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名门小日子 >

第2章

名门小日子-第2章

小说: 名门小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听到屋里一声温柔的笑声,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太太早起了,三姑娘快请进吧”,清夕知道这应该就是李氏身边的大丫鬟心婉,于是扬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婉姐姐早啊,哥哥和姐姐可都来了么?”

    说着进了屋子,解下了身上的披风递给身后的心巧。

    “大姑娘已经到了,大少爷和二姑娘还没到”心婉上前对清夕施礼,却见其头上只将部分发丝跳了起来在两边挽了对称的双髻,各带了朵黄色的绢花,身上穿杏花色的斜开襟上衣,下罩鹅黄色的裙子,腰间系一条浅绿色腰带,才十五岁的女孩眉眼间自有一股端庄的气质。

    清夕携了心婉的手往里走,感到一股温暖的气息夹杂着淡淡的檀香味道扑面而来,抬起头看到正位软榻上坐着一位二十七八岁左右的女子,上身穿着浅青色的夹袄,下着白色撒花裙,头上挽着一个利落的发髻却只差了一个白玉簪子,清夕知道这是为沈老太太守孝的缘故,不能穿金戴银,也不能穿鲜艳亮丽的正色衣服,清夕福下身去,端端正正行了个礼,“母亲早安”

    “我的儿,快别这么多礼,快起来让我看看,身体可大好了”李氏忙将清夕拉到身边,温柔的问。

    “劳母亲惦记,已经大好了”,清夕回答完毕,转头对旁边椅子上坐着的沈清歌问到“大姐姐来的好早啊”

    一身浅碧色衣衫的沈清歌,虽只有十岁,但已可看出未来绝对是个美人胚子,秀气的鹅蛋脸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挺直小巧的鼻子,配上泛着淡淡光泽的小巧的嘴,虽着一身素淡,却仍让人眼前一亮。

    “三妹妹也很早,刚才母亲还和二姨娘说起你,担心三妹妹的身体不知恢复的如何了,因母亲说要妹妹好生静养,妹妹将养的这段日子,姐姐也不敢前去打扰,怕妹妹费神”沈情歌也回了个笑容。

    清夕郁闷了,这哪像两个八岁和十岁的小姑娘的对话啊,看来生长在这豪门大家里,又都是庶出的姑娘,沈清歌也是很小心奕奕吧,自己也是初来乍到,还是要小心翼翼,摸清情况再说,至少要先理清家里人对自己是真的疼宠还是因为了无大师之言,若是真的疼宠,自己必定投桃报李,若是虚情假意,自己就要好好想想怎么在这个时代独善其身了。不过沈清歌比自己情况要很多,至少她有亲生的母亲在,清夕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下在大姑娘后面立着的一位也是二十五岁左右的妇人,一身半旧的衣衫打扮,头上只戴了一朵淡紫色的朱花和一个用细小的珍珠穿起来的流苏簪子,打扮很是素淡,正低着头不知到在思考什么,这就是二姨娘王氏吧。

    “可不是呢,太太是真真的疼三姑娘,刚刚还在说起三姑娘的身体,希望三姑娘经此一劫后能够顺顺当当的”听到大姑娘提到自己,二姨娘忙抬起头来,一脸的笑意。

    真的假的啊?沈清夕想着,这以前的小清夕是从小养在李氏身边,应该也是有几分真感情的吧,只是不知道到底有几分,这么想着,清夕还是转过头一脸感动的说“都是女儿不好,让母亲挂心了”,

    “傻丫头,跟母亲客气什么,只是你自小体弱多病,母亲难免挂心,这天下做母亲的都是一样的心思,只愿孩子们能够顺顺利利的长大成人,健康喜乐,你虽不知我生的,却是养在我身边的,母亲心里怎能不为你忧心”李氏说着,眼圈竟染上了一丝红意。

    清夕忍不住有点感动了,现代的清夕是个孤儿,从来没有体会过父爱母爱,也不知道亲情的滋味,所以无从体会父母担忧子女的那种疼爱恳切的心情,清夕转过头去,看到王姨娘对于李氏这种对于儿女的期盼也是一脸的深有同感,原来这就是有亲人的感觉,心里忍不住一丝酸楚,正郁闷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李氏时,听到了外头小丫鬟的声音传了进来,“给大少爷、二姑娘请安,外面凉,两位主子快进去暖暖身子吧”

    “太太快别难过了,大少爷和二姑娘来给您请安了”心婉上前说到。

    “快请进来”李氏用帕子拭了拭眼角,吩咐道。

    帘子一动,带着些微的凉意一起吹了进来,只见一个俊逸秀气的少年走了进来,头发整齐的被一条浅灰色的发带束起,一身白色的衣衫,只腰间系一碧色的腰带,紧随其后进来的沈清妙确是一身月白色的衣裙,隐隐绣着梅花暗纹,稍微有些婴儿肥的脸庞带着一抹甜美的笑容。

    两人进来后先是给李氏请了安,又和沈清歌、清夕之间互相见了礼,沈清扬对坐在李氏旁边的清夕说“三妹妹也过来了,可是大好了”。沈清扬坐在了李氏下首第一个位置上。

    “是啊,没想到三妹妹也过来了”沈清妙被李氏拉着坐在了右边,也转过了头。

    “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劳哥哥姐姐记挂了”清夕立刻奉上笑容和标准答案,今天一下子把自己三位哥哥、姐姐都见到了,不知道他们性格如何,是否好相处,自己应该借此机会好好观察一下,也好决定以后相处之道。

    却说沈清扬看了看自己这位三妹妹,感觉和以往有些不同,以前三妹妹总给人一种柔弱可人感觉,现在的三妹妹坐在母亲身旁,淡淡的笑着,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代替了原来那种娇怯可人的感觉,莫非那了无大师的话是真的,沈清扬心下疑惑,面上却丝毫不显。

    “身体好了也要好好将养一段时间,既然你们都来了,我和你们说件事情,先前你们兄妹淘气,把教导你们的先生气走了,这段时间因夕儿病着,也没顾上给你们请先生,现在夕儿好了,我会和请老爷商量再寻找合适的先生,你们在新先生来之前要自己温习功课,不可将原来的课业拉下。”

    四人点头称是,李氏接着又说:“三位姑娘年龄也不小了,先前宠着你们,只让你们跟着兄弟们一处读书,学习琴棋书画,你们也渐渐大了,你们也要开始学习规矩和女红了,毕竟过几年你们都要议亲事了,总不能一直这样和兄弟们在一处玩闹,我寻思着要请一位教导嬷嬷教导你们规矩,至于女红,也要开始学起来了,王姨娘的女红就是数一数二的,也不用专门请什么嬷嬷了,就由王姨娘抽时间教导你们女红好了”。大姑娘沈清歌、二姑娘清妙听到提及将来的婚事,都一脸害羞,低下头摆弄衣衫,倒是清夕,没有太大感觉,自己这个身体才八岁,要论婚事,至少也得五年以后吧,五年,足够自己做很多事情了。

    “是,太太,等嬷嬷请来了看姑娘们的课程怎么排吧,女红的课程到时就让姑娘们去我院子里学就是了。”王姨娘上前福了福身。

    “还要学规矩啊,娘亲,可不可以不学啊,人家以前也没学啊”沈清妙偎依在李氏身上,撒娇道。

    “没规矩,以前娘宠着你们,以后可不行了,我们住在京都,咱们沈家又是候门,怎么能让人家笑话咱??家出去的姑娘没规矩”李氏笑骂道。

    “二妹妹,娘说让学就学吧,再说还有我和三妹妹呢,我们姐妹三个一起学,怕什么”沈清歌笑着说。

    “是啊,二姐姐”清夕附和到,心里却在想:原来这儿也可以叫娘啊,只是不知道是沈家母女间关系亲厚,李氏为人宽厚还是这儿的风俗就允许。

    学习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李氏又照例问了问沈清扬的功课,然后留了饭,吃饭的时候清夕惊奇的发现,看来自己从小说上学到的东西也不一定全对,至少在沈家就不全对啊,王姨娘并不是站著伺候李氏用餐,而是另置了张小桌子,一起用饭,只不过用饭过程中要一直注意一下李氏这边的需求而已。只是不知道是这个时代的妻妾制度没有小说上说的那么残酷,还是只有沈家特别,看来以后的日子要多留心观察了。

 第三章 家中秘密

    这日,清夕仍是一早起来带着心巧去给李氏请安,经过几天的摸索,清夕发现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运气还算不错,自己穿到的这沈家还真是跟小说中看到的不一样,沈家祖训中要求各位主子爷除非必要,否则不许纳妾,也不许有什么通房丫头,如果一旦纳了妾室,则主母不许虐待妾室,妾室也应晨昏定醒,尊敬当家主母,且不能在主母之前诞下子嗣,男人也不能宠妾灭妻,据说这是当年沈家先祖立下的规矩,因此,沈家两位老爷的妾在这个时代都不算多,沈佑堂目前只有一位妾室(沈清夕生母姜姨娘早逝),沈二老爷两位妾室,沈家大太太李氏、二太太张氏都是宽厚之人,只是不知道这些太太与姨娘实际的相处中会不会真的不在乎共享一位丈夫,不过清夕看的出来,二姨娘王氏对李氏是真有几分尊敬的,李氏对自己和大姑娘也是不错的。而沈家大少爷、大姑娘、二姑娘也都被教养的不错,至少目前为止清夕还没有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些不好的习气,而他们与清夕之间的关系虽然不算亲热,但也算和平相处,大抵是因为之前的三姑娘因身体不好,除了一起上课极少处自己的院子,就是上课,也因为身体原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至于沈家老太爷、大老爷和二房一家人是什么样?清夕目前还未见到过,所以不好评价,因为沈老太爷本喜安静,自老太太去了,身体也不太好,除了必要的应酬外极少出他居住的天然居,且除了每月的初一、十五,也不让晚辈们去问安,本月的问安清夕错过了,只能再等到四月初了。

    走到春榭居正房,清夕奇怪怎么门打帘子的小丫头不在,却听到里面传来了一句低沉的话语“清扬和二弟家的那三个小子最近玩的有些疯了,整天的在练武场上打闹,也不好好读书,太调皮捣蛋了,之前的夫子已经被气走了,也该正经请一位西席来家里教导他们兄弟四人”

    “老爷的想法倒和妾身的不谋而和了,我前日也和二姨娘说道着要请一位教养嬷嬷来家里教导姑娘们呢,老爷常在外头跑,您看着请位夫子来教导家里的少爷们,妾身去请位嬷嬷来家里教导姑娘们吧”是李氏温柔的声音

    清夕知道这是沈佑堂在屋里了,正琢磨着直接掀帘子进去会不会唐突,突然听见沈佑堂叹了口气,“这请先生和教养嬷嬷来家里都要好生供养着,一年四季的节礼并四季衣服等,家里又要花费好大一笔,而且临近清明,还要忙祭祖事宜,夫人先筹划筹划府里的银子可够?”

    清夕听到这话,收回了要掀帘子的手,站在廊下发怔,堂堂的卫国候府,难道还缺银子花?莫非自己穿到的这家已是强弩之末,光剩个空壳子了?这时听见李氏的声音想起,“府里所剩的现银确实不多了,这祭祖是大事,银子的支出自然要紧着祭祖了,请先生和嬷嬷的花费我再想其他办法筹划吧,实在不行,就让徐妈妈拿几件上好的首饰先典当了应付过去就是”

    “哎,没想到我们堂堂的卫国侯府传到我这代竟然要没落了,”沈佑堂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哀伤,“这两年我和二弟丁忧在家,也没有什么俸禄,那俸禄虽少,多少也能应急不是,也都怪我无能,想当年,我们沈家这么多的庄子和铺子,竟然。。。。。。。,哎,不提也罢”

    清夕听到这里再不明白就是傻子了,看来这卫国侯府是真的曾经辉煌过,这府里的亭台楼阁,假山湖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