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权贵娇 >

第312章

权贵娇-第312章

小说: 权贵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邵连蘅他们查不出什么,更说明了背后的人手段了得。藏得也足够深!
    幸好,他手头上可以用的人,除了邵连蘅和彭贻芳这些大臣外,还有秘密的皇家暗卫。
    在他吩咐邵连蘅与彭贻芳去查探的时候。也派出了皇家暗卫彻查东宫,那些香料、陈家香坊与陈礼,皇家暗卫也查了,还先于彭贻芳他们所禀。
    更重要的是,皇家暗卫们比邵连蘅两人查到了更多线索。也让崇德帝的判断更加清晰。
    他将一份奏疏甩到殿中央,冷冷对两个人说道:“你们查不到的东西,朕查到了。看了之后再告诉朕,这些消息代表着什么。”
    这份奏疏,是什么内容?
    邵连蘅伸手将奏疏拿起来,摊开一看,脸色变了几变,喉咙被塞住一样,半响都说不出话来。
    他从来没想到这个可能,所以根本就没往这个方向查。自然,就会无所进展。他真的忽略了……
    彭贻芳摊开了奏疏,看清了里面的内容后,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克制不住出声道:“这怎么可能?七殿下与太子一母同胞,怎么可能会害太子呢?这些调查……是不是弄错了?”
    彭贻芳不解地说出这些话。事实上,他慌乱不已,差点拿不稳这奏疏。
    这里面的内容,是与七皇子府有关的,说的是七皇子府有人秘密买下许多五石散。暗卫们随后在七皇子府找到了五石散。
    五石散,又是五石散。
    这一次,五石散指向了七皇子。这里面的内容是说,太子吐血昏迷。有可能与七皇子有关!
    是了,邵连蘅这时才恍悟。七皇子,也是成年皇子之一。
    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邵连蘅曾听说过的。七殿下是否对皇位有心?会不会罔顾同胞之情、对太子下狠手?七皇子,会是那等狼子野心吗?
    邵连蘅沉默了。彭贻芳惊惧了,崇德帝则等着他们回话,紫宸殿安静得针落可闻。
    常康的到来,打破了紫宸殿内的安静。当听清楚他禀告的内容时,彭贻芳惊呆了,若不是用手死死撑住,他当场就会跌坐在殿中,几乎仪态尽失。
    但此刻,殿中没有人会在意他是否失态,他们都和彭贻芳一样震惊,邵连蘅都不知道手脚往何处放。
    常康查出,郑杏林用来开药材坊的钱,竟是来七皇子府。当时,郑杏林怕是想借七皇子府的势,曾在京兆府做了备案,京兆府的卷宗里面,就有一张郑杏林与祝虞的文书协议。
    祝虞,七皇子府长史。谁都知道,七皇子朱宣信最信任的,就是这个内侍出身的祝虞。
    正如先前陈礼否认一样,祝虞否认与郑杏林有关系,根本不知道什么京兆府文书,说是有人嫁祸于他。他所辩驳的话语,和陈礼的差不多。
    他这些否认,皇家暗卫们姑且听着,并且将它们详尽上传,与此同时 ,那份从京兆府找到的文书,也一并上呈到紫宸殿这里。
    这份文书,略有些泛黄,墨迹也不新,上面的日期,清楚地注明是一年多前;而上面的印鉴,来自前京兆尹林世谦。
    林世谦,已经死了。
    这份文书书否真确,大概就只有郑杏林与祝虞知道了。噢,现在郑杏林也不见了,现在就只有祝虞一个人能说话了。
    祝虞深受七皇子器重,他的否认,能当是真话吗?
    这一下,紫宸殿更安静了,彭贻芳绞尽脑汁,也只能无力的说道:“皇上,太子曾对臣说过,他与七殿下同胞手足,情分非比寻常。这会不会是……像五殿下那样?”
    他是太子詹事,这番话语扣着一母同胞,听着是为太子着想,倒也没有让旁人想太多。他还想说些什么,在瞥见崇德帝阴沉的脸色后,只能闭口不言了。
    宫外的宣平大街,顾家尺璧院内,顾琰说出了一句话,掷地有声:“我就不信,有了五石散和京兆府文书,还不能揭露出七皇子的狼子野心!”
    差不多是同一时候,东宫太子寝殿,一直守候在朱宣明床榻前的谢登,压抑不住喜意,大声唤道:“太医,快传太医,太子殿下醒过来,殿下醒过来了!”
    太子殿下朱宣明,在吐血昏迷一天一夜后,终于醒过来了。
   

☆、504章 手足

    崇德帝匆匆赶到东宫的时候,淑妃已经在那里了,正不断抽泣着,夹杂着话音:“太好了,太好了。”
    显然,是喜极而泣。一天一夜,太子昏迷得的确够久的了。
    太子则是躺在床上,眼睛睁着,脸色虽然还是很难看,但毕竟,还是清醒过来了。
    先前刘太医和周太医说过,太子很快就会醒过来的,但这个“很快”竟然过了一天一夜。差一点,崇德帝就要责罪这两个太医了。
    朱宣明看到了崇德帝,眸光顿时一亮,就要挣扎着起来给崇德帝请安。父皇这么快就赶过来了,必是十分担心自己吧?
    想到这里,朱宣明眼中有了丝神采。刚醒来乍听到这么多事的惊惶,不觉少了些。
    “不必多礼,好生养着身体就是了。朕还等着你监国。”崇德帝这样说道,止住了朱宣明的行礼。
    崇德帝对朱宣明还是十分关心的,到底是自己从小疼到大的皇子,就算曾有过些许的不快,都已经过去了。现今他醒来了,崇德帝感到十分欢喜。
    朱宣明试图让自己神色自然些,说道:“儿臣让父皇担心了,都怪儿臣,沉溺外物,没想到会中了别人的毒手,是儿臣不孝。”
    这些话语,朱宣明发自肺腑。他怎么都想不到,令他沉迷的九和香,是毒害他的物件;他往日最宠爱的良娣,会对他下狠手;更没有想到,背后的人还没查出来,蒋妘就死了……
    凡此种种。都让他后怕不已,他暗幸自己还能醒来,真是托天之福。
    朱宣明这样戚戚,也让崇德帝有所感慨,便安慰道:“有心算无心,你不察人心恶毒如此,就算中了毒手也不是你之错。就连朕都差点中招了。你且放心。朕一定会将背后的人揪出来的!”
    朕一定会将背后的人找出来的!
    这句保证,非但没有令朱宣明喜出望外,反而让他胆战心惊。他不由得看来淑妃一眼。想起了她刚才说的话语。
    “皇儿,你吐血昏迷,原本蒋妘供出是五殿下所为,但五殿下竟顺利脱身了。现在蒋妘又被杀了。母妃想着,这背后的人想一箭双雕。不但想令你出事,还想对信儿栽赃嫁祸,有人要离间你们同胞兄弟,致令你们兄弟相残。好收渔翁之利!”
    刚才,淑妃就是这么说的。她的话才说完,更详细的分析还没说。常康就禀告说皇上来到了。自然,他们母子的对话也中止了。
    母妃担心。是背后有人设局害他,同时害老七,致令他们兄弟成仇。这么说,他吐血昏迷,父皇会怀疑老七?
    “有人要离间你们同胞兄弟,致令你们兄弟相残,好收渔翁之利!”
    淑妃的话语,在他心头不断响起,轰隆隆的,越来越响亮。
    他想到了一母同胞的弟弟。在他的印象中,朱宣信只会跟在他身后,只会吃喝玩乐,除了会伸手问他要钱财,除了会不断闯祸,此外,一事无成。
    他曾试图提携这个弟弟。在两年前,还让他参与青州大狱的事情。然而在空翠山事发后,这个弟弟在宣政殿中发抖,最后还是他帮其收拾手尾。
    去年郊祭的时候,这个弟弟想吞下织染坊,便借由大裘冕行事,结果非但没能得到织染坊,还令得方崧也搭了进去。
    到了现在,这个弟弟还没定亲,因为还想逍遥几年,不想受管束,连获得势力的姻亲也不要。
    这个弟弟,贪财好色无能,他会躲在背后设下这么周密的九和香局?蒋妘会看上这样的人,并甘愿为他所用?
    他不信,这样的弟弟也敢肖想皇位,并且为了皇位谋害他。
    他相信,做个富贵闲人,才是朱宣信真正的心愿。
    他相信,自己母妃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些五石散、京兆文书,是有人故意安排,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兄弟相残。
    若他疑心一母同胞的弟弟,就等于自断臂膀,反而会便宜了旁人!
    朱宣明硬撑起身子,虚弱地说道:“父皇,儿臣很想知道,九和香查得怎样了。儿臣怎么都想不明白,蒋氏为何会害我。”
    蒋氏那个贱人,看着那么温婉,实则蛇蝎心肠。大概,这世上只有一个人永远不会害他了。
    这个时候,朱宣明真的是伤心。不是因为蒋妘,而是因为已死去的秦绩……
    提到蒋妘,崇德帝就想到了她背后的人,怒气便上来了,脸色不豫地说道:“蒋氏死得太便宜了。她身后的人还没查出来!”
    闻言,朱宣明苦笑一声,声音更轻微了:“害儿臣的,还能有谁呢?若不是西盛的人,那么就是因为太子之位了,儿臣成了众矢之的。”
    崇德帝没有说话,淑妃在一旁屏气凝神。
    朱宣明继续说道:“儿臣的手足,包括一母同胞的弟弟,都有嫌疑。父皇,您说对吗?”
    “太子……”淑妃忍不住急唤一声,脸色骤变。太子怎么能说这样的话?这么说,就是要置信儿于死地,也中了别人的圈套!
    太子,错了!
    然而,朱宣明没有理会她,捂住胸口继续说道:“儿臣的手足,是会谋害儿臣,父皇,您是这么想的,对吗?”
    崇德帝不明白朱宣明此问何意,便只有默然。
    下一刻,朱宣明的声音便拔高了,用尽全力喊道:“儿臣……却是不信的!无情最是帝王家,儿臣听了只觉得好笑!儿臣相信,一母同胞的兄弟不会谋害儿臣!”
    许是太过用力了,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仿佛就要支撑不住似的,但他还在努力凝聚气力,断断续续地说道:“儿臣,愿意用性命担保,同胞兄弟绝对不会相残!儿臣……以性命起誓,相信帝王家有兄弟情深!”
    他嘶喊出这些话语后,便眼睛一翻,又晕倒过去了,应该是力竭了。
    而崇德帝,惊呆了。
    

☆、505章 侥幸

    崇德帝无比震惊,他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话语会出自皇族子弟之口。说着话的,还是自己选择的太子。
    用性命来担保,兄弟不会相残;用性命起誓,还有兄弟情深!
    这样的话语,在他心头震荡。他就像第一次看到朱宣明似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其身上,久久都没有移开。
    就在太医手忙脚乱为朱宣明诊治的时候,崇德帝竟“哈哈”大笑了起来。大笑之后,还连说了三声“好!好!好!”
    崇德帝这样的表现,让淑妃心里七上八下。帝王喜怒莫测,这会儿她担心着太子和七皇子,也拿不准皇上究竟是何意思。
    皇上,究竟信不信太子的话语呢?还会不会疑信儿呢?这些,淑妃都不清楚,便犹豫地唤道:“皇上……”
    不想,崇德帝竟执住了她的手,欢喜地说道:“爱妃,你生了一对好儿子,真是有福分!朕没有想到,他们兄弟会如此齐心、如此情深!太好了,太好了!”
    淑妃不明所以,却立刻顺着他的话说道:“这都是托皇上洪福,臣妾才有这样的福分……”
    说罢这些话后,她就反应过来了,眉梢间的喜悦便浮了出来。皇上的意思是,他相信太子的话语?相信太子昏迷的事与七殿下无关?
    朱宣明和淑妃都没想到,就是这么做戏的一句话,竟误打误撞地、最大限度地,触动了崇德帝的心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