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303章

春秋小领主-第303章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季礼饿得两眼发绿,他正想跳出来挑挑毛病,指责盟会上使用的三牲不符合规则(龙不是祭祀品)。只听叔孙豹伸长脖子,一边频频咽着唾沫,一边说:“我已经闻到了烤鸭的香味,大约,著名的“薄饼烤鸭”快好了。”
  果然,叔孙豹话音刚落百余名庖丁手里托着小托盘,迈着小碎步进入殿中,在每人面前摆上了一只皮焦肉酥的烤鸭。紧接着,一队队侍女手里托着棋盘,棋盘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碟子,还有一大叠“薄纸”,这是一种如同纸张一样薄的面饼。
  子产也不客气,他捅捅叔孙豹。问:“听说你在赵武子府上住过,知道如何品尝这种鸭子,请先动手,为我们做一个示范吧!”
  叔孙豹先拿起一张薄饼,熟练的夹起一块烤的焦黄的鸭皮,蘸了蘸棋盘上的各种酱料,而后添加几位小菜,将饼子卷起,陶醉的放入口中。其他人仿照叔孙豹的样子,慢条斯理的吃了起来……
  这食物一入口,季礼几乎要将舌头吞下去,只听叔孙豹还在一旁解释:“赵氏建了鸡陂、鸭城,这鸡鸭肉他们从不缺少,我听说武卫军号称每天吃一个蛋、半只鸡,吃得他们个个体格高大,却连声抱怨军中伙食花样少……都吃成这样子了,还不知足,真是这样饲养军队,今后我们这些小国,怎么去战斗啊?我们还能养得起军人吗?”
  正说着,赵武端着酒杯过来,他闲闲的坐在叔孙豹桌子边,顺手扯了一条鸭腿直接啃起来,等把这只鸭腿啃完,赵武才伸着脖子咽了一口酒,呻吟着说:“总算结束了。”
  诸侯的卿,席位设在诸侯身后。有诸侯在前面遮挡,大家没注意赵武子的失礼。但是,在这样的场合,能列席于诸侯身后的,也都是各国执政,所以这个角落待的人,职位虽然比国君低,可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是“执政之角”,能在这吃饭的人,回到自己的国家,都是横着走的主儿。
  赵武举杯向晏婴祝酒,而后问:“齐国的情况还好吧?现在富强否?”
  晏婴想了想,回答:“大旱之年。我们齐国能好到哪里,不过是走向“末世”了。”
  这句话,似乎是季礼的语调。
  赵武诧异的问:“不至于吧?齐国最近又吞并了莒国、鄫国,已经在东部恢复了势力,怎么会是“末世”呢?”
  晏婴叹了口气:“齐国将来要归田氏一家了!大灾之年,我们君主却不赈济百姓,以至于尽失民心。如今民心都向着田氏一家了,以后怎样,我晏婴是不知道了……呃,我齐国原来有四种计量器具:斗、区、釜、钟。其中四升为斗,四斗为一区,四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而田氏有三种量具,但相比国君的计量器械,都增加了足足一成的体积。田氏用自己家大斗,贷给百姓粮食;百姓归还的时候就用公家小斗度量,并且任由百姓上山伐木砍材,下海捕鱼捞虾,既不阻止,也不收税。田氏爱戴领地内的百姓,如同爱戴自己的父母一样,百姓之归、民心之归,如百河之归海啊!就是想不赢得老百姓的拥戴,都很难啊!但是谁又能阻挡的了百姓的这种拥戴呢?”
  赵武沉默片刻,回答:“我家二儿子赵午,最近聘定了贵国上大夫田无宇的女儿,为侧妻。”
  晏婴听了这话,马上接着说:“晏婴奉命前来,特来转达敝国国君之意:伯君大婚,少姜的嫁妆已经备好。不知道秦国的公室女是正妻,还有我齐国的少姜为正妻?如果伯君能够不忘两国友好,则是寡人之幸,两国之幸。”
  赵武深深的看了一眼晏婴:“秦晋之好,不是说说而已的,齐国的少姜是我家国君正妻,这是早已经确定的。”
  这次晋国国君大婚,娶的夫人是一堆“少姜(意即:年轻宝贝)”,秦国来的是“秦姜”,齐国来的是“齐姜”,而晋平公的母亲也是一位“杞姜”,就是“杞人忧天”的那位宝贝。“姜”这个名字,是春秋时代女子的通用名,意思相当于“宝贝”。
  鲁国的叔孙豹哼了一声:“我国鲁姜已经动身启程,鲁国陪嫁的那些奴仆,被执政大大削减了数量。但如今我们鲁国不打算把送出去的东西要回来,就让他们在新田经营一点产业,替鲁姜添些梳妆钱吧!”
  鲁国向来跟齐国针锋相对,眼看气氛凝重起来。季礼闲闲的插嘴:“烤鸡烤鸭虽然很好,但吃的太油腻了,不知盟会上有没有清淡一点的食物,我喜欢吃鱼脍,晋国这里,能够品尝到好鱼脍吗?”
  赵武笑了:“早听说吴国炮制鱼脍的手段很不错,不知道公子能否为我们示范一下。侍卫们刚从黄河里捕捞了一些黄河大鱼,正适合做鱼脍。”
  季礼露出垂涎欲滴的神情:“太好啦!我的厨子备有各种调料,做鱼脍用的鱼最好是一尺来长,那样的鱼肉才鲜美。”
  季礼这时插话,是为了缓和现场的气氛。赵武自然领会对方的心思,他竭力配合说:“我这里曾经打制过一批薄如柳叶的匕首,正好用来切割鱼脍。”
  季礼站起身来,向场中心走去。他的姿态优雅,充满了舞蹈的韵味。赵武赶忙伸头喊:“抬过桌案来,再准备一尺左右长的鲤鱼,吴公子季礼,要为诸位炮制鱼脍。”
  季礼坐在场心,在丝竹的音乐中慢条斯理的将鱼洗净,去肠,用调料浸渍入味,控干,放在小火上慢慢烧制。整个烤炙过程中,他不停地用香菜汁浇鱼,直到炙熟为止。季礼炙鱼用料十分丰富,仅调料、佐料就有盐、豆豉、醋、姜、桔皮、花椒、葱、胡芹、小蒜、紫苏、茱萸……
  在场的人都不知道,季礼炮制的这道菜,其实是“中华第一菜”。它是中国史书上最早记录的一份菜谱,但史书记录下的这份菜谱,却不是在这场盟会上由季礼炮制的,史书上记下的是“中国四大刺客”之一、专诸炮制鱼脍的过程。
  专诸受伍子胥委托刺杀吴王僚。但吴王僚本身非常有勇力,身边的武士防范周全,使得专诸没有靠近的机会,他打听到吴王僚喜欢吃鱼,于是专诸特地去学习炮制鱼脍。吴人也都喜欢吃鱼,而吴公子季礼吃鱼的方式最精细,他跑到中原晃荡了两三年,专门去各国留学,顺便也把吃鱼的方式传遍了各国。于是,专诸特地回到中原,学会了季礼泡制鱼脍的全过程,随后,他又让伍子胥替他准备了一把短剑,这剑就是“鱼肠剑”。
  炙鱼的火候也是关键,过急、过缓都不行,必须使调料滋味充分透入鱼体内再散发出来,直百米以外,使炙熟的鱼肉,色、香、味俱佳。季礼泡制鱼的过程简直像一场艺术表演,充满了贵族式的优雅,以及浓重的文化气息。而数年后,专诸在吴王僚面前重复季礼的表演过程,连吴王僚身边的卫士都看得失魂落魄,吴王僚本人也出了神,专诸得到这一空隙,用鱼肠剑完成了刺杀。
  所以,那场刺杀行动,与其说专诸的成功是由于锋利无比的鱼肠剑,其实还不如说是因为季礼所做的这道“中华第一菜”实在诱人。它即是一道美食,也是一场艺术表演。以至于史书郑重其事,记录下整个菜谱,以告诉后人:吴王僚的卫士疏忽是有情可原的,你瞧,光是看看关于这道菜的干巴巴文字记载,就让人唾液腺分泌旺盛……
  伴随着季礼优雅的动作,在场的诸侯们欣赏到季礼的手艺,他们无不惊叹这个吴国公子对饮食上的讲究。而后,不服的心里上来了,一个偏僻小国的公子能如此讲究,来来来,让这位蛮夷见识一下我炎黄的厨艺。于是,季礼开了头,许多自认在厨艺上有一手的公卿大夫纷纷赤膊上阵。但他们总都表现不出季礼那种艺术韵味……
  第二百一十四章  “霸”的让人无话可说
  众人忙着与季礼比赛,叔孙豹乘人不注意,拉着赵武躲在墙角窃窃私语:“看来晋国要对楚国开战了。你瞧郑国子产那副心满意足的神情,想必楚国人不久会入侵郑国,郑国人随后就会如愿获得晋国的救援。如此一来:南北大战即将开始了。”
  稍停,叔孙豹侧耳倾听场中传来的喧闹,继续轻声说:“只是……你刚才听说了,齐国正在慢慢的恢复,而我们鲁国恢复的速度远远比不上齐国,如今“三公分室(鲁国三名正卿分享了原来属于国君的上中下三军)”掌握军队的季孙氏、孟孙氏与我们彼此不合,一旦遇到战事,我们鲁国恐怕不能拧成一股绳子对抗外敌,那时,我们还能仰仗晋国吗?”
  赵武轻声回答:“这次阅兵式在虎牢城举行,此后武卫军将调往南方。不过,我们晋国将大力发展驻朝歌城的军力,今后朝歌将驻扎一支城卫军,以就近帮助鲁国。另外,黄河南岸,鲁国还可以指望小邾国、许国,以及我赵氏新领地的就近支援。等明年过去,黄河南岸新分封的晋国领主稳定下来,鲁国还有什么可怕的?”
  正说话的工夫,先导音乐传了过来,这是在召唤赵武出场。盟会过后是盛大的乐舞表演。像这样阅兵式后的盛典,要以“观象”、“伤陵”等大型乐舞开场,然后以武王伐纣时演奏的阅兵舞蹈接续。在这场舞蹈演奏中,赵武是执政,许多乐舞都必须由他开场领演,所以乐师们用细碎的音乐声连续呼唤赵武出现。
  谈到跳舞,各国诸侯都有点紧张。此时此刻,他们不免想起上一次盟会,荀偃与范匄勒令诸侯齐舞,而后用齐国使者跳的舞蹈不合节拍,不符合音乐的风格,指责齐国有了贰心……接着导致了晋国与齐国的大战。
  列国诸侯小心的望向赵武,赵武优雅的站起身来,稳稳的走向殿门口。见到他出现,乐师们奏着细乐,逐渐向殿门口汇集。
  晏婴望着赵武的背影,转头冲卫献公感慨:“就是这样一个说话细声细气的人,却执掌着天下诸侯的命运,真让人不可思议。”
  齐国与卫国关系好。当然,齐国也只与卫国关系好了,除了卫国之外,在场的其余国家都参与过攻击齐国的行动,所以晏婴只能找卫献公说话……后者是国君。在这种盛大的典礼上,国君是要注重自己身份的,卫献公不方便直接与晏婴交谈,因为晏婴是一个卿,两人身份不相当,所以,即使卫献公在流亡齐国期间,像个哈巴狗一样奔走于齐国卿大夫之间,但他现在,也只能倨傲的冲晏婴点点头,表示赞同对方的讲话。
  鲁国的叔孙豹哼了一声,自言自语:“有理不在声高。赵武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武事上且不要说,只看他当执政一年,便帮助晋国度过罕见的灾荒,这等经营才能,恐怕管仲复生也比不上了。”
  晏婴是个正直的人,正直的人不肯撒谎,虽然叔孙豹的斥责关系国家荣誉,但晏婴还是诚恳的承认:“没错,下宫之乱后,赵武子幸存下来。他经营赵氏,令赵氏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超越了父祖百余年的努力;他经营晋国,废除了晋国严酷的律法,沟通商路,使得商税大幅增长;他修建大型水渠,使得农业不再看天吃饭……这份经营手段,确实令人神往。”
  晏婴回避了管仲与赵武的比较。叔孙豹拿管仲与赵武比,不是狂妄,也不是故意贬低管仲,毕竟赵武拥有的经济学理念,要比管仲多两千余年的积累,二者真要比较起来,优劣是很分明的。晏婴只想谈论赵武的“仁”,在他看来,这个春秋末世,刑罚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