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此夜梦中闻折柳 >

第152章

此夜梦中闻折柳-第152章

小说: 此夜梦中闻折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并不多,但是他们却绝不会对皇家不利,甚至这处秘密连太子都不知。这也就可以理解当时陈定乾为何如此震怒了,皇家的门户啊,居然让非心腹者知道了,危险啊!
  走到未央宫的出口处,骊歌侧耳听了半晌,确定没人后才悄悄潜了出来,隐在帷幔后,等太子自己过来。
  他已经打听过了,太子如今就被囚禁在未央宫,要不然他还真不知该如何联系他。
  姜赵边境,一支长长的队伍正在急行军,火光逶迤,宛如火龙。
  “哒哒哒”夜幕中前方过来一人一骑,士兵验过身份后,将他带到中军帅前。
  “将军,前方有一支两千人的军队驻扎,要不要吃掉他们?”马上骑士低声问询。
  被唤作将军的男子低头思考了下,缓缓摇头,吩咐道:“传我军令,大军绕行,务必在明早之前进入江州。”
  骑士皱了下眉,迟疑道:“可是他们只有两千人啊,咱们又不是吃不下,而且,咱们那么多人怎么可能瞒过他们?”
  将军叹了口气,看向远方的山影,轻声道:“神兽四军团的白虎,不惧任何人,但是,我们只是为了赶路,没必要惹麻烦。本将出身于邵家,有责任护卫邵家。如今邵家只剩下邵小姐了,她需要帮助我不能不管,但是,毕竟我们现在也属于姜国,能少惹麻烦,还是少惹麻烦吧!”
  骑士有些兴奋地道:“将军,咱们这一次是不是要帮邵小姐的孩子上位啊?要知道陈书桐的体内可有一半是赵人的血呢!要是他真赢了,那咱们赵国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将军轻轻颔首,眼里也有了些笑意,但更多的却是担忧。
  他是几天前突然收到来自千秋城的密信的,信中要求他带自己的嫡系部队自江州进入姜国,顺便干掉张昌的势力。原因则是,姜国的五皇子策划了构陷太子的事,现在需要他的帮助上位,署名是龚先生。
  他很疑惑,派人去打听千秋城的事,果然,姜国的太子岌岌可危,三月十六就要举行废立太子的仪式了。新太子为三皇子。
  他权衡之下,选择听从,毕竟五皇子相对来说是自己人。
  江州,张昌靠着穆先生的帮助夺了张勋的印玺,马上就下了接管军队的命令,他现在很得意,真的。
  今晚,月圆,风暖,据说明天有大雪,但是真是假谁知道呢!
  且罢且罢,今朝有酒今朝醉!
  穆先生拿着一张密信进来了,挥退了伺候的众人,肃然道:“王爷,三殿下有难,请您立刻兵发千秋!”
  大约到了二更时分,陈鹏宇才拖着无精打采的身体进了寝宫,向床上一躺,就不想动了。
  骊歌看着跟进来的两名暗影略一皱眉,向自己的暗影使了个眼色,两人会意,立刻暴起干掉了他们,甚至都没有惊动外面的守卫!
  陈鹏宇愕然地从床上爬起来,看着面前的一切嘴角一抽,嘲讽道:“连一夜的功夫都等不及了吗?你们的主子真是好出息啊!”
  骊歌幽幽道:“我要是有你这么个自暴自弃的儿子,我非撞墙自杀不可!”
  陈鹏宇这一惊,差点没从床上滑下来,哆嗦着嘴唇,惊道:“骊……骊歌?”
  骊歌从暗处走出来,看着太子叹了口气:“我的太子爷,您能少惹点事吗?”
  三月十六一大早,天就开始飘雪了,四下一片茫茫的白。
  皇家的仪仗很早就出皇宫了,大汉将军护卫着龙辇慢慢行驶在雪上,金的白的,交织在一起,更显冷肃。
  骊歌和一众手下一路蹑着队伍潜行,除了某人自己披着白狐披风外,大家都在只衣服外面加了白色斗篷。
  这些手下是昨天扈庸刚刚送来的,当时他曾问骊歌:“你觉得这样值吗?你可想好,你爹的制衡的主意不是最好的,潜灵其实只能用一次,突袭可以,但是根本不可能真正与皇权对抗。”
  骊歌却笑了:“当初爹创立潜灵不就是为了短暂地和皇权抗衡吗?如今即便它暴露了,也算得其所哉。不过,这次却是为了我的私心,说起来还真是对不起老爹呢!”
  队伍缓缓进了千秋坛的正门,骊歌他们也停止了跟踪,纷纷找位置藏好,等待着下一步行动。
  骊歌看了看天色,默算了一下各方的行动,古怪地一笑,也藏了起来。
  千秋坛上已摆好了祭品,陈鹏宇站在台下,看着周围,落寞而又讽刺地一笑,骊歌,你果然没说错,如今真的是看清人心的好时候。转而又望向踌躇满志的陈胤琪,笑得更是讽刺,新太子?呵呵,只怕你会比我落得更惨!
  

第二百七十章 大乱之异象
更新时间2012…5…21 23:51:10  字数:1832

 繁琐的祭祖仪式结束,就该宣布废立太子的事了。
  一向风流儒雅的陈胤琪也不禁激动了,目光灼灼地看向高台上的圣旨。
  而陈鹏宇对着决定他后半生的时刻却显得兴趣缺缺,只是漠然地站着,仿似周遭的一切与他无关。
  内阁首辅章邺展开圣旨,抑扬顿挫地念道:“……今,东宫失德,皇室蒙羞……”
  失德?蒙羞?陈鹏宇又是嘲讽的一笑。
  就在章邺要念到废黜太子时,一缕轻风吹来,一块黄色桌布蒙上了太祖的牌位!
  祭典的负责人登时就惊恐地不敢动了,还是陈定乾皱皱眉,淡然地挥手扯下了桌布,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可是,下一刻,天突然暗了下来,紧跟着狂风大作,千秋坛上的牌位被吹得东倒西歪,祭品一片狼藉!
  章邺不得不停止宣旨,大袖掩住了面部,狂风夹杂着雪沫沙粒疯了般打来,狠狠抽在人的身上。
  直到一刻钟后,风才渐渐止了,天也渐渐亮了,可是雪也停了,甚至于太阳也出来了!
  再看千秋坛上,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陈定乾愤怒地瞪了钦天监监正一眼,示意继续宣旨。
  可是,他的旨意再次被人打断了。
  一名钦天监的五官灵台郎,区区从七品的官员突然站出来道:“陛下,祭祖本是庄严事情,但是此风来得蹊跷,很有可能是上天示警,微臣恳请陛下暂停祭祖,详加调查。”
  陈定乾的眼睛眯了起来,慢慢地道:“钦天监的监正呢?朕记得按我大姜律法,除了科道言官,京官五品,外官三品才能上朝,怎么一个小小的从七品官也上来了?”
  钦天监的监正向问天是个五十多岁的黄脸官员,此时听见这话,嗤嗤道:“陛……陛下,这是祭祖啊!按律祭祖时钦天监的官员是要到场的。”
  “呵,你还知道钦天监的职责啊?这场风来得蹊跷?”陈定乾虽是问着,但明眼人都知道,今天这向问天敢说是,那就是承认皇上失德,那么明天他就该全家下狱了。
  向问天的冷汗登时就下来了,他俯下身叩头道:“微臣不知。”罢了罢了,死就死吧!皇上,这日子可是你定的!
  内阁的新任阁臣钱铎冷哼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哪来这么多讲究!我看是你们这些人研究天象研究出毛病来了!”话说的挺冲,不过陈定乾爱听。
  摆摆手,让人将千秋坛恢复成原样,就要继续宣旨。
  可是,这份旨意注定不能顺利通过。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臣忽然惊恐地指着天喊:“太阳!太阳!”
  众人茫然茫然,骇然发现,刚刚冒出来的太阳此时竟然缺了一块!
  陈胤琪心中都快冒火了,娘的,老子当个太子怎么那么难!
  日食,居然是日食!
  而且是在祭祖大典上!
  陈定乾原本的愤怒突然冷静下来,眯着眼睛看向向问天,冷声问:“你是不是早知道?”
  向问天深深叩首:“回陛下,微臣不知。日子是早就定下来的。”也就是说,是你先选的日子它才发生的日食,你换个日子八成还会有,再换句话就是,上天压根就不同意你废太子!
  一个看守太祖陵墓的官员忽然喃喃道:“难怪,难怪……”
  “你难怪什么呢?”一个年轻的官员碰碰他,低声问道。
  那名官员瞅瞅四周,低声道:“我跟你说,你可别跟别人说哈。前两天我看守陵墓的时候曾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戎装男子看向皇宫的方向,在那一个劲的叹气,说什么‘吾孙不幸,吾孙不幸哪!小人当道,贤孙遭难!’我当时啊,也没往心里去。可是现在想想,你说在太祖陵墓出现的还能有谁啊!”
  “哦哦”年轻的官员连连点头。哦,太祖都为太子鸣不平了。
  年轻官员偷偷跟自己的好友说:“哎,我跟你说件事哈,你别跟别人说……”
  好友:哦哦,原来太子是太祖认定的接班人。
  “什么事啊?”一众官员悄悄探过头来,好友:“我跟你们说了你们可别传出去哈……”
  众官员:哦哦,太祖力挺太子,特地请来上天相助,太子是得到上天承认的。
  嗯哼,秘密就是这样散播出去的,误会也是这样形成的。
  到了最后,连在高台上的陈定乾都看见后面一窝官员在那窃窃私语,极度不悦地道:“你们在说什么?不如说出来大家都听听?”
  最初的那个官员硬着头皮将他的那个梦说了出来,陈定乾当时脸阴得都要滴出水来了!
  众官员大哗,这种事即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陈定乾直觉背后有阴谋,可是大部分官员不那么看。梦还好点,可你这天象也太离奇了吧?
  钦天监那么多人愣是没推断出今天有日食!
  就在这时,一个镇守皇宫的大汉将军跑来在陈定乾耳边说了一句话,陈定乾终于彻底怒了!
  他说:“陛下,有人敲响了登闻鼓,要替太子鸣冤。”
  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挝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本朝太祖规定,普通民众可击鼓鸣曲申冤,或向朝廷提建议,或对政策提出异议等等。
  陈定乾抿着薄唇,目色变幻数次,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将他带到天牢,派专人看守,不得私下审理。”
  好吧,既然不能无视,那就来吧!朕倒要看看,你们能玩出什么花招!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乱之巅峰对决
更新时间2012…5…22 23:59:45  字数:2049

 “陛下,《太祖训言》上有一条,无论何时何地,但凡登闻鼓响,君主必须到场审理案件。所以,老臣窃以为,为公正计,您还是先见见吧。”礼部一名老大人出列,慢吞吞地道。
  陈定乾心头登时就是一怒,想要推脱,但无意中扫过翰林院那帮养老的家伙,又泄了气。那些老家伙,别的不行,引经据典,墨守成规可是比谁都行!
  章邺暗叹一声大势去矣,意态萧索地道:“陛下,您就按太祖说的做吧,活人不能通事事,太祖既然有所指引,那也是条路子嘛。”得,不愧是老狐狸,一句话说的,既照顾了陈定乾的面子,证明他不是昏君,又缓解群臣的紧张情绪。
  陈定乾无奈一叹,也知此事势必遮掩不过去,此时不是自己固执的时候,挥了挥手,让人去提人了。
  祭典暂停,陈定乾和几位重臣去了偏殿议事,其他的官员则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也商议着事情,整个场内弥漫着一种紧张恐惧浮躁的气息。
  一些不信鬼神的大臣们也看出此事有蹊跷了,情知这是有人替太子出头,只怕三皇子这次的利益仍然没保障,不由庆幸自己没急着投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