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血沙 >

第267章

血沙-第267章

小说: 血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检查了武器装备、以及给养物资之后,刘威他们才越过边境线,进入阿富汗境内。
    这个时候,刘威提高了行军速度,达到每小时十六公里。这不是他的极限,只是考虑到其他人的耐力,他才降低了速度。
    此时,在东面数十公里之外,一架KJ…2000型预警机到达了一万一千米的巡逻高度。
    预警机上,除了五名机组人员与十二名空中管制员,还有三名军事情报局的特工,而且由他们指挥这架飞机。
    相控阵雷达开启之后,雷达屏幕上立即出现了几十个亮点。
    随着雷达波束完成第二次扫描,这些亮点右下角出现了标注信息。
    大部分都是在四百多公里外执行作战任务的联军战斗机,有几架美军的A…10,还有几架法国的“幻影2000”,飞行高度较低的那几架则是美军的AH…64武装直升机。没什么好奇怪的,一周前,联军在阿富汗北部地区发起了代号为“清道夫”的大规模作战行动,重点打击进入该地区的塔利班武装。战斗打得不是很激烈,塔利班武装早就学会了扬长避短,很少与联军正面冲突。
    最大的那个亮点是一架美军的E…3C,在大约六百公里之外。
    虽然KJ…2000的雷达探测不到,但是在E…3C西面大约一百公里处,肯定还有数架美军的支援飞机,比如E…8“联合星”与RC…135“联合铆钉”。再过几个小时,美军支援机群调整巡逻航线后,这些支援飞机就将进入KJ…2000的探测范围。前几天,美军的RC…135还主动靠近KJ…2000,搜集电磁信号。
    威胁不是很大,KJ…2000上的特工没有采取防范措施。
    E…3C主要用来探测空中目标,虽然在陆地上空的低空探测能力非常出色,比E…2D好得多,但是对地面目标几乎无视。专门用来探测地面目标的E…8则看得不远,即便在理想巡逻高度上飞行,最大探测距离也不会超过三百六十千米,而且探测对象主要是坦克车辆,对人员的探测距离还要短一些。RC…135则是战略电子侦察机,即便能够探测到极为微弱的电磁信号,对于没有电磁辐射的人员自然完全无视。
    萨曼省与巴格兰省那边的战斗肯定打得很激烈。
    这边并非塔利班的根据地,再往北一点的,在朱兹詹省、巴赫尔省与昆都士省,主要居民是乌孜别克族与塔吉克族。只是这几年,联军在阿富汗南部地区打得有声有色,迫使塔利班武装向北逃窜,导致阿富汗中北部地区成为“重灾区”,对该地区的阿富汗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不然也不会有“清道夫”行动。
    过了约莫两个小时,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不太明显的亮点,距离只有一百八十千米。
    正在喝咖啡的特工立即放下杯子,让雷达操作员调整波束,重点扫描该目标。数秒钟之后,目标右下角出现了标注信息。
    RQ…4“全球鹰”,飞行高度二万一千米,航速每小时四百八十公里,航向一百一。
    特工没有迟疑,立即摁下了控制台上的一个信号发射器按钮。
    数字加密无线电波从KJ…2000腹部的天线上发出,以每秒三十万千米的速度传开。能够接收、并且解读这组信号的,只有刘威他们身上的小型告警装置。
    警报一响,刘威就停下脚步。
    其他人也立即停了下来,随即朝最近的一处山洞跑去。
    在瓦罕走廊,最不缺的就是藏身用的山洞。
    这些洞窟,大多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前是商队躲避暴风雪与土匪的地方,现在则成了特种兵的藏身之处。
    RC…135离得太远,没能截获这段非常微弱的电磁信号。
    就算截获了,也不会起疑。
    “清道夫”行动开始后,大陆空军的KJ…2000就成了“常客”,有四架KJ…2000组成的机队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在邻近阿富汗的大陆西北地区巡逻,监视联军的作战行动,并且时不时发出一些加密电磁信号。
    在北面更远处,几架俄罗斯的A…50预警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至于地面上的情况,RQ…4到达之前,刘威他们就藏好了。
    '  '
第三十一章 深入敌后
    第三十一章深入敌后
    作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侦察机,“全球鹰”的续航力将近三万公里,在离基地一千五百公里之外巡逻七十二小时;携带的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红外探测器与可见光摄像机的搜索范围高达一百五十公里;侦察信息通过高速数据链传输给地面控制站,让后方指挥人员及时获得战场信息。
    打击塔利班武装的时候,RQ…4“全球鹰”身后还有几架挂着空对地导弹与激光制导炸弹的MQ…9“捕食者”无人攻击机。“全球鹰”发现可疑目标后,地面指挥人员就会让“捕食者”发射导弹或者投掷炸弹。
    至于误伤误炸,在阿富汗根本算不了什么。
    在数次“斩首行动”中,被美军无人机炸死的平民远远超过了塔利班武装份子。
    深受其害的还有大陆特种兵。
    自从美军在阿富汗战场上大规模使用“全球鹰”与“捕食者”,大陆特种兵进出阿富汗的风险提高了好几倍。虽然没有完整的统计数据,但是被美军无人机炸死炸伤的,肯定占到了伤亡总数的一大半。
    特别是最近两年,第二个“捕食者”中队建成之后,长期部署在阿富汗的无人攻击机增加了一倍,无人攻击机的出动率达到每天四十架次,几乎覆盖了整个阿富汗,对执行秘密任务的大陆特种兵构成了致命威胁。
    万幸的是,“捕食者”的侦察能力远不如“全球鹰”。
    虽然美军装备了六十架“全球鹰”,但是只有十二架部署在阿富汗,平均每天只能出动四架。“清道夫”行动开始后,至少需要三架“全球鹰”支援地面部队,只有一架能够部署在其他方向上。
    没有“全球鹰”支持,短视的“捕食者”很难对地面人员构成威胁。
    刘威他们在山洞里呆了三个小时,警报器才再次发出滴答声,绿色指示灯亮了起来。
    这是KJ…2000发来的安全信号,表示威胁已经解除。
    此时,那架飞到瓦罕走廊西端的“全球鹰”正已经转向,在巴阿边境线阿富汗一侧大约五十公里上空,向西南方向飞去。
    这架“全球鹰”肯定是来搜寻大陆特种兵的。
    虽然大陆没有参与阿富汗战争,也拒绝为联军提供任何支援,但是从美军进入阿富汗的那一天开始,战场上就留下了大陆特种兵的足迹。此后十多年,只要联军在阿富汗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大陆特种兵就会赶来凑热闹。
    不是参与战斗,而是搜集战术情报,以及一些高价值物品。
    比如在开战后数日,美军的三枚BGM…109BlockⅣ“战斧”巡航导弹出现故障,坠落在阿富汗南部山区。美军立即派出特种部队,只找到两枚“战斧”残骸。数年之后,大陆军队装备了一种外形与“战斧”非常相似,最大射程达到一千五百公里的战略巡航导弹,巴基斯坦也成功研制出最大射程达到七百五十公里的战略巡航导弹。
    又比如,数年前在巴基斯坦的那次突击行动中,击毙“恐怖大亨”的海豹突击队在行动中损失了一架RAH…66“科曼奇”武装直升机,美军特种部队赶到坠机现场的时候,直升机的一些关键零部件不见了踪影,一年之后大陆研制出了与“科曼奇”有几份相似的WZ…10武装直升机。
    至于传说中,被美军拿到阿富汗做实验,结果马失前蹄的那架RQ…3“暗星”隐身无人侦察机,更是下落不明,连美军都不肯承认。这几年,大陆在无人机领域的飞速进步,以及对隐身飞机的深入研究,恐怕也与此有关。
    在很多时候,美军甚至把大陆特种兵当成了头号对手。
    “清道夫”行动开始后,美军加强了阿富汗边境地区的巡查力度,出动“全球鹰”搜索大陆特种兵,也不是什么怪事。
    只是大陆特种兵进入阿富汗的通道有好几条,而且主要集中在巴阿边境。
    瓦罕走廊过于狭长,又没有公路,徒步行军至少需要一周才能进入阿富汗腹地,所以美军把重点放在了巴阿边境地区。
    为此,那架“全球鹰”只在瓦罕走廊西端盘旋了三个小时,随即转向南下。
    收拾好行装,刘威他们继续上路。
    行军速度仍然是每小时十六公里,是普通人步行速度的四倍,比特种兵的徒步行军速度还要高出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刘威他们可以以这个速度前进一天一夜。
    即便是以耐力著称的K1成员,在平均海拔超过三千米的高原上,最多只能以每小时八公里的速度持续行军一昼夜。
    即便以这个速度,刘威他们也得花上三十六小时才能走出瓦罕走廊。
    虽然瓦罕走廊东西长大约三百公里,但是谷地里的道路非常崎岖,实际行军里程在六百公里左右。
    如果那架“全球鹰”折返回来,刘威他们还得在山谷里多呆一段时间。
    万幸的是,“全球鹰”的巡航速度并不快,在两万米高空也就每小时四百多公里。沿着巴阿边境飞一个往返,需要将近八个小时。随后这架无人侦察机将飞往阿富汗西南部,在伊阿边境上空巡逻数个小时之后,才会原路返回。
    大约二十四小时之后,“全球鹰”回到瓦罕走廊西端。
    此时,刘威他们距离有公路通往阿富汗腹地的泽巴克镇大约还有一百公里,行军里程则有一百七十公里。
    到了那,就算离开了瓦罕走廊。
    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艰险,但是总比徒步行军好得多。
    因为已经靠近阿富汗腹地,所以漠北狼在选择行军路线的时候,总是挑选一些离藏匿地点较近的小径。
    接到警报后不到五分钟,刘威他们就藏了起来。
    持续行军消耗了大量体能,正需要时间补充能量。“全球鹰”在一百多千米外的高空盘旋的时候,刘威他们在山洞里架起了火炉子。军用口粮都可以冷吃,但是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加热之后食用。
    要知道,现在外面的气温在零下十摄氏度左右,热量散发得非常快。
    即便从口感上讲,加热后的口粮也要好吃得多。
    这次,“全球鹰”在瓦罕走廊西端上空盘旋了八个小时,天快亮的时候才转向返航。
    虽然“全球鹰”的最大续航时间高达七十二小时,但是这会严重损耗发动机,降低动力系统的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
    三年前,在代号“莱茵河谷”的围剿行动中,一架“全球鹰”因为长期高强度使用,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坠毁。从此之后,美军把“全球鹰”的巡逻时间限定在了四十八小时之内。
    从时间上算,这架“全球鹰”也该返航了。
    “全球鹰”飞走后,漠北狼没有急着让大家动身。
    美军有足够多的“全球鹰”,足以保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逻,前一架“全球鹰”返航之前,后一架“全球鹰”已经起飞,很快就会到来。
    果不其然,仅仅过了十五分钟,警报再次响起。
    所幸的是,这架“全球鹰”没在瓦罕走廊西端呆多久,盘旋几圈之后转向西南,沿着上一架“全球鹰”的航线,前去巡查巴阿边境。
    等到“全球鹰”飞走,警报解除,刘威他们才离开山洞。
    此时,天色已经放亮。
    一行人再没耽搁时间,刘威也将行军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时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