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北侯 >

第47章

北侯-第47章

小说: 北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不想整天把小的挂在嘴边,这种低人一等的称呼,李从年早就想放弃,只是那时候李从年还得仰仗吴家,他不得不虚与委蛇。

而且吴三桂在年纪上,确实比李从年大,只要能他和吴三桂拉上关系,李从年就能借用辽东将门的势力,为将来的计划做打算。

〃对于这次的封赏,我想陛下一定不会吝啬的。毕竟咱们为国效力,救援了大凌城,还把鞑子围堵在辽东地界。〃提到那日的大战,吴三桂年轻的脸上充满了自豪之色。

这是辽东将士用命换来的大胜利,如果崇祯立功而不赏,那以后谁还会为大明卖力?谁还能为国杀敌。

对于这点,见过世面的吴三桂心里却是有些见识的,想到自己和李从年将要在金銮殿受到满朝文武的朝贺,那种风光的场面不由得让吴三桂心生向往之色。

男儿战场上厮杀不就是为了这一天,扬名立万,青史留名吗?走在前面的张春和吴襄回头,看到吴三桂和李从年的时而大笑,时而手里比划的摸样,脸上也是一片微笑。

谁都年轻过,李从年们的这般气势,他们也经历过。

就这样,李从年率领的亲卫军五千余人,加上吴襄和吴三桂带来的一千关宁铁骑,还有张春的亲卫,一共八千多人,经过十天的行军终于来到了大明朝的统治中心,北京,。

当浩浩荡荡的队伍,踏着大步不由跑到北京城门的时侯,远远的李从年,就为眼前这座宏伟的北京所震撼了。

这座自从元朝灭亡汉人的大宋,被奴役汉人推翻建立的北京城,耗费了汉人百年的技艺精华,成就了大明百年气魄。

厚重宽阔的城池,高大雄伟的城墙,还有那深不见底的护城河以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这种充满繁华的味道,深深体现着大明的富足和成就。

在后世大都市才能看到的热闹气息,却是让身处在大明的李从年惊叹,被汉人流传千古的辛劳和勤奋所折服。

这是一个不屈的民族,或许有人会说汉人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汉家那种博大宽厚的胸襟,用自己双手创造盛世的勤劳却是不向后世鞑子的盛世般,充满着肮脏和鲜血。

就是跟随吴襄出门在外,见过些世面的吴三桂也被北京城宏伟的摸样,吓得面上满是吃惊,更别提那些李福生手下的亲卫军将士了。

〃我的乖乖,这北京城果然不同凡响,咱们永城和京师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骑在马背上的李默,护卫在李从年身后,望着眼前巨大雄伟的北京,脸上满是吃惊说不出话,咂咂嘴把北京城和永城进行比较起来。

〃你小子,永城那小疙瘩咋能和京师比,在京师人家放个屁都比咱们永城好。〃旁边的林起给了李默一个白眼,这悲催孩子,真不知道他脑子里想得是啥。

☆、第六十四章 接旨(2)

两人得对话,引得周围的众人不由得轰然大笑,旁边的张春和吴襄也是摇头大笑:〃你们啊!眼下就要进城了,大家最好规矩点,这里不比咱们辽东,规矩多的是,而且那些勋贵王爷权势颇大,咱们可不能随便得罪人,知道吗?〃

对于的吴襄的话,众人心里一禀,知道吴襄说的是实话,每个人面上都收起了笑容,一本正经的朝吴襄道:〃是!总兵大人。〃

张春也不说话,他对吴襄笑道:〃行了,不要吓他们了,咱们先进城吧!〃张春大手一挥,带着众人朝安定门走去。

北京城门分为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皇城其他三门,宫城四门,现代城门等。北京旧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得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

而安定门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京都九门中有八门瓮城内建筑关帝庙,就只有这在安定门供奉的是真武大帝,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安定门的不同之处。

当张春带着李从年和吴三桂们,率领着大军来到安定门的时候,早有礼部和兵部的官员站在城门口等待着张春和吴襄等人。

〃怀延兄,怎么是你?〃张春在马上定眼一看,迎接自己的那个兵部官员,却是自己的熟人杜豪,而旁边那个礼部官员,张春却从来没有见过。

〃监军张春,辽东总兵吴襄以及都指挥使吴三桂,还有永城卫所千户李从年下马接旨。〃

站在城门外,那个叫杜豪的人,对于张春的套近乎,面上是板着脸,眼中却是充满了笑意。

这是张春的好友,只见杜豪双手奉着一卷,黄色金丝绣边龙纹卷轴,高高举得过头顶,嘴里大声沉喝道。

望着到杜豪手里拿着的黄色圣旨,张春吴襄相视了一眼,他们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不解的目光,两人心里都是一惊,竟然有圣旨?

而当张春满脸疑惑的时候,却见杜豪的眼睛里充满了笑意,让张春安心。

看到这李张春立马方下心来,带着一感人等翻身下马,跪在安定门外的土地上,就连那些奉命去往辽东的锦衣卫也不得不跪倒在地,伏着身子参拜起来。

在张春和吴襄的带头下,李从年和吴三桂也跟在他们后面跪下参拜起来,一时间一片黑压压的人头跪满了整个安定门。

那些围观的百姓,望着跪倒在地的英雄们,脸上满是潮红和激动,这些都是为国效力,保家为国的大英雄啊!

〃臣张春、辽东总兵吴襄等一干将领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听见这响彻云霄的话语,在这一刻李从年感受到了君权对这个时代强大的影响力,杜豪手里举着的,只不过一封用毛区书写的诏书而已。

可是看到张春和吴襄那严肃的表情,还有周围士卒那面上的忐忑,就知道这封诏书代表的却是君权的威严。

☆、第六十四章 接旨(3)

李从年顿时明白过来,在大明的乱世朝代,只要你手里有了无上的君权,你就能做到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杜豪对于张春等人伏身的摸样,板着脸的眼中满是满意的味道,只见他缓缓的卷开手里的圣旨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上天庇佑,将使用命……………。大凌城血战,我大明将士舍生忘死,驱除后金鞑子于辽东,保天下安宁。

朕深感欣慰,特许进京面圣张春吴襄等人,由安定门绕城一周,扬我大明雄风,尔后在入宫面圣。〃

本应该是十几句话说完的事情,硬是让大军在安定门跪了半、支香的时间,这真他妈的太扯,简直在浪费时间吗?

想到这里,李从年突然恍然大悟,怪不得后世那些嘴里号称为人民服务的官老爷们,也喜欢滔滔不绝坐在主席台上吐沫横飞,爆着那些让人乏味的官话,根本不管底下的人如何的难受,敢情都是和古人学的啊!

当李从觉得双腿快要麻木的时候,那个杜豪终于说完了:’钦赐!〃

听到杜豪的话,张春和吴襄等人带领着大家又高呼了一声:〃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再起身站了起来,拍着身上的泥土。

当听见杜豪念完手里的圣旨,让大家起来之后,李从年摸着有些发疼的膝盖,嘴里满是不情愿在心里嘀咕了下:〃疼死老子了。〃



〃张大人辛苦了。〃念完圣旨的杜豪,连忙把张春拉了起来,脸上满是真诚的说道:〃要不是有张大人的话,恐怕辽东的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了。〃

〃杜大人哪里话,老夫只不过尽了一个为人臣子该做的事情而已。〃对于杜豪的夸奖,张春面上谦虚道,本来就是,这次大凌城之战,他根本不由出多少力,都是李从年自己搞的。

〃那就请老大人,再辛苦一下了,游街吧!〃望着张春还灰白的胡须,还有满是皱纹的脸,杜豪的眼角有些湿润了。

〃好!〃听见杜豪的话,张春在亲卫的扶着下,翻身上了马背大手一挥带着大军朝安定门走去。

走在前面的林田富带着自己的手下,个个面上红光满面,意气风发的站在前面开路。

自从崇祯皇帝上台之后,撤销东厂西厂,削弱锦衣卫力量后,锦衣卫在这几年,在也没有这么风光过了。

〃这些都是好爷们啊!听说当时要不是前面的那个吴小将军带着关宁铁骑冲杀鞑子的后军,恐怕鞑子都不一定会大败呢!〃

人群中的话,让进城的吴三桂和关宁铁骑们,个个挺直着背,顿时那种百战老兵的气质,让京师的百姓们脸上顿时爆发出一阵阵喝彩。

而李福生的亲卫军们也不甘示弱,个个扬眉露面,没有发出半话语,整个方阵融为一体般朝前面走着。

冰铁的甲胃,锋利还带着丝丝血腥气息的武器,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欢迎的百姓们知道这是一支百战之师,要是大明有更多的强军护卫,何愁鞑子流民。

当张春和吴襄带着大军从安定门入城之后,一路行来,道路两边夹道欢迎的人群,一张张展颜的笑脸,让身和吴三桂并排在一起的李从年知道,为什么崇祯一定要他们绕城一周了。

因为大明上下,实在是太需要胜利的消息来提升民心了,整个天下自从崇祯登上帝位之后,整个天下到处弥漫着烽火,灾荒。

☆、第六十五章 迫切的民心

第六十五章迫切的民心

因为土地日益兼并的原因,在加上各地爆发旱灾,特别是是陕西的旱灾爆发,终于点燃了起义之火,高迎祥称闯王纠集流民叛乱,攻打县城村寨夺取粮食,然后裹挟流民不断叛乱。

张献忠,李自成等后世闻名的流民将领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和关外的后金不断牵扯着大明的军事力量,是大明上下疲于奔命,而为了剿匪和防范后金。

实在没有办法的崇祯皇帝只得不断加税,可是这个时候的大明官吏没有了对手的压制,贪墨之风愈发严重,地方官员常常借着派响收税的皇命,不断盘剥百姓,于是局势越发恶劣,叛军越剿越多。

现在大凌城没有被后金鞑子攻陷,祖大寿也没有投降皇太极,历史因为李从年的努力已近慢慢的改变,现在大凌城的明军就像一颗钉子牢牢固定在后金的前额,为大明平定内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呼〃想到这里李从年心里一松,脸上顿时有了一丝轻松和微笑,现在凭借这场大功,自己在崇祯面前就能留下一个好印象,就能掌握更大的权利,到时候练出更多的兵屯更多的田,等再过几年何愁天下不平。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行进中的军队高呼的一声声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让周围夹道欢迎的百姓,个个脸上满是激动,跟着大吼起来,一时间整个北京城里成为了欢乐的海洋,人人展眉露笑,欢庆着这难得时刻,不知道什么时候,京师已经好久没有了出现这样的大胜场面了

或许当初的关宁大捷相比,似乎还历历在目,只是为什么大胜了,他们的眼角还流着激动的泪水呢!

是啊!他们已经好久没听到胜利的消息,品尝胜利的喜悦之情了。

这副激动人心的场景,在许多年后藏在了无数北京城老百姓的心里,成为了他们久久不能忘记的回忆。

而这场激动人心,被后人成为大明中兴的大胜,成为了经历这件伟大战事的人们一生引以为傲的谈资,也成为了大明脱离苦难的一个分水岭。

当凯旋而归的大军走遍北京七外门之后,张春和吴襄等人带领着几十个亲兵,来到兵部大院交令。

锦衣卫百户林田富也和李从年等人告辞,因为他要回锦衣卫指挥府交令。

现在是在京师,会有兵部的官员安排一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