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娇-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康觉得心都颤了一下,忙回道:“奴才不敢,奴才不敢!”
崇德帝没有再理会他,而是吩咐传朱宣明来紫宸殿。常康自然是没这个胆子的,至于别的人有没有那么大的胆子,那就要看看了。
意在皇家血脉,究竟刺客的出现,与老九有何关系呢?这点,崇德帝也很好奇。
所以,他问道:“定元寺还是没有抓到此刻,那刺客就凭空消失了,朕真是想不明白。你觉得,这是怎么一回事?”
朱宣明斟酌了一番,才回道:“儿臣也想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不管怎么说,皇祖母没事,就是大幸了。”
这回答,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不妥。
崇德帝的脸色舒缓了些,却不咸不淡地说了句:“哦,你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朱宣明猜不准崇德帝这语气,父皇是在不满他一无所知吗?还是别的什么?
想到老九就这么回到定元寺中,朱宣明又觉得气血翻滚,心头不甘怎么都压不下去。每次都让老九平安脱身,没道理,真是没道理!
一个长隐公子,就能坏他的事吗?不行,绝对不行!
于是,他像松了一口气,带着一丝庆幸:“幸好九弟没在寺中,这是一种福气。刚好这么巧,长隐公子就带了他出去,还这么晚才回来,刚好就避过这一劫。”
听到他提及了老九,崇德帝眸光闪了闪,随意地说道:“是的,朕也庆幸就这么巧。”
只见朱宣明神色犹豫,颇经历了一番挣扎,才为难地说道:“父皇,儿臣有些说话,不知道应说不应说。”
崇德帝的脸色看起来柔和了些,准许道:“有何当说不当说的,说出来吧。”
听到这话,朱宣明才说道:“儿臣曾听谢登说过,有人曾看到九弟在延喜大街一带出现过。或许是因为九弟经常离开定元寺,所以才避开了这一劫?”
延喜大街,是沈家府邸所在的位置。他这一番话语,就是指朱宣知和沈家时常有往来。
这个时候,朱宣明改变了主意。既然老九已经回到定元寺,那么他硬说定元寺中有老九的替身,那太太牵强了。
如此,便不用兜兜转转了,直接给老九和沈家定上关系,指老九出宫是别有隐情,就更直接了。
父皇厌弃了沈家,就一定会疑老九!定元寺中的事,也算有一个勉强的善后了。
他自以为机变十足,却没有想到,天家帝王会疑子,而长隐公子早已经挖下了坑,他自己跳下去了!
☆、第479章 攻心
崇德帝听了朱宣明的话后,露出了含意不明的笑容,然后问道:“然则,你的意思是,老九出宫去定元寺,是另有隐情?还是说,他与沈家早有勾结?”
朱宣明没有想到崇德帝会这么直接,而且他听不出其是喜还是怒,挣扎了片刻,还是不舍得放弃这个上眼药的机会,于是点点头,说道:“儿臣还是觉得此事另有内情,父皇还是派人去查查的好。”
崇德帝当然已经派人去查过了!
在朱宣明到来之前,皇家还探到了一个密报,就是蒋家在秘密寻找一个和朱宣知十分相似的孩童。蒋家,出了一个太子良娣,而且蒋钦又一直是朱宣明得用的。
蒋家是为了谁在办这件事,不言而明。
蒋家为何会找这样一个人,崇德帝先前还不明白,现在终于知道了。郑太后所说的那句话,他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意在皇家血脉,原来是在这里。太子尚未登帝位,就已经容不下皇家血脉了吗?甚至还没有开始监国,手已经伸到虎贲军了。
对于郭沁这个人,崇德帝就算知道他是朱宣明的人,也没有太大的想法。一国储君、未来帝王,总要有自己的力量的。况且只是一个五品都尉而已,崇德帝还未放在眼内。
崇德帝也素知,皇家无兄弟。皇位就只有一个而已,但这个皇位诱惑力太大,每个皇子都想坐上去,厮杀在所难免的。当年他就是踩着二王的尸体登位的。但是,这不代表他愿意看到儿子们也如此。
他不期望他众多儿子能够相处和睦,但他还有一个底线。就是希望儿子们都能活着。
从一开始,他就对朱宣明异常宠爱,使得其他皇子不能与他争位,甚至刻意不抬二皇子生母林美人的地位,就是让其他的儿子认清地位,断绝他们争位的心思。
这,是崇德帝保护这些儿子的方式。
在他看来。没有足够的本事。就不要有那么大的野心。离皇位远远的,才是报名的方式。
二皇子虽然被他幽禁在府中,但还活着。不是吗?
但是现在,太子容不下他们!在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容不下兄弟们,那么待他登上皇位之后会是怎样的境况。就可想而知了。——崇德帝几乎可以预见到,以后惨烈的腥风血雨。
不由得。崇德帝想起了野史的一个记载,说的是前朝选择储君的故事。
史载,帝在诸皇子之间犹豫,不知立何人才合适。后有宰辅建议。立了才能平平但为人敦厚的皇子,理由就是立了该皇子,其他皇子可保。
以往崇德帝对这个做法嗤之以鼻。立君当然是取有本事的,怎么能为了血脉而则一个才能平平的储君呢?庸君最容易成为昏君。也最容易使国朝动乱,此乃千古之罪了。
但到了这个时刻,他才深刻体会到这个选择的深意。此刻他在想的就是:就算皇子再多,也禁不住一个一个除掉,总有尽的时候。
或许将来天下,就没几个皇族成员了。如此下去,皇族就要凋零了。皇族凋零,又怎么能压住那些外戚权臣呢?
老九这样的人,生母已死,又全无势力,太子都容不下,那么太子还能容得下何人?
崇德帝心头有一*巨浪在翻腾,冲击得他几乎坐都难安稳。但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深深地看了朱宣明一眼,就吩咐他退出了紫宸殿。
朱宣明一头雾水,不明白为何父皇只问这么简单的话语,也不知道眼药上成了没有,带着满腹疑惑离开了紫宸殿。
但他很快就不用疑惑了,当天申时,他就收到了两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差点就让他晕倒在地!
最先的消息,是关于虎贲都尉郭沁的。由于定元寺的刺客没有捉到,崇德帝以“办事不力”的罪名,撤了郭沁的都尉一职,还将他流放至岭南,限他三日内就要离开京兆,不得有误。
可怜的郭沁,在紫宸殿禀告定元寺之事时,就被除了官职,任凭他如何痛哭哀求呼冤,崇德帝都没有理会。
而且,除了郭沁之外,崇德帝还清理了不少虎贲将领和士兵。这些人,或是程家的姻亲,或是蒋家的旧友,多少都是依附着东宫的。
依附东宫的将领和士兵,被清出了紫宸殿。这对大定朝堂来说,就是一个信号,一个皇上对太子不满意的信号,或者,是一个皇上敲打太子的信号。
只是,朝中大臣在听到这事时,除了惊愕之外就难有其他反应。他们甚至在想,这些被清走的人,背后是不是还有别人。
不然,在皇上即将离开京兆的时候,为何会有不满太子的信号呢?说不定弄错了。
但是,接着的这个消息,就使得这个信号正明确了。凡是京兆朝臣都知道,皇上不知因何故,对太子起了不满,要限制太子的权力了。
这个消息就是:皇上要设监国大臣!这是从内侍首领常康口中传出来的消息,就是板上钉钉的是事情了。
消息指,皇上急召了裴公辅和郑时雍进宫,打算设他们为监国大臣,协助太子处理政务,凡军国大事,太子一人不能独断,须与两位监国大臣共同商议。
听说,裴、薛两位大人都已经应令,现在中书省已经在起草诏令了,监国大臣一事很快就公诸朝堂。
朝中已立太子,皇上若是离开京兆,自是太子监国,代皇上处理朝政的。但是,现在多了两个监国大臣共同议政,这是什么意思?
皇上这是不信任太子殿下呢?还是不信任太子殿下呢?
而皇上会这么做的原因,没有多少人知道,就连朱宣明本人都不知道!
朱宣明又惊又怕,只觉得脑中纷乱不已,想去问崇德帝为何会有这样的决定,想问崇德帝为何会这样对他,想知道……崇德帝是否厌弃了他。
他整个人浑浑噩噩的,连去紫宸殿见崇德帝的勇气都没有。
☆、第480章 暗处
从内侍首领常康口中漏出来的消息,很快就作实了。
在早朝之上,崇德帝下了设监国大臣的旨意。旨意称:“国事繁要,军政所系,无不慎重。太子理政经验尚浅,特令裴公辅、郑时雍两人为监国大臣,辅政……”
这道旨意,用语太简单,系要就在“太子理政经验尚浅”一句,让人细味不已。
太子詹事府已配设,太子詹事、少詹事、左右庶子等东宫属官已定下,还有政事堂处理着国政,就算太子理政的经验再浅,在皇上巡幸期间,还是能应付得过来的。
现在,皇上将这句话放到了圣旨上,还设了两名监国大臣。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皇上要限太子的权力了。
朝中大臣自是遵旨,他们都不知道太子做错了什么,哪里令得皇上不满意了。大抵,除了沈家和长隐公子外,也不会有人知道了。
呃,其实也不对,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人知道朱宣明错在了哪里。
朱雀大街,是与宣平大街呈丁字形的一条街道。在它西侧尽头有一座空置的府邸,最近被翻新一番,不久前就有官员阖家搬了进去。
这座府邸的主人,就是太子詹事彭贻芳。
此刻,就在彭府一处幽静的房间内,有两个人正在说着话。其中一人,正是彭贻芳。而另外一个人,着一身黑袍,在烛火的照耀下,一双凤目尤显夺目。
看起来,房间内的气氛还是很融洽的。因为彭贻芳嘴角有一丝笑容,心情似乎不错。
黑袍人看到了他脸上的笑容,露出了疑惑的神色,还是开口问道:“彭大人,父皇旨意已下,父皇令裴公辅、郑时雍监国,太子被夺权。你还能笑得出?本殿下倒不知大人此计为何了。”
彭贻芳从定元寺中查探到的事情。他也知道的。而且,他想的和彭贻芳一样,只待沈家人离开京兆。再行事就容易多了。
现在,太子如此心急,反而被人摆了一道,连监国之权都受限制了。真是……倘若太子没有折腾这些事。那还好好的!
想到这里,黑袍殿下不禁又看了彭贻芳一眼。看来。真正摆了太子一道的人,不是沈家或安国公府,而是眼前的彭贻芳。
只是,彭贻芳为何要这么做呢?
“殿下安排臣来京兆出任太子詹事。不就是为了助殿下一臂之力吗?这就是臣为殿下做的第一件事。”彭贻芳这样回道。
他自称臣,就表明已对黑袍殿下诚服,他是黑袍殿下这一系的人。
听到他这么多。黑袍殿下更觉不解了。裴公辅和郑时雍都不是他的人,太子被分权了。对他有何好处呢?为何彭贻芳会说这是帮助?
见到他不明,彭贻芳便将定元寺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不过,他说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另外的事情。
“臣将定元寺的情报给太子,是为了在太子面前露脸。但是,臣没想到,太子殿下会这么心急,怎么阻止都没有用。好好的一个局,被太子用成这样,非但不能使九殿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