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多喜-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氏笑道:“等煮好了你就知道了。”
却没有给他解释。
待书悦将一碗元宝端给喜三根,看着那半圆大肚子面饼,喜三根好奇:“这就是元宝?”
“三叔,你尝一尝,看吃起来咋样?”喜多多满眼的期待。
“这元宝能吃?”
元宝不是上坟用的吗?喜三根也不顾烫,用手揪起一个,仔细端详,却是不敢往嘴里放。
吕氏嗔道:“粮食做的,当然是吃的,有筷子你不用,干啥用手。”
“哦。”喜三根赶紧将手里的元宝丢进碗里,拿起筷子又将原来那个夹起,继续翻来覆去看着,就是不往嘴里放。
喜三根那一副小孩子研究甲壳虫的模样,看得书悦实在是忍不住,笑出声来,借着说话来掩饰自己的失礼:“呵呵,三爷,您再不吃,元宝可就凉了。”
“好,我就吃,嘿嘿,嗯,好吃,香。”
喜三根将元宝小心送进嘴里,慢慢咀嚼,继而一个一个将元宝快速往嘴里塞,边吃嘴里还边含糊不清的夸赞着,用风卷残云来相容他的吃相,一点也不夸张。
第074章 喜多多坟前大哭
更新时间2014…6…25 21:04:13 字数:2096
“哎哟,你慢点,没人跟你抢,这元宝里面油多,凉得慢,小心烫着。”
吕氏忙不迭的嘱咐,心里也好笑,怎么这么大个人了,还跟小时候一样。
“嘿嘿,吃完了,好吃。”
吕氏话才说完,喜三根一碗元宝已下肚,把个空碗底给吕氏看,一副小孩子炫耀的神情。
“噗——。”书悦终于顾不上主仆尊卑,忍不住喷笑。
“呵呵呵呵……。”
“哈哈哈哈……。”
喜多多和吕氏也被喜三根那模样逗得大笑起来。
笑过,乐过,喜三根和吕氏商量:“大嫂,这东西这么好吃,又叫做元宝,咱煮些给二哥二嫂吃吧,也好让他们知道,咱多多长大了,不用他们挂心了。”
吕氏神色也郑重起来:“嗯,我也这么想过,就是怕多多伤心,没敢说。”
又问多多:“咱煮些元宝去给你爹娘吃,你看咋样?”
小姑娘点头:“好,我也要告诉爹娘,多多长大了,不会再那么不懂事。”
吕氏和喜三根同时松了一口气,看来这孩子是想开了。
元宝煮好,留书悦看家,吕氏找出喜三根给她雕的喜鹊头拐杖,三人冒雪去喜家坟场。
喜家的坟场离村子不算远,喜二根和张兰又是新丧,按辈分排,他们的坟只能在坟场的边上,离大路很近,所以也不怕路太难走。
喜多多回自己屋跟朱少群说了一声,又返回吕氏屋里特意吩咐书悦,要是猪猪醒了,就给猪猪煮几个元宝吃,这让书悦内心激动。
大小姐终于肯让自己接触她的东西了,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大小姐从此就算真正接纳自己了。
三人刚出了院门,迎面碰上素素,素素见喜三根手里提着篮子,肩上扛着铁锨,急忙问道:“大嫂,三根,你们这是要出门呀,出去的时间长吗?我有个事想跟你们商量。”
吕氏道:“哦,多多想了一种吃食,叫做元宝,我们想借这元宝的事,给二根和兰子说道说道,素素的事急吗?不急的话,等我们几个回来再说。”
“不急不急,你们先去上坟吧,这事等你们回来再说。”
自己就是冲着这元宝来的,这可是求人的事,成不成还不一定,逝者为大,精明的素素,自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多事,反而主动扶着吕氏送到村口。
到底是开了春,气温比冬天要高些,这雪边下边消,地里的麦苗及荒草没有被雪完全覆盖,斑斑驳驳,此一处绿,彼一处枯黄,还有些避风处雪飘不到的地方,竟还是干燥的。
所有这一切,都显示着,春天,不会因为冬天迟迟不愿意离场,而放慢自己的脚步。
喜二根和张兰因是同时去世的,下葬时两人便用了同一个坟穴,真正做到了死后同穴。
不像一般夫妻,先后去世,就是葬在一起,也只是穴位相邻,将两个坟穴打通而已。
二人的坟上一点荒草也没长,这源于喜三根来看望他们的勤快。
只要有闲空,喜三根都会来坟场转一圈,将自家爹娘和哥嫂的坟整葺一番,而后坐在二哥二嫂的坟前,一声不吭,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插在坟堆周围的柏树枝做的孝棍,有两根上面有干了的小侧枝,应是去年插上后发过芽。
不出意外的话,这两根柏树枝会生根发枝,长成参天大树。用世人的话来说,祖坟上的柏树,荫及后人,树越是长得旺盛,后人越是昌盛发达。
喜三根将一大盘元宝在坟前摆好,喜多多上前磕了头,却跪着没有起来,只是默默地看着爹娘的坟,吕氏问她有没有话跟爹娘说,她摇头,大滴的眼泪从眼里流出。
“唉——,多多,想哭就哭出来吧,不要憋着,你爹娘死后,就没见你哭过,我知道你心里苦,可是再苦这日子还是要过的。哭出来吧,哭出来心里也会爽快些,咱往后好好过日子,让你爹娘也看看,咱多多很能干,不要他们为你担心。”吕氏站在她身侧劝道。
“哇——。”
吕氏刚说完,喜多多就放声大哭起来,由着性子,毫无压抑的哭着,哭到痛心处,小拳头时而捶打时而抓挠着坟堆,随着她两手胡乱的舞动,白色的雪和黄色的泥土混杂在一起,四处飞溅,面前的坟堆也被她抓挠的一片狼藉。
这对死者大不敬的行为,吕氏和喜三根却没有阻止,吕氏也在一边抹泪。
喜三根背过身去,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他此时却实在忍不住,他自己的苦只有自己承受,无处诉说,也是说不出口的。
泪眼朦胧间,他看见,一个红色的东西从他眼前一闪而过,快得他来不及看清是什么东西,那东西已不见踪影。
此时的他满心悲痛,哪里会去管那东西是什么,只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四弟是个读书人,一直没有停止过上进,注定以后是不会在此地长留的,自己往后就是喜家唯一的男人,大嫂和多多还要靠自己撑着,自己不能让她们看见自己的软弱。
待喜多多哭累了,哭得没了力气,趴在坟上小声的抽噎,吕氏才上前扶起她。
喜三根用铁锨重新将坟堆整理好,蹲下让喜多多趴到自己背上,一手从背后托住喜多多,一手提溜着铁锹,吕氏右手挎起篮子,左手拄着拐杖,三人往回走。
走没多远,喜三根回头看向二哥二嫂的坟头,就在他刚刚回过头的一瞬间,他又看见了那个红色的东西,从哥嫂的坟头一闪身便又不见了踪影,他依然没有看清那是个什么东西。
“大嫂,你在这里等一下,我突然想起坟堆有一处没有弄好,我这就去弄一下,很快就好。”喜三根说着放下喜多多,由吕氏扶着,他提起铁锨拐回坟地。
除了那一大盘的元宝一个都不见了外,坟地没有任何的变化,连一点可循的印记都没有。
“三根,好了没有,多多要睡觉了。”吕氏喊他。
“好了,我就来。”小孩子哭累了,很容易睡着,喜三根不敢再耽搁。
不想让大嫂和多多担心,喜三根弯腰装了个整理坟堆的样子,便回到吕氏身边,背起眼睛已经睁不开的喜多多,三人接着往回走。
第075章 焦心的小花猪
更新时间2014…6…26 21:03:30 字数:2049
到了院门口,看见小花猪在院子里没头没脑的乱撞,书悦守在院门口,吕氏笑道:“看来咱们是在外呆的时间长了,猪猪睡觉醒来没看见多多,这是着急了。”
“可不是,”看见主子们回来,书悦松了一口气道:“猪猪醒来,我给他煮了元宝,他也不肯吃,一个劲的想往外跑,我怕他跑丢了,想要闩住门,可又怕有人来,说咱家大白天的关着门,我就只好在门口守着了。”
喜三根将手里的铁锨交给书悦,改背为抱,抱着喜多多往吕氏屋里走,边走边道:“多多和猪猪从来就没分开过,猪猪睡醒,没看见多多,自然就会着急。”
他这话才一落音,小花猪已经冲到他跟前,仰起脑袋,看向他怀里的喜多多。
吕氏笑道:“这动物跟人是一样的,相处的时间长了,便有了感情,说不准呀,我们再不回来,猪猪发了狠往外冲,书悦挡都挡不住。”
书悦不信:“大太太,看您这话说的,猪猪只是个小猪崽,我怎么会挡不住。”
“这话你还真得信,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不管是什么动物,发起蛮劲来,你还真挡不住,书悦,你还小,往后经历的多了,你就明白了。”
说着话,喜三根已经进了屋子,将喜多多放到炕上,弯腰又抱起使劲往炕上爬的小花猪。
小花猪一上炕,就往喜多多跟前冲,趴在喜多多跟前就不动了,眼睛只盯着喜多多的看。
吕氏几人还以为,小花猪这是看到主人高兴地,他们怎么也不会知道,朱少群看着喜多多那红肿的眼睛,心里不止是高兴,还松了一口气。
小姑娘这模样,明显是大哭过一场,这样就好,既愿意给爹娘去上坟,又在爹娘坟前能够放开了哭,说明小姑娘的心结已经完全解开,往后她就能过上正常人的日子了。
喜多多告诉朱少群她要出给爹娘上坟时,喜多多没提要带他,他也没想着要跟去,坟地有什么好去的,可是,后来左等右等不见喜多多回来,朱少群便着急了。
虽然朱少群明知道有吕氏和喜三根陪着,喜多多不会有事,可他就是心里发焦,非常迫切的想要去看到喜多多,这才一次次的往外跑。
书悦怕他跑丢了,挡住他不准出去,这才急得他乱撞。
他并不知道喜多多爹娘的坟在哪,可他就是想要出去,哪怕是守在村口等着也好。
这个时候,他已经忘了危险,没去想自己上次是怎样被胡莺莺掳走的,他只想早点看到喜多多。
放好喜多多,吕氏和喜三根刚歇了口气,素素就来了喜家后院,说话也不拖泥带水,进门就直奔主题:“大嫂,你们回来了,我想求你个事。”
很久没走过这么长的路了,一歇下来,吕氏就累得不想动弹,也没跟素素客套:“啥事,你说吧。”
“是这样,我家婧婧不是订婚了吗?我和敏子商量了,我俩就这一个孩子,舍不得她,可舍不得也不能不让她嫁呀,所以,我俩也打算住到县上去,自己开个铺子,既有了一份营生,也离婧婧近些。”素素没有直说是什么事。
吕氏恭贺道:“这是好事呀,敏子手艺好,开个铺子肯定是日进斗金。住在县上,想闺女了,去看她也方便,婧婧有个啥事,回娘家也近。”
董敏是个木匠,吕氏自然而然的就以为素素是准备开木匠铺子。
正月里,董婧跟县上一家酒店老板的儿子订了婚,两家说好,等董婧满了十五岁就成亲,成亲的日子都定好了。
素素摆手道:“不是,大嫂,我们不打算开木匠铺子,我俩打算开个小饭铺。”
吕氏立马赞成:“这也好呀,素素的做饭手艺,在咱村可是没人能比的,开个饭铺比木匠铺强,木匠活不是天天都有,这饭可是天天都得吃。”
素素拍手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再说,就是开个木匠铺子,还不是照样得到别人家门上去做活,一有活了,敏子就不着家,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