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电力强国 >

第313章

超级电力强国-第313章

小说: 超级电力强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王英女士的思路,待后人评说的时候,投入如此巨大的一座大坝,在电机设计上却如此的不专业与迂腐,扼杀了整个三溪的扩充能力,最终背负骂名的将是在坐的所有人。”
  这一席话,大家都能想到,唯独只有最后一句,让人心下微微一动。
  是啊,别说后人评说,现在让国际专家评说,三溪大坝选用50万机组,简直就是贻笑大方了,为什么?因为要防止美帝入侵啊!防止帝国主义在机组里安定时炸弹啊!
  贻笑大方。
  “至于经济效率,机组巨大的维护成本摆在这里,无需多言。”夏雪望着王英,最后说道,“况且我国水电已经多次采用过进口机组,在克州坝和二滩都有很好的诠释,你这种论调实在站不住脚。”
  话罢,众人沉思之中,王英终于说出话来:“好啊,小夏,跟你父亲一样,抢着把真金白银往帝国主义袋口袋里塞啊。要注意,现在讨论的是三溪,不是什么克州坝小浪底,你考虑过这里出了问题的话有多严重么?考虑过坝体被破坏的话,中下游会发生怎样的场景么?”
  夏雪立刻反驳:“我实在想不出水电机组的容量选择与坝体稳定型有什么关系。”
  王英则坚决说道:“如果是美日机组的话,就会有关系了。”
  “你必须把电力技术跟政治安全结合在一起么?”
  “当然,安全永远是电力生产中的首要环节!”
  “那照你的说法应该杜绝一切进口电力设备?”
  “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这样,至少,在三溪,必须这样。”
  夏雪长叹了一口气:“王英女士,你自己应该也知道,在电机选择上扯上国家安全有多么牵强,多么荒唐。如果你反对三溪工程的话,你可以用其它方式来表达,这里是发输电讨论组,如果要反驳眼前的这份报告,请从技术角度出发。”
  一直静听的岳云鹤频频点头,这话终于说到点子上了:“小夏说得对,大坝建设已经无可辩驳,如果王教授依然持反对意见的话,必须要发电技术角度出发。”
  “你们,不能这样绑架我。”王英略显仇视地望向众人,“你们好,你们很好,你们扪心自问,你们想想三门峡,你们摸着良心说,三溪,到底该不该建。”
  好吧,这个人已经走极端了,前面都是废话,她就是反对反对再反对,在无关紧要的发电组里也要反对。
  张逸夫始终在想,为什么大家还要让她说话,为什么还不进入下一个议题,这种人显然是没法说服的,你辩不通的。
  看着岳云鹤为难的表情,张逸夫好像终于意识到了什么。
  签字,应该就是为了签字。
  几百位专家参加论证,原则上,他们有拒绝在论证结果上签字的权力,虽然应该没有一票否决那么严重,但当拒绝者达到一定数量,这次的论证将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很可能最终告黄。
  因此,每位组长的学术任务,肯定是确保论证报告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同时他们身上还肩负着政治任务,那就是确保每一位专家最终在报告上签字。
  这恐怕就是岳云鹤烦恼的根源,他想最后争取到王英的签字,即便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否则也不至于创造局面,让张逸夫夏雪这种乳臭未干的孩子跟王英较劲。(未完待续。。)


444 站在未来的肩膀上

  从张逸夫的角度来看,这场论证中压力最大的应该是水土资源,地质方面的讨论组,作为发输电方面的专家成员,就事论事,只谈自己的专业,完全不会有任何理由不签字,不愿承担责任,王英如此毫无道理,不顾脸面与身份的反对,恐怕是因为在大立场上的反对,而非电力技术。
  因而所有人说的所有道理,她比谁都清楚,只是她也没有选择,只能用这种方式在专业范畴内反对。
  想得势力一些,如果上层领导要绝对控制“拒绝签字专家数量”的话,风平浪静的电力讨论组突然出来一个幺蛾子,一定会苦不堪言的,这个压力最终将落在讨论组长、副组长们的头上。
  有趣的是,前世的论证结果中,400余名专家,刚刚好仅有9人拒绝签字,9,一个多么微妙的数字,刚好没有达到两位数,耐人寻味,想必这是做了无数思想工作的结果。
  方才王英提到了三门峡,引出了会场长久的沉默,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确实是反对方屡试不爽的一个反驳依据,毕竟没有什么比事实更加有说服力了。
  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是我国第一座以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为目标的综合大型水利枢纽。三门峡之于黄河,即三溪之于长江,它们无论在政治上、技术上、状况上抑或是争议程度上,都是如此的相似。
  三门峡大坝始建于大。跃。进时期,光是听到“大。跃。进”这三个字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了,那个时期的精神就是就是不遗余力脱离实际地发展生产力,政治上搞“一言堂”。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我国与苏联人合作。建造了这座黄河第一坝,那还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
  三门峡的反对声音同样也有,但不如三溪这么严重,原因也很简单,敢于真正意义上跟太祖唱反调的人毕竟是少数,那时唱反调的专家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天地良心,为自己读的那些书,他们的名字也都被历史铭记,始终受人尊敬。
  待1961年大坝落成后,争议与利弊,时至今日依然说不清楚,唯一能肯定的是,当时确实低估了黄河的泥沙沉积量。也低估了这样一座大坝对环境,对周围省市特别是上游造成的连锁影响,事后美周郎曾在外交场合中承认,“确实打了无准备之仗”、“科学态度不够”,同时也肯定了那些被压制声音的反对者。
  至此,黄河上游水患等诸多问题都扣在了三门峡的头上,甚至有人将“75。8”溃坝的锅都远远扔给了三门峡,连省与省之间的争端。偶尔都会以这个大坝为发泄口,不少人恨不得炸坝而后快。在这个论证当口。三门峡自然也会被拿来说事。
  实事求是地说,在工程设计上,三门峡确实有不科学的地方,一方面是急于求成,另一方面是老毛子提供的技术实在不成熟,投产后不久就进行了两次改建。这也确实造成过小范围的危险。
  但论到千百年来的黄河水患,三门峡是利是弊,还真的说不清楚,似乎最后的论调依然是功大于过,对治理水患。创造效益,积累经验起到了关键作用。
  退一步说,如果三门峡真是个祸害的话,在三溪落成之前留着它,可以说是为了三溪论证能通过,而在三溪稳定运行10年后,这座近六十年前的大坝却依旧矗立在那里,可见它依然有存在的意义,毕竟我党已经坦然面对过去几十年犯下的一些错误,也对太祖功过有了定论,该平反的平反,该改正的改正,没必要再为一个三门峡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不管怎样,此时会场中的人思想是不可能这么解放的,三门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一种创伤,对水利、水电人的创伤,源于那段历史,源于不靠谱的老毛子。
  沉默之中,岳云鹤叹了口气,这口气不仅是叹给三门峡,同时也代表他几乎放弃了对王英的最后争取。
  许多人也跟着发出了微微的叹息。
  王英也放缓了一些语气,冲着夏雪这边道:“小夏,刚才我说话态度有不对的地方,也许是情绪太激动,立场太坚决,不该把面对你父亲的态度带到你身上。”
  此举倒是让人有些动容,虽然很顽固,但她还是讲理的,毕竟是大学教授的身份。
  夏雪也让了一步:“我态度也有问题,没控制住,谢谢王教授的原谅。”
  气氛终于放松了一些,王英也跟着释然笑道:“你看,这一点你就比你父亲好,懂得低头和谦让,虽然这张嘴也不遑多让吧……”
  不少人跟着笑了起来,父女之间总有很多共同点,却又总有一些泾渭分明的地方,这就是人类的有趣之处吧。
  “好吧,那咱们抓紧时间,下一个议题……”岳云鹤终于挥了挥手,准备放下这些东西。
  但有一个人,还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
  “岳教授,能不能也给我5分钟。”张逸夫十分诚恳地问道。
  岳云鹤微微一愣,而后望向邹世亮。
  邹世亮叹了口气,也跟着点了点头。
  明明是要关门放逸夫的,却不料放了个夏雪出来,这会儿咬都咬完了,你还能说出什么新花样儿来,不过也无所谓了,换做谁跟王英争,都没有结果的。
  “都是部里派来的小同志,我们自然要一视同仁,都给机会。”岳云鹤淡然一笑,“这位是华北电管局的张逸夫,有意见,请说。”
  张逸夫起身的时候,感觉胳膊被夏雪拉了拉。
  转头一看,夏雪默默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攻击王英了,也没必要为自己出头。
  张逸夫温和一笑,爷这么怂,不会乱咬的。
  站起来的张逸夫,先是叹了口气:“首先我特别理解王教授,在参加工作前,我是跟王教授站在一个立场上的,想法很粗浅,肯定没有王教授考虑得多。我当时就想,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就缺三溪那2000万的容量么?火电就跟不上么?风电就起不来么?非得在长江上拦一道么?”
  张逸夫说的道理虽然粗俗,但其实是最接地气的,在坐专家们整日高谈阔论之后,听到如此简单殷实的论点,倒也颇为受用。
  王英也跟着面露和颜:“小张同志理由虽然粗浅,却是最简单明了的。”
  张逸夫见她终于柔了一点,便继续道:“要不我也别叫您王教授了,就叫王奶奶吧,我也不吃亏,我们小同志到这里谈谈自己的意见,粗浅稚嫩,谈不上跟专家座谈,我也不搞得那么严肃了。”
  王英的和颜悦色又更严重了一些,点头默许。
  “成,那我接着说。”张逸夫紧跟着笑道,“我先说一点最粗浅的道理,那就是选用70万机组,不等于选用进口机组。”
  王英的神色忽又紧了一些:“小张同志你还是不懂啊,要用七十万的机组,肯定是要进口的。”
  “但这只是目前暂时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引进技术自己造对吧?退一步说,机组建设大约是10年后的事情了,国产设备发展这么快,也许过几年就有70万的能力了呢?不瞒您说,我前一段搞超临界的时候,也面对这样的问题,但超临界的技术瓶颈卡得太死,没有办法,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必须进口,而且几年内都必须进口。可是在水电机组上,我们技术并没有那么落后,随时有可能达到70万的能力,所以我觉得把70万跟进口强行栓死,有那么一点点牵强。”
  张逸夫说话始终是慢条斯理,尽量柔和,没有任何攻击性,这倒是与他的一贯作风大相径庭,搞得老邹都浑身起鸡皮疙瘩,你小子王奶奶叫的贼你妈亲啊!
  王英也陷入了某种纠结中,张逸夫这种说法确实很难推翻……
  没这么明确提过,肯定不是因为其他人比张逸夫傻,只是思维受限,在他们的认知中70万水轮发电机跟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的地位差不太多,铁定要进口的,70万就是等于进口。但在张逸夫的认知中,三溪工程机组是随工程建设陆续投产的,2003年第一台机组投产,随后近10年的时间建成了32台70万机组,当然这包括后来扩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