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重生1881之崛起 >

第115章

重生1881之崛起-第115章

小说: 重生1881之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凯明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一个真正风云聚会的年代,想要上位机会多得是,急功近利反而不美。

    和张之dòng客气几句,罗凯就领着自己一系的官员来到角落继续讨论他们自己的话题,间或还会有洋人或者满清官员加入进来。

    这样在宽敞的按照希腊风格装饰的大厅之内就分成了三个xiǎo团体,一方是以洋人为主,一方是罗凯这边的以商人为主的华人团体,另一方就是张之dòng这边以官僚为主的官僚团体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一百六十九章 无畏舰

    就当大厅中人谈得正酣之时,一阵略显无序的脚步声打破了晚会的安乐气氛。

    三位进来的使者对那些略带鄙视的目光丝毫不予理会,自顾自的游走在那些挤挤撞撞对自己不屑一顾的人群当中,他们为三个xiǎo团体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朝鲜爆发起义。

    听到这一消息,三个xiǎo团体的反应都不尽相同。

    一次起义而已,洋人们仅仅是略带惊讶。张之dòng表情凝重,他本能的的意识到也许大清也要卷入这片战争泥潭里无法自拔。至于罗凯呢,他面无表情但心里却暗暗高兴,该来的终究要来。

    朝鲜农民战争的爆发可以说是必然结果。

    外部由于清政fǔ通过洋务运动达到了一定的富国强兵的效果实力仍存,清法战争之后列强逐渐把侵略的目标转移到实力更弱的朝鲜,列朝鲜成为了角逐场所。朝鲜的大米、大豆、棉huā等廉价的农产品被投机商廉价收购,然后转运到日本高价出售。掠夺xìng的贸易使得朝鲜粮食奇缺物价飞涨,富了外国商人害苦了朝鲜人民,朝鲜人民的生活开始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内部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朝鲜封建地主阶级却没有吸取在19世纪中叶清王朝和日本在与西方列强战争中被击败并被羞辱的教训,依旧横征暴敛,不思进取,致使人民生活日益贫苦,不得不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朝鲜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金樽美酒千人血,yù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正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在内外的双重压迫下,当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无法得到满足之时,朝鲜人民终于爆发了。正如当时俄国驻华公使向沙皇预报的那样,“全朝鲜陷于沉重而日益增长的jī愤情绪已有相当时日,这种jī愤情绪极易转变为公开的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义就像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惩办贪官污吏、斥倭斥洋”的口号很好地迎合了在贫苦的农民的斗争需要,从而使得起义军的规模空前盛大,仅仅五个月起义就已席卷了朝鲜全国五分之三的土地,起义军很快的就拥有十多万武装量了。

    既然腐朽的朝鲜政fǔ武力镇压起义,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外援了,作为宗主国的大清帝国自然当仁不让的要出兵援朝。

    而狼子野心的日本早已等待多时,总理伊藤博文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fǔ何不速代韩戡?我政fǔ必无他意”,yòu使清政fǔ出兵朝鲜。

    清政fǔ没有识破这是日本的yīn谋,于是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jīng锐2500人于6月6日在朝鲜牙山登陆,进入朝鲜镇压起义,并根据5年《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日本,日本随即出兵。

    这样,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yù出的近代国家,以朝鲜农民起义为导火索,两国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1893年,22岁的罗凯渴望去朝鲜,渴望去那里取得前所未有之功勋,如果不是有湖北巡富职在身,他早就动身了。

    匆匆从晚会中归来,罗凯一头埋进了巡该mén里的一间密室之中,一晚上三台无线电发报机几乎就没有停过∞形的电bō承载着足以改变历史的指令传向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台海岛。

    早在三年前,罗凯就开始着手研究朝鲜的情况。朝鲜这个地区,一直被以闵妃外戚集团为首的实际统治者所统治。这个集团贪污**,奢靡无度,对外软弱求全,对内骄奢yin逸,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阶级矛盾光靠国内量已经无法调节。闵妃集团引狼入室镇压起义是肯定的,问题就是最终谁可以成为最后的受益者。

    甲午战争爆发,日薄西山的清廷必然会被日本所击败,而列强又都选择了坐山观虎斗,所以最后的受益者只能是日本,当然前提是自己没有出兵干预。

    如果自己率领部队介入这场战争,不知道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是罗凯一直烦恼的一个问题。

    好在时间还算充裕,就算自己要介入甲午战争,也要等到北洋水师大败,才好作为救世主向清廷申请调任。等到最后关头面临割地赔款的屈辱,有一支舰队在手罗凯不怕清廷不妥协,到时候自己就算重新要回台海总督的职位清廷也不得不放虎归山。

    从一开始,解放朝鲜逆转甲午中日战争的的伟大壮举就使得罗凯心中的名族感情油然而生,尽管这个过程后来由于野心的驱使而受到影响,但是罗凯心中的那个结果却始终没变。

    台海岛总督衙mén。

    李文光这位在位超过三年的台海总督每天不是逗鸟就是听戏,在风雨变换的这个时代倒是显得无所事事。

    他清楚的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个傀儡,台海岛不比内地,没有一点兵权在手,自己的命令在这块地方根本不可能行使得通‰其死磕还不如hún吃hún喝明哲保身,到明年任期满了还能回去享福。

    事实上台海岛真正的中心早已经不是最为名义上省会的台海城而是海参军港。

    自中法战争之后罗凯刻意的放缓了造舰的步伐,除了在4年和5年先后下水的镇海号前无畏式战列舰和两艘威海级巡洋舰以及之前的一艘定卫级护卫舰外,在年到1892年这六年时间里武通造船厂里没有一艘巡洋舰下水。

    这段时间武通造船厂更像是一座工厂,一个工业母机,不断的在推动着台海岛工业的发展。

    外在的崛起是内在完善的外延。

    到了1893年,台海岛上的铁路网络已经基本构建完毕,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工业上离西方发达国家相差已然不大,台海岛另外两座新建的造船厂甚至已经可以造出排水量在3000吨以下的全钢质轻巡洋舰。

    在台海岛发展的同时,围绕着南台海海军5前后下水的三艘全钢质舰体的新式战舰,世界海军在这六年里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而伴随着这一变革的将是对以往的老式的铁甲舰模式的彻底颠覆。

    镇海号成为了这场变革的蓝本。新式战舰设计模式与传统铁甲舰最大的区别在于主炮的布置。新的设计中将不再像以往那样将主炮安装在船体两侧使之呈雁型布置,更不会在艏艉安装上不同口径的主炮。新的设计是将统一的大口径主炮安装在位于船体中轴线上的炮塔中。如此,将使得战舰在以侧舷对敌时能发挥出最大的火力,而主炮的装甲炮塔化,能使战舰在敌舰的密集炮火下,尽可能的维持战斗力。

    19世纪中叶以后,海军的舰载火炮技术与陆军火炮技术一样,开始酝酿着一场**。首先,由于后装线膛炮及其新型炮mén和反后坐装置技术的发明,且采用了无烟火yo和高能炸yo,节的shè程明显增大,shè击的准确xìng和攻击威力也大大增强。

    就shè程而言,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克虏伯节有效shè程已达到5000多米,到90年代末阿姆斯特朗重炮在强装yo的情况下可超过10000米,其末端速度仍有360米/秒。在攻击威力方面,19世纪末的海军大炮的炮弹在有效shè距内大约可以穿透与大炮口径同样厚的最坚固的装甲。

    有矛就有盾,伴随着战舰火力设计**而来的,是由全新工艺进行处理的新式装甲。1892年,美国人哈维发明了对装甲表面加热后立即用水冷却以提高硬度的处理工艺——哈维法,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装甲在抗弹xìng能上提高显著。

    法国人发现在钢材中添加适量的镍可以使钢材屈服度大幅提高,于是镍化钢应允而生;而德国也不甘落后,他们直接引进了罗凯的装甲处理技术“表面渗碳法”以获得足够强度的装甲钢,较之使用哈维法加工而成的装甲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两像工艺结合使用,效果更为惊人。这一切新的材料技术和加工工艺,使的短短几年之内装甲的抗弹xìng能有了成倍的提高。新一代战舰不再需要在要害部位堆积厚达18乃至20英寸的铁块来防御shè弹威胁,而由此节省下的重量使得战舰能安装上更大的蒸汽机以及更多的炮。

    而“铁甲舰”这一名词,也伴随着新式装甲加工工艺的到来,永远的化作一个仅存在的历史名词。

    1893年,列强的前无畏舰先后下水,在相同条件下就防御力和火炮威力而言也就仅仅比镇海号略逊一筹,而这点差距用舰船吨位、大炮口径、和装甲厚度就可以完全弥补甚至反超一头。

    不知不觉间,前无畏奖代已经悄然来临。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这个时候罗凯当然也不能落后,早在1892年底,新的造舰计划就已经启动……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一百七十章 黄海海战

    既然在数量上无法和老牌列强相抗衡,那么就用质量来弥补这一差距。罗凯决定让早期无畏舰的时代提前到来。

    比起前无畏舰,无畏舰取消了以往战列舰上的用于攻击的第二口径主炮,装备了同一口径统一型号的主炮,保留了用于防御轻型军舰的副炮,以及使用高功率蒸汽轮机做动力∞畏舰将确立其后达35年世界海军强国战列舰火炮与动力的基本模式,此后战列舰的火炮shè程以及航行速度将不断的被大幅提高。

    新式战舰的吨位被定在一万六千吨,计划武通造船厂的三个船坞先后动工建造三艘以充实平海舰队。

    不过当预算出来之后,罗凯发现以台海岛的经济实疗造两艘都够呛,如果考虑到建造该舰所需要的资源,正值发展时期的台海岛实在不益于制造过多战列舰。

    以台海岛现有技术与设备,能够制造出这样先进战舰的造船厂非武通造船厂莫属,海军的扩张是把双刃剑,一边影响台海岛经济发展的速度一边又为其保驾护航,罗凯不敢打破平衡,

    于是他决定退而求其次,用两艘排水量4千吨的重巡洋舰来替代原本计划建造的两艘战列舰。

    不止一次的,罗凯深深的羡慕清廷所具有的战争潜力,资源和人口,罗凯差得恰恰就是这些。

    不过就是仅仅凭借手头这些,一切顺利的话,在1894年年底的甲午黄海海战爆发之前,平海舰队将有三艘新式和三艘旧式共六艘排水量三千吨以上的战舰作为主力,五艘轻巡洋舰作为辅助,组成一支总吨位超过四万吨的大型舰队。

    这个吨位已经超过了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参战吨位35000吨和日本参战吨位40000吨。

    不过心想事成毕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实际上直到1895年初,甲午战争结束之后,面对重重技术难关罗凯设计的无畏舰都没有下水,当然这些就都是后话了。

    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