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凰女传 >

第14章

大明凰女传-第14章

小说: 大明凰女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忠贤使得算不上什么好手段,但对贪玩的朱由校来说,却足够的有效。

    她没有马匹,紫禁城又是如此的大。张嫣无计可施,只能选择最笨的办法:站在原地等着,盼望朱由校能够再次回到此处。

    当夕阳西沉,张嫣的心也随之沉了下去。果然,魏忠贤已经看到了自己,他又怎么会让朱由校再次回到自己面前,给自己说话的机会?

    张嫣再一次抬起下巴时,脖间已然僵硬。她望向天际,今夜星辰寥落,天空幽暗的颜色映在她的眸子里,黯淡了她的双眼。她叹息,事成定局,再无人可挽救。  

37。大势已去

    他站在紫禁城午门外,仰望这高大的建筑。

    几十年了,从出生始,他便生活在紫禁城内,这是他第一次从宫外观察紫禁城的模样,或许也是最后一次了。

    王安感叹,不过短短几日间,天翻地覆,高楼倾塌。

    按理本不该如此轻易倒台,只是自己一直未主动在内廷培养自己的势力,而是更多的将心力耗费在辅佐朱由校上。树虽大,根却不深。

    此刻悔不当初,也只是白费力气。

    东林的大人们从今以后要自力更生了,不过幸好宫里面还有个皇后,那小姑娘是可以寄予厚望的人。同理,张嫣虽然失去了他的支持,但还有大人们在。

    似乎少了他一个,也没什么不同。已经没有人看着他了,王安少见地任由脸上出现表情,自嘲般笑笑,转身背朝紫禁城,孤身一人上路,这条路通往偏远的南海子——

    张嫣站在宫门前,遥望午门的方向,一站就是一天。

    最终,她叹气,吩咐下去,派人暗中跟随保护王安。

    即便王安大势已去,对张嫣已无作用,但念王安助自己良多,无论如何都想要保住他的性命。她又不是如朱由校一般忘恩负义之人。

    张嫣回到暖阁,让下人备好纸笔墨,屏退了全部人,独自坐在房内,支着下巴陷入沉思。

    纵观整个事件,霍维华亲近魏忠贤,魏忠贤收买了王安身边的人,这些事统统无关紧要。魏忠贤决定性的优势只有一点——他能够左右朱由校的心意。

    由此想深一层,朱由校贪玩好动,王安和张嫣却都谨守规矩,朱由校大字不识,王安和张嫣却都才识过人。也无怪乎朱由校更加喜欢与他自己相同的客魏二人了。

    既然这是朱由校一贯的性子,一时半会也劝说更改不得,不如先顺应他,取得他的信任后,再行计议。

    张嫣将目光聚焦在面前放着的纸张上,上面留着上次写下的“杨玉环”三字。

    当下便有这样一个机会,怎能不利用起来?——

    南海子。

    见到提督刘朝那张不怀好意的笑脸时,王安明白自己已到末路。

    移宫案中,自己帮了东林党,获得了朝堂的赞誉。自然也得罪了许多人,例如刘朝。刘朝当时是李选侍手下的一个太监,被他和东林大人们联手赶出了宫。

    如今这人竟当上了南海子提督,王安不由得冷笑。

    忽然联想起,当初原名“李进忠”的魏忠贤,也是李选侍手下的人。这两人,共事多年,自然有极好的交情。魏忠贤想必煞费了一番苦心,才将刘朝安排到现在这个位置。

    为了折磨他。

    刘朝连对外形式都懒得做,直接命人将王安关了起来,断绝饮食。王安没有反抗,只是静静坐在院子的一角,思考过去几十年的人生。

    这一生,数万个日子,一天之内就回忆完了。似乎没有做过什么愧对自己良心,愧对天地的事。他安心了,即便命绝于此,也并无悔恨。

    忽然听得墙角有窸窸窣窣的声音,王安以为是老鼠在打洞,并未理会。

    直到从墙洞中塞进来的东西碰到了王安的衣角,他才低头看去,是一个红薯与一张纸条。

    纸条上的字十分丑,看得出是没读过什么书的人所写,两个简单的字,还写得歪歪扭扭。

    “皇后。”

    王安看完字条,便塞进嘴里吞掉了。手中抓着半熟的红薯,很是欣慰。在离开紫禁城之前,他毕竟做了一件十分正确的事,扶张嫣这才德皆备的姑娘当上皇后,或许阎王爷会看在他这份功劳上,让他早日过奈何桥。  

38。王安之命

    王宛儿来看她,张嫣已经将戏文修改了几遍,差不多可以定下,便同意见了王宛儿。

    并不在正殿内接见她,而是让如晴将她引入西暖阁内。

    王宛儿一迈入门中,便规规矩矩地给张嫣行礼,“嫔妾参见娘娘。”

    张嫣还埋头于桌前,手上不停,随口道:“免礼。”

    写下这一页的最后几字,搁下笔,这才站起来,“让宛儿你来暖阁内相见,就是让你不要太见外。”

    “嫔妾不敢失了礼数。”她口中虽这样说,肩膀却松了下来。

    张嫣浅笑着拉她在茶台旁坐下,颔首示意如晴和王宛儿的贴身侍女出去候着。

    王宛儿看向堆满书本纸张的书桌,问道:“嫔妾是不是扰了娘娘?”

    张嫣摇摇头,“一连几日都在忙这事,正好趁此机会休息一会。”

    王宛儿往那边张望了几眼,若有所思,收回了目光,没再多问,垂下眼帘,盯着茶台。

    张嫣见她迟迟不开口,眉目间忧色尽显,也不催促她,只是翻起了两个茶杯,想倒茶给她喝。王宛儿惊觉,忙伸手去拿茶壶,“让嫔妾来吧。”

    张嫣笑着,手上却留了劲,不给王宛儿拿去。

    “娘娘。”门外忽然传来低唤声。

    这声音是语竹,如晴应该告知了语竹,自己正在与林宛儿叙话,她却还如此失礼地发出声音。联想起最近几日都没有南海子的消息,张嫣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进来吧。”张嫣吩咐道。

    语竹推开门,她的脸从门后露了出来。张嫣和林宛儿都被吓了一跳,因为语竹的脸色足可形容为死灰。

    张嫣心中的不安之意强烈,站起来对王宛儿说:“宛儿,可否改日再叙?”

    王宛儿来此本有重要的话要对张嫣说,犹豫了许久,本就要说出口的那一刻,被语竹打断了。但见张嫣眉头紧皱,猜想事态严重,还是将话吞了回去,点点头,低声告退。

    她离去后,语竹关上门,再回身面对张嫣时,已是满脸的泪。她双手交予张嫣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人便跪在了茶台边。

    张嫣清楚感到语竹的手在发抖,心也随之沉得要命,接过这张纸条后,紧紧攥在手中,吸了一口气,才以极其缓慢的动作展了开来。

    入目便是一行字,“刘朝见安三日犹不死,乃扑杀之。”

    虽然已隐约猜想到结果,但直接确认后,张嫣还是身子一软,跌坐在凳上。

    语竹跪在地上默然流泪,不能自持。王安亲眼看着她长大,她也是将王安看作父亲一般的人物,这个消息,对她的打击想来确是极大。

    张嫣久久不说话,心绪平复了些,才抖着手,将纸条抚平,继续看下去。

    张嫣手下在纸条中写道,因刘朝将此事处理得非常隐秘,当发现王安不见后,他足足找了他三天,最终才在乱葬冈翻出他已不成人样的尸体。

    短短几句话,却看了许久。张嫣心中刺痛,一路过来,王安助她良多,她却一丝也未帮上他的忙。

    南海子地处偏远,远离朝堂,耳目也少,刘朝很容易就将王安之死瞒了下来。若不是张嫣派人暗中保护王安,恐怕也不易发现。

    她沉默良久,对涕泗横流的语竹吩咐下去,让那人悄悄找个地方好生葬了王安,并给他宫外的家人送些银子补贴,安排另外的去处,远离北京城。

    语竹如梦初醒,王安的身后事还需要人处理,于是用手背抹了一把眼泪,悄悄退了出去。

    张嫣坐在凳上,感到胸口发闷。

    或许对魏忠贤和刘朝来说,王安的错,就错在他的正直。即便王安大势已去,也不肯就此放过他。

    王安,历经三朝沉浮,聪明圆滑有手段,但身居高位,不迷本心,为人刚正不阿,懂事理,明大义。从辅政始,变规劝皇帝实行各种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措施,发努金接济边塞,起用忠直的大臣。

    最终被奸人所害,下场悲惨,在一个偏远的地区,死得无声无息。  

39。《飞仙记》

    王安离开了司礼监,魏忠贤接任秉笔太监,他和他的盟友王体乾,一同控制了司礼监。内廷的势力格局一夜之间天翻地覆,客印月和魏忠贤狼狈为奸,共掌大权。

    张嫣见识了魏忠贤斩草除根的狠辣手段,不寒而栗。张嫣这才发觉自己有多天真,真实的政治斗争中,从来就没有“怜悯”之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王安已死,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或许就是她这个皇后。

    她不能坐以待毙。

    一切问题的关键,都在朱由校身上。若是得不到皇上的宠信,皇后之身又如何?之前是为了救王安,现下是为自保。眼下,这出傀儡戏,还是要排出来的。

    经过了昼夜不分的劳作后,终于改完了最后一句话。张嫣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强撑着精神,翻回扉页,写下其名:《飞仙记》

    戏词改编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参考了汤显祖的《牡丹亭》。为避忌高永寿,弱化了戏中杨玉环的性别,只着重强调其美貌艳绝。

    实际上,因为傀儡戏的特点,不适合排演此等讲述男女情爱的剧,张嫣反复改动,删去了大部分铺垫唱词,让内容变得连贯紧密,跌宕起伏。同时还嵌入了许多道家的神话思想,场景人物亦幻亦真,也有引人入胜的作用。

    写好后,张嫣立即着人拿去给宫中乐师配曲子,乐师细细翻看后对戏文赞不绝口,也不知是真心诚意还只是逢迎拍马。

    第二日,托人带信给了父亲,传皇上口谕,私下里引了戏班子进宫来。她们擅长托棍傀儡戏,曾在家中排过戏曲《梧桐雨》,唐明皇和杨玉环的傀儡都是现成的,不用新做,均高约两尺有余,在宫内的大戏台子上排出来也不怕气势不足。

    本为避开朝臣攻讦,一切都在暗地里进行,但那么大一支戏班子,宫里最不乏的就是眼睛和嘴巴,不日里消息还是传开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此次前朝言官表现出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除开东林党的人,其它朝官也少有的保持沉默,零星有一两个小官员上疏,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飞仙记》是改编引用的戏文,律调大都是现成的,曲子很快就配好了,立即安排下去让戏班子排演。

    端午将至,整个宫中都传开了,此次筵宴上,皇后娘娘请了自家的戏班子来表演新剧目。张嫣对外界声音只做不觉,忙着完善此戏的细节,从乐器的使用到制作傀儡的服装,都亲自细致安排检查,一次又一次的否决改动,力求完美,不可不谓心血费尽。

    张嫣趁此次奉皇命排戏,让语竹去花房要了许多不同品种的花,只说是大宴上要用,让人种在了后院。不时命人摘下几朵,于房中调制。旁人见了,对要在傀儡戏中用上香之事深信不疑。

    只有张嫣自己知道,她真正要的花,只是其中的一个品种:“曼陀罗”,其余的花全不过是为掩人耳目。  

40。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