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乱世女医 >

第14章

乱世女医-第14章

小说: 乱世女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日发引,也就是出殡,送入陵墓。景龙二十年,宇文凌天就开始在青州为自己修陵,耗时5年。嗣皇帝扶了灵柩,文武百官跟着,缓缓而行,朝青州进发。
及午时,才到青州,送灵柩入陵墓,填了土,等到一行人回了上京,已是酉时了。
这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第二十四章 登基大典
更新时间2013214 20:51:53  字数:2063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也是国师选定的吉日。
天亮日出,就看到整个天空湛蓝一片,没有半丝云彩,阳光如同清澈的泉水清澈明亮,落在紫禁城上,泛起一层金黄。风不大不小,既可以缓缓地展开旗帜,又不足以让人衣襟凌乱,吹拂在人的身上,就如同慈母在整理着即将远行的游子的衣襟,让人心头发软。
辰时刚到,二十八声金号角在皇宫中缓缓响起,宇文磊头戴亮黑明珠挂帘龙冠,身穿明黄九五至尊龙袍,脚踏白银驱虎踏云龙靴。
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龙袍通身绣九条金龙。正龙绣得正襟危坐,一团威严,行龙绣得极富活力,似动而非动。四条正龙绣在龙袍最显要的位置--前胸、后背和两肩,四条行龙在前后衣襟部位,这样前后望去都是五条龙,这寓意九五至尊。但是我们这样粗略的算下来却只有八条金龙,这与史书上记载的有出入,于是有人认为皇帝是真龙天子,本身就是一条金龙,穿着龙袍后金龙就达到九条了。其实这第九条金龙绣在里面的衣襟上,要掀开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到。
在龙纹之间,绣以五彩云纹、蝙蝠纹、十二章纹等吉祥图案。五彩云纹是龙袍上不可缺少的装饰图案,既表现祥瑞之兆又起衬托作用。红色蝙蝠纹即红蝠,其发音与“洪福”相同,也是龙袍上常用的装饰图案。在龙袍下摆排列着代表深海的曲线,这里被称为水脚。水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这寓意福山寿海,同时也隐含了“江山一统”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龙袍上除了龙纹,还有十二章纹样,其中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祥云、蝙蝠等。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山取其镇;龙取其变;华虫取其文、会绘;宗彝取其孝;藻取其洁;火取其明;粉米取其养;黼若斧形,取其断;黻为两己相背,取其辩。这些各具含义的纹样装饰于帝王的服装,喻示帝王如日月星辰,光照大地;如龙,应机布教,善于变化;如山,行云布雨,镇重四方;如华虫之彩,文明有德;如宗彝,有知深浅之智,威猛之德;如水藻,被水涤荡,清爽洁净;如火苗,炎炎日上;如粉米,供人生存,为万物之依赖;如斧,切割果断;如两己相背,君臣相济共事。”总之,这十二章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
宇文磊率文武百官祭告天、地、太庙、社稷坛。各礼完毕,再以皇太子的身份御驾太安殿,正式即皇帝位。正式即位后,文武百官行五拜三叩头礼。群臣行礼之后,依照历朝惯例颁布即位诏书。
每一位新登上宝座的皇帝,在太安殿举行登基仪式的同时,都要隆重发布即位诏书。文武百官在太安殿前跪听诏书颁布,之后再出宫来到运天门前依次站好。
仪卫官托着放在云盘里的诏书,由从官举着黄盖护送出了靖门,将诏书会被安放在靖门外事先停好的龙亭里,一队仪卫校尉庄重严肃地抬着龙亭随着皇宫御仗,出靖门,瑞门,然后沿着承安门背面的阶梯缓缓送上承安门城楼。
接着,宣诏官恭敬地接过诏书在承安门上庄重地大声宣读。之后诏书被放置在礼器中,由承安门徐徐降下,象征着皇帝的诏令从此通行宇内。
最后诏书又由礼部官员恭敬地接下,仍放在龙亭里,然后被一路恭送到礼部,刻版印制,颁行到各部各州。
皇宫外承安门前广场上观礼的人群,跪下,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见重重宫门内跪倒的文武百官、王朝贵戚,林立于皇宫内外的红翎内卫,以及广场上如海潮漫滩般的平民百姓尽数拜倒,挤挤拥拥如同海底火山爆发后震平的海面,声浪直达天宇!
金碧辉煌的蟠龙宝座,宏伟高大的壮美太安殿,依序而列肃颜整衣的文官武将……
宇文磊坐在那金碧辉煌的太安殿宝座中,坐在那高高的万人之上的中央,成为新一代帝王,颁年号为“景康”。
待礼成,一干人等精疲力尽,却还得站着,还有圣旨得颁啊!
首先是给生母皇后李氏上皇太后的尊号,内阁翰林院拟好的尊号是“仁寿”,并皇太后的表文、册文、金册、金宝这些证明文件及仪仗颁与李氏,皇太后从乾清宫搬到宁寿宫。
其次是册封太子妃刘氏的旨意。册文曰: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内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礼于斯而备。教化所由以兴。咨刘氏。乃大臣刘尧之女也。世德钟祥。崇勋启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宫。贞静持躬、应正母仪于万国。兹仰承太皇太后懿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其尚弘资孝养。克赞恭勤。茂本支奕叶之休。佐宗庙维馨之祀。钦哉。
皇后的表文、册文、金册、金宝这些证明文件及仪仗自送去与刘氏,待皇太后搬完家以后,刘氏再从东宫搬到乾清宫。
又有任命宁王为顾命大臣的,又有大赦天下的,林林种种。
待念完册文,贴身太监小卓子轻声的呼唤:“皇上,皇上!”
宇文磊回过神,道:“众卿平身,朕初登大宝,朝廷的一切还都要靠众位卿家。先皇归天,举国大丧,朕登位又大赦天下。值此政事繁多之时,还劳众位卿家为朕分忧,为国奔忙。有事请奏,无事退朝吧!”
宇文磊见无人出列,挥挥手,回去补瞌睡去了。众大臣也各回各家,吃午饭去了,真的饿啊!


第二十五章 林府大寿 六郎求师
更新时间2013214 20:52:05  字数:2046

 景龙朝换了个皇帝与洛谦家没有什么影响。若勉强要说,就是洛谦没得高官做。但一家团圆也是好的,洛谦也没想升官发财。
让洛谦烦恼的是六郎,六郎这个孩子虎头虎脑的,不像他和徐氏,六郎十足像了外公徐老爷子。洛谦与三个小包子启蒙得都早,六郎比起哥哥姐姐,愚钝得像木头。三娘学三字经只用了一月时间,四郎学三字经也不过三月,六郎学了整整一年半。
好吧!也不是人人都如四郎和三娘般聪慧。不过,六郎啊!你爹没本事,穷啊!你不要动不动把碗捏碎了玩儿,好不?那个石凳子是用来坐的,不是用来玩儿的!地上怎么又多一坑,六郎,你轻点,球要破了!
六郎还想习武,洛谦却是犹豫了。没习武还招呼不过来呢!要习武了,家里还能有好家什么?
林老爷子的请帖正在洛谦伤脑筋的时候递来了--林老爷子五十大寿,大宴宾客,准备摆三天三夜流水席。
林老爷子本来没打算办那么盛大的,无奈林老爷子在武林之中,德高望重,乐善好施,人缘好呢!
你说什么?林老爷子才五十,不算德高望重?这你就见识浅薄了吧!林老爷子是林家枪法的嫡传弟子,他太爷爷最后收的关门弟子,年十三,与武林大会上,乘其不备用枪挑了武林盟主张坚的玉佩,张坚还没察觉来着。还好,林家太老爷打圆场,道小孩子调皮,这才圆过去。
林老爷子无心武林盟主,就是出镖,也是不多的。林老爷子喜欢四处游历,挑战高手。说白了,喜欢踢馆。
所以,林老爷子交友甚广,曾有只带了枪出门,半年后,人家用马车送他回家的事儿。还好方氏不计较,只道:“出门就丢了,进门当捡着了。”
洛府与林府素有来往,两家关系也比较亲密。林老爷子大寿,全家前去道贺来着。
六郎已经四岁了,日日听着一府人说着:四郎四岁时怎样怎样,三娘四岁时怎样怎样。自然是不服气的,想来想去,自己与姐姐没得比,也就力气比哥哥大些。哥哥凭力举石凳得了一个好老师,自己力气比哥哥大,也能找个好老师。
这不,机会不就到了么?林老爷子大寿之日,六郎寻了空子,跑去与林老爷子道:“哥哥的师傅大人,你可知道哪位英雄武艺最高?”
林老爷子哑然,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然天下之大,越是武艺高强,越是不敢妄自尊大。
好半晌,林老爷子才找回声音,道:‘六郎问这干嘛啊!‘
六郎瓮声瓮气的道:“俺想拜师学艺,至少有点比哥哥强!”
林老爷子被呛着了。这孩子这话······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哥哥姐姐太优秀,这孩子压力太大。这孩子习文不成,只是有把子力气,就想了学了武艺与哥哥一较高低,好叫大家看看。
不得不说,老爷子,你真相了!
林老爷子思来想去,却是为六郎想到了个好师傅。这个师傅姓尤,行二,乳名阿丑。父母早逝,未能得名。这尤二郎有一兵器,名曰马战斧。这斧阔五寸,柄长七尺;重八十斤。尤二郎使得一手好斧,名曰天罡三十六斧。这套天罡三十六斧也是有来历的。
话说尤二郎七岁时老家遭了灾,父母兄弟都因疫病亡故了。尤二郎有把子力气,不过七岁,日日砍柴来卖,也能糊口。
一日,尤二郎砍柴累着了,倒在槐树底下休息,才一闭眼,却看见了一个练武场,两个人正在对打,一人一把斧子,拼的难分难解,倒也刺激精彩,正看得入神,忽然听得有人道:“那小子,你且过来!”
尤二郎四周一望,练武的人没了,只得一个白胡子的道长与自己,指了自己的鼻子道:“老道士,你可是叫我!”
那道士鹤发童颜,仙姿美妙,真的是仙风道骨,不同凡响,也不与他计较。只道:“你能来此,也算有缘,我传你一套武功,却是一百零八路天罡宣花斧,世所罕见,你学不学?”
尤二郎开心死了,马上上前跪倒:“我学,师傅。”
“看好了。”道长从器械架上取下一柄宣花斧,口里念着斧诀,开始挥动手里的斧头,道:“拦腰斧劈一座山,枭首美名人世间。小鬼剔牙力无穷,人间恶人一窝熊。回斧却来掏耳朵,天下太平真不错。回头捎带来一斧,平安上路奔城郭。。。。。。”道士口里念着,挥动手里的宣花大斧,虎虎生风,威风凛凛,万夫难敌。
尤二郎往常脑子最笨,可是这个道士说的话,他全能记得,演练的绝妙斧头招数他看了一遍就全部记住了,道士演练完毕,把手里的斧头交给他,让他演练一遍,尤二郎斧头在手,马上演练起来,也是虎虎生风,威风凛凛。到三十六式时,老道突然道:“坏了,那孽畜作恶了!”便匆匆离去。尤二郎醒来便只记得这三十六式了。自取了天罡三十六斧的名头,与一户胡姓人家做保镖,日子也算自在。
景龙十五年,尤二郎与主家告了假,去徽州一个朋友家赴宴。去了不过三日,回来时,胡家只得了一座废墟,十三具残骸。尤二郎四处打听,才知藏家土司泽旺之子仓央看上了胡家长女,强抢了去。仓央杀人放火,扬长而去。胡家一家十五口,只有胡家幼子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