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小日子 >

第24章

名门小日子-第24章

小说: 名门小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夕看到大老爷和大太太李氏脸上都闪过一丝自豪和欣慰,毕竟是沈家的长子嫡孙,沈佑堂夫妇对沈青扬还是抱了极大的期许。这时,二太太说道:“夕儿,你来解答一下,快满足我们大家的好奇心。”清夕笑道:“二婶,其实这道题啊可以有两个答案,我刚才说的树上栖个猴可以理解为栖息的栖,这样答案就是一个,也可以理解为七八的七,这样答案就是八个。”

    众人恍然大悟,再次感叹清夕的古灵精怪。开玩笑,这些东西可是穿越女必备的绝技之一啊!清夕敏锐的发现杨子谦和杨润素看自己的眼光由开始的平静转为欣赏,尤其是杨子谦,眼神尤为专注。

 第三十章 趣味接风宴

    最终在众人的笑闹中,以大少爷这组各答对一题,四少爷这组答对一题,两组各加一分,其余全军覆没,不过众人确实玩的开心,沈青林和杨润素获得了奖品。沈青林请杨润素先选自己喜欢的物事,杨润素执意不肯先选,要请沈青林先选,沈青林只得挑了那套精致的弓箭和一个翠绿的翡翠镯子,其余全都送与杨润素,杨润素也是个大方的女孩子,当下就把礼物分别送给沈家五位姑娘挑选自己喜欢的,说是这比赛就是为了玩乐一回,礼物当与姐妹妹共享。

    很显然,二老爷、二太太和韩姨娘对于沈青林的表现很满意,杨先生和杨夫人对于杨润素的表现也很高兴,总之,这场趣味的接风比赛算是宾主尽欢吧。

    徐妈妈进来问饭菜齐备了,是否现在摆饭,大太太点点头,当下大老爷并少爷们都去对面的亭子里入席,这边大太太也带领大家入席。一时间只见十几个丫鬟们摆了饭菜上来,又端了水伺候主子们净手,然后才开始用饭,因这桌都是女眷,丫鬟端上来的是上好的果子酒,甜甜的,带着淡淡的芳香味,见大太太吩咐丫鬟给对面的少爷们也上些果子酒,说下午还要上学,要少爷们少饮些酒。清夕寻思着改天要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捣鼓出些果汁来喝,嗯,可以尝试一下。

    两桌人说说笑笑开始用餐,这也是清夕很满意的一点,沈府虽然很讲究礼仪,但沈家祖上的规矩却从不让家人推崇“食不言,寝不语”那套,老太爷也说出去在别人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但在自己家关起门来还讲究这些,弄得亲亲热热的一家人反显生疏,想来这都要归功于同为穿越同类的沈家先祖了。

    宴席没开多久,少爷们那桌就开始热闹起来,他们已经开始在行酒令了,二太太笑着说:“大嫂,我们这桌也不妨寻些乐子,别这么闷着吃饭,没得闷着了孩子们。”

    大太太笑着应了,问二太太可有什么好注意,二太太是个心直口快的性子,与身为武将的二老爷性子都是直爽的,“咱们往常见外头那些世家夫人奶奶们总爱玩些文绉绉的接诗啊什么的游戏,我是觉得这游戏有些闷,怪没意思的,不知杨夫人可有什么好注意?”。

    杨夫人摇摇头,“不怕两位太太笑话,自从我们家老爷辞官后,我也就一心在家教养孩子,很久没出来活动了,哪里会知道这些个东西啊。”

    三人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什么好主意,杨润素却笑着说:“两位太太还有母亲却是忘了不成,咱们这儿不是还有主意最多的三姑娘么,三姑娘可有什么好主意不成?”

    清夕想起了《红楼梦》里的击鼓传花游戏,于是对众人讲了,二太太听了高兴极了,说:“还是三丫头主意多,这个法子好,又简单又可以让大家开心,咱们啊就玩这个。”

    众人欣然同意,杨夫人说:“鼓声停的时候谁拿到花谁就讲个故事或笑话停,必须要让大家都满意才可以,不然就罚酒啊。”

    于是大太太让小厮们去寻一面小鼓来,让丫鬟们去院子里摘一支开的正好的海棠。不多时,众人开始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

    大太太让身边的梦娥用帕子蒙了眼睛,清夕告诉她可以开始敲鼓了,想停的时候就停,然后一支开的极好的海棠从大太太手里开始传了起来,第一轮鼓停的时候,花正好从四姑娘手里传到了五姑娘的手里,五姑娘沈清?一脸懊恼的说应该再传快一点,传到润素姐姐手里,四姑娘沈清芳好笑地说:“快给大家讲个笑话或者故事也行,不然就要罚酒了。”

    沈清?皱着秀气的小眉头,想了想就讲了件自己的糗事给大家听,倒也逗乐了大部分人,算过关,第二轮鼓停时轮到了杨夫人,杨夫人讲了个简短的小故事,也过关,第三轮鼓停时恰好轮到了清夕,清夕想了想就给大家讲了自己以前在一篇小说中看过的笑话,说道:“古时有个诗人非常有名望和才气,当时的皇帝听说后召他进宫,一次宴会上,皇帝说“李爱卿,朕命你写诗助兴。”那诗人答道:“皇上,写诗可以,还请贵妃为我磨墨。”皇帝爽快答应了,说道:“哈哈,这有何难,来人啊,上馍馍,贵妃啊,你就喂他吃几个吧。”

    沈清夕讲得声情并茂,众人一听笑的前仰后合,乐的不行,杨润素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断断续续地说:“我今日才知道,原来磨墨还可以这样理解啊。”

    对面亭子里的沈青扬过来问道:“母亲,你们可是有什么好玩的,也给我们讲讲,让我们也乐一回。”

    大太太只拿手指着清夕,笑得直揉肚子,清夕只得将众人玩的游戏和她的讲的笑话又说了一遍,沈青扬听了也是直乐,那边几位少爷就催着他过去给他们讲讲,沈青扬过去将此事一讲,众人更是笑的毫无形象,三少爷沈青珏愣是将嘴里的酒都喷了出来。一时间,整个亭子笑声一片。

    接风宴过后,大太太、二太太亲自送了杨夫人去锦绣园安歇,杨夫人一行到了锦绣园安歇,先是感谢了沈府的盛情招待,又留二人闲聊。于是分宾主坐了,丫头们上了茶后,杨夫人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有些事情想拜托两位太太帮忙。”

    大太太答道:“咱们之间也不用这样客气,能帮忙的咱们肯定帮,你且说说是什么事?”

    杨夫人将手中的茶下,'免费小说'整 理了下思绪方才说:“我想请两位太太帮忙打听打听这附近有没有不错的宅子及价格公道的铺子,我想买下来。”

    二太太一愣,说:“你们是想要搬出去住?可是有我们招待不周的地方?”

    杨夫人连连摆手,“两位太太不要误会,我们老爷时常说起沈家是当今世家王侯中最有情意的,我虽今天第一次进府,但仍是感受到了这种气愤,之所以打算买铺子与宅子,也是同我们老爷商议过的,我们老爷这个脾气是断不肯再出仕的,可眼下比不得从前,孩子们年龄都大了,子谦已经快满十三岁了,润素也已经十岁,再过几年孩子们就都要谈婚论嫁,我和老爷想趁现在给孩子们攒点家业,所以打算先盘下个合适的铺子,做点生意,将来也能为子谦打点一下,等家里好些了再买下几个庄子,免得将来孩子们受苦。”

    其实杨夫人还有另外的一层考量,他们一家都住在沈府,感觉上就像沈府养的清客,这样倒不如自立门户来的自在,况且将来孩子们谈婚论嫁的时候,说起杨府老爷原是沈侯爷府上的西席,外人也会给予几分尊敬。大太太、二太太也都是为人父母的,如何会不懂得杨夫人的心思,两人对视一眼,将此事应了下来。大太太说:“不知您想要什么样的宅子,铺子可有位置的限制?”

    杨夫人答道:“我们家人口原就不多,三进的宅子足够住了,只不知这附近可由合适的?我是想着最好和侯府不要太远,这样孩子们来府里读书也方便,我们也能时常往来,只是不知是否有这样可巧的宅子?铺子嘛?我初来京都,也不知道这京都城的地价如何?位置倒是不限,最好是个热闹的地段就好,您先帮忙打听着,这事少不得让两位太太帮忙参详一下。”

    二太太笑着说:“应当的,我们家也是有铺子和庄子的,不然我们光靠侯爷和两位老爷的俸禄哪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人啊,况且咱们家少爷姑娘们又多,少不得要寻思些赚钱的营生,大嫂,咱们家要不是。。。。。哎,也该多添些庄子的,不如趁此机会看看,过几年也给姑娘们准备嫁妆了。”

    大太太何尝不想,只是家中经济捉襟见肘,心里也是越发着急,过几年孩子们也都该议亲了,府里多些庄子也能撑撑门面,想到这里,大太太不禁暗自担心家里状况要是没有改善真不知如何是好。

    强压下心头的忧愁,大太太点点头,说:“这事我会让徐安先打听着,待有合适的,咱们一块出去看看,这段时间,杨夫人就先放心的在锦绣园住着就是了。”

    “如此多谢了。”杨夫人起身谢道。二太太也知道目前家中情况不好,自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多说。

    三人说了会话,看杨夫人乏了也就各自散了,大太太回去吩咐自己的陪房徐安去寻找合适的宅子、铺子等,没几日,徐安就在和卫国候府隔着一条巷子的如意巷中寻到了一座三进的宅子,主人因举家南迁,急着将宅子转手,大太太和二太太陪着杨夫人看过后觉得还不错,就买了下来,杨家也收拾齐整合家搬了过去。

 第三十一章 稀奇的寿礼

    杨氏兄妹来了以后,第二日就和沈府的少爷姑娘们一起读书,学围棋的搭档方式也有了变化,杨子谦和五姑娘沈清?一组,杨润素由杨先生亲自教导。一群年龄相当的孩子每日一起读书,学琴,下棋,偶尔清夕弄个拓展游戏给大家玩玩并分享一下,清夕所选的大部分拓展游戏都是讲激励和团队合作的,因此几场游戏玩下来,大家的感情更是亲密无间,以前的一些隔阂仿佛从未存在一样,因此杨先生越发认定沈府的这位三姑娘天性聪明,这么小的年纪就能看透很多事情,真是玲珑剔透。

    时间就这样轻松的滑到了十月,京都城勋贵世家之间发生了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让各大世家平静的日子掀起了一丝丝波澜。十月十五,皇帝万寿节在即,加上皇后娘娘即将临盆,为了给皇后娘娘府中的龙子祈福,皇帝大赦天下,还特地下圣旨,要大宴群臣,所有官员入朝庆贺。

    圣旨一下,朝中官员都动了心思,当今皇上登基六年,实在堪称为一位生性节俭、勤于政事又非常有远见卓识的好君王,每年的万寿节皇上都是主张节俭的前提下随便过了,让文武百官全部入朝庆贺,大宴群臣还是第一次,大家都在猜测可能因为皇后要生下嫡长子,皇帝登基六年,膝下只有三名公主,嫡长子即将诞生的情况下皇帝大喜过望有此举动也能理解,但不管怎样,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机会,大家都挖空了心思来为皇上和即将出生的皇长子准备贺礼,一时间,京都城的各种老字号的古玩当铺生意十分火爆,更有甚者,各家还悄悄地派人去打探别家准备的礼物,生怕盖过了自家准备的礼物的风采,短短几天的时间京都城的气氛变得神秘又诡柔。

    十月十二日,皇后提前发动,果然生下了皇长子,普天同庆,各家赶快在原来准备的贺礼基础上继续追加,务必争取在此次朝贺中自家的礼物能被皇上一眼看中,从而平步青云。于是都更加盯紧了自己的对手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