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一个平民,能不嚎啕大哭吗?
傍晚时分,赵武入城。随行的有列国联军统帅,以及联军的高级将领,他们被准许入城,并住在沈国百姓空出来的房间里。而沈国国君的宫城成了赵武的指挥部,各国使臣们在沈国的大殿上开怀畅饮,那位昔日在此开怀畅饮的主人,如今已经成了阶下囚。赵武没有随后接见沈国国君,中行吴请示赵武之后,连夜将沈国国君押送往新田。于是,大殿上少了一群悲哀的亡国之人,在场的都是一群有份参与分赃的家伙。
中行吴撇着嘴说:“沈国太穷,一国之君穷得没剩下几件乐器。可怜的,弄得我都不好意思清点他的府库。”
沈国是子爵,现任国君名叫“逞”。真实的历史上,沈子逞在数年后追随楚国伐吴,兵败成为吴国的俘虏,沈国于是拥立公子嘉继任。稍后,晋国指使蔡国出兵伐灭了沈国,并将沈子嘉押回蔡国杀掉,沈国于是绝嗣,进而灭国。
一位子爵家中剩下的乐器,规格档次还比不上赵武家里的东西,难怪中行吴看不上眼了,他家可是老牌贵族。
赵武随口问:“沈国的户口清点了吗?”
中行吴砸了砸嘴,问:“南方的土地养育人啊!沈国这么小的国家,人口却不少,此外,城中还有一些各国的商人……元帅把那件刺杀武器复制出来了吗?”
旁边的晏婴很好奇:“什么武器?”
赵武遭到刺杀的详情并没有公布,晏婴只是在各军统帅中入城的时候,接到了通报,说沈国国君派遣人刺杀赵武,为了表示惩罚,晋国决定将沈国国君押往新田城,择地安置。当时,各国统帅接到这个消息,表情各异。许多人甚至不相信晋国人找的这个理由,其中也包括晏婴与子产。
这两人私下里交流的时候,晏婴说的很不客气:“晋国人也太霸道了,你想占领沈国,你就直说嘛!何必找这样拙劣的借口。”
子产终究跟晋国走的近一点,他虽然不相信晋国人的理由,但还是忠厚地指出:“武子以前说过一个战略缓冲带的理论。晋国人在三城之地设立自己的“武城”,自然要把眼前那些碍眼的小国清剿干净。不过,你说得对,元帅这次找的理由确实牵强,那沈君疯了吗?面对各国联军,他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居然还要派人刺杀,拼死去撩拨晋国这只老虎?其实,“搬迁”这个的理由已经足够了。咱是为了社会和谐,沈国日日面对楚国,既然他投降了,为了防止今后楚国人报复他,让他“搬迁”到别的地方,便足以安慰其他小国了,何必拿出“刺杀”的借口呢?”
晏婴微笑地指出:“怕是想吞并沈国的人口吧!”子产深以为然。
此刻,听到中行吴谈起刺杀武器,晏婴终于相信晋国人的话了。他问完中行吴,扫了一眼旁边的子产,发现子产也是聚精会神。此外,周天王派来的代表单靖公也显的毫不知情,他憨憨地追问:“什么武器?”
中行吴这才发觉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那件武器是一个秘密,赵武对它表露出的兴趣超过了以往,而且事后严厉封锁消息。现在他一时口误,把这消息捅了出来,实在不应该啊!
赵武警告性的瞪了中行吴一眼,轻描淡写地回答:“那是一件可以连发的武器,不过它的射程只有七八米,威力并不大。然而,七八米的距离似乎足够了。双脚各迈一步称之为“步”,单脚走一次称之为“跬”,我听说刺客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十步之内,血溅当场,七八米的距离恰好十步,正是刺客刺杀的最佳距离。如果在这件武器射出的箭上再涂一点毒物,这武器绝对是一件人间至凶之器……可惜我的武士们在抓捕刺客的时候,损坏了弩弓,事后我虽然召集了工匠进行复原,但可惜那件武器太精密了,至今我们还摸不着头绪。”
古人左右脚各迈一次为“一步”,单脚迈一次被称为“跬步”。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出于荀子《劝学》。
中行吴低下了脑袋,他明明看到英触砍断的仅仅是弩弓的弓臂,而那件武器的主要部件,比如弹匣与机械部分,都很完好,而弓臂这玩意没啥技术含量,重新做一个装上就行。赵武现在说该武器无法复原,分明是不想让人知道“连弩”的秘密。
不过中行吴也赞成赵武的主张。他低头想了一想,在众人的议论纷纷中,开口说:“既然那武器无法复原,大概,这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了。那件武器很小巧,楚人们衣袖很宽大,完全可以把小巧的连弩装在袖子中,如果让手持这种武器的人靠近身边,瞬间连发二十箭,什么样的武将也难免被这件武器所害。所以,那武器损坏了,对于大家来说,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中行吴这话一说,大家才对那件武器有了一点印象,细细品味一下中行吴所说的话,所有人不禁吸了一口冷气。鲁国的叔孙豹喃喃自语:“天啊!非常小巧的连发手弩、可以藏在衣袖里贴近行刺目标身边……即使它只能射出十步距离,也很恐怖了。如今的街道哪有十步宽窄,如果一个刺客隐藏在路边的店铺里,完全可以对路过的人进行精准狙杀。 果然是人间凶器。
赵武无意纠正叔孙豹的话,赶紧说:“鲁国可千万不要把这件武器记录在历史上,如果让人知道了有这种武器存在,总有一些心思灵巧的人琢磨着研究它。细细论起来,这种武器似乎只适合刺杀,七八步的射程,对于一个身穿重甲的士兵来说毫无伤害力,所以它根本不能用于两军对垒,唯独可以用来刺杀。”
第二百四十章 为黄金而战
子产也回味过来,他打了一个哆嗦:“不错,这种武器是为刺杀而存在的,鲁国可千万不要记载它,以免这件武器存在的消息流出,让有心人动了心思。他们或许不知这件武器是什么样子,但只要有个研究方向,无数人一起动心思琢磨起来,早晚有一天有某人会琢磨出来,那么,我等不免要警惕每一个靠近身边的人,此生也就了无乐趣。”
子产说的是:循序渐进的研究,这谁都会。发明创造,最难得的是无中生有的创造性思维。别人不知道这件武器的存在,大家都不会想到武器会做成这般模样。但一旦消息传出,等于给所有技艺高超的匠师指明了研究方向,无数人前仆后继去钻研它,总会有一天把它重新钻研出来。山寨,永远比原创简单,封锁都封锁不住。
单靖公打着哆嗦问:“这件武器是谁制造出来的呢?谁能保证他只做了一件?万一还有副件留着的呢?”
中行吴赶紧插话:“之前我们要封锁消息,所以没有把刺杀情况通报给各国,请各国使臣原谅。真实的状况是:我们元帅也在刺杀过程中受了点轻伤,刺客用的是毒箭,但经过我们的诊治,元帅已经无恙了。然而,就怕今后楚人可能改变目标,那么,还请诸位使臣对靠近的每一个楚人多多提防,以小心刺杀。”
晏婴沉思着说:“吴国国君刚刚遇刺,他的遇刺使楚国能从南线脱开身;现在元帅也马上遭遇了刺杀,这两起刺杀事件挨的如此近,会不会……那位吴国国君的遇刺也是楚国人安排的?”
子产不满地插嘴:“先别提吴国国君的事,单靖公刚才说的有道理啊!谁知道那件凶器是否只有一件。还有,是谁制作了如此凶恶的刺杀武器?”
赵武突然一拍大腿:“有了,刺客之前曾说过,楚国的风胡子制作了一件武器,他想把这件武器献给我,然后他掏出了这件武器……没准,这件武器就是风胡子制作。”
中行吴大喜!战争的理由有了。从这场战争开始以来,晋国人只是帮助宋国抵御楚军,等击退楚军之后,反攻进入楚国的三城境内,这行为已经超出了晋国通常的极限战线,如果再继续向南攻击,原先的战争理由就不够了,必须重新找一个拿得出手的借口。
“不行!”叔孙豹叫嚷起来。“不行!”齐国的晏婴、郑国子产、宋国的向戎齐声叫喊。而后他们彼此望了望,后面两位冲晏婴拱拱手,由晏婴出面解释。
“不行!我们不能将这个理由公布出来。刚才元帅说了,如果不把这件武器的存在隐瞒起来,会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再说,如果我们用这个理由攻击楚国,要求楚国交出制作连发手弩的风胡子,那么狗急跳墙之下,也许风胡子会将这件武器交给别人。反正这件武器也不大,也许风胡子会制作很多连发手弩,让那些人携带出城,今后用来对付我们。那么这个世界就乱了。”
赵武想了想,说:“首先,我们确定了目标是风胡子。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没有理由,我们创造出一个理由,比如寻找风胡子的其他作品。中行吴,我记得你曾在战斗中砍断了楚王的佩剑,那柄剑似乎名叫“龙渊”,那柄剑是风胡子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我听说风胡子总共制作了三柄铁剑?”
中行吴搔了搔脑袋,懊恼地说:“我的家臣把那柄砍断的剑捡了回来,叫人细细鉴别了一番,有可能那柄剑并不是“龙渊”而是风胡子制作的青铜剑。刚才我又询问了几名被拘捕的楚国商人,没错,风胡子制作的最出名的作品,是三柄铁剑。楚王现在佩戴的剑名叫“太阿”,以前楚王确实佩戴的是“龙渊”,但现在龙渊已经不知去向。”
晏婴马上接嘴:“我出使楚国的时候见过“太阿”剑,那柄剑非常长,是当时非常罕见的长剑,所以我印象深刻。记得风胡子锻造出这柄长剑的时候,我还未曾听说世上有同等长度的佩剑,所以我回去后把这事告诉我国的太史令,太史令郑重地将其记录在史书上。没错,风胡子最得意的作品就是三柄超长剑,据说剑身很薄,甚至比一片竹简还要轻薄,但却锋利得能够迎风断柳。楚王曾亲自拿着它向我炫耀,上军佐只需要查看一下那柄剑的长短,就知道它是否是龙渊了。”
中行吴立刻响应:“没错,那柄剑确实薄而长,但它确实是青铜剑。青铜剑怎么可能铸造那么长?我就奇怪了?咦,难怪风胡子可以被称为大师呢?竟然可以把青铜剑造得如此长。”
赵武微笑地看着中行吴与晏婴讨论起来,中行吴详细地描述那柄断剑的细节,与晏婴一起分析“龙渊剑”的真假。晏婴兴趣来了,特地要求中行吴将断剑呈上来,以便观察分析……接下来,众人都在讨论为啥青铜剑可以铸造得细而长,纷纷感觉很不可思议。
其实,把青铜剑铸造的细而长,不是什么高难度动作。秦兵马俑中就出产过如此细而长的长剑。其道理很简单,不过是调整青铜中的含锡比例。然而,青铜沉重,如果按照原来的铸造法将青铜剑铸造的超常规,那么剑的分量也加重许多,于是,这种剑,不是普通人能够挥舞的动,除非是一个大力士。为此,剑身长了就只能把剑脊造得很薄,很狭窄。这种剑也不是平常士兵能用的,因为含锡比例高了,虽然可以让剑造得很薄,很锋利,但剑身也就发脆了,在格斗中很容易断折,这也是一种刺客专用剑。
中行吴手中的那把不知真假的“龙渊剑”,同样是为了减轻剑身重量,风胡子创造性的将剑身铸成空的,整柄剑活像一个大号的音叉,挥舞起来能发出阵阵鸣叫。也许,这柄剑流传下去,让后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