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给未来杀手的信 作者:张未 >

第21章

给未来杀手的信 作者:张未-第21章

小说: 给未来杀手的信 作者:张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如果下一次运气没那么好,躺在停尸房的是父母,或者就是自己,那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转换型歇斯底里症的初步表现。”肖海清平静地说。
李从安苦笑,肖海清小题大做了。“没那么严重!”
她说的是一种将焦虑强压进潜意识,可能会导致的影响生理表现的官能症。二战时期,一群美国大兵四肢抽搐,不得不退下战场,在医疗所里,找不到任何病理性的原因,他们的表现又不像是装出来的。随军的医师怀疑这些症状起源于“厌战”的心理原因,果然将他们送回国之后,每个人都毫无理由地痊愈了。
“你确信自己没事?”杨静静不太放心李从安的现状。
“他只是需要一点时间。”肖海清在一旁说着,她很有把握。不久之前,比李从安更严重的情况正发生在她的身上,那时候还是他安慰自己,没想到那么快就“调换了位置”。
“有时候我在想,大家都对心理学了解,其实是件挺没劲的事儿。”李从安恢复过来了一点,“彼此都没有秘密,想想甚至有些可怕!”他的嘴角咧出了笑容。
杨静静稍微放心了一点。
“说吧,啥情况!”
“死亡时间,初步估算是在昨天夜里十二点到今日凌晨两点之间,凶器应该是一根直径30厘米左右的实心金属棍,凶手从身后击打了受害者两次,其实一棍就够了,”杨静静顿了一顿,“第一次击在死者的颅顶,形成凹陷性骨折,颅骨变形直接引起可以致命的穹窿部、额极、颞极出血,另一棍则击在后脑,”她又停了下来,右手捂在脑后蹲下身子,“就像这样,第一棍之后,凶手又自上而下地给他来了一记。”杨静静重新站了起来,“死者右手除拇指之外,其余四根手指全部骨折断裂,创口处还发现了一些油污。”
“这是第一现场?”李从安问着,他的手里拿着刚刚递过来的勘查报告。
“没错,尸体周围发现了袭击时溅出来的血渍。”
“哦。”李从安回答。
“城中公园,我想见到你,”肖海清重复着网上的那封“信”,补充着说,“既然第二起案子发生了,可以证明‘他们’并没有联系上,”肖海清咳嗽了一声,“很明显,城中公园也是他们的联络暗号。”
“这次没有提死者的姓名?”李从安心里已经有了想法。
“没提,只有城中公园四个字。”和张慧佳案不同,死者不是邢越旻和神秘人的交叉点!
李从安就此案又询问交流了几个问题,基本可以确认此案与张佳慧案两案并一案了。
李从安把先前调查的结果大致说了一下,按照肖海清提供的建议和侦查方向,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收获。李从安说着,肖海清一直在听,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等李从安把一切都说完了,肖海清眉头也皱了起来。
大家都不说话,想了一会儿,李从安又把刘一邦的案子讲了一下,他没有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只是像那天自己捋案情那样,把整个过程说了一遍。没想到,这次又和肖海清有了默契。
“那么流畅?就像有根隐形的线把他们穿在一起。万吉朋招了吗?”看肖海清提到了这个问题,李从安知道肖海清也有着和自己差不多的推测了。
“你是说,还有一个人参与了他们的行动?如果陷害的假说成立的话!”听完李从安的补充,肖海清反问道。她很聪明。
“是的,是不是有这种可能?邢越旻和那个神秘人共同策划陷害他的父亲万吉朋,被张慧佳遇见了破绽,所以杀人灭口?”李从安问道,“正因为神秘人帮了他的忙,所以才导致邢越旻现在疯狂地想要找到他?!可——”李从安发现这个推理永远都无法绕过先前的问题,“神秘人为什么要躲着邢越旻呢?还有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要帮助邢越旻呢?毕竟是要杀个人,而且仅仅为了陷害万吉朋就杀掉无辜的刘一邦?这确实很难想象。”
“我不知道。”肖海清还是那句话,她又想了一会儿,肯定了李从安的推理,“但我想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问题是通过对邢越旻的调查,发现他的身边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秘人,不对,”李从安停了一下,“但又如何解释那个神秘的电话呢?邢越旻身边确实有个神秘人,不过他是隐形的!”
“会不会白素梅也参与其中?”
对于这个问题,李从安还是胸有成竹的,“可能性也不大,”他明白肖海清的意思,也想到过这个问题,曾经有一组民警专门偷偷调查过白素梅,“发现她的社会关系也很简单,电话记录查询也没看出有什么问题!”
“有没有想过,”肖海清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又兴奋起来,“神秘人和邢越旻是不认识的!”
“什么,不认识?”李从安不太理解肖海清的意思,“不认识为什么要帮邢越旻?”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进入了一个误区,总以为只有关系密切到很深的程度,神秘人才会帮邢越旻谋杀他人,如果这样的话,神秘人为什么不直接干掉万吉朋,而多此一举杀害刘一邦陷害万吉朋呢?后者的风险一点不比前者小,而且所需要的犯罪技能要求更高,从现场痕迹勘查看,显然不是职业犯罪人干的。”
肖海清分析到这儿,李从安有点明白了,他尝试着把肖海清没说出来的话接了下去:“你的意思是说,最初是因为神秘人想要谋杀刘一邦?不仅他帮了邢越旻,邢越旻其实也在帮他,帮他洗脱了谋杀的罪名?他们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这个推测比李从安原来的那个说服力要强得多,“可问题是——”李从安还是有疑问,“为什么神秘人在事后就不肯见邢越旻,而导致他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给他写‘信’呢?”
“他们只是共生关系,共同做了案之后,不想见面也很正常,”肖海清分析着,“至于邢越旻为什么要疯狂地找神秘人,我不知道。”

第十三章 再次下手

男人坐在公交车里,人很少,空调的热气很足,吹得他有点燥热,他脱掉厚厚的棉袄,身边有空位,他却将外套对折,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膝盖上。
男人身上的汗味突然弥漫出来。坐在他身后不远处有一对二十出头的恋人,皱了皱鼻子,起身换到更远的位置去了。
他毫无察觉,置身事外地看着窗外。每天坐公交车的这段时间,成为自己重新认识这座城市的方式。路边的树干上,缠绕着不同形状的小巧霓虹灯,正午时分,这些灯泡没有闪烁,倒像是一根根结下的冰条。
冰条后面就是观景大道,靠在一条蜿蜒穿过这座城市的河流边。这是座被工业和钞票埋没掉大自然的典型城市。早几年的时候,还有些历史书上翻得着的文物建筑供人们观赏,而如今都被以各种各样的“名头”开发了。
唯一还值得拿出来炫耀一下的,就是这条人工打造的河堤。岸的两旁,是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摩天大楼,阳光照在玻璃大墙上,金光四射。
他眯着眼感到一阵晕眩。突然一阵钻心的疼,来自腰部,男人倒吸了一口凉气,额头的冷汗也冒了出来,他靠后,将腰紧紧地顶在后座上,感觉稍微好了一点。他上身前倾,双手趴在前面的扶手上。刚刚下地的时候,一块垂吊下来的木板狠狠砸在他的腰上。工头问他要不要去医院看看,他说不用。男人的口袋里躺着这个月的工资,还有很多东西要购置,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车每颠簸一次,腰部就被撞击一次,这反而使得疼痛感不如前面那么强了。这是他十几年来总结下来的经验,越是会击垮你的东西,你就越是要迎面而上。
汽车前行,很快地走出黄金地段,颜色就渐渐单调。黑灰白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也是有些年头的。广告牌上写着诸如“富豪电器”之类的广告语,虽然焕然一新,但上面书写的店名依然能够勾起回忆。这些记忆捉摸不定。他有点兴奋,又有点纠结,就像遇到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却硬生生地叫不出对方的名字。
这才是属于他的地方。对那些高楼大厦,他只是个看客,和它们的关系只有一张木板。
男人是个“蜘蛛人”,每天吊在几十层高楼的外墙,擦洗玻璃,坐在一米长、半米宽的木板上,有一根小胳膊粗细的麻绳从上吊下来。“命悬一线”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冬季,水桶里的水溅到身上,很快就结了冰。大力的擦洗又使得大汗淋漓,结冰、融化,周而复始。身体素质差的,是扛不住的。
他很瘦,但还算结实,十几年的监狱生活让他拥有了耐力和毅力。他下了车,一阵寒风袭来,冷得直打哆嗦,赶紧把棉衣重新披在身上。唯一的一件棉衣,已经补了很多次,能省就省,他又想到了这点。
菜市场里菜贵得让人难过,和十几年前相比,钱就像一夜之间贬了值。他走在专营蔬菜的二楼,发现想要吃点新鲜的蔬菜,比鱼肉还要贵些。他悻悻地又回到了一楼。水产的摊位上放着一堆已经散发出臭味的小鱼,他拨弄了两条到袋子里,从口袋掏出一把毛票,挑了最破的几张,给了老板。
“吃点带鱼吧!新鲜!”
他矜持地笑笑没说什么,拎着袋子转身走了。他在菜场口的小杂货店买了两瓶三块钱的白干、一瓶醋,又拿了一包花生米,突然看见边上的蛋糕店围满了人。他挤了进去,挑了两块塑料包装的豆沙面包,保质期的最后一天,价格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他心满意足地从人群里又挤了出来。
他走在巷子里,大概一点多钟的样子,那个女人正蹲在路边的阴沟旁刷牙,三十多岁,穿着黑色的丝袜,披着一条米黄色的滑雪风衣,棉拖鞋,染成黄色的头发很久没洗了,油得发亮,贴在肩上。
他走过去拍了她一下,她吓了一跳,转过身认出了男人。男人掏出一个面包来塞在她手里。那女人歪着头看日期,抱怨道:“都过期了!”
“没有,还有一天。”男人像个小孩一样,认真地申辩着。
女人走出的那家发廊里,几个打扮得同样妖艳的女人哧哧地笑。男人呵呵傻笑,不好意思地走了。
他进了灰暗的楼,爬着狭小的木质楼梯,灯光昏黄,小小的空间里挤满了人家,墙上爬着通往各家各户的电线。他住在最顶端的一家,只有八个半平方。就这点地方,还是居委会照顾他腾出来的,原来是个仓库,充满了霉味。
男人准备做饭,液化气貌似快没气了,火小得让人发心急,他不知所措地站在炉子前等水开。楼梯传来脚步声,一步一步铿锵有力,不一会儿,他看见黑暗中两张男人的脸逐渐清晰起来。
“我们找邓伟。”
“你找他什么事?”男人警觉地看着两个人,都是中等个,一个三十出头,另一个稍微年轻一点,都是干净的板寸,站在他的面前。
“你就是邓医生吧?”问话的那个,像是能看穿人在想什么。
邓医生?这样的称谓已经多少年没有人叫过了,男人愣了半晌,才算反应过来:“我就是。”他依旧保持着警觉,这人好像有点脸熟,记不清在哪里见过。
李从安盯着这个男人,很难将他与医生的身份联系在一起。他现在就像一个最普通的社会底层人员,窝在城市不起眼的角落里。他的头发白了一半,穿着绛紫色陈旧的外套,深绿色的粗线毛衣露出了领子,脸上皱纹密布,裤腰带上挂着一串钥匙。乍看上去,根本不会想到是个才过四十岁的中年人。
李从安眼睛扫了一下,身后的屋内简陋破败,甚至比刘一邦的住处都不如。屋顶上吊下来一盏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