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极品鉴定师 >

第93章

极品鉴定师-第93章

小说: 极品鉴定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之所以这么有效率,自然是因为黄立德的要求了,骆天收好工作证,意外地发现工作证上面居然已经有了自己的照片,他瞠目结舌:“这照片是从哪里来的?”

“从你的档案里借用的,时间太赶了,只能用这种办法了。”黄立德轻描淡写地说道:“好了,吃过早餐,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

“出发,去哪里?”对于古墓群,骆天依然一无所知。

“微山。”又是简短的回答。

好吧,骆天放弃打听了,反正是要过去的,不是吗?骆天去吃早餐,北京特有的豆汁加油饼、茶鸡蛋,还有小粥咸菜,简单的几样,却看得出来是精心准备好的,黄老夫人穿着围裙,热情地招呼骆天吃早餐,同时叮嘱他:“小骆呀,我们家老黄很少带人过去的,你这次跟过去,一定要替我盯着点他,不许他熬夜,他要在家还老实,一去现场,就黑白倒置了,饭呢,也要让他准时吃,好不好?”

“嗯,阿姨,我知道了。”骆天喝了一口豆汁,立刻皱起眉头,从小在南方长大的他,对这个味道实在接受不来,不好意思辜负阿姨的一番辛苦,他捏着自己的下巴一口气将豆汁喝完。

“小骆,这是一些常用药物,你是第一次去现场,要小心一些,这些你带上。”黄夫人硬塞了一包药在骆天手上,骆天大致看了一下,有防蚊虫的,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等等。

骆天心里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这种老者的关心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他将药收好,擦了擦嘴:“阿姨,我吃完了,我这就出发了。”

“好,小伙子,工作结束了到时候再到我们家来住。”黄老夫人和骆天很投眼缘,这个小伙子实在。

骆天答应着,回去收拾好不多的行李,就和黄立德一起出了门,门口已经有一辆车等着,等上了车,向黄夫人挥挥手,车子启动,黄立德这才简短地介绍了一下古墓群的情况。

“这次发现的古墓群是在微山一幢旧宅里,因为拆迁才被发现,原本是计划将旧宅拆掉,重新建宿舍楼的,在打地基的时候,发现了一具石棺,于是停工向文物部 门报告,当地的文物部门对已经发现的墓穴进行了保护性挖掘,同时因为古墓群繁多,当地的文物部门力量有限,所以他们向北京文物局发出了求助,同时找到了我。”黄立德讲完,又总结了一句:“根据他们传送过来的资料,可以初步断定那是西汉时期的古墓群。而且是贵族与平民墓穴混合的墓群,具体的古墓时期还需要我们过去详细了解。”

光是凭想像,骆天就兴奋起来了,不过从北京到微山,并没有直达路线,这一段路程相当波折,难以想像以黄立德的年纪还要如此颠簸,难怪黄夫人一直交代自己好好照顾黄老师。

旅程的折腾无非就是舟车劳顿,上下颠簸,微山是山东的一个小县城,等到达微山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骆天这个大小伙子都感觉有些疲累了,黄立德看上去依然精神抖擞,骆天不得不佩服了,这或许是信念的力量吧。

大腕到达,文物局的干部亲自出来迎接,如众星拱月一般,将黄立德围拢在中间,七言八语地和他打着招呼,这些人则干脆地冷落了骆天,骆天也不以为然,毕竟现在的自己看上去就像是黄立德的一个普通学生而已,在异地,脸又生,要是这些人知道他是个亿万富翁,还会这么冷淡吗?

骆天背着自己的包,拎着黄立德的行李,十足一个跟班的,却并不觉得窝气,省去那些繁复的人际,自己能更专心地投入。

黄立德板着一张脸,冷冷地面对那些人的寒暄:“好了,客气话不要说了,现在发掘到什么程度了?”

为首的领队说道:“已经开始的大概有六处,一共挖掘出来的文物有土鼎、陶壶,还有梳妆盒和陶俑等等,这些都做过了基本的处理,等黄老师再去仔细判定。”

“石棺里面的古尸呢?”黄立德又问道。

古尸?骆天曾在某博物馆里见过干尸,还有一年,也曾在另一处博物馆里看过湿地下的古尸,但那两具古尸都是经过化学处理的,还隔着一层玻璃,并没有那么可怖,可是现在要近距离查看古尸,或许还要查找古尸身上的佩饰,骆天喉咙间似乎已经有了异物,他大力地吞了一口口水,然后打开矿泉水,咕咚咕咚地喝了半瓶下去。

第157章 绿松石

注意到骆天的反应,黄立德微微笑了笑:“骆天,我们先去检查下古尸,看能不能根据古尸的服饰和佩饰中得出答案。”

旁边有官员问道:“黄老师,这位是?”

“这是我新招的助理,他叫骆天,将辅助我的工作,你们不要看他年纪轻,关键时刻我还要听他的呢。”黄立德说得比较夸张,骆天不好意思地笑了。

“名师出高徒嘛。”立刻人有迎上前来拍马屁,黄立德收了笑容,正经道:“他的程度以后你们会知道的,现在我说什么还为时为早。”

看来这黄立德是真心要把自己推销出去啊,这样一想,对接下来的古尸的拒绝感减轻了不少,不就是死人嘛,自己又不是没有见过,况且这里的只不过是年纪大点的死人!

黄立德扫了一眼骆天:“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所谓古尸其实就是古代人的尸体,从古代一直保存下来。主要有干尸、鞣尸、湿尸、尸蜡四种,国内发现的古尸基本上都为自然干尸,比如荆州发现的西汉干尸,还有新近发现的明朝的女居士干尸,主要由于埋葬环境干燥导致尸体脱水而自然形成的干尸。

“我们这次一共发现了六具古尸,都是属于干尸,您没有来,我没有擅作处理,依然保存着挖掘出来时候的样子,只是为了防止尸体腐烂,做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处理。”文物局的官员恭敬地说道。

黄立德点点头:“这一点你们做得很好。”

这一夸奖让那官员脸上笑开了花,骆天跟在黄立德后面,眼珠子乱动起来,好半天聚了焦,前面的黄立德突然闪到一边,让跟在后面的骆天就这么直截了当地面对了六具古尸,血液已经干涸,手脚骨都张牙舞抓地伸各骆天这边,头骨上两个黑洞仿佛正看着骆天,骆天背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却挤出一个微笑来:“怎么这么多?”

那领头的官员横了他一眼:“这是古墓群啊,埋的可不止一个人。”

骆天看向黄立德,黄立德却微笑着,显然是看出了他的紧张,这也不能怪骆天啊,想想不是经常接近尸体的人,一下子面对六具尸体,而且是六具古尸,只要一想到这六具尸体在地底下沉睡了几千年,然后重现人世,就好像他们复活了一样,光是想想就渗人,更何况是亲自面对?

黄立德拍拍骆天的肩:“骆天,现在要开始检查古尸身上的物件了,尸身不要动,有专门的专家来处理,我们主要针对的是佩饰、织物等。”

骆天戴上特质的手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慢慢地走进六具古尸,回头却没有见到黄立德动身子,看来他是打算让自己打头阵了,他整理了一下头绪,先准备好笔和纸,准备用作记录,还有放大镜,用作观察干尸身上的布织物,看到骆天的准备工作,黄立德暗赞他虽然是第一次到现场,但头脑清晰,有条有理。

骆天先检查死者身上的布织物,从服饰来判定古尸的年代背景是很有效的方法,骆天检查的第一具干尸是一具女干尸,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哪怕是死后,男女的生理特征也是十分明显的,身上的织物紧紧地粘复在干尸上面,有些部分已经完全腐烂。

骆天的手去触摸织物,却感受到了干尸的弹性,尽管戴着手套,依然让骆天浑身打了一个寒颤,但他马上克服了这种恶心感。

骆天用放大镜放在完好的部份上,一边看着,一边口诉:“图案为瘦长菱形,两侧各附加一个不完整的较小菱形,虚实两行相间排列,形状与俯视的耳杯相似,颜色有些暗沉,但清洁后应该是红色系。”

旁边的官员疑惑道:“黄老师,这位真是您新收的学生?怎么这么老道啊?”

“他不是我的学生,不过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新晋鉴定师。”黄立德冲围观的人摆摆手:“保持安静,不要影响他。”

骆天快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然后说道:“这是典型的菱纹罗织物特征,菱纹罗就是汉代十分时髦的丝织物。丝绵袍上的菱纹大小重叠错落有致,给人清晰秀丽的美感。菱纹罗盛行于西汉,朱红色的菱纹罗尤其为当时贵妇所钟爱,西汉时期贵妇穿衣服的时尚就是以宽大为美,所以这个衣服基本上都看不出人物的线条,现在这具干尸虽然衣袖已经缺损,但看得出来本来是宽大的衣袖,这符合西汉时期贵妇服饰的特点。”

旁边有人出声:“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也出土过朱色菱罗纹。”

领头的官员打断了他:“话真多,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有专家在这呢。”

偏偏那人也是文物局的鉴定专家,被领导呛了一下,脸上无光,后退了两步,在心里暗暗生着闷气。

骆天接上话头:“这位先生说得没错,马王堆也出土了6件绵袍、1件夹袍以菱罗为面料的衣物,后面马王堆证实是西汉墓室,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菱罗料是西汉最时尚最流行的衣料了。”

“从织造技术看,朱红菱罗的工艺较复杂。一个组织循环约有经丝330多根,纬线200多根,经线中地经和纹经各占一半,二者相同排列。地经有80多根是对称的,需40多个提升动作,其余80多根为非对称性动作,共需120多个单独提升动作加以控制。而绞经则可由绞经综统一控制。纬丝的半数系绞经动作,可由踏木控制,据推测,这样错综复杂的动作,上机时需要有提花束综装置和绞经装置相配合,需要二人协同操作,一人专司绞经和下口综踏木,并投杼(zhù)工作,另一人专司挽花,才能织成这种罗孔清晰、花地分明的罗。”

骆天的侃侃而谈让在场的人目瞪口呆,这人的脑子就像是计算机,说起来完全流畅,就像是早就准备好的一样。

“这件锦袍的修复工作将会非常具有难度,因为菱罗的加工工艺已经流传。”骆天吐了一口气:“真可惜,只能接近,不能完全复制。”

等骆天停下来,抬起头,发现大家都瞪着眼睛看着自己,他吓了一大跳,问道:“怎么了?我有说错吗?”

众人齐唰唰地看向黄立德,在场的人当中,只有他有资格作出一个定论,黄立德微微点头:“你说得很对,菱罗纹的修复问题暂且放在一边,你再看看这古尸身上的其它东西吧。”

骆天点头,开始察看这具古尸的头饰,只看了一眼,他又脱口而说:“这是步摇啊!”

《后汉书·舆服志下》里说:“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步摇是人们给自汉以来的一种流行头饰起的名字,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流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所以叫它步摇。

第158章 盗洞

步摇通常以金银玉石等质地,上面有玉石珠子,骆天取下那步摇,步摇在地下几千年,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