是大家闺秀,很是不习惯岭南,只道这里乃是蛮夷之乡,什么都不方便。这话一出,便遭了大郎和二郎的瞪视。说谁呢?秦氏就是苗人之后,这不是当这和尚骂秃驴么?
徐二郎冷笑道:“嫂嫂既然不习惯,我们且带着你回青州吧!”
吴氏只道青州马上要开战,哪敢回去,懦懦道:“我只是不太习惯罢了!这竹楼摇摇欲坠,吓得我说话都不利索了!”
闭了嘴,再也不说半个字。
☆、第十四章 洛晴娘
第十四章 洛晴娘
流言传到上京时,四郎他们刚好到达苗寨。四郎倒是不在乎这些流言,毕竟他在就知道了流言的意义。而在乎的人更多,不单单是缺少娱乐的景龙朝百姓,还有在意皇位的各路人马。
只是,这些人落后了,哪有人家出生有异象的消息一出来,自家的孩子出生也有异象了。这是在骗傻子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点把戏骗人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人家李烈有证人,邻居都能证明且出来证明了!可你看看,公主府上宅院宽广,人家看不到,自己出来作证?谁信呢!刘府就更不用说了,人家根本就不敢乱编--周围邻居都是当朝大官,让人家出来做伪证?害怕人家言官御史告得不够快啊!
在意并且害怕的还有一个人--洛晴娘。
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这位影响了景龙朝后半段的女性。
洛晴娘,女,出生于战乱之时,至景龙元年已有11岁。少聪慧,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厨艺女红也拿得出手,管理家事比母亲王氏更胜几分。
平生第一次谋划,乃是自己的婚事。洛清辉不是个宠臣,说句不客气的话,若不是景龙皇帝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洛清辉这个太傅名衔,早就被摘了。洛清辉一个干吃饷,不做事的太傅,能结上这门亲事,都是洛晴娘一手谋划的。
洛晴娘先是攀上了长公主,也就是李烈的外婆。想当年,两人感情可好了,上京谁人不知啊!这样的人才,不做公主侍读,还有谁能当选啊!洛晴娘当了公主侍读,亲事当然是水涨船高。可是,长公主很快就定了亲事,洛晴娘还没开始盘算自己的亲事呢!洛晴娘不满足啊!
长公主定亲之日,洛晴娘哭着对长公主说了:“我们情同姐妹,我实在是不愿你远嫁。若日后你出嫁,再像现在这样说话聊天,一起玩乐,怕就是不能够了。”
长公主听得此言,也是泪水涟涟。可是,总不能把自己的侍读塞给自己的老公做小老婆吧!不说驸马愿不愿意,就是长公主自己却是不愿意的。长公主想了想,道:“我今后肯定还是要回娘家的,我们既然不能一起出嫁,那你就做我的娘家人吧!”
就这样,洛晴娘成了长公主的堂弟媳妇,正真的娘家人。
洛晴娘的亲事有了着落,长公主也出嫁了,洛晴娘就回家待嫁。那时候,洛清辉已经把柳氏娶进门了(若是洛晴娘那是不是在为自己的婚事谋划,洛清辉未必能娶得了柳氏)。洛晴娘看母亲王氏愁眉不展,便主管家里事务,孤立柳氏,克扣柳氏的生活。
所说的克扣可不是少了月例银子,那太下乘了,不能显示洛晴娘的手段,要被洛清辉训斥的,洛晴娘可不干。这法子就是:柳氏出门就要银子,什么事都要银子才能搞定。就算不出门,月例银子也刚刚够用。除了该柳氏的那份吃喝没断,柳氏要热水,一两银子一桶,老爷留宿列外,柳氏要洗衣服,十件衣服三钱银子,少了就拖拖拉拉,没得衣服换洗。。。。。。
再加上家里大小生辰,各式节庆,柳氏在洛府的日子,那叫一个人间地狱,还不是为了洛谦,熬吧!这种日子,洛晴娘出嫁后才稍稍好一点点。
洛晴娘嫁给安王世子,那叫洛晴娘遇到了平生最大的对手。安王世子虽然躺在床上生病的时候多,可是并不是愚笨的。安王世子很聪明,比他老爹聪明多了,与洛晴娘那是半斤八两,要不然怎么洛晴娘和宇文平安没在家,他就知道了洛晴娘参与了景康帝的谋杀案呢!
可以说,宇文晨功的聪明伶俐和体弱多病完全继承了他的父亲。
洛晴娘的手段,在安王府收敛了许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