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听我指挥 >

第162章

重生之听我指挥-第162章

小说: 重生之听我指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队长和教官先做了动员讲话,学员们听说不用再练体能,只是天天踢正步,还都挺高兴的。特别是入选操枪方队的男兵们更是欢声雷动,大概是因为这个月他们可以天天抱着枪显摆了。

    在教官组和众班排长忙着编方队的时候,那十七名已经接受特殊任务的军训骨干就开始了特训。他们全部被黄教官提溜到主席台旁边的观礼台台阶上站军姿,一站就是两小时。

    而操场上的战友们却很轻松,嘻嘻哈哈地任由班排长们挑来拣去地在方队里换着位置。这编队排阵,和水果贩子布置摊位是一个道理——个大漂亮的放前面、小个的就放后面藏起来。

    女兵方队第一排面的排面长是李丽。这是一个重要性仅次于方队领队的位置。领队先导带队和喊口令,非(…提供下载…)常吸引眼球,但女兵方队的横竖斜几个排面还是要以李丽为坐标原点进行标齐。可以说,第一排头兵才是整个方队的阵眼。

    本来按照身高排列,应该是文大姐在这个位置,但是她的队列动作可不太规范,走路有“懒大步”的毛病。这个在九班的时候,就已经很明显了。

    在刚开始训练齐步走的时候,班长侯雪娇就头疼地发现,九班的排面总要从李丽和海蓝之间断开成两截。本以为是海蓝的原因,仔细研究后才发现是排头兵那忽快忽慢的懒步子造成的。

    每每走到最后一步“立定”,文大姐突然一个大步或者一个小步定住,紧随其后的李丽努力和她标齐了排面,而来不及反应的海蓝就和她们俩差了半个身位。后面的人倒是跟着海蓝标成一条线了,但整个排面也就从这里断开了。

    班长和孙兰反复训练文大姐,还是没法改掉她的懒步子,最后班长只好让文大姐养成习惯,向左标齐李丽,这才总算让九班的排面走整齐了。

    现在编方队自然不能让文大姐排第一,因为其他班的人可没法适应她的步子。文大姐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对不当排头兵一点没意见,倒是对女兵方队负责人安琪让她站在第一排第二名有点意外。不过,她也和安琪保证,一定走好这个位置。果然,带队她不行,跟着走还是可以的。在试走的过程中,她和李丽的排面保持得很好,没有出什么纰漏。

    黄教官作为阅兵总指挥,他在观看了五个方队试走了几遍齐步后,就拍板定了下来。

    “方队现在就算编好了,每个人都记住自己在方队中的位置,以后我们的训练就按方队和排面进行了……下面,第一第二方队去领枪,其它方队进行军姿训练。”

    两个操枪方队的男兵喜笑颜开地下山了,徒手方队的人虽然羡慕,也只能在操场上老老实实地站起了军姿。不过,他们和主席台旁已经站了快两个小时的十七个人相比,已经很幸福了。

    这十七人表面上站得跟木桩子似的,但在教官没注意的时候,还是会嘴唇微动,说说小话。

    当看到黄教官给第一方队示范持枪、枪上肩、劈枪时,那威武飒爽的英姿、凌厉阳刚的动作,顿时引发操场上所有的学员们的热烈鼓掌。

    观礼台上的这些人虽然不敢乱动和鼓掌,但也议论起来,特别是几名男兵很是激动。

    “哇——太帅了”

    “是啊,还是56半劈枪劈得帅,枪身相对细长,但更挺拔威武,而且有‘枪下肩’的动作,更有气势——81杠就是少了这个动作,劈得就不是很漂亮了”

    “对对对,我算是明白为什么今年的阅兵没以前那么有气势了——因为今年就一个劈枪方队,还是81式的”

    “对啊,二十五年前可几乎全是劈枪方队每个方队走过来,那‘啪、啪、啪’的三下,真是震撼啊”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其烈如火,不动如山……”谢博士拽起了孙子兵法。

    “对对对,当年的阅兵式就是这感觉”

    “唉,后悔啊,失策啊你说,我们平时表现那么好,干嘛啊?差不多点,我们就不用当领队,也可以去劈枪方队了,劈一回56半——那多威风多帅啊……唉,我看就是端着枪走的二方队,也比我们威风啊”

    “我倒不羡慕他们……”十一班副站在最前面,目不斜视。

    “切——你是旗手,谁能比得上你?”

    “喂——也不是这个原因啦那个劈枪,帅是帅,可是训得也是最辛苦的而且自己一个人动作好也没用,要全体一致,才能劈出气势——唉,我可以想象第一方队未来的这一个月,该有多么痛苦了我为他们掬一把同情的眼泪……”

    “得了,你先别忙着同情别人了难道我们几个,训练就轻松啦?你看看,今天才刚开始,黄教官就一点没客气啊——别人在休息的时候,我们一直站军姿,还给我们上这么多刑具,真够狠的”

    这十七个人在刚开始站军姿的时候,衣领上就被教官别上了别针,所以脖子是一点不敢动,一动就挨针扎。

    海蓝心想,孙兰可真是一语成谶——只不过我这是脖子被扎,不是手被针扎罢了。

    不仅如此,他们的后腰武装带上还插上了丁字木板,让他们的背想弯也弯不了。更厉害的是军帽上放了一个塑料圆盘,两个膝盖之间也夹着个盘子,双手和裤子之间还夹着纸,根本没有偷懒的余地。

    稍后,当他们站完两小时,得知以后每天训练开始前,都要先这么站两小时,而其他方队成员却只需一小时就可以了。十七人只能苦笑——认了。

    这时,黄教官让其他人先休息,他开始给十一班副示范动作。

    “你是光荣的掌旗手,是分列式的龙头,扛旗的时候可不能把军旗扛歪了,”黄教官边讲边做动作,“扛旗变换端旗时注意节奏,甩旗时注意一步到位,45度角定位准确……还有,要随着风向、风速的变换,调整军旗的重心,始终保持军旗的45度角高扬不变。”

    看着黄教官的一招一式,大家的崇拜之心油然而生。他的端旗、甩旗、展旗三联动,竟一点不比劈枪动作的气势弱多少,而且更为舒展优美,同时上体还能保持端正不动,旗面平整不缠绕……这样熟练协调的掌旗动作,一定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才做到的。

    “教官,当年你是不是就是仪仗队的旗手啊?”十一班副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我哪儿行啊?我还不够格呢我们那时候的旗手,才真是做到了‘人旗合一’的境界。”

    “啊?那我看您的动作,怎么还这么潇洒标准?”

    “我们什么动作都要练的嘛……没见过世面,我这样的在仪仗队里,还真不算特别好的。”

    黄教官谦虚的话,大家都不会当真信了,因为他下的苦功都能从他教科书式的队列动作中体现出来。即使他在仪仗队中不算最好的,但也绝对是大家队列军姿的标杆了。

    十一班副学着教官的动作,举着旗杆踢了二十米正步,就知道厉害了。旗杆将近3米,重约7斤,但在逆风行进时,因风力的原因会重达二十多斤,而旗杆的阻力也让他感觉很难保持平衡。

    他问教官怎么应付这里的大风,黄教官回答:“一个字,练我们队里的那位旗手,就是把旗杆里灌满沙子,自己的手腕和小腿上也绑上沙袋,每天举着旗杆来回踢正步,并反复练习甩旗收旗动作,练到膀子都粗了,臂力自然有了,旗杆也就稳了……”

    十一班副一改平时的轻松模样,紧咬着下唇,面容严肃了起来。他暗下决心,也要这么训练。

    四名标兵和护旗手没什么可交待的,都是苦练军姿和正步就是了。黄教官又把十名领队叫过来,听他们喊口令。

    众人喊了一动后,他示范道:“喊口令当然要声音洪亮,但也要注意技巧。喊‘敬礼’时,‘敬’字要短促有力,有爆破感;‘礼’字要从丹田发声,并拖长了音,让方队后面的人都能听见。就是这样喊的——‘敬礼——’”

    黄教官让他们十个人挨着个喊了一动,摇头道;“都不行啊,回去再好好体会。要喊好口令,还是一个字——‘练’”

    然后,他又给大家讲解“向右看”怎么喊,同样是预令短促,动令悠长。但他强调:“这三个字可是非(…提供下载…)常重要的,一定要喊得特别宏亮,要有气贯长虹的感觉‘向右——看’否则的话,阅兵的时候现场喇叭太响,后面的人根本听不见你们的声音”

    最后,他对着两名女兵说;“你们两个的声音都还是弱了点,太清脆,有点尖细,不够有气势……回去,自己多练,直到把嗓子喊哑了就对了”

    黄教官的任务就这么下达了下来,海蓝从此和刘怡思每天一起训练。

    她俩早上提前半小时出操,在山顶操场吊嗓子,对着空旷的跑道不停地喊着 “敬礼”“向右看”“向前看”。白天的操课,十七人是一个特训的小集体。她们和男兵一个标准站军姿两小时,再跑步到五公里越野的折返点,然后正步走回教导队大门口。

    为此,她们还特别在靴子底多钉了一层鞋掌。否则,这靴子恐怕很难坚持一个月。

    领队们特训辛苦,方队成员也不轻松。在这第一周,教官倒也不急着让大家踢正步,而是细抠大家的基本动作,不仅是站军姿,军训最开始学的那些基础动作都重新复习了一遍,从齐步的摆臂练习开始……当然,现在的重点还是放在了标齐排面。

    所以,训练时候,教官还会拿牵绳子或是用尺子量。

    另外,他们还要学习在行进间方队转弯的时候,怎么保持像扇面一样转动,这也是他们这第一周练习的重点。

    练得最难最苦的果然是劈枪方队。他们站军姿要手扶枪站立,阅兵敬礼时要枪上肩,齐步走时肩上扛的枪也不能晃动……一天下来,大部分人的右肩锁骨就痛得不行;三天下来,劈枪方队的人对手中的枪是又爱又恨。

    好在,四五天后,大家逐渐适应了这大强度的队列训练。

第一卷 179章 拉练

    179章 拉练

    国庆后除了准备阅兵,军训队还要进行最后一项课目的训练,那就是——野营拉练。

    这次拉练,军训队将和教导大队警卫排的训练同时进行。不过据说,警卫排其实是给军训队当保镖和保姆的。他们将出动四辆大卡车,可以携带野战帐篷等后勤保障物资,还有炊事班的野战炊事挂车也会跟随部队一起行动。

    大队长说,这野战炊事车是今年才装备的,所以这一届学员队是在教导大队训练的人员中第一批能在野外拉练中吃到热食的幸运儿。

    以前的拉练,部队都是携带的干粮。不过,也正因为这次的保障这么有力,拉练的时间也创了纪录。以前都是早出晚归,今年他们将要行军三天两夜才回营。

    学员们听到消息后,倒也不觉得辛苦,反而对拉练还挺期盼的。因为经历了几天地狱式的队列训练,他们觉得出去“郊游”一番也算是放松了。

    星期五,早饭后,每个人都在紧张地收拾行装。

    大家统一身着冬季沙漠迷彩服,肩挎水壶和军挎,背负行军迷彩背囊。行军背囊内已经装进了一床军被、雨衣、胶鞋、换洗内衣以及毛巾口杯饭盆等用品。

    在规定之外,不少女兵们还往里面塞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