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谋-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人。
待她领着的这些武人侍婢们施施然离开,仍是不见穆清出来。阿柳扭头见他们出了茶肆,便大着胆子走进隔间,却见穆清呆怔地独坐于案边,风炉上的铜铫子几乎煮干,发出怪异的声响,她手边的储茶叶的竹筒倾倒在案上,茶叶半洒出去,也不见她在意。
“七娘?”阿柳犹疑地唤了她一声。半晌不得她回应。正要上前推摇她,只听见她虚软无力地长叹一声,嗓子中犹如堵上了棉絮,干巴巴地道:“阿柳,长庆长公主将下嫁蔡国公府,寒食那日便议定的事,你我竟都一无所知。下月既行纳采问名之礼,明年春上,六礼成,亲迎。”
阿柳脑中似遭铙钹巨响,击得她一下跌坐至席上,反反复复地低声含糊问道:“七娘,你说甚么?你在说些甚么……”
穆清缓缓移过目光,朝她凄然一笑,“阿柳,原来竟被你说中了,圣上果然是要赐婚一位长公主至蔡国公府方能安心,早知如此,我又何必辞了吴国夫人的封诰。枉旁人皆指我工于计算,原是个最蠢笨的……”
“阿郎就这么应了么?”阿柳仍是不能置信,“怎也未听他提过只字片语?”
穆清此刻已悟得透彻,缘何寒食那日长孙氏特特地要她进立政殿里说话,她亦不想杜氏与李氏联姻,联手抗衡长孙氏在朝势力,可又不敢多言,这是特意在向自己透风,只怨自己当时未曾参透。
“他如何能不应?咱们那位圣上决意要行的事,几时未达目的便罢手过?倘若不应下,此刻我还能好端端地坐在此处?恐怕早已不在这人世。”穆清扶着案几,艰难地从垫上站起身,晃晃悠悠地往隔间外走,“走罢,咱们且先回去。现下既知道了,有些事还是早作准备的好。”
阿柳吸了吸鼻子,赶忙上前搀扶着她,向外头停着的马车走去。马车上蔡国公府的徽识此时看来格外显眼,别扭突兀地在车厢横梁上傲然闪耀。
阿柳回至府中。足忿忿不平了两日,依着她的意思,必要向杜如晦好好地讨要一个说法不可。阿达梗着脖子粗声闷气地说,“跟随阿郎二十多年。再不会揣摩人心,也知道他是怎么个品性,那等为了荣耀权势停妻再娶的龃龉事,阿郎断断做不出来。”
阿柳朝他瞟了一眼,肚腹内暗语。甚么停妻再娶,分明就不曾行过嫁娶。到底怕穆清听了去心里头不好受,也就罢了口不出声了。
穆清冷静了两日,整桩事的条框皆已明晰,初时因大惊大悲脑中难免一片混沌,平了心气,再细想之下,他亦是无可奈何,已然尽了最大的力护着自己不受侵害。怨只怨,这样大的事。他竟瞒藏得滴水不漏,也不同她讲明了。依照眼下情势,将来自己何去何从依稀也可猜到几分,左不过是再将她往余杭的顾宅一藏了事。
待杜如晦从宫中回府,已是三日后的事了。穆清原想寻他好好地问一问,却在他进门乍一见到他的脸色时,默默咽回了问话,他一脸的病容疲态,教她无从提起那些质问的话来。倒把阿柳急得直跺脚,无奈穆清严令。不许任何人提起,也只得憋闷在心里干着急罢了。
如是眼见夏日已逝,秋冬将至,穆清仿若那日在街市边的茶肆内从未见过长庆长公主一般。若无其事地度日,甚至还操忙着阿延应征玄甲军的事。每隔十来日,阿柳总忍耐不住要问她一遍,可曾向阿郎求证过长庆长公主的事,她倒万分笃定,“他若要负我。我总是拦不住的,他不愿我知,问了又何益。待他想说时,自会说。”
她不信杜如晦真会因泼天的权势弃她于不顾,亦料定他必有一番计较,故抱定主意要按下不闻不问。话虽说的淡然,但因猜不透他究竟要做甚么,又每见他气色一日日地亏虚下去,心里头到底是压了诸多殚虑,如层层山石厚泥,搅散不去。故连月来吃睡不安,自己也不免衣带渐宽,容色黯然。
捱到冬祭,眼睁睁地瞧着年节将近,年节后开春,六礼便要成了,穆清终是下定了决心,要在年节朝休中,好好地同他说一回,问问他究竟是何打算。
偏在这时节,朝上又传下了谕旨,命杜如晦与长孙无忌二人同往西岳华山祭祀,以祈来年年谷顺成,河清海晏。
接连两年的天灾肆虐,使得今次西岳祀山不同于以往宫门前带了表演意味的冬祭。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皆寄了厚望于此次祀山典仪,故替天子前往祭祀的乃是朝中最有声望的两位大僚,起码百姓所见如此,至于天子心底作何想,圣意难测,左右与百姓所想不同便是了。
因官眷不得随行,穆清只得替他收拾起匣笥行囊,将诸事与同往的杜齐一一分说了,细致打点好一应用物。临行前两日赵苍进府来送丸药,又是亲自交予杜齐手中,见了穆清,也只匆匆行礼问安。
穆清脑中忽闪过一个念头,赵苍也非首次替杜如晦诊治,遥想起往昔,用药看顾,他都会细细地说予她知,只这一遭,怎就只将药交付给杜齐,却从不过她的手呢?这年头教她浑身一颤,忙唤住赵苍,“赵医士慢走。”
赵苍颇有些意外地站定住脚。穆清在他跟前犹豫了一息,叹道:“非是七娘信不过赵医士的岐黄之术,只是拙夫的身子总不见好……”
“七娘莫心焦,有道是病去如抽丝,又何况杜公这般劳思伤神的,自然是好得慢些。”赵苍略一沉思,宽解道,抬眼见穆清正直直地注视着他,心里不免有些膈应,讪讪地别过眼,越过她的肩膀,只看向别处。
“如今世下,七娘能全信不疑的人寥寥,赵医士算是一个。”穆清凝重地一字一句道。
赵苍的神色稍显为难,目光四处游离了一阵,倏地又收拢回来,索性对上穆清的双眼,“当年夫人亲身试药替某开脱,这份信赖终身铭记。某是个直性子的,不会行那些虚虚实实的,夫人只需知晓,某此生听候夫人与杜公差遣,事事必定以二位安危为先。至于杜公的疾患夫人莫急,时日到了总会好的。”
言罢一拱手,道了声告辞,转身便离开。穆清在冷风中茫然站了一会儿,眼瞧着他疾步离去,忽觉眼前有一顶厚实的帷障,内里正发生着甚么事,却被围得密不透风,任凭她如何急切,也瞧不进里头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章 茫茫大梦(十四)
西岳奇险,行至山脚下车驾马匹俱已难行,况祈天祭台的离宫又在半山腰临崖而建。逢谕前来的人皆弃了车马,浩浩荡荡的百来号人就要一步步走上半山。
北风凌厉,杜如晦甫一出马车,脚尚未踏上地,一阵寒风夹裹细了小冰珠子袭面而来,正教他吞了一口,喉头登时被人狠狠攫住了一半,呛得喘咳了许久,面色原就蜡黄,这一番下来,越发泛黄透青,连得走路都要靠杜齐搀扶着。
行在前头的长孙无忌自下马时便望见了杜如晦这般的脸色,原地踌躇了一番,缓下紧绷的脸,走到他跟前虚扶了他一把,“杜兄这又是何苦,能者多劳话虽不错,却也要顾惜自己的身子不是。朝务本就繁忙,这样的苦差,能推便推了,想必圣上也不会怪罪。”
说着他侧头瞥了一眼杜如晦的神色,仍是一贯的谦和端稳,忽就令他心生厌烦,语中带了几分讥诮,“怨不得圣人那般倚重杜兄,仅是这份奋不顾身亲力亲为的韧劲,便是咱们这些人不能望及项背的。只是杜兄也该多保重才是,眼见这开春便要迎娶长庆长公主,介时圣上必定还另有重任相托,且有得杜兄劳忙。”
杜如晦仿佛并不在意他夹枪带棒的言语,反倒宽厚笑道:“若忙不过,定是要禀明了圣上,请出辅* 机你来助力。如今天下已大定,正是百废待兴时,辅机可不能贪图恬逸。白白虚费了一身好才干。”
这一番应答却是长孙无忌所不料的,他张着口接不上话,直至冷风直灌入口才忙闭了口。他因李世民忌惮外戚,连遭左迁,紧要事上又不得重用,胸口自是有一口怨气想要撒一撒,却生生教杜如晦温厚地挡了回来。
风大难行,一行人将近薄暮时分才抵达祭祀场。杜齐一扶着杜如晦,一路只觉他越来越冷的手,越来越僵硬的步伐。和越来越无力的喘息。至祭祀台处。再转眼去看,他的脸色已是青白一片。
因祀山典仪定在第三日,久未有人来过的祭祀台也需两日收拾安置,杜如晦又是那般形容。故长孙无忌只得一人操持着这些琐碎。祭祀场后头有屋宇三栋。原是高祖祀山时建起的小行宫。如今一直闲置着,除开最大的一间充作寝宫的院子还封着,其余两处院子早有人上来收拾了。迎候长孙与杜二人。
两日来杜如晦面色沉灰,体虚气弱,一应杂事几乎全由长孙无忌一手打理起来。至典仪前一晚,诸事俱定,只待明日。长孙无忌松缓下来,闲来无事,随意在院中走几步,山间夜风透骨,却别有一番意境吸引着人。
才略逛了逛,便见杜如晦所居的屋子大门半掩,微红的红光似从在屋中关不住,隐约透出,长孙无忌稍一犹豫,到底是抬手敲了门。
“杜兄倒是会躲清闲,高山朗月,对崖烹茶,若再有琴音几丝,当真是名士风度。”长孙无忌口中顽笑着,作了一揖,也不客气,自行在火盆另一侧的皮毛垫上坐下,向杜如晦摊开手,“在下既替杜兄打发了那些个繁琐杂务,天寒地冻中,讨杯热茶吃可还该?”
杜如晦笑而不答,长箸夹起两枚干枣投入一只空杯盏中,又自火盆上执起沸腾得烟气直冒的铜铫子,往杯盏中注入茶水,霎时茶香与枣香交织缭绕。他端起茶盏,谦恭地递予长孙无忌,“辅机辛劳,在下以茶代酒略表谢意。”
长孙无忌接过茶盏,借着炉火打量了几眼他的面色,虽炉火彤红瞧不出甚么来,眉宇间的疲顿病容仍旧一目了然。两人在朝对立之势已久,长孙无忌话语间不得不搭上小心,“这一盏茶可不好饮,教有心的人瞧了去,杜兄就不怕隔日便有话传至御前,你我就成了私下结党,坏了杜兄的前程?”
杜如晦呵呵笑了数声,却并不答他,只望着他手中的茶盏,“此茶烹煮方式甚是奇特,还是几年前七娘所授,江南冬日湿寒,饮来最是适宜。”说着又挥手向跟前大敞着门的临崖平台,“如此星稀月朗,寒山暖茶的意境,与朝政何干?辅机可莫要辜负了。”
长孙无忌低头吃了口热茶,随着他的手放眼望去,临近腊月望日,月已渐圆,柔亮的清辉泼洒在群山叠影上,朦朦胧胧地勾勒出各色形态,雄壮奇险与无限的沉寂交融在一处,颇有一番苍劲古意。崖内背风,只有低呜呼啸的风声在平台外盘旋,屋内却受不到冷风。两人皆闭了口,痴痴地沉陷入这一片寂静得只剩风声的景致中。
一道散着暖意的枣茶香气随注水入杯盏声而来,击破了长孙无忌心内的宁静,却见杜如晦执了煮开的铜铫子,又向他手边的杯盏内添上了热茶。“辅机心中也该明白,关中水旱蝗灾,并非这一场祀山能解的,连日操劳,不过是明日演一演……”
杜如晦的话未尽,长孙无忌转头拧起了眉头,唇边浮起的笑意中半是嘲弄半是愠怒,“杜兄何出此言,你我为人臣子便该解君王之忧,何况事关民生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