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牡丹倾城色 >

第29章

牡丹倾城色-第29章

小说: 牡丹倾城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我的。解药,自由。有了它,我就出宫,才不呆在这个皇宫内,明争暗斗,暗涌潮生的。实在不是我想要的,即使婉儿姐姐在这,我也宁愿住在宫外,照顾柳妈,陪在娘身边,而,我也害怕自己的身世会保不住,总担心被揭发的一天。

没隔几日,武三思果然在去翰林院的路上守株待兔,而且逮着了兔子,那就是我,远远的看见那身影,嘴角勾着一抹笑,慢悠悠的走近,还好心情的打招呼。见我如此一反常带,武三思愣了愣,很快换上一副玩世不恭的笑“东西带来了吗?”

“什么东西?”故作茫然看着他,见他缓缓阴沉下来的脸庞,挑眉道“你说的是玉佩吗?我确实是捡到一个,给你可以,不过…”拉长音调,笑着后退一步伸出食指道“我有一个条件,只要你答应,玉佩自然是你的,而且不收利息。”说的我很吃亏的样子,沮丧着脸,见他神情变了变,突然嘴角勾起一抹邪佞的笑,心一惊,却还是镇定道“若是你不答应也没关系。不会强求。”

“不强求,柳浣,你在威胁我?”是人都听出了哦在威胁你,你现在才后知后觉的问出声,未免太迟钝了一些,压下心里的鄙夷,毕竟现在在做心理斗争,最后谁妥协还不知都,我不能露出马脚,浅笑的看着他一步一步走进,手伸在脸颊上空,我竟然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听着他的话“若是把你的人皮面具撕掉会怎样?”

“不会怎样。玉石俱焚而已。”淡淡的,听不出任何情绪,似没有想到我如此平淡的态度,武三思愣了一下,随即收回手退开一步低低笑着。

“好,说出你的条件!”哦也!我赢了!

“我的条件很简单,你不答应…”

“条件”

吸了口气,没见过这么没礼貌的人,我不是在说条件吗?只是在说条件之前给他打一下预防针,既然他不要,我也没办法,我这人很随和的,就算某人拽上天,我也不在乎“条件很简单,你不答应也没关系,反正后果你知道就好。我要离人散的解药,在武承嗣手里。”闻言,武三思收起不耐烦的神情,定定的望着我,像是不可思议一般“既然你知道我的脸上带着面具,那你自然知道我为什么会入宫,武大人是聪明人,知道孰轻孰重,况且,那朵虞美人花很漂亮。”

果然,在我说道虞美人花时,武三思眼里闪过一丝惊愕,随即被阴狠的凌厉代替,看着我周身散发出肃杀之气。我自然知道说出我知道玉佩的秘密是不利的,但是,我不能让他有反悔的机会,毕竟只凭猜想我并没有把握能抓住武三思的心思,不得不下最危险得诱饵,看他那神情,我知道我押队宝了。

坦荡的对上那寒冷的视线,浅浅微笑“柳浣不是言而无信之人。”说这话的时候竟然忘了曾经就言而无信过,柳浣不记得,武三思可记得清清楚楚。

嘲讽道“这话听起来可不真,浣儿小姐的人品,武某可不敢恭维。既然浣儿小姐知道这么多,还敢与武某谈条件,难道不知道那人是武某的什么人 ?http://。”

“这个自然清楚,况且武大人是聪明之人。不可能不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有利,取得最大的利益。”顿了顿“武大人反悔也没关系。”等着玉石俱焚好了。

“你在威胁我?”

“这个武大人已经说过了。”

武三思一窒,随即笑看着我,云淡风轻道“很好!如你所愿!”

第三十章 手卷真珠上玉钩

上官婉儿下朝没多久就回到自己的书房,柳浣朕埋头整理书架上的书籍,发现有些湿润,想着是不是要拿出去晒晒,因为这个晒书也不是随便就能晒的,还要选一个好日子,好像就什么太阳日来着,她弄不懂。听见脚步声,抬头,箭矢上官婉儿,咧开嘴笑了笑,捧着一本书叫跑到她面前想要告诉她书有些潮湿,会发霉的。

不等柳浣开口,上官婉儿便出声道“浣儿,公主在宫外什么不是发生了什么事?”看着柳浣,想要从她脸上看出什么来,谁知柳浣神情不变,微笑着回看她。

难道太平公主并没有告诉婉儿姐姐她的事,想想也是,若是婉儿姐姐知道,也就不会来问自己了。这样想着心里有了底,摇摇头“不知道太平公主翻身了什么事,在宫外的时候,浣儿没见公主有什么不妥。”也许发生的事是回到宫中了。不过,难道太平公主出了什么事,才会来找我询问“婉儿姐姐,公主怎么了?”

“没事!待会你去公主那里一趟,她已经跟我说过了,这几天你呆在公主身边照顾她。”公主不会是把我要过去了吧!

“婉儿姐姐…”虽然两个人的感情好了一些,可那火爆脾气,我还是不怎么想呆在她身边,就怕一个引火烧身,况且,不用想着也知道她把我要过去是干什么?老实说,我不喜欢红娘着一角色。

“去吧!公主不会为难你的。”见我痛苦的神情,婉儿姐姐轻声安慰,其实我害怕的不是这个“不过,浣儿以后要记住,即使不愿,不开心也不要流露出来,这样才能保护自己。”拍了拍我的手,婉儿姐姐好心提醒。是啊!她是公主,怎么能露出痛苦的神情,对别人来说能够亲近天后娘娘最宠爱的公主高兴还来不及了。不过,这个太平公主就有些危险,她的脾气另很多人惟恐不及。

出宫之后两个人都换下了宫里的衣服,我还特地提醒太平公主揣好银子,可不能再被追得满大街跑了,那时是逼不得已,有钱谁愿意没命的跑。两个认出了宫直接跑到薛府蹲点,响起出宫之前的太平公主的一句话,差点没把我给震撼死。她说她就要招薛绍为驸马。

虽然我知道薛绍是她的驸马没错,可也感叹着一见钟情太厉害,只一眼,我们的太平公主就化铁链为绕指柔,难怪婉儿姐姐会来询问直接公主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一看就是相思成疾,得了相思病,恍恍惚惚,痴痴笑笑,叹声叹气,看着某一处可以发呆很久。所以,如此反常的公主,不令人担忧吗?

两个人躲了在墙角,正好可以看见薛府人出入,而他们不回头根本注意不到僻静出还有四只眼睛虎视眈眈的瞅着他们。太平公主蹲在下面,从她的发间可以嗅到淡淡的清香,今天出门可是精心打扮了一番,肌肤莹白,衣着素雅却又不失高贵,薛绍是读书之人,而且为人正派,只是不喜欢花里花俏,姹紫嫣红。况且,太平公主本来就长的天生丽质,遗传了天后的妩媚大雅,只要她微微收敛性子,绝对可以迷倒一大片青年才俊,可是整个长安城,都知道平公主刁蛮任性,先入为主的观念在他们脑海里早已定根,所以提议,她用化名平儿接近薛绍。

要说太平公主与薛绍还是亲表兄妹来着,薛绍的母亲是高宗皇帝的妹妹城阳公主的二公主,而他们互不认识,那时因为太平公主长年呆在道观内祈福,而回宫站在高高的台上,又有谁刚窥视天之娇女的容颜,虽是表兄妹却并不相识,这也无可厚非。这倒让人担心了,他们可是亲近结婚啊!

就在觉得脚已经酸麻的时候,紧闭的大门总算打开了,眼尖的看见走出来的便衣男子不是薛绍是谁,心下激动,拍了拍太平公主的肩低声道“出来了。”低头观察太平公主的神情,见她衣服痴迷的神情,摇摇头,看来还真是没救了,幸好这里不禁止近亲结婚。

不过,要说薛绍长的清俊秀朗,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再加上心地善良。怎么能不俘虏少女的心。

见人就要从眼前消失,而太平公主还老僧入定蹲在地上,我急了,拉着她不由分说的跟上去,深刻体会到皇帝不急急死太监着话中的意思。其实天平公主哪是老僧入定,是在看到薛绍跨出门的那一瞬就已经懵了,晕乎乎的,相见去有不敢见,一点没有平时那骄横刁蛮的凌厉,整个就变了一个人。或许薛绍就是她的克星。

两个人一直尾随着薛绍,直到这条路越走越熟悉,柳浣大致知道他要去哪,曲江池,那里茶肆林立,风流才子,文人墨客聚集,却是是像他那样的翩翩公子会去的地方。看着他进了一见茶馆,停下脚步,摸了摸腰间的钱袋,还在,不至于弄出尴尬的事情来。回头看着一脸踟蹰的人,一路上就觉得她特沉默,丝毫没有在宫中说那番话时的言辞灼灼,壮志凌云。

“走吧!”撞了撞她,出声提醒,听见我出声,太平公主抬眼看了我一眼有低下头,绞着手里的手绢,看着那惨不忍睹的手绢,我替它默哀啊!“平儿小姐难道忘了早上的话,喜欢就去追。”要说我说的很直白了吧!果然,太平公主脸上浮起一抹红晕,逐渐加深,神情娇羞的点点头。得到准令,拉着她就进了茶馆,果然人不少,公子小姐,甚至可以齐聚一堂,还有这样的好地方,我竟然不知道。唐朝不是一般的民风开放啊!

在大堂内扫了一遍没有看见薛绍的身影,便行至二楼,二楼大多为包厢,这里风景优美,曲江池畔杨柳依依,晓风吹拂,只是文人的好去处。

行走在楼梯间,无意间一瞥,见薛绍正好临窗独自而坐,不禁在心里窃喜,天助我也,低头在太平公主耳边低语几句,见她点点头,便朝薛绍指了指,退在一旁让她上去,擦身而过之时,拉住她的手握拳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太平公主脸颊发烫,嗔怪的瞪了我一眼,抿着嘴笑了笑,便上楼去,而我并没有立即离去,虽不愿当灯泡,但也要看到事情如预期的进展才能安然离去啊!

看着太平公主款款走进,离得有些远,听不清说了什么,只见薛绍像是怔了一下,然后站起身,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太平公主举止优雅得体的入座,一直见她大大咧咧不顾形象,蓦地见她这样,我一愣一愣惊愕了很久,不禁感叹,果然是天之娇女,一套一套的,任谁都挑不出一丝毛病。

不一会儿便有小二上茶,遮住了薛绍的身影,正要离开,感觉到太平公主看过来的视线,侧首,微笑着点头,她亦回我一个淡淡的笑。我们约定,宫禁之前在宫门五百步的榆树下等候。

出了茶肆,加快脚步向西门走去,好几天没出宫,柳妈肯定等急了,说好爬过几天去看她的,况且,我觉得我在宫里的事情根本瞒不了很久。

走过朱雀大道,往另一条小巷子走去,从那里去西门可以节约很多路程,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陪在柳妈身边。刚走进巷子,一个人从前方的小巷子走出,走在我前面不远处,那身影,有些熟悉。不禁好奇,加快脚步跟上去,没等我追上去,就走在眼前的人就那么不见了,那身影是挺熟悉的。在巷子里兜兜转转了好一会,听见朗朗书声,循声而去,七拐八拐,总算看见一扇没关紧的木门,房子有些破旧,读书声就是从这堂门内传出的。好奇的推开一条缝瞟了瞟,是一个小院子,没有照壁,只是普通的百姓院落。

回头看了看身后,没察觉异样,大胆入内,视线院子内扫了一遍,有几颗掉了叶得树木,墙角边种植着几棵牡丹花树,树叶稀疏,地下已经落了一些树叶,有些残败。书声依然没有停歇,缓缓靠近,透过窗户额缝隙,我看见十几个小男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坐在一起,张着嘴,摇头晃脑朕背诵着诗经中的《绿衣》。

视线从他们身上掠过,我想看看他们的夫子是谁,这么小就教他们背诵这些,不应该是论语的吗?真是误人子弟啊误人子弟。像是看见一个背影,我就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