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龙-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抟遗迹
山东青州云门山有陈抟洞;传言;摸摸陈抟的头;吃穿都不愁。
安徽涡阳县城东北30公里石弓集西北隅;S202省道南侧;有一小山;在山石西侧一方石面上;有似人卧痕迹;长有数尺。传说,陈抟在此鼾睡,一觉八百载,把青石压**形痕迹,故称为陈抟卧迹。现在人形卧迹依然可见。
湖北武当山凌虚崖有陈抟隐居处。
陈抟遗谱
话说距今千余年前,正值中国历史外的残唐五代时期,那时的赵匡胤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卒,整日里游手好闲,还未成为大宋朝的皇帝。赵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谋双备,棋艺进展得较快,等闲好手,均为他所败,于是便有些骄傲起来,夸口说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发出难逢敌手之感慨。
有一次赵匡胤随军至陕西,过华山时闻听山上有一道士,人称陈抟老祖,象棋下得极好,远近闻名。赵匡胤不觉技痒,登上华山去找老道下棋。陈传老祖见他只不过是个军卒,不愿与之对弈。赵匡胤一听急了,便说要以整座华山为赌---岂料棋至残局时,他因操之过急而漏杀一子,反被陈抟老祖反败为胜。
赵匡胤红先负陈抟
(五代十国时期某月某日)
1、兵七进一卒7进12、马八进七马8进7
3、马二进三马2进34、相七进五马7进6
5、炮二进二卒7进16、兵三进一炮8平7
7、炮二平一车9平88、车一平二车8进9
9、马三退二马6进810、炮八进二炮7平8
11、兵三进一马8进612、炮一平四马6进7
13、炮四退三车1进114、马二进一炮8进5
15、马七进六车1平716、炮八退三马7退9
17、相三进一车7进318、仕四进五炮8进2
19、相一进三炮2进420、兵一进一车7平4
21、马六退七炮2退522、炮八平七炮8平9
23、车九平八炮2平824、炮四平二炮8进6
25、兵七进一卒3进126、马七进八卒3进1
27、相五进三炮8平728、炮二平三车4平8
29、车八进二车8进530、仕五退四马3进4
31、炮七进八士4进532、马八进九车8平7
33、炮三平八士5进434、炮七平九马4进5
35、车八进七将5进136、马九进八车7平6
37、帅五进一马5进338、帅五进一马3进4
39、炮八平六炮9平840、炮九退一将5进1
41、马八退七将5退142、马七进六将5进1
43、马六进四将5退144、马四退六将5进1
45、车八平五。。。。。。
至此,黑只有士4退5,然后红炮九退一,黑只能将5平6,红车五平四抽车胜定。陈抟一算,不好!华山美梦岂不要落空?急中生智,想出一计,他故意说了几句讽刺赵匡胤的话,想激怒赵,使其上当。果然,赵怒不可遏,出现失误,功亏一篑。
45、。。。。。。士4退546、车五退一!。。。。。。
赵吃士失误,应该炮九退一。
46、。。。。。。将5平447、马六退八车6退2
48、帅五退一车6进149、炮六平四马4退3
(黑胜)
从此,陈抟便开始呼呼大睡,每当醒来便问:“现在谁是皇帝啊?”当回答不是赵匡胤时,便又倒下大睡。一等就是五十年,当赵匡胤成为皇帝后便把华山赐给了陈抟。而赵本人在下了这局棋后则吸取教训,很少动怒。大概这也是下棋能修身养性之所在吧。内容提要
陈抟是我国10世纪着名的易学家、道教学者和诗人,为宋明理学的先驱,被道教界尊奉为“陈抟老祖”。他的自撰楹联“开张高岸马,奇逸人中龙”是其奇伟一生的绝妙写照;他是一位诗人,才华出众,颇以诗名;他是一位“睡仙”,长于睡功,活了118岁,堪称“长寿奇人”;他是一代高隐,终身隐居,以道抑君,影响了五代、宋初几代王朝的政治;他是一代“高道”,高卧武当山、华山60年,创作的易图秘传后世,成为宋明以后图书学派的开山祖师;他是一位学者,精通易学、医学、养生学,在中国道教史、哲学史、人体科学史上都占有显要的地位。
导语
陈抟博学多才,精通易学、相学、医学、养生学,是一位哲学家、易学家、自然科学家和相术大师,在中国道教史和哲学史上,陈抟都占有极为显要的地位,享有崇高威望。本书对陈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量和论述,并对陈抟易学、易龙图和内丹养生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论述,突出其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目录
序一
序二
自序
一、大道陈抟
第一章老、庄之后有“大道”——陈抟生平概要
第一节涡水文化育贤哲
第二节隐居修道武当山
第三节游蜀学道谒高公
第四节移居华山成大道
第二章“易图”、“龙图”铸“高贤”——陈抟的易学成就
第一节“龙图”三变
第二节河图
第三节洛书
第四节先天方圆图
(一)方图
(二)圆图
(三)“易图”出国有发明
第五节太极图
(一)古太极图
(二)先天八卦太极图
(三)后天八卦太极图
第三章道学文化永传承——陈抟的师承关系
第一节陈抟师友
第二节陈抟的主要弟子
第三节陈抟师徒谱系
附:陈抟师承关系源流表
二、“睡仙”陈抟
第四章华山高卧成睡仙——陈抟的内丹养生
第一节求师访友学内丹
第二节长生路在“无极图”
第三节高卧华山成睡仙
附:陈希夷二十四式坐功图
第四节预知仙逝“张超谷”
三、艺术陈抟
第五章山色满庭供画幛——陈抟的诗、书、画艺术
第一节陈抟诗词选注
第二节书画两绝轶一绝
四、传说陈抟
第六章四辞朝命道抑君——陈抟的隐者之风
(一)一辞朝命:后唐明宗求贤赐美女
(二)二辞朝命:后周世宗慕道得隐语
(三)三辞朝命:宋太祖累诏不至
(四)四辞朝命:宋太宗三诏方赴阙
第七章一生命运诗中藏——陈抟的相术传闻
(一)一生命运诗中藏
(二)“神相”相人验如神
(三)日后必为贵妇人仃
(四)遥知帝王立嗣心
(五)夜半救母令儿归
(六)解难赠药救清官
(七)预知明日有客来
(八)二位公子非奴仆
第八章十里荷花出陈抟——关于陈抟的民间传说故事
(一)十里荷花出陈抟
(二)仙女赐乳点慧根
(三)听经神授“蛰龙法”
(四)两位皇帝一肩挑
(五)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六)赢得华山不纳粮
(七)陈抟长安会二主
(八)华山归来故乡情
五、浅识陈抟
第九章学有心得识真谛——陈抟着述学习札记
(一)《易龙图序》浅述
附:陈抟《易龙图序•;浅注》
(二)《正易心法注》浅析
附:陈抟《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序》
附:陈抟《正易心法•;注》
(三)读《阴真君还丹歌注》后记
附:陈抟《阴真君还丹歌•;注》
(四)《观空篇》浅识
附:陈抟《观空篇》(并注)
(五)陈抟相术专着小札
附:陈抟《人伦风鉴》
附:陈抟《心相篇》
附录
附录一《宋史•;陈抟传》
附录二历代诗人咏陈抟
附录三陈抟故里考
附录四泉声山色可忘世,让与希夷睡万秋——我的华山梦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我一口气读完了修功军先生撰着的《陈抟老祖》书稿,深为他的博古通今、见地独到的治学精神所感动。
修先生原是中共安徽省亳州市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在新闻事业上多有建树,写过许多反映生活实际和人民群众愿望、呼声的重要新闻作品。他在本职工作之余,又广泛涉猎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对老子、孔子、庄子和唐宋之际的大易学家陈抟都进行了长期锲而不舍的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学术资料,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创见。特别是在他离休之后,为撰着《陈抟老祖》这部书,他经常远赴湖北武当山、山西华山、四川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考察,搜寻陈抟的遗踪圣迹,收集流传在民间的关于陈抟的故事、传说;他又不辞劳苦,奔走北京、南京、上海、合肥等各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查阅、核对资料,广泛搜求,旁征博引,其研讨撰述历程之艰辛万状,难能可贵,令人钦敬!捧读《陈抟老祖》书稿,感到修功军先生对《周易》的研究造诣很深,对陈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有全面系统的考量和论述。该书内容新颖,文笔朴实流畅,雅俗共赏;关于陈抟易学、易龙图和内丹养生的内容,修先生不仅进行了重点论述,而且突出其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成为该书的鲜明特点。书中历述陈抟“四辞朝命”,独善其身,致力于创绘易龙图,传承河图、洛书的易学数理精髓,成为华山学派的开山祖师;陈抟注重人体的内修内养,吐纳真气,天人合一,在我国养生性命学领域自成一家,成就卓然;他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博采众长,奠定了宋初以后道学和理学的基础,在我国传统学术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成为自老、庄之后道教的尊师。修功军先生的这部书稿不愧为当代陈抟研究和道家学说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学术成果。
易经及道家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思维成果,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哲理思维的整体性、辨证性、科学性和广泛久远的实践价值。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着巨大的学术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修功军先生从研究他的古代同乡陈抟入手,掀开了当代易学和道学研究的重要一页。从这里伸发开去,我想,修先生自己会进一步深入下去,对当代和后辈学者,亦将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是为序。
宣奉华2007年6月15日于北京
后记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陈抟老祖》一书的出版,承蒙以下单位和友人的帮助与支持。
原新华社驻安徽分社社长、中国新闻学院副院长宣奉华女士,对书稿进行了认真地审阅、考证、修改并撰写序言,废寝忘食,付出了很多心血。
国务院离休干部,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员、中华老子研究会会长邸振兴,不顾酷暑为本书作序。
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华山道教协会会长邹通玄特为本书题词。
东方出版社所属的音像电子出版社许剑秋社长、吴玉萍副总编、叶芝蕙编辑都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付出了大量劳动。
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安徽省亳州市旅游局的关怀,特别是得到了陈抟的家乡——亳州市谯城区委宣传部、希夷故里所在地——谯城区十八里镇党委、政府,古井镇党委、政府等单位的鼎力相助。
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修功军于亳州。
市场价:32。00
作者:修功军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10:00:00
图书基本信息
ISBN编号:978-7-5060-2883-7
页数:266
装帧:1
版次印次:1
开本:4
国别:CN
喜睡歌
我生性拙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