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锦哥 >

第66章

锦哥-第66章

小说: 锦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待什么?”小五一阵莫名其妙,“我们连夜赶回来后,大公子就叫我留下,然后自己又连夜赶了回去,他没交待什么啊!”又拿眼横着锦哥道:“他以为他是谁啊?!我可是……”
  他的话再次没能说完,又挨了老掌柜一巴掌。老掌柜不禁一阵气闷,偏偏又不好当着锦哥的面告诉他锦哥的身份,只得冲锦哥笑道:“姑娘见谅,这就是个憨货。”
  小五的眉顿时飞上半空:“姑娘?!”
  “就你话多!”老掌柜又拍了他一巴掌,道:“从今天起,你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位姑娘的安全,若有差池,你也不用再去见少东家,自己了断吧!”说着,暗示地狠掐了他一把,这才让小五闭了嘴。
  锦哥不禁一阵眨眼。
  连夜赶回来又连夜赶回去……他明明有急事,怎么还跑到摘桂阁去见她?见了她,竟又什么都不说……
  怪人一个!
  锦哥摇摇头,顺便摇掉脸上一阵莫名的燥热,低头冲着老掌柜行了个揖礼,便带着秋白先出去了。老掌柜则落在后面悄悄和小五耳语着。
  那帮儒生们一散,茶馆里顿时冷清起来。锦哥带着秋白走出包间,不想正遇到不远处的包间里也出来了几个人。两厢一照面,其中一人忍不住“咦”了一声,锦哥也是一愣。
  “咦,锦哥?!”卫荣的惊呼脱口而出。只转瞬间,他就意识到自己不该出声。
  只是,已经晚了。仍在包间里的那个人已经听到了他的声音,随后走出来顺着他的声音看向锦哥。
  锦哥弯腰冲着卫荣作了个揖,道:“卫大人。”
  卫荣愣愣地望着眼前这个眉目俊逸的少年,想到身后那人,忽然间有种想把“他”藏起来的冲动。
  然而,身后那人显然对锦哥已经生出了兴趣,凑过来笑道:“看来卫大人是遇到熟人了。”
  锦哥一眨眼,不由看向卫荣身后的那人。
  那人约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生得眉目清秀,温润如玉,看人时也是满面含春,唇角带笑。可不知为什么,当锦哥的视线和那人撞在一处时,竟本能地避开了那双眼眸。
  此人看着虽然温润谦和,却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锦哥只觉得耳后一阵莫名刺痒。
  她忍不住又抬头飞快地看了那人一眼,然后再次避开眼眸,冲着卫荣一礼,道了声“失礼了”,便领着秋白匆匆向楼梯走去。
  走过那人身边时,那人忽然挑了一下眉,惊得锦哥本能地加快了步伐。
  直到看着锦哥出了大门,那人才扭头对卫荣笑道:“女扮男装中,她算是扮得最像的一个了。”
  卫荣一愣。在他看来,锦哥的装扮几乎无懈可击,却不知这一位是如何看穿她的女儿身的。
  那人呵呵一笑,道:“走吧,回头再告诉我这姑娘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十六章·法事

  
  老掌柜想得周到,早就在茶馆后院里替锦哥备好了一辆上等的马车,道:“姑娘莫怪小老儿多事,这京城只看衣衫乘驾的人甚多,若是因此叫人冲撞了姑娘实是不值。这车姑娘且先用着,姑娘若是有办法把它和小五带回郑府固然最好,若是不成,放在观元巷里随时听姑娘差遣也是一样。只有一件事,还望姑娘答应。不管姑娘要去哪里,有郑家人跟着便罢,若是姑娘不想叫郑家的人跟着,请务必带上小五。这是我们少东家的吩咐,还望姑娘务必答应。”
  锦哥心中一动。显然,周辙知道后宅是关不住她的,所以才会做此安排。她轻点了一下头。
  也不知道老掌柜跟小五是怎么交待的,护送锦哥回观元巷的路上,小五虽然没说什么,可一直以一种奇怪的眼神瞅着锦哥,直瞅得她心里一阵阵莫名地发虚。
  “你老是偷看我干什么?”终于,她忍不住皱眉问道。
  小五“嘿嘿”干笑两声,避开她的视线扭过头去。只是,在他以为锦哥不再注意他时,又以那种古怪的眼神瞟了过来。
  见他如此,锦哥只得装作没发现的模样,低头想着自己的心思。
  小五和马车,她自然是没办法带回郑家的,即便外祖父和外祖母愿意放她自由出入,她也没办法向人说明这辆马车和小五那么个大活人的来路。看来,只能委屈他们栖身观元巷了。
  这是小事。那些儒生请愿的事才是大事。只是,依着她眼下的处境,想要知道什么事情都很难……
  锦哥忽然一眨眼,抬头问小五:“你对京城各衙门熟吗?”
  小五道:“三省六部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认识的。你要做什么?呃,姑、姑……”他忍不住伸手抓抓脑袋。明明穿着身小子的衣裳,却非要叫姑娘,真叫人别扭。
  锦哥微微一笑,道:“还和以前一样,叫我锦哥就好。”
  小五却吓得连连摇手,“这怎么使得?!”又转着眼珠道:“要不,我跟老掌柜学,叫你少东家吧?”
  他那歪斜着嘴角的笑容,怎么看怎么让人起疑。
  锦哥虽然看到了他那奇怪的笑,却是懒得理会这等小事,便随口应了,又道:“若是小五叔方便,不知能不能帮我打探一下,今天那些儒生去大理寺请愿的后续。”
  “这个简单。”小五一口应下,却是一愣,抬手摸摸胡茬,“‘叔’?!我有那么老吗?我只比大公子大了五岁而已!”
  锦哥不禁一阵眨眼。“周辙,呃,大公子……他,多大?”
  “十九。”
  锦哥忍不住又是一阵眨眼。
  *·*
  锦哥回到郑家时,郑家大姑娘郑子慧正在老太太那里有说有笑着。见锦哥进来,忙上前亲热地拉了锦哥的手,笑道:“那天你和姑妈定要来哟,我们老祖宗早就在念叨着说要见一见我这两个天仙似的表妹呢。”
  却原来,七天后是沈府老祖宗的寿辰。郑子慧又笑道:“只是小生辰,原没打算操办,偏我们老祖宗爱热闹,说是要借着这个由头请众亲友一起去聚一聚、乐一乐。”
  大太太不合时宜地嘀咕道:“你们老祖宗也太不会心疼人了,即便是小聚,也够你受累的。”
  虽然知道母亲是心疼自己,可这话却是容易被人抓了把柄,郑子慧忙笑道:“什么受累不受累的,我是做孙媳妇的,孝敬老祖宗本就是应该。”又拉着锦哥的手岔开话题道:“妹妹们回京后还没出门做过客吧?到时候只管来,来了也不要拘谨,都是自家亲戚,没有旁人。”又扭头对老太太笑道:“我们老祖宗还说了,人到就行,谁都不许带礼物去,不然不让进门可莫怪。”说得众人一阵笑。
  郑子慧又拉着锦哥道:“你回来后就一直病着,我们都没能好好说上一会话,到时候不如你跟姑妈还有玉哥就在我那里住上两天,也让我有机会好好孝敬孝敬姑妈。”
  锦哥原本不是个容易热络的性子,被郑子慧亲热地抓了这半天的手,不禁就回想起小时候这位表姐对自己的照顾来,心底的警戒不由就渐渐淡了。只是,要她住进亲戚家,这却是有些为难她的本性了。她不禁看向玉哥。郑氏听了这话后,也不由看向玉哥。
  见锦哥和郑氏都不约而同看着玉哥,郑子慧心里一阵诧异。她看着玉哥一副柔柔弱弱的模样,锦哥又是个强硬的臭脾气,便以为宋家的事全是由着锦哥在做主。如今看来,却是她先入为主了。她忍不住又打量了一番那个“玉美人”。
  玉哥其实是个爱热闹的性子,在郑家住了这些日子,也想着能出去作客,见母亲和姐姐看过来,便微点了一下头。
  郑氏才刚要答应,老太太却先替她们摇头拒绝了。
  “你是做孙媳妇的,万事不好自专。我们去吃个酒还罢了,作客就算了吧。”老太太道。
  郑子慧笑道:“老太太多虑了,我们老祖宗也想见见姑妈一家呢,还是她叫我请姑妈一家回去住些日子的。”
  老太太挥挥手,笑道:“你们老祖宗客气了。你姑妈一家才刚回来,身体都还没调养好呢,她们在京里的日子也长,这事不急在一时,以后再说吧。”
  见老太太态度坚决,郑子慧无奈,只得按下这个提议不表。
  *·*
  因今儿老太爷领着无忧去拜见青阳老先生,加上又有儒生请愿的事,锦哥便一直有些心不在焉,一心等着无忧回来,要看看外面有什么消息。
  只是,她还没等到无忧,小五那边就有消息递进了内宅。
  秋白拿来一封信,却是小五借着老管家的名义送进来的。信里的消息让锦哥一阵诧异。当年,那些请愿的儒生还没到大理寺就被锦衣卫拿下了,可如今这些儒生不仅顺利到了大理寺,那大理寺竟还收下了状纸。
  这消息不禁令锦哥一阵思量,她忽然就想起老掌柜的一句话:“就算有什么事,也只会是好事。”
  想着老掌柜当时的态度,锦哥心里一阵疑惑。听他那口吻,怕是早就知道这件事会是如此的结果了。
  虽然不知道朝堂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锦哥隐隐已经感觉到,宋家的事怕是即将见亮。只是,想着外祖父所说的那些话,她又觉得,那亮光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黑影……无来由的,锦哥不禁一阵不安。
  晚间,无忧和老太爷回来了,带来的还是好消息,无忧被青阳老先生破例收入了青阳书院。
  院原本只收十岁以上的孩童,”老太爷满意地捋着胡子,望着无忧笑道:“无忧虽说底子弱了些,但在读书上倒是很有他父亲的天分。”
  说到宋文省,老太爷便想起宋家的法事来,扭头问老太太:“法事是定在后天吧?”
  老太太应道:“是。老爷放心,那边我都叫人关照好了,到时候由老三亲自护送她们娘儿仨个过去。”
  老太爷点点头,又对众儿孙道:“你们姑父是个有风骨的,你们也都去祭拜一下也不为过。”
  郑家众人不禁一阵面面相觑。原本五姑娘闹着要跟去,还被老太太说了一通,如今老太爷竟又叫大家都去。只有锦哥顿时就想到那些儒生们请愿的事。
  只是,郑家的男人们从来不在内宅谈公事,无忧又是个孩子,不明就里,锦哥只能将所有的疑问都埋在心里。
  *·*
  转眼便到了宋家做法事的日子。因早就约好了,锦哥一家来到感恩寺时,寺里已经是万事俱备。
  由于宋文省还有罪名在身,郑氏不愿铺张,便只要求做个简单的往生普佛法事,故而了缘大师也只让人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佛堂。却不想因郑老太爷一句话,郑家这一次又是全员出动,偏偏那小佛堂里最多只能容得下十几二十人,除了和尚和宋家人外,竟没几个空余的位置。
  大老爷想要寺里换个更大一点的佛堂,却被了缘大师一句“众生平等”给阻了。最后迫不得已,除了三位老爷和几位太太姑娘留下陪同外,郑家其他人只向佛前供着的牌位敬了香烛纸马后,便被匆匆打发了回去。
  那郑氏看着丈夫和婆婆的牌位,那不值钱的眼泪顿时就又下来了。玉哥和无忧也跟着一阵哭泣。郑家的老爷太太姑娘们或抹泪或劝慰,一个个也都是面带悲容,只有锦哥空白着一张脸,站在角落里一言不发。
  了缘大师进来时,看到的便是如此一幕。他不由就多看了锦哥几眼。
  两厢见了礼,郑家兄弟想上前与了缘大师攀谈,却不想大师衣袖一挥,只低头和郑氏、无忧说了几句话后,便径直走向已经先行盘坐在蒲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