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谋-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事这般精通,故断不会作梗的。”
既有了她这话,刘骜也定了心。虽说经营江都产业多年,心中感慨良多,可眼下这些产业早已转至她的名下,生杀予夺听凭她罢了。
这位娘子素常并不是个浮躁跋扈的,诸事皆能打着商量来,此番却如此决绝,想来规劝亦是无用了。当下各位管事一一辞别,各自回去打点了账册好来交割。
“刘管事,现都明晰了。只那贩盐的营生,仍旧劳烦您操持着。”屋内再无第三人时,穆清唤下刘敖,另又嘱咐道,“历朝盐便是一项课税根本,由商贾把持久必孳生祸患,待,待日后,这一项仍是要交付于朝的。只眼下还请刘管事多操劳,不教天下饱受离乱战祸之苦的百姓,连盐都吃不上。”
说着她郑重地向刘敖行了正礼,刘敖怎肯受得,忙伸手端住。她却坚持要拜,犹言,“这亦是克明的意思。七娘不为自己,只为黎民拜谢,刘管事若是不受,教我如何安得下心?”
刘敖无奈,只得受着,随后还拜过,“娘子大义,刘敖实是钦佩,愿效全力。”
穆清这才安心地点了点头,转头环顾了屋子四周,“这大宅,是太夫人陪嫁罢?”
“正是。”
“大宅留下罢,好歹留个念想。刘管事仍携眷在此处住,这栖月居的营生,有客便做,无客便闲着,经营所得不必交账,自留着维系日常嚼用花销。”她顿了一顿,又想起些甚么,站起身道:“请刘管事随我往库房一行。”
两人一前一后行至库房,刘敖打开库房上的三道铜锁,推门而入。库房内显眼处正摆放着穆清自顾府带出的那口大箱。她自贴身处摸出一把银钥,俯身开了箱。箱中字帖已在争盐盘时尽数典卖。
她半蹲下身,自箱底取出一只素面的小叶紫檀匣子,轻轻摩挲了几下,拂去上头的浮尘,打开递到刘敖跟前。
刘敖只觉檀香幽幽,稳稳沉沉的经年质感,再投眼望去,大惊失色,犹豫半晌不知该不该伸手接过。
“这是我阿爹予我的嫁奁,按说我不该将它变卖,但若暗箱藏着,它便是死物,如用得其所,想来阿爹亦会高兴。还请刘管事寻个可靠的卖家,不使它蒙尘方好。”穆清捧着檀木匣子,恳切道。
刘敖矜重地接过匣子,紧闭了上下唇,重重地点点头。
“归拢所有钱资后,尽兑换成金饼,取十分中之一分,遣散众伙计所用,余下便归刘管事您所有,莫与我推让,我却是断不收回的。”她抢在刘敖开口前,先将话说到了底,“再留两分,留待日后或另有他用。剩余七分,与这大箱中我阿爹的遗作一同妥帖窖藏了,不日或有人来取,以我亲笔书信及那支双叠宝相花的金簪子为信,缺一不可予。”
诸事吩咐停当,再无不妥的了。她脑仁微微发痛,揉着太阳穴低声道:“明日我便启程往东都去,这些事便尽托予刘管事了。另再劳烦明日从护院中挑一名稳妥且识得路的,与我同行。”
刘敖知留她不住的,却坚持要她将早先择选出的那两名一同带了,原还要她再带上一名丫鬟仆妇,奈何她嫌累赘,再者江南女子中能驰马的实难觅,也就作罢。
天刚擦黑,穆清命人熬煮了一碗浓浓的安神汤药,自添加了微微一撮金洋花及细辛沫子,饮下不多时仆倒便睡。她亟需安沉的一觉,自明日始,又是一场追寻。(未完待续……)R1292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千金散尽(十二)
这日中秋,太阳早无了骄悍气,到了午后,便渐绵软下来,柔柔地铺洒一地。
洛阳城便拢在这样一片金色的辉洒之下,城外驿道两边的十里银杏齐齐地铺排着,成了两匹展开的长长的金黄色绸布。
城内思顺坊一逢着节庆,便尤其的喧嚷繁华,自不必说中秋这样的大节庆。各家的当家主母打着万分的精神,率领指派着自家的仆婢里里外外地奔忙。
惟坊道深处的杜宅,一派沉寂。贺遂管事一如既往地在宅内转圈,自大门口,到二门院子,两侧厢房一一验看过。再往里头前院转过,扫去散碎早落的黄叶,捞去院内两方塘中掉落的焦枯桂子。随后踏上曲桥至内院瞧一瞧广阔水塘内莲叶又残了多少,顺手拔下近前的几支莲蓬。
他抬头望望檐廊顶下的燕巢,燕子早已飞走越冬去了,只留下空空如也的燕巢。呆了片刻,贺岁管事不觉幽幽叹息,这空巢便如这空荡荡寂寥寥的宅子。半天也惊不起一声响动。
他犹记得仲春时分,阖宅上下皆往江南去,只留他与厨娘,及一名侍弄花草并粗使的小厮看守宅院。临行前娘子笑语晏晏地告知,顶多三两月便回的。
一月前,回是回了,却只阿郎独身一人,显着颓丧消沉。他不敢过问。 如何娘子未回,只见阿郎在家中独住了三日,不笑也不言语,日日往窖中取酒去,及夜便坐于檐廊下临水的半榻上。自斟自饮至三更以后,便在半榻上睡了。
第四日却不再饮酒,自行收拾起行囊,嘱托他几样事,无非好生看守家宅之类,只字不提去处,问过几次,他只道,你且不必知晓,便揭过。到了第五日上。一清老早的。又随着唐国公领着府兵走了。同行的还有唐国公整一府的内眷家仆,浩浩荡荡,路边挤了众多瞧热闹的。过后才知,唐国公府阖家撤走。撤往何处亦无人知。谁人无事敢去过问国公的家事?
贺遂管事每日这般细细地巡查一遍。整个宅子看过刚好斜阳西沉,正是大门下钥的时候,如今阿郎不在。无人晚归,下钥下得早。
将将大门落了锁,他转身刚要离去,门上忽传来急促地啪啪的门环叩拍声,直拍得贺遂管事心惊肉跳,外头的人拍了好一阵门,他正踯躅着,又乍然听闻拍门声中夹杂着一个细柔的声音,“可有人在家?是我归家了,赶紧开门呐。”
正是娘子的嗓音。贺遂管事慌忙拔栓去锁,重将大门打开。门外赫然站着自家娘子,身后跟着两名不相识的,侍卫模样的汉子,带着三匹呼哧大喘的马。惊得贺遂管事一时塞了舌头似的,不知要说甚么好。
“阿郎可曾回来过?”穆清一步跨进门,迫切地问道。
贺遂管事赶忙点头,“回来过,回来过。”
穆清的眼眸中倏地燃起了两团火苗,顾不得仪态,欣喜若狂,竟手足无措起来,更是不管不够后头那两位护院,只径自往里跑去。
两名护送她归来的护院立在门口,进不得退不得,只得先向贺遂管事明示了身份。贺遂管事高声唤来粗使的小厮,使他将马牵往角门,再请了那两人去厢房歇息。因见三人均是风尘仆仆的模样,急忙又唤厨娘添柴多烧热水备浴。
待他忙完这一遭,正要往正屋去找穆清,曲桥上行及一半,便见她黯然独坐于檐廊下的半榻上,痴痴望着残荷发怔。走到近前,才看清她满脸的空落,方才还有两团火苗燃着的眼眸,已然惨淡晦暗,映着死水一般的沉寂。
“娘子?”贺遂管事小心翼翼地轻唤了她一声。
她依旧呆坐着不动,麻木涣散地问出一句,“他究竟往哪去了?”
贺遂管事从那两名护院处大略知晓了些,重重叹道:“只知是随唐国公走了,往哪处,阿郎执意不教我知。”
穆清回头望了望他,“贺遂兆人在何处?”
贺遂管事低头沉默了一阵,“已是许久不见,自今岁初春离家至今未归,不知他身在何处,是否安好。”
“我五月中于淮阳郡见过他,平安无恙。接后他便往弘化郡去了。”贺遂管事的神情教她的心狠一揪,倒也自失望落魄中回过精神来。
确凿了他确是随唐国公离去后,也就容易些了,只打探唐国公的消息便是了。
她长长嗟叹一声,原想挥一下手,却因连日抓握马缰,手臂崩得过紧,此时已无一丝气力,只抬起几分,便搁下了,“罢了,自去歇罢。我累了。”
贺遂管事的身影没于渐黑的曲桥上,穆清缓缓地站起身,摸着黑,往屋内挪去,也不洗濯,一头倒栽在床榻之上,床上的被衾似还有些许他身上的气息,她埋脸于被衾间,使力深吸几口,险些窒过气去。
隔日穆清往唐国公府去了一回,叩了半天门,才有一名老仆慢腾腾地出来应门,却并不开大门,只在大门边的角门上开了一扇小窗,探头出来。听见打听唐国公的去向,那老仆嘿嘿讥笑两声,懒散道:“主家的去往,怎会同咱们这末等的说起,不过看守门户罢了。”
说着便要关拢那扇小窗,穆清忙以手架隔住,“老丈当真不知么?敢问府中还有何人在?”
“皆走尽了,只剩几个看守的,其余一概不知!”那老仆不耐烦地一把推开她的手臂,冷冷地撂下一句,便砰地关拢了小窗,任怎么叫也再不肯出来说话。
她无法,只得绕着唐国公府徘徊了两圈,几个角门皆教她叩喊过,不是无人应答,便只推说不知的。她怏怏地往南市康三郎的酒肆去,楼下的铺面内的胡姬瞧见她来,忙笑迎上前招呼,“七娘来了么。”
穆清胡乱点头寒暄,跟着胡姬进了店铺,酒肆的经营日渐淡下去,店内无甚客,她往里头瞧了瞧,问道:“康三郎呢?”
“三郎往南边去了,已去了有个把月,也不说何时能回。七娘有话要递予他么?”胡姬客客气气地回她。
她脑中只响着一个声音,康三郎亦不知晓。许是天意如此,若唐国公离城时,康三郎恰正在城中,依着他,定是要打探出些消息来的,偏生他并不在。
穆清撇下那胡姬出门离去,一路胡思乱想,恍恍惚惚就回了思顺坊的宅子;只觉许久未曾有过这样的懊丧,上一次失魂落魄是何时,如何也忆不起来了。这些年为着不带累他,为了能在苦境中伴着他,她一味地迫着自己坚忍果决,桩桩件件皆拟着他的做派行事,每至力不从心,感到自己再也不能了时,总还咬牙尽力再试,竟从不知自己的根底究竟何在。
每常嬉说赵苍行医成痴,而今她为了相随相伴于他身侧,或只因那句“自此只你一人”的许诺,执念一起,终成痴傻,大抵与赵苍之痴相类。
一连几天,穆清没再出去,每日缄默沉寂地在宅中缓缓走动,或在杜如晦书斋中定定入坐,想事想得出神。
贺遂管事每日绞尽脑汁翻出些事由来同她说话。前日才问过她可要在正屋后头的小园子里摆放应季随景的菊花,昨日又问她英华旧日住的屋子是否要换上冷天悬的夹层帷幔。
今日见她靠坐着半榻,目不转睛地瞧着一塘子的残荷,整半日不曾动一动。贺遂管事怕她神伤太过,心念一动,上前问道:“这莲既已败了,明日我唤那花匠来清理了,起了新藕,疏浚塘底积淤,明年开春好再种下……”
她回头莞尔一笑,打断他的话,“不必了,随它去罢。那些琐事,也不必再来回我,贺遂管事自拿捏着办便是了。”
见她有了笑模样,贺遂管事多少松了口气,忙不迭地连声应喏。
他怎知穆清脸上乍现笑意,全赖了她此时拿定的主意。一条条道皆被堵死后,她原以为再无法可施了,默想了几日,忽又有了主意,心下一时畅快了不少。
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